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2009-09-21 → 手机版

《 教育漫话》拿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

一、《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 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二、第二个话题:德育。“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三、才是智育。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

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二篇:论《教育漫话》之绅士教育

论《教育漫话》之绅士教育

摘要:《教育漫话》一书中主要论述的是“绅士教育”,针对绅士的培养洛克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他指出,儿童的教育应及早的进行并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幼儿的心如同一张白纸,可塑性强,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及早的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培养其良好的品性。他还强调绅士应具备“德行、智慧、礼仪与学问”这四种品质,尤其着重指出了“德行”的重要性。虽然作者生活的年代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但他所提出的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绅士教育;培养习惯;树立榜样;惩奖合理

一、内容介绍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应进行刻苦锻炼。在西方教育史上它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

(一)体育

体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指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要防止在衣着、饮食、动静、药物使用等各方面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要锻炼出他们能够忍耐劳苦的强健体魄。体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儿童具有强壮的体格。洛克建议,儿童不可衣着过暖,应穿宽松的衣服,多在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儿童的饮食应简单清淡,要有节制;儿童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应少吃药,更不可滥用药。洛克青年时曾研究过医学,这使他的体育主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许多方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二)德育

洛克认为,在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他指出,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为此,洛克建议应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幼儿的可塑性强,容易支配,是培养德行的最好时期;应坚持以理说服和奖罚分明,最好培养儿童的名誉感、自尊心;品德的养成不仅需要规则,而且重在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规则和要求才能变成儿童的行为习惯;此外,父母和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典范。除了德行,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礼仪训练之目的在于教会为人处世的秘诀,使人到处受欢迎和重视。洛克指出,不良的礼仪有两种:忸怩羞怯;轻狂放肆。要克服这两种缺点,一是要有自信心,二是要尊重他人。社交中最忌粗暴、轻蔑、苛刻和吹毛求疵。一个有教养的、懂礼仪的人,应该言谈举止优雅大方,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与人相处自然、融洽。洛克说“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

(三)智育

绅士教育中的智育需求是要学习事业家的知识,而不应局限于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洛克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法语等等,也要让青年学点木工、园艺、农业的知识和技艺,以便于管理企业,并从这些有益的体力活动中得到消遣与娱乐,丰富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洛克的先进之处在于: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洛克认为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居于其次,只能作为德行的辅助。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能保持孩子的纯真,培养孩子的优点,温和地改正与消除他的不良倾向,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这一点,学问就极容易用我们想得到的方法去获得。洛克主张劳逸结合,所以,把学习当作娱乐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内容评价

洛克的这本《教育漫话》与他的其他著作一样,都是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它曾经而且至今仍然是英美教育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比如洛克注重家庭教师而轻视了学校教育;他主张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是在家庭中由父亲或聘请家庭教师来培养教育青年绅士,这样过于局限孩子的学习范围;其次过分夸大教育对人的影响,反对天赋智力,却又承认上帝对人的作用等等,但无论如何,《教育漫话》仍不愧为一部伟大的教育名著,它影响并指引着后来的教育思想者们在正确的教育基础上不断的前进。

三、借鉴意义

(一)树立榜样

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心如同一张白纸,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来。”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倘若某件事情是错的,你自己却不小心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作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作为教师就该言传身教,用自身和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尊重孩子的兴趣

洛克强调了教育方法要懂得儿童的心理,要用尽各种方法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学习,对于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也应给予鼓励。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不应强迫他们学习。如读书,洛克首先提醒我们“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所以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比我们想象的都高。此外,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从洛克的议论中,我们能够看出对不同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用同一种方法强迫孩子学习只会消磨孩子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厌恶学习;而兴趣教学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加地热爱学习。

(三)奖惩得宜

洛克指出“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他认为棍棒只会培养奴隶性,要是使用不当,还会导致反抗心理!同时他对盛行的物质奖励也不赞成。他认为“这类方法鼓励了那些本该加以约束和压制的不良喜好,从而给未来的罪恶打下了基础”他认为合理的奖惩方式都应该从精神上达到效果!“唯一真正合乎德性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受惩罚而感到羞耻。”因而,当学生做错了事,要学会“冷处理”,我们要让学生真正认识错误,感到羞耻,最好的惩罚就是以严厉冷淡的态度对待他。在唤起学生羞耻心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护学生的荣誉感。其实,儿童对于荣誉是极其敏感的,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也提到,儿童很小就知道,被别人表扬,尤其是被自己所尊敬的人表扬,是一种巨大而持久的快乐。我们在鼓励赞扬学生时,最好也是当着别人的面去做。赞扬经过传播,其奖励意义更大。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荣誉感和羞耻心,一旦使他们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约束。

参考文献:

1.《教育漫话》(《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徐大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耿向红:《对中小学教师个性状况的测试与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第6期

3.席启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5期

4.《家庭教育》,陈鹤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