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自主学习报告

食品安全问题,是现阶段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它也是食品工业处于发展时期出现的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通病”。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也相当严峻,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等字眼铺天盖地而来,几乎达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 近来引起了政府高层密切关注的食品安全,应该是目前中国面临最大的社会问题了。可以说,食品安全是一些带着脸谱的无差别恐怖活动。这样的恐怕活动,不分男女、贫富、地位、城乡等人群,见一个杀一个,借用一句国歌里的唱词,叫“中国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了,因为在这样的食品安全恐怕活动中,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都在大幅度的下降。毫无疑问,食品安全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创伤,比鸦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如果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会对消费活动的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国也纷纷认识到消费者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消费者安全意识的研究

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使消费者对食品有更加高的要求,这就会促进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引导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会促使食品生产者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提高工艺管理水平、加强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打造本企业的优质品牌,提升产品品质。所以,消费

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可以转化为推动食品科技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实质上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教育实力的竞争。面向2 1 世纪的人才应具有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和提供信息的能力。在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语文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开展语文生活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开发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高教学效益,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学习逐步走上了语文教学的前台。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就能无师自通。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者是带着自己的丰富的经验背景与一定的情境进行互动,主动地对情境中的信息作出理解和判断,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换句话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主动、不断深化的知识建构过程。而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应该是首要的环节。

2、教育理论指出强调:要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独立思考、主动选择、勇于创造的主体精神;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中可以看出,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述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

《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命题“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本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更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2)、创建自主开放式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培养学生敢说会说、敢问会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和进行语文实践的能力。

2、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课题实验,使学生能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外能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

重点是:激发学习动机;重视教给方法;形成并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

难点是: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不背离“着眼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有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9)

1、确定研究课题

2、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固原市教学常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3、设计研究方案

4、成立课题组,使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及要求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10-2009.12)

1、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研究

(1)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式有:教给自主预习的方法;指导“看”“说”“读”“写”的能力;教给质疑的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鼓励课外识字、观察、收集等实践活动。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阶段预期成果形式:教师课堂教学实录,阶段小结或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12)

总结成果,进行结题总结。

预期成果:教师优秀教案、实验总结

五.实践的具体策略

策略之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通过积极的有导向性质的情感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愿望与积极性,使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发挥,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同时,尊重学生的需要,提供自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1)发扬教学民主。实行教学民主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谈,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学生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2)建立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作为教师,必须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视学生为主人,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作为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团结协作,保证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师生之间的信息与感情交流的畅通。在和谐的关系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相反,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居高临下,教学气氛必然紧张,易产生压抑感,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保持教学态度和蔼可亲并保持适度幽默,在课外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

策略之二:教给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学,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学习思维能力。《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教语文,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好语文。为此,我们根据语文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系列化指导:

(1)预习方法 一是明确要求。一般为解决生字难词,初步理解课文,了解语文知识,发现并解决疑难问题。二是明确步骤。一般分四步:读——朗读、默读、释读、利用工具书自觉扫除阅读障碍;划——划生字难词,划结构层次;思——思考课后题,试做课后题;注——对文章的内容、写法,在课文上踩点评注。三是检查反馈。

(2)听课方法 一是要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即明确目的、任务,强调重点(如板书,反复强调、总结性的话等)。二是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同时要多动脑筋,多分析,多讨论。三是大胆发言,要求用普通话讲,条理清楚,回答全面,语句流畅无破句病句。四是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做到手脑并用。

(3)复习方法 一是师生共同归纳复习的范围、内容,然后展开复习。二是注意及时复习,一要课后及时复习回忆,二要每单元后复习回忆。三是把握复习策略,一要学会比较复习,二要学会交叉复习,三要学会背诵记忆,即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寻找关键词句,并进行多边尝试回忆背诵。

(4)作业方法 一是遵循先复习后作业的思路,即先回忆听课内容或课堂笔记,在理解基础上再作作业。二是做后自觉检查,养成“自检”习惯。三是深究错误根源,先找原因,再作订正,以填补薄弱环节。四是作业独立完成,字迹端正清楚。五是重视口头作业,该读该背,强调自觉。六是遵循“提纲——作文——修改”的程序进行作文。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理论成效

第一、提出了一些课题概念,并作了界定。如:自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等。

第二、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及方法。如:借课外“世界”,依托文本例子,引导收集有效信息,注意调控;抓课堂“主阵地”,拓展空间,强化自主意识,落实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践成效

经过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突出表现在:

1、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主体观

由于受应试教育阴影作祟,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倡导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使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教师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长期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等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2、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老是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使课堂教学

往后进行,不动情感的努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要上的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机,正是由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有了极显著的变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验了这一句话,“教学的最大成功是使学生喜爱你所教的学科”。策略实施后,建构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多边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成绩。

3、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和个体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究意识增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甚至与老师同学的观点展开讨论或争论……语言文字、探索人文精神、总结学习方法之风大盛。学生学到的不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而是利用课文,通过探究,活化知识,增强能力。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量明显增多,不少同学开始涉及一些文学专著类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4.教师摸索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正像一位教育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尊重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和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总结

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这样说,教学所采用的一切措施、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最终目的也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它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或者故弄玄虚,或者是一种刻意追求的“形式”和“摆设”。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进一步拓宽学生求知的视野和思路,并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把语文知识学得更生动、更形象。

2、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丧失了主导地位,相反,教师仍应紧紧勒住课堂教学的“马缰绳”,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教师在帮助、引导学生选择研究问题时,也应避免采取从外部强加的简单方式,而应努力把问题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困惑,给他们的认识结构造成不平衡,使得寻求问题解决成为他们解除内在困惑,保持心理平衡发展的自身需要,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学会了运用灵活、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那么,知识的泉水也就会永不枯竭的。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起作用更多情况是潜在的,不一定立竿见影,毕竟一学期的研究、实践对学生长期能力的培养来说,还远远不够,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深入研究、实践,潜在的种子终会发芽、开花,结出创新之果。

因此,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课题的研究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们下一轮课题研究的支点,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