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医用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用化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

课程总学时:45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9学时

开课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一、大纲编写依据

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医用化学》本科课程45学时教学大纲编写。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2l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化学的理论为基础的相关实验,目前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队伍日益庞大,新技术、新理论日新月异。因此,学习和掌握相关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是生物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

《医用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与医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为医学专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医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增加感性认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的操作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理论与常用技术:化学的常用量度法,溶液和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物质离心分离技术和电泳技术原理;熟悉并能熟练操作掌握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天平,PH计,离心机等基本操作。了解相关实验技术在科研实验中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认真操作,记录结果,分析讨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基本要求

实验一   缓冲溶液的配制、PH计的使用

目的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及其方法。

2、熟悉缓冲溶液的性质和缓冲容量的概念。

3、熟悉溶液PH的测定方法和PH计的使用。

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

(一)医用化学实验须知。

(二)医用化学实验安全措施。

(三)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及使用。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及其方法。

(五)PH计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六)学生实际操作:缓冲溶液的配制,用PH计测定溶液PH。

实验二 硫酸铜的精制

目的要求:

1、掌握精制硫酸铜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天平的使用和加热、溶解操作。

3、了解化学试剂精制的应用。

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

(一)精制硫酸铜的原理和方法。

(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三)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三  水质总硬度的测定

目的要求:

1、掌握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Ca2+、Mg2+离子含量的原理与方法。

2、熟悉用金属指示剂确定螯合滴定的终点方法。

3、了解水的硬度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

(一)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Ca2+、Mg2+离子含量的原理与方法。

(二)用金属指示剂确定螯合滴定的终点方法。

(三)如何表示水的硬度。

(四)学生操作

实验四 糖的性质

目的要求:

1、掌握糖类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显色反应等。

2、熟悉糖类化合物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

(一)糖类的化学性质

(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学生操作

实验五  氨基酸纸上层析

目的要求:

1、掌握氨基酸的层析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

2、熟悉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及原理

3、了解层析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

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

(一)层析的基本原理

(二)纸层析的原理及方法。

(三)纸层析的注意事项。

(四)学生实际操作:样品的点样,氨基转移过程,氨基酸的纸层析,显色观察结果。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 、教材(讲义、指导书):

《医用化学》, 陈建新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上,以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书写相结合的方式,评分在本学科总成绩中占10%,即10分。其中10分的具体分配如下:

1、每一次实验的原始记录总计3分。

2、每一次试验后的实验报告总计4分。

3、每一次实验的基本操作情况总计3分。

八、使用说明:

供中西医结合临床使用。

大纲制定人:黄玲、张捷平

大纲审定人:施红                   

 

第二篇:课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课程综合实验

英文名称:Synthetical Experiment of Electronical Course 学 时:1周 学 分: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

一、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实践课,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培养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电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要求与目的: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实践环节,课程综合实验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进入课程设计前要认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实验采用课堂讲述、自学、分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典型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初步达到对有联系的若干门课程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综合实验要求2—3人组成实验小组,在指定范围内选定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设计原理,分析重要电路单元,计算必要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最后,在课程设计结束时独立写出理论分析完善、文理通顺、字迹工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并上交软件程序。教师可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参数指标、编程水平等进行评分。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创造性思维;初步接受工程实践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学生可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课程综合实验题目,或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批准后作为综合实验题目。

(一)基于DSP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

教学要求:本题目要求学生了解AD50芯片的工作原理,理解C54x串口的工作过程,重点掌握多通道缓冲串口(McBSP)的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程序,实现C54x与AD50之间的数据传输。

重点:1. McBSP的初始化

2.C54x与AD50的硬件接口电路

3.通过McBSP实现DSP芯片与AD50之间的数据交换

难点: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二)基于单片机的用户线接口电路设计

教学要求:本题目要求学生选定一种单片机,了解该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理解嵌入式系统实际开发过程,重点掌握单片机对用户线接口芯片的控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程序,联系程控交换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相关知识,实现用户线接口电路的设计。

重点:1. 用户线接口电路芯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单片机对摘机信号的检测及振铃信号的产生

难点:单片机对被叫号码的识别

四、考核方式

根据平时表现及实验报告质量评分,平时成绩主要根据预习报告、实验技能、熟练程度等评定分数,并尽可能的量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