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的:1.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认识社会现象

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认识社会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评测: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 。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②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

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

2、导语: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兵,做过小公务员,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创作基础。他写过几部有名的长篇小说,但成就大的还是短篇小说,特别善于写揭露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

背景资料: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三、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jiéjū zhàn shà qiào chà mǔlì lánlǚ ɡuān pà zhé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 衣冠 手帕 哲尔塞岛

2、积累下列词语:

①糟蹋②褴褛③拮据④衣冠整齐⑤郑重其事⑥与日俱增⑦迟疑不决⑧十拿九稳⑨莫名其妙⑩为期不远

四、感知内容:

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4),盼。 第二部分(5——19),赞。第三部分(20——47),见。第四部分(48——49),躲

①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按顺序排列好

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②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③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盼

当他无钱时家人的行为如何?——避

五、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于勒 行为不当 坏蛋 流氓 无赖

(从前)分文不值 打发他到美洲去

(现在)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一回来??境况就不同

2.引起菲利普夫妇“恐怖”的最根本原因是?

“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3. 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

于勒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是因为:于勒来信表示“希望能够赔偿??损失”,从而“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4、同样是“于勒”,为何菲利普夫妇对他的评价先后不相同,亲疏前后不一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金钱。

小结: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写菲利普夫妇夸赞于勒。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

六.分析人物形象

1指定五位学生分角色朗读22——47段;角色:叙述者(我);父亲;母亲;船长;于勒。其他同学圈出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情等的语句,仔细揣摩体会。

2、 教师讲析并板书:

(1) 这几段的情节可概括为这样一个过程:猜疑——肯定——恐怖——愤怒——躲避

(2) 关于菲利普: 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

(3) 关于菲利普之妻克拉丽丝:

和菲利普一样,美梦刚破灭时,她内心惊恐,神态异常,语无伦次。正是人物自己的语言,使读者看出了她唯利是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

(4) 关于于勒:

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

(5) 关于“我”

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

3、 小结:这是故事的高潮,写菲利普夫妇看见于勒。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七.创造性思维

1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物特征,写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2.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第二篇: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一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德育目标

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意,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加深对描写、对比的认识。

一、 利用名言导课: ,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和作者莫泊桑,简介作者。

莫泊桑(1850--- 1893),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二、 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小说情节。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à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栈桥zhàn 牡蛎lì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课文大意,分析故事情节。

(1)从同学对课文的复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于勒展开的。那么是围绕于勒的什么变化展开的?

思考:①于勒是怎样一个人?根据原文为于勒作个个人简历。

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

“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②对于这样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请找出具体的语句。

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称呼。 (语言上)

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行动上呢?

A、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请找出文中的细节读一读。如“永不变更的话”、“挥手帕”、“拟计划”

菲利普个是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过日子”。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点拨:看着屏幕上的这枚“孔方铜币”,在菲利普夫妇心中,亲弟弟不过是金钱的化身。

B、于勒没钱时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请找出这样的语段读一读。“赶到美洲”、“暴怒”、“躲避”

③、这种种的变化都是为了什么?(金钱)所有变化中,变的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随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态度)不变又是什么?(他们两人的金钱观)

可是,我们要知道于勒与菲利普夫妇一家是最亲的亲人啊。(再次重现他们的关系)

这些人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是处于同一种亲情下的一家子。他们顺理成章的盼着“亲弟”钱财的支持。有了于勒的钱财,这个家显得和睦、温馨和稳固。于勒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支柱。有于勒的大力支撑,有女婿的紧紧依附,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美满的大家庭啊??然而,事实上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告诉我们,所谓的“亲情”只能是置于金钱之下的。没有钱,长脚的女婿自然更是随时可以迈出家门??

从前后这样的变化中可以看到菲利普夫妇的是个什么样的人?(自私、势利、冷酷无情) 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什么关系?(金钱关系)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这种性格,形成这种冷漠的金钱关系?

直接原因: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是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中这种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就只能是这种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早已有这种论断。(名言)

(2)到这里,我们就把课文的基本意思弄明白了,也对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变化来理清故事的情节。

这种种变化可以概括成:盼、赞、见、躲,请把课文划分好。这也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的四个部分。

(3)品味小说的情节美

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为什么赞于勒,作者在叙述中用什么叙述方式安排在文章中?以插叙方式安排

②那么开篇直接写盼于勒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

③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小结:莫泊桑小说就是有这么个特色,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 情节巧妙,结局出人意料。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2、作业布置:练笔。

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如果故事情节发展成:

A.我们没能避开于勒,大家都明明白白认出了对方??

B.于勒没有穷极潦倒,而是衣锦还乡,我们在栈桥边等到了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