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能力提升年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干部身处基层改革发展一线,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需求,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思想作风不适应。一是不安心基层工作。部分干部不愿留在基层工作,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了找门路、跑调动上,工作中敷衍应付,得过且过。二是发展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中习惯于上级安排,满足于完成任务,对自身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按部就班,主动性、创造性工作不够。三是群众观念淡薄。部分基层干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无动于衷,不能经常性地走访入户,倾听群众呼声,积极主动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素质能力不适应。当前,群众在土地收储、房屋拆迁、物业管理、居民自治、社区多元化服务等方面迫切需要一批作风扎实、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干部带领居民群众在纠纷调解、小区管理、居民自治、便民利民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但部分基层干部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本应由基层解决的事情不去认真解决,致使小事变大事,造成越级上级,给区委、政府无形中增加负担。

队伍结构不适应。首先,基层队伍不稳定,干部流动快。特别是社区干部队伍组成人员情况复杂,有正式干部、

“4050”人员、大学生居官、大学生志愿者、社保协管员等,这些干部待遇低、没有保障,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上2年左右刚刚熟悉了社区工作因待遇低离开了社区,造社区人员短缺。其次,从文化结构看,基层干部第一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高中学历,尽管许多干部通过进修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但也多为中、省党校函授经济管理、法律专业,而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第三,缺员问题比较突出。按照300户配1名基层干部,各个社区都存在缺员现象,且基层干部流出快,工作人员少,工作负担加重,工作负担越重,越想脱离社区,造成恶性循环,致使基层总是存在缺员现象。

管理方式不适应。一是制度落实力度不够。近年来,各级在基层干部管理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但部分基层乡、镇、办事处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走形式现象,使各项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对基层干部的管理仍处于“粗放”模式。二是一般干部交流困难。科学合理的交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干部成长。而事实上基层一般干部交流的机会极少,许多干部从参加工作直至退休都在同一个乡、镇、办事处。三是缺乏有效激励措施。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对一些长期在基层埋头苦干、做出一定实绩的工人身份人员不能及时落实政治待遇,有的直到退休还是一般同志;对那些工作业绩平平、“混日子”的基层干部不能给予有效惩罚,使一些干部错误地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二、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方面。一是基层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基层干部拿着与部门干部同样标准的工资,工作中却要付出更多,常常是“有假不能休、有家不能回”,心理上产生不平衡。二是教育培训滞后。各级各部门往往只注重基层科级以上干部的培训,而忽视了对一般干部的培训,基层一般干部学习培训的机会极少,且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佳,造成基层干部素质能力跟不上形势需求。三是政策机制因素制约。在基层干部管理上现行机制“僵化”,难以有效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缺乏一套科学的交流、激励和关爱机制。

主观方面。一是宗旨意识淡化。由于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基层干部思想上出现偏差,过多地关注个人得失,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二是角色定位不清。基层职能转变虽然已进行了多年,但部分基层干部对基层职能转变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思想观念没有真正从“管理”转变到“服务”上来,对如何服务群众、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心中无数。三是学习自觉性不够。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是干具体的事,学不学政策、懂不懂理论、会不会技术关系不大。还有一些基层干部学了一点东西就自以为是,认为应付工作绰绰有余,完全放松了学习,甚至不学习。

三、对策及建议:

突出思想教育,力促观念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臵常抓不懈,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服务意识。时刻牢记宗旨,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学习意识。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促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自我改造,自我提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三是创新意识。有创新才会有发展。要切实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以发展为己任,主动出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

创新培训模式,提升素质能力。要不断探索基层干部培训新机制,着力锻造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一要注重广泛性。坚持区级培训与基层培训相结合,既要抓好基层班子成员的培训,又要抓好基层一般干部的培训。区级大规模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基层每年不少于一次,确保每两年将基层干部轮训一遍。二要增强针对性。要根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围绕当地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行“菜单”式培训,让基层干部各取所需,学有所用。三要增加灵活性。坚持多渠道培训基层干部。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学历教

育;积极选派优秀基层干部到条件复杂的岗位挂职锻炼;定期组织基层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发展,学习先进经验。四要突出实效性。建立干部培训考学制度,做到“凡训必考”,每次测试成绩载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以后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内容;建立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汇报制度,扩大学习效果,提高培训实效。

拓宽进人渠道,优化队伍结构。要进一步开阔选人用人视野,采取多种途径及时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有效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一是加大大学生居官培养力度,对大学生居官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适时吸收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进一步扩大从优秀基层干部中招录基层公务员比例,让更多工作有本事、致富能力强、群众信得过、 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三是采取出资聘用的办法,从社会上公开选聘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热心基层工作的人员到基层工作,以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

健全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一是交流机制。制定基层一般干部交流办法,明确交流范围、时限、方式等,使基层一般干部的交流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竞争机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三是奖惩机制。对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及时给予重用;对表现差,经教育无明显转变的干部,按照相关规定坚决处理,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四是关爱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支持基层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的呼声,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

难;加大对基层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基层办公条件;积极探索提高基层工人身份人员政治待遇新路子,让在基层埋头苦干工人身份人员能享受到应有的政治待遇,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

 

第二篇:如何做好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提升防控能力调研报告

如何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提升防控能力的调研报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安全事关社会的稳定,金融机构的安全事关金融运行的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银行各种业务的不断开拓,不法分子把金融机构作为掠取的主要目标,以盗窃、抢劫、诈骗、涉枪等手段实施的刑事犯罪时有发生,给资金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新形势下,安全保卫工作对我行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这项工作只有起点、站点,却永远没有终点。

一、当前形势下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我们不难从以往的各类金融案例中看出,农村信用社网点的发案率明显比其它商业银行高得多,这有农村信用社几十年来“上面”一直没有“头”,先后由当地农业银行、人民银行“代管”,内部管理较其它商业银行相对滞后的历史、客观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自身点多、面广,人防、物防、技防整体水平落后的自身、主观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银监会直接介入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进程,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已日趋规范,但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制约着总体安全防控能力的提高。

二、对做好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提升防控能力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安全保卫工作作为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地位十分重要。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就需要切实解决好基层安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把高素质的保卫干部、完善的管理制度、先进实用的管理技术和手段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逐步建立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之成为在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不可控因素的根本措施。

(一)坚持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防范意识。要切实树立安全保卫工作的危机意识,加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同时,选择典型案例,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重于泰山”的保卫工作格局意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努力消除麻痹思想、侥幸心里。

(二)必须认清科技防范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点还应以人防为主。科技防范手段是对人力防范手段和实体防范手段的功能延伸和加强,对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技术手段上进行补充和强化。人力防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无论是人力防范还是科技防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始终要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不 2

断的探索、学习,一方面加强科技防卫的应用知识,另一方面锻炼安保人员处理安全事故的的应变能力,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阻止、震慑犯罪,为及时有效地证实和打击犯罪提供良好时机和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要充分发挥科技、人防的效能,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并加强落实。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金融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也是衡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标志。具体涉及到安全保卫工作,管理者就要根据安防科技、人防的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而内控制度的落实要依靠管理者的监督、保卫人员的执行、安防科技设施的监控来完成。针对安防科技设施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修订完善人力防范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如保卫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后续教育制度,从制度创新着手,立足人员素质提高,自发学习岗位知识技能,激活岗位人员的工作潜力,不断适应安全防范科技化的需要,促进安防科技设施效能的发挥。同时,把安全防范责任制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搞好内部安全管理,定期分析安全形式和岗位人员的思想情况,积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全体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四)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转变。安全保卫工作要转变观念,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只单纯管理的传统工作模式和只 3

在办公室静等问题上门再去处理解决的方法。保卫工作人员必须走出办公室,深入到营业场所以及一些防卫重地,如机房、监控死角等,进行现场管理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样一来,不仅是对安保人员自身能力的一个提高,更能够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让大家时刻能够保持警惕,促进全行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五)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断增强保卫人员掌握使用现代化物防技防设备的能力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抗击制服犯罪分子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于保卫人员处理突发事故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发生火灾情况下,如何开展自救,保护员工人身和财产不受伤害和损失。在很多时候,事件发生时,大多数保卫人员的思维是混乱和慌张的,根本就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这样一来,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保卫人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处理事故的方式方法,便无法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将事故遏止在萌芽状态。制定预案要在日常演练中落实,如开展消防演练,动员全行职工参与,认真学习使用各类消防器材;开展“反抢劫”演练,增强交箱人员抗击制服犯罪分子的能力等,将制定的预案切实落实到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全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安防科技与内控的有效融合。现代化的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安防科技与 4

内控有效融合的根本保证。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讲,所谓安防科技、内控的结合,就是现代化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实现这种结合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是金融安全的需求,是科技创安的需要。就目前而言,对现代化管理的需求,甚至比高科技的手段、设施更为迫切,因为现代化安防科技系统(设施)由于落后的管理方式而失效、瘫痪,造成巨大浪费的例子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能够而且已经看到,“安防科技”化的完善,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保卫硬件设施的提升,而是对安全防范整体能力的现实考验,考验着每一位安保人员的执行能力,更考验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否能跟上日新月异的安防科技化步伐。

当然,如何抓好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是个大课题,也不是哪个人能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我们大家应该清醒地知道,随着犯罪分子侵袭金融机构的手段不断变化,金融安全防范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金融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金融安全防范工作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只靠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行人的合力扎扎实实地去做好这项工作,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