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说 明

本课程实验共16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实验课注意事项如下:

(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2)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3)每次实验完成后,及时撰写实验报告并交实验指导老师批阅。

(4)实验报告中学生必须填写【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总结】,注意:必须手写完成,并独立撰写实验总结,严禁抄袭。

(5)每次实验完成后,请将实验结果压缩后上传到服务器。

(6)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册》交各班级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附 实验成绩登记表


实验名称:信息化教学教案的编写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14      日    实验地点:         成绩:     

实验目的:

1. 掌握教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将不同的信息表达形式应用于教学设计的方式。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 确定试讲主题:每位同学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所在学院在大三的学科教学论中将试讲的内容,从中选取一堂课,准备25分钟的教案。

2.用word完成教案的编写。

3.教案基本格式如下:

u  教学重点

u  教学难点  

u  教学方法

u  教学过程

u  布置作业

4.将实验结果压缩为名为“你的学号”的压缩文件,上传于http://210.41.177.5对应课程中【实验栏目】中。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 (完成详案的编写)。

实验总结:                                                 

                                                           

                                                           

实验名称:多媒体课件素材准备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2014      日    实验地点:         成绩:     

实验目的:

1. 掌握从因特网上获取素材的方法。

2. 掌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 从网上下载2个海景的图像素材、2个MP3声音文件和1个Flash动画文件。

2.用Photoshop制作金属文字效果(以自己的姓名为文字内容)。

3.下载安装“狸窝全能视频格式转换器”,并练习用转换器进行格式的转换操作。

4. 将实验结果压缩为名为“你的学号”的压缩文件,上传于http://210.41.177.5对应课程中【实验栏目】中。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要求实验前作好预习,拟出实验步骤,作好数据表格。)

实验总结:                                                 

                                                           

                                                            


实验名称:powerpoint制作课件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14      日    实验地点:         成绩:     

实验目的:

1. 掌握课件制作的原则和基本页面布局的方法。

2. 掌握课件制作流程。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 每位同学讲实验二中word编写的教案转换为ppt课件。

2.  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如下:

u  三不原则:一个PPT不要超过3种字体,3种色系,3种动画。

u  七个概念:每张PPT最多传达5个概念,因为人脑每次最多可以处理7个概念。

u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傻瓜原则,保持简单、简洁。

u  八字真言:文不如表,表不如图;

u  “恶心原则”:在PPT中切忌不要出现错字。

3.将实验结果压缩为名为“你的学号”的压缩文件,上传于http://210.41.177.5对应课程中【实验栏目】中。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总结:                                                  

                                                           

                                                           

实验名称:Flash动画制作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14      日    实验地点:         成绩:     

实验目的:

1.掌握三种不同的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普通帧;

2.能制作逐帧动画的动画作品;

3.掌握元件的制作方法;

4.掌握用元件来制作运动动画;

5.掌握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要领和制作步骤。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1.制作打字效果

间断地逐个增加出现“内”“江”“师”“范”“学”“院”六个文字。所有文字出现后,持续展示2秒钟。保存文件,导出动画影片。

2.运动的照片

   准备3张照片图片,画面中依次运动出现三张照片,保存文件,导出动画影片。

3. 将实验结果压缩为名为“你的学号”的压缩文件,上传于http://210.41.177.5对应课程中【实验栏目】中。

    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处理:(写出完整实验步骤及实验参数,必要时绘制草图以说明)。

实验总结:                                                 

                                                           

                                                            

 

第二篇:20xx现代教育技术论述

现代教育技术论述题:

1、有人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学习制作课件,此说法是否正确?你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应学习什么?

这种说法不正确。制作课件,是学习现代媒体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部。

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它侧重于教育技术中与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方法等相关的内容,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种体系。

组成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现代媒体技术——是在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现代传媒技术——是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教学设计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并通过现代化的媒体方式,将这些理论应用带实际教学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使教师、学生发生角色的转变,将教与学发展成为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模式,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2、你认为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1.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的多维化,有利于思维的多维化。

3.多媒体的立体信息空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创造性的学习目标。

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还存在问题:

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课件质量差;整个教学都是按照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操作环节机械。 教师盲目地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造成课堂中无效信息泛滥,以辅代主。

机械使用多媒体,缺乏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有些教师把课堂变成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教育观念发生重要转变。请就其中的教学观、学习观、

3、教师观和学生观如何转变,简要谈谈个人观点。

一.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面前难以应对,新的教育观正是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应运而生。它主要包括:

(1)现代教学观。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2)现代师生观。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认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演变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和设计者,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教育的知识型、模仿型人才。(4)学习时空观。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这些现代教育观点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对于推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Inter未来教育提出教育新理念:1)换位思考,角色转换,学生——教师相互体验,寻找切合点,寻找最佳的信息传播路径。2)感受不同技术对相同内容的传播效果,理解技术的有效性。3)根据教学、学习需要,选择技术,学习技术,利用技术,掌握技术。4)基于问题的教,基于问题的学。在统揽知识面的基础上,找出结点,以点带面,引导教、学。

5)逆向教学设计,要深刻体会评价量规的作用。6)协作交流,自我评价,培养反思的能力。7)学习能力的培养。

4、根据自身体会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答:结合自身体会进行思考。 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5、你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否适应?你讲如何应对?

答:不能适应。

传统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阅读方式的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写作方式的变革: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1

计算方式的变革:计算工具的变化:结绳计数、滴水记时——算盘——计算机

从数学计算走向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100万亿次/秒)

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计算机仿真世界,并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发展的工具。

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面前难以应对,新的教育观正是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应运而生。知识不限于书本、不限于课堂、不限于教师,信息技术、因特尔和虚拟现实使个性化的教育成为一种可能,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信息技术的冲击还反映在教学模式的变化上。远程教学、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分布式学习、同步教学、异步学习等等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在教育界,并逐渐为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如何应对:变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技能和方法的传授;重新组织、安排、更新教学内容;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如:交互式、合作性,多样化的教学);改变教学方法。

6、信息社会的两大现象是“知识爆炸”和“信息海洋”,作为未来教教师,你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否适应,你将如何应付?

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掌握信息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信息的价值、态度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信息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信息社会所具有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和学习社会化的特点,使得传统教育三大基石——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计算方式发生裂变。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剧烈冲击。传统的教学观念、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认为,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信息人才的需求,应该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同时学习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掌握教育信息化专业知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吸取现代教育观念及中国电教界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充分应用教育信息化所提供的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先进的设备,发展教师专业技能,实现自我完善。

7、有人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学习制作课件,此种说法是否正确?你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该学习什么? 这种说法不正确。制作课件,是学习现代媒体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部。

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它侧重于教育技术中与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代科学方法等相关的内容,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种体系。

组成现代教育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现代媒体技术——是在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现代传媒技术——是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教学设计技术——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并通过现代化的媒体方式,将这些理论应用带实际教学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使教师、学生发生角色的转变,将教与学发展成为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模式,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22.你认为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8、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教育观念发生重要转变。请就其中的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如何转变,简要谈谈个人观点。

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面前难以应对,新的教育观正是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应运而生。它主要包括: (1)现代教学观。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2)现代师生观。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认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演变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和设计者,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教育的知识型、模仿型人才。(4)学习时空观。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这些现代教育观点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对于推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9、有人说教学系统设计就是编写教案,也有人说教学系统设计就是制作课件。结合课程的学习,谈谈个人见解。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也称教学设计。 首先,教案编写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描述,顺序递进的过程。是对教学目标、教材理解、教学程序等的设计。而教学设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条件、经验、情境、资源等。其次,课件制作是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了辅助教学或学习,根据教学目标表现教学内容,反映教学策略,并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制作应用软件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学设计作为程序化的操作,

2

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统揽全局”和“合理有序”。 再者,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本身观点林立、流派纷呈。其研究的是学习者或人类业绩问题。

10、有人说大学生现在计算机水平高,已具备了计算机水平的基本能力,所以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胜任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必要学习教育技术课程,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不只是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他还包含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课程评价、教育心理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内容。

教育技术可以为教育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对于促进当前教育的改革,教育模式的变化,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教与当中最为活跃,最为革命的因素。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在于掌握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技能,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学习教育技术课程是很又必要的。

6、新课改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转向多元性和多维性的评价,谈说个人的观点。

答:(一)、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即他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在现在“知识爆炸”“信息海洋”的今天,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方式评价一个学生,不但很落伍,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有的学生知识埋头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把课本学的滚瓜烂熟,采取的了好的成绩,学习方式根本不适应今天的形式,如果简单地还用成绩去评价,势必不能激发学生去学习好的学习方法,去不断汲取自己所需的东西,设计更广阔的领域,而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比较狭隘的范围。(二)、因此评价学生要从结果性向过程转变,既要看学生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技能如何,方法是否合适,设计的领域是否广阔,有否突出爱好、特长等。在这基础上在要看学习成绩,这样有没有在某一领域特别突出的成绩等。通过这些方面,从各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有点,让每一个学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的评价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6.你怎样看待教育技术与学校教学工作的整合?

答:(1)教学技术学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裎的一门学科。(2)教育技术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教学裎提供一种指导:①描述与观察研究②媒体功效对比研究③ATI研究④开发研究⑤实验研究⑥质的研究。(3)教育技术的核心教学系统设计,是学科教学的基础。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系统观的思想,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即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材、媒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协调运用,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从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教学要在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模式与方法,最后通过形成性评价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发展的过程。(4)教育技术强调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现在的网络、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这些技术在教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丰富人力、特力资源,它们的一些特性比如实时性、交互性为教学方式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很有帮助。通过运用网络。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新型的教学或者说学习形式,比如: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这些为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教师、学生都要充分研究、运用这些新的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5)学校、教师要合理选择媒体或者组织、设计开发适合的学习资源。注意选择媒体的质量与效果、学科教师在运用这些媒体的时候要进行再创作,或者自己开发、比如一些课件。(6)学校要注重对教学的管理。教育技术的管理指应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方法、手段和制度来调整所有资源、协调各种关系,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管理工作包括硬件、软件资源的管、教学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等。(7)教育技术的最络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或学习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追求技术、追求表面东西而忽视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最络目的。在教学实践,我们要善于应用教育技术,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且运用它来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教育。

2.简述“经验之塔”的结构。

“经验之塔”结构,可以分以下三大类十个层次:

(1)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2)设计的经验;(3)参与活动的经验; (4)观摩示范;(5)见习旅行; (6)参观展览;

(7)电影与电视; (8)无线电、录音、照片、幻灯;(9)视觉符号; (10)语言符号。

其中:(1)~(3)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大类,即“做的经验”,位于塔的底层;

(4)~(8)五个层次组成第二大类,即“观察的经验”,位于塔的中层;

(9)~(10)两个层次组成第三大类,即“抽象的经验”,位于塔的顶层。

3.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

3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基于协作(合作)的、基于研究(探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为此,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与“学”两个要素中,更多地注意“学”的方面,注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4)强调“协作”。这种协作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和更大范围人们的交流与协作。(5)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4.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2)直接讲解多媒体计算机上安装的各种程序软件。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学科的不同特点3)(3)利用展台进行实物展示教学。(4)播放录像、

依据教学内容的分类 VCD、DVD等视频节目进行教学。

(4)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5)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5)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条件 8.简述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

(6)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1)按资源主要使用对象分类

(7)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8)依据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可分为四类:学习资源、备课资源、

教学条件 科研资源和介于三者之间的管理资源。

5.简述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和使用目标。 (2)按资源的组织形态分类

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教育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试题、教学案例、

条件 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教学资

使用目标:展开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源管理系统、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FAQ、资源

过程、设疑思辨等。 目录索引等。

6.简述利用教学媒体的ASSURE模式。 9.文本文件的常用格式和文本文字的获取方式。

ASSURE每个字母分别代表模式中的一个环节,同文本文件的常用格式包括TXT、RTF、DOC、、

时它也能确保(ASSURE)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WPS、PDF等。

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个巧妙的双关语。 文本文字的获取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分析学习者特征(Analyze Learners)(2)陈① 键盘直接输入 ② 扫描识别输入 ③ 联机

述教学目标(State Objectives) 手写输入

(3)选择方法、媒体和材料(Select Methods, Media ④ 语音识别输入 ⑤ 从网络上下载 ⑥ 从资

and Materials) 源光盘中获取

(4)运用媒体与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10.图形图像的常用文件格式和获取方式。

(5)要求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图形图像文件的常用格式:BMP、GIF、JPG、TIF、

(6)评估与修改(Evaluate and Revise) WMF、PSD

ASSURE模式是一个逐步逼近课堂教学实施的设图形图像的获取方式有以下几种:

计框架,从一般性准备到实际课堂预演,再到课堂① 利用绘图软件制作 ② 屏幕捕捉或屏幕硬拷

教学实施,最后进行教学评价和修改。ASSURE模贝 ③ 扫描仪扫描 ④ 数码相机拍摄

式的价值在于为教师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一⑤ 视频帧捕获 ⑥ 图像库光盘

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和逻辑操作流程。 ⑦ 从网络上下载

7.简述多媒体教室及其主要功能。 11.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多媒体教室也称为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是由多种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设备组合而成的综合教学系统,能够清晰地显示(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可

计算机或其他媒体设备(如录像机、DVD)传输的以改善教师教学

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同(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可

时具有高质量的声音放大系统,能够满足多媒体组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合教学的需要。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6)作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功能包括: 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4

12.简述WebQuest的含义与组成。 “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因此,WebQuest是一种以网络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活动的内容往往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与学生互相作用的部分或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因此被称为“网络专题调查”或“网络主题探究”。 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导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价(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六个部分。

13.试析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和功能是多样化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

(1)作为课程内容的信息技术,以实现Learning about IT之目的。这一方面体现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体内容,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信息技术因整合而成为有关学科课程的一部分。 (2)作为课程实施中介的信息技术,以实现Learning through IT之目的。从技术应用的层面,可以将信息技术视为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的一个中介或桥梁,扮演如下主要角色:查找、获取和传送知识;加工和处理知识内容;表达和交流思想;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及结果;激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3)作为拓展课程资源的信息技术,以实现

Learning with IT之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存贮、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以扩大课程资源的范围。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学习软件、电子书、数字词典等,它们本身都包含有丰富的课程内容。 (4)作为建构信息环境的信息技术,以实现

Learning in IT之目的。教育领域的信息环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作为建构信息环境的信息技术,实质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在(信息)环境中的学习。显然,信息技术已经超越了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手段或模式等角色,而上升为一种新的观念、思想和追求,它需要通过Learning about IT、Learning through IT、Learning with IT三者的有机融合来实现。 14.简述研究课题的系统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带着问题查阅有关资料;

(3)根据问题确定研究选题,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所确定的方向性研究问题进行分解,形成一定的问题结构层次,然后在问题结构层次中聚焦并确定具体的问题,形成初步选题。一个大的课题可

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问题(作为子课题)来进行研究。

(4)确定研究方法;(5)设计研究过程;(6)形成完成的研究方案。

15.简述网络课程的构成。

网络课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学内容系统。 (2)虚拟实验系统。(3)学生档案系统。(4)诊断评价系统。

(5)学习导航系统。(6)学习工具系统(7)协商交流系统。(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 12.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基于协作(合作)的、基于研究(探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为此,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与“学”两个要素中,更多地注意“学”的方面,注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设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

(4)强调“协作”。这种协作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和更大范围人们的交流与协作。

(5)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13.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学科的不同特点(3)依据教学内容的分类(4)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5)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6)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7)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8)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

14.简述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和使用目标。

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

使用目标:展开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过程、设疑思辨等。

5

15.图示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

(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5)最小代价原理 可得到的教学效果 需要付出的代价 =媒体编制选择利用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课程教学必须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这一观点是基于哪些学习理论的支持?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答:结合教材前言、建构主义学习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思考。

2、新时代的教师应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和课程带来的影响?

答:结合教材“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和课程的影响”和自身体会进行思考。

3、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建设应包含哪些内容? (第八章)

(1)校园网络:⑴信息发布:发布各种重大事件,会议通知和安排,也可以发布各种公文,这样既节省时间和费用,又增强了公示的效果⑵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教学信息资源库⑶管理应用:共享数据库资源,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办公效率⑷科研应用⑸数字图书馆

(2)多媒体教室:也称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录音等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它能使教室方便、灵活地应用多种媒体实施多媒体组合教学,可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记忆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网络机房:它是一个小型教学网络,它为提高教学质量、建构协作化学习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4)微格教室:微格教室不仅作为教室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辅助手段,也可以应用与其它领域的技能培训。它的特征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根据自身体会谈谈网络教学的优缺点,并提出你的建议。

答:结合自身体会进行思考

5、根据自身体会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答:结合自身体会进行思考。 概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

6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1、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三方面):

(1)视觉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材料相比,能够提供具体的、有经验的学习经验。

(2)为更科学有效地运用不同的视觉媒体,应该对其分类,而分类的依据应是媒体所提 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

(3)视觉材料的使用应与实际课程有机结合。 2、简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简要地说,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从定义可以看出: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2)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方法。 (3)教学设计的依据是对学习需求(包括教学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需求)的分析。

(4)教学设计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教学设计的内涵共有5个方面: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它包括了对象、目标、策略、评价四个基本要素。

(6)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

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得到该课

程完整的目标体系。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适合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最后,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修正。

5、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

基础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中包括了确定总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编写目标体系、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等8个环节。

(1)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或根据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拟定的总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学过程设计的最终归宿。

(2)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采用了网络式结构。在进行设计时,各步骤可以安装顺时针方向进行,也可以跳过某些步骤重新排序。

(3)教学过程设计可以简化为三大部分: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设计是最终结果是完成该课程的目标体系,课堂教学设计以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体系为依据,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确定课堂教学 结构和形成性练习,并进行教学实践。

教学评价处于模式的中心,它是随时进行的。同样,反馈—矫正也是随时进行。

(4)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对总教学目标的达标度来衡量。

(5)基于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之中进行的,因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做好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实践操作体系可用课程教学设计表、课堂教学设计表和教学效果分析评价表来实现。

6、教学模式按不同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层次:

宏观层次:基于“教”的传统模式;

的过渡模式;基于“学”的未来模式。中观层次:接受教学模式;程序教 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

微观层次:根据对认识论、课程论、教学论、价值论、方法论等,从

逻辑结构、历史结构和学科结构所作的研究得出的各种教学模式 7、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一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7

第二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欣赏法等。 第五类:“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8、教学媒体的分类:

(1)按媒体发展的先后分类 1)传统教学媒体2)现代教学媒体 按印刷分类 1.印刷媒体 2.非印刷媒体

(2)按使用媒体的感觉器官分类

1)听觉媒体 2)视觉媒体 3)视听媒体 4)交互多媒体

(3)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1)光学投影教学媒体 2)电声教学媒体 3)电视教学媒体 4)计算机教学媒体 (4)按技术特点分类

1.教学媒体 2.非数字媒体 9、听觉媒体的教育功能:

1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递范围,打破了时空限制。 2创设教学声音背景,感受真实的声音环境。 3提供语言和音乐示范,提高学习者鉴赏能力。 4有利于学习者个别化学习,因村施教。 10、多媒体教室的主要功能: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2直接讲解多媒体计算机上安装的各种程序软件 3利用展台进行实物展示教学

4播放录像、VCD、DVD等视频节目进行教学 5利用网络子资源进行教学

11、网络课程一般包括一下几个部分:

(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内容、典型案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个人帐号、密码、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终结性练习、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构分析等。

(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

(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的提供等。

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本质与内涵,以

及意义

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其本质与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意义: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可以改善教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1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2)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3)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或选用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14、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与功能

(1)作为课程内容的信息技术、以实现Learning about IT之目的(2)作为课程实施中介的信息技术,以实现Learning about IT之目的 (3)作为拓展课程资源的信息技术,以实现Learning about IT之目的(4)作为建构信息环境的信息技术,以实现Learning about IT之目的

1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

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定义通常简称为“AECT94”定义。它明确定义了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形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它刻意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聚焦于教学技术,并指出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突破其应用范围的限制,教学技术既适合于教育领域,又可用于企业培训领域。它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从以交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我认为,教育技术室以促进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为目的的,并且,教育技术针对的是广义的教育。所

8

以,凡涉及到教育的问题都应是其研究的对象。另外,我觉得教育技术的实践性活动是应该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我认为,所谓教育技术,基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以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所有教育媒体、教育媒体的规则体系以及系统化地运用教育媒体及其规则体系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性活动。 16、简述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 答:(1)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

任何领域都利用各种资源来工作,教育技术所涉及的是能被用来促进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就是学习者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知识信息、设备工具/环境、学习活动及其服务。

(2)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各种学习资源并不总是能够促进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将其有效地综合利用。教育技术中的系统方法是一个计划、开发和实施教育的自我纠正的逻辑过程,其步骤为阐释和分解既定的教育目标;分析满足目标所需要的教育任务和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顺序;选择教学媒体;开发和确定必要的学习资源;评价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的效果;修改策略和资源直到有效。

(3)改进工作效能与支持自我发展

在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教师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教育的工作者又是终身学习者。教育技术也成为改进教师工作效能的绩效技术。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的过程应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都是利用技术改进工作绩效的实践。

(4)教学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 教育技术的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并实践能够达到最大化教学效果的具体操作,而教学的效果是在教学控制的作用下取得的,所以要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要实现对教学的最优控制,达到最大化教学效果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四项: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最优教学效果的测度,选择和采用最优的教学活动;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

18、谈谈你对各种不同流派学习理论的认识(现代学习理论)

通过对不同流派学习理论的学习,我对其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以下是我的观点: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特点和认知心理过程。重要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学习室刺激——反应的联结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要靠强化。斯金纳在此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的个别教学方法,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五大原则;行为理论的特点是只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不注重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有机体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通过尝试错误来获得正确的反应,而缺乏主动地内部心理活动的参与。

(2)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十分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内部心理机制,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的行为。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发现认为,学习是把新的知识整合到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虽然每个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但只要对知识的表征系统进行设计,就可通过个体的主动探索进行学校。

(3)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不同的是,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认识结构构建出来的。因此,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

建意义的过程,构建过程一方面是对新知识意义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在建构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构建完整的意义,而进行主动地学习。

总之,各个学习理论流派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 得到更好的效果。但这三种学习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在学习和借鉴时,应有意识地吸取各学习的合理成分, 灵活加以运用,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论,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19、试述美国教育部教研室提出的建构主义在学校的教与学中的9个应用要点。P38

答:建构主义在学校教与学中的应用要点如下(实际回答时还应作进一步的发挥):

1学习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2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

3学习是情景性的,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依赖于情景,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很少有独立于任何具体情景的意义。4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 5建构主义的教学包括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去帮助他们。

6针对概念变化的关键成分可以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

7建构主义导致了关于何为优秀的教与学的新观念和师生角色的新观念。

8在建构性的教与学中,更多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事实的积累。

9建构主义创造了一个关于学习内容的哲学:"少就是多"。

20、试述罗杰斯列举的10种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方式答: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2提供学习的资源。更注重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有效方法。3使用合约。使学生在自由学习的气氛内学有所得并对学习承担责任。4利用社区。5同伴教学。 6分组学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我指导组或传统学习组。7探究训练。为学生制定探究步骤、形成探究环境,为学生探究提供方便,使学生达到自主的发现。8程序教学。用编制合理、使用恰当的程序,帮助学生直接体验到满足感,掌握知识内容,理解学习过程并增强自信心。9交朋友小组。促进每个个体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形成一种有利于意义学习的气氛。10自我评价。使自我发起的学习成为一种负责的学习。

21、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简述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知识与能力:1(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其作用。(2)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概念。(3)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关键环节。(4)掌握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5)学会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过程与方法:1)完成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实施或展示、研讨教学。

(2)掌握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3)学会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4)能够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情感与态度:(1 消除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2) 形成把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形成对资源信息的正确认识和初步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4了解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使命感。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