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警官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评报告doc

目 录

一、专业概况 ....................................................... 1

(一)专业建设概况 ................................................. 1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 ........................................... 4

1 、以发展为动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 4

2 、以挖潜为原则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 5

3、 以特色为前提谋划课程建设体系 ................................... 5

4、 以开放为要求建设实践训练体系 ................................... 5

5 、以规范为核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 6

6 、以质量为目标创新学习引导机制 ................................... 6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步骤 ................................. 7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 8

(一)建设过程及成效分项自评 ....................................... 8

1.1 专业设置 ....................................................... 8

1.2 专业建设规划 ................................................... 9

1.3 人才培养方案 ................................................... 9

2.4 教学经费 ...................................................... 12

3.2 主讲教师情况 .................................................. 13

3.3 科学研究水平 .................................................. 13

(二)自评结论 .................................................... 19

三、存在的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 19

(一)自评中发现的问题 ............................................ 19

(二)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 20

1、以融合为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

2、 以特色为目标,打造立体教学团队 ................................ 21

3 、以实效为目标,摸索专业培养考核机制 ............................ 21

4 、以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培训监控体系 ............................ 21

一、专业概况

为培养公安机关急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20xx年至20xx年湖北警官学院依托海军工程大学共同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学生;20xx年,学院获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独立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并于20xx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一)专业建设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信息技术系,以信息技术系计算机教研室为主体,联合信息安全教研室、网络侦查教研室、数理教研室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单位的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含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0人、助教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人数的37.5%;按学历/学位层次有博士1人、硕士17人(博士生三名)、学士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5%;目前在校专业学生/专业教师比例约为8.46:1。迄今为止,我院已顺利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届237人、2007届79人、2008届43人共359人的培养任务;正在执行在校2005级44人、2006级33人、2007级33人、2008级93人共203人的培养任务。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优势,专业特色鲜明,体现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实现了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淡化了传统专业意识,拓宽了专业口径,强化综合化和通识化教育,构建多种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形成较完整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既懂系统, 1

又会应用;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的开发,又可进行科学研究,体现了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改革和摸索,逐步建立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了基础课程,随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并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应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并不断在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内容所占的比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工科公共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基础理论知识,并辅以大量的实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注重各专业课程的发展动态与最新进展,将前沿知识融入于基础教学中;注重各专业课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各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之间能够融会贯通;积极采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考试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实际应用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力改善了科研场所条件和实验设备条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改善了科研仪器设备水平,完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加强了实验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有专人管理,使用率高;实验室环境条件好,充足的面积完全满足需要;通过加强运行管理,优化 2

资源配臵,建设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对外开放,为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保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照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有一半以上的实验课能开出设计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无实验必修课的课程,能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实验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方面的应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能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

近年来信息技术系不断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促进自由发展,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措施,使学生能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工作的流程方式,了解学科的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基础知识和某一专业化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为未来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研与应用或深造提供一个开展工作的坚实的专业基础。

应该说,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经过最初的摸索经验、探寻规律到现在的规范管理、全面发展,实现了从专科层次教育到本科层次素质教育的转变;从满足基本教学要求为目标到根据社会、职业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转变;从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到培养复合、特色人才的转变;从教师单兵作战为主到以教研室、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的转变;从单一教学手段到全方位的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体系的转变。经过近10年时间的积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专 3

业培养方案,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课程教材建设、规范教研室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学院特色培养符合公安机关实战要求公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已经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果。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用开放的方法去建设专业,作为队伍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根本性作用的公安院校,其教育工作一定要适应客观形式的要求,发挥独特的价值作用,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注重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根据其行业特点和特殊行业对特殊人才的需求来确定自己的培养模式和方式。

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反复摸索和实践,我们基本确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立足素质培养,着眼社会需求,创新改革模式,凸显专业特色”的总体目标;本着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理念,我们提出了“抓定位、建模式、促开放、创条件、分阶段,改革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向社会和政法部门输送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 、以发展为动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院系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基础,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公安信息化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实际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优化。

4

2 、以挖潜为原则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引进、培养,重点放在培养建设上,完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建立一支教 育观念新、师德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采取“引进来,走出去,谋合作,抓交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通过营造氛围、建设团队、合理竞争,稳步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一支学缘分布恰当、学历结构合理、职称结构科学、专业经历丰富、专家支持保障的人才梯队。从现在起再用3到5年的时间,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使教授、副教授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以上,双师比达到90%以上,逐步形成一支源于公安需求、勤于公安教学、善于公安科研、勇于公安实战的尖兵队伍。

3、 以特色为前提谋划课程建设体系

设计和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保证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特色性和实用性,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保证人才培养的必要质量。加强课程建设的目标管理,规范课程建设过程管理,提高课程建设质量,逐步形成“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创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和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充分发挥学院资源特色和人才特色,全面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并重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公安特色知识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加大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学科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中发挥专业优势,整合专业基础课教学资源,形成标志性成果。

4、 以开放为要求建设实践训练体系

5

以培养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为社会、行业服务为目标,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投入,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实习、设计和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在校内用好针对公安工作具体环境建设的若干个实战训练点;在校外盘活学生实习基地,规范实习内容,强调实战性训练,尽可能真刀真枪地让学生通过实训增长胆略。搭建一个充分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实践训练体系,不仅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综合分析素养;同时大胆进行课程设臵改革,提高实践性环节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实战训练、公安实践等多个实践环节逐步培养具有公安实战意识、求实创新意识、系统工程意识的特色人才。 5 、以规范为核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教学管理规律,规范教学管理。一是狠抓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以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落实各个教学管理文件,规范日常教学程序,使教学管理制度化,工作职责透明化。二是以评促建、促改,推动教学工作规范发展。通过示范和规范的方法,确定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力求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抓教学考核,促进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化、常规化的教学检查,严格按照院系制订的教学考核制度进行考核。通过科学健全的考核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使教学工作也在管理中见成效。

6 、以质量为目标创新学习引导机制

6

根据行业专业人才的人才层次的高级性、专业领域的技能性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要求,通过科学机制引导专业学生充分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领会学习内容、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力求体现以开放环境下“个性化”培养,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与公安实战,及各种社区技术服务等,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二是营造一个开放式管理、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辅导、开放式共享的教学环境,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余学习的知识比课内多,课余实践的时间比在课堂的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三是确保一个完善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监控机制,尝试建立对青年教师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双向跟踪考核制度以及“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教学环节为内容,以多主体评价为保障”的评价模式。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步骤

1、20xx年至20xx年:制定并完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培养方案,申报省级品牌专业。执行并总结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具体落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规划和改革方案。努力把《计算机网络》和《编译原理》两门院级优质课程按照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建设,充实教师队伍,积极申报省级品牌专业。

2、20xx年至20xx年:根据全国公安司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按照学院“做强公安专业,做精非公安专业”精神,继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臵、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教学手段创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积极申报省、部级精品课程,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向精细化发展方向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7

3、2012至20xx年: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争取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积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2008级以后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争取建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取得授予权。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根据学院统一部署,依据《湖北省普通高学校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对照评价指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评建小组全面、认真、细致、客观地进行了自评工作。在对本专业近几年的建设过程及成效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以“标准”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就取得的成效及经验按照评估指标体系,逐指标、逐观测点依序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建设过程及成效分项自评

1.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1.1 专业设臵

随着社会发展对通信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需求,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各行业广泛的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司法、海关、外贸等系统,据统计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

8

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事业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内容涵盖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电子取证(数据分析)等领域。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高、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ICT产业、重要部门,以及相近学科的有关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发研究、应用与管理等工作;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同时,针对公安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及通信人才的需求,本专业还培养具有公安信息化建设亟需的专门人才。

1.2 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确定了以 “着眼需求,发挥优势,立足素质,创新模式,凸显特色”为核心的总体目标,将科学素质与人文培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出了“抓定位、建模式、促开放、创条件、分阶段,改革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向社会和政法部门输送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自20xx年升本以后,学院颁布并修订了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针对培养方案、队伍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实践实训教学、教学管理与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等各个方面制定了科学完整的规划。在学院的政策、经费、人员等保障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学院特色和资源,确定了稳定、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常规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成绩突出,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研室建设,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提升。

1.3 人才培养方案

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针对社会基本需求和公安实战部门对特殊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系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各类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主。专业主干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信号处理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培养方案针对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实战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公安工作的思维能力、从事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公安信息安全相关工作的能力;针对公安工作实践的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培养方案,适应公安工作的发展,提高学生基于实践的专业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重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本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执行情况较好。

2.专业基础条件

2.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湖北警官学院实验中心集合了全院的实验科研设备,是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办案的重要平台。实验中心实验室总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面积147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2354万元。20xx年落成的科技实验大楼共分五层,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包括各类实验用房106间。实验中心致力于将中心建设成为开放的、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实战、服务社会的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实验室分布情况为一楼:实战指挥系统、治安实战应用系统、刑侦实战应用系统、 HB21实验室;四楼:电子取证重点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信息安全 10

实验室、程序设计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等;五楼:电子电工、模电数电实验室等,相关实验设备总值超过600万元,专业学生生均占有实验设备0.8万元。

近年来,实验中心设备更新及时,保障有力,较好的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项试验内容。

2.2实践教学基地

针对日益突出的专业实践、实训要求,学院教务处成立了实践教学科,负责全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拟定全实院践性教学环节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各系制定(修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及相关教学文件、负责做好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督促各系(部)、实验室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近年来,学院逐步建设了校内29个实战训练点及校外16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数据分析、电子取证及网络侦查等实训基地可用于满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信息安全等专业的实训需求。目前,学院建成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针对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问题,学院正在与相关部门协商,力争在两年内建成2-3个校外专门针对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2.3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湖北警官学院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目前南北两个校区图书馆总面积为17,488平方米。南院图书馆建筑面积4,888平方米,设有图书流通书库和报纸、现刊、特种文献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3个,阅览座位314个,电子阅览室2个,电子阅览座位122个;学生自习室一个,设座位208个。北区新馆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普通阅览室 11

三个,座位1376个,其中图书阅览室设座位296个,工具书阅览室设座位216个,报刊阅览室设座位864个;电子阅览室二个,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设209座,公安网电子阅览室设110座;学生自习室一个,设座位156个。全馆配有各类计算机497台,各项业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已达600,983册,其中中文图书556,528册,外文图书1,087册,中文期刊合订本29,866册,外文期刊合订本81册,总计370,983册,另有电子图书230,000册。图书馆开展了图书外借、图书阅览、报刊阅览、电子阅览、情报咨询等服务。图书馆实现了文献信息的自动化检索与查询,组织开发了馆藏书目数据库、公安文献篇名数据库、公安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法律法规大全、中国法律年鉴等数据库,能为师生提供因特网浏览、光盘检索、数据库联机检索等服务,图书馆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

学院图书资源中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纸质图书约36,099册,纸质期刊数约3,000册,电子图书资源中包含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等丰富的文献资源,能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需要,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使用良好。

2.4 教学经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经费、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等足额安排到位,统一由财务处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报销,本专业近三年教学经费使用总额约为160万元,其中专业建设专项经费近100万元。

3.师资队伍

12

3.1队伍建设状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专任教师24人,24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9人,所占比例为37.5%;硕士以上18人,所占比例为75%。每学期都超额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全体教师精神饱满,纪律作风严谨,团结协作,较好的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为更好的适应专业教育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学院、信息技术系有计划的安排了各种警务实践等活动。

本专业通过建立公平竞争、淘汰机制较好的发挥了人才的作用,建设了优秀的人才梯队,发展趋势良好。确立了专业带头人以指导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两名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学科带头人、两名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领头人,形成了若干具有优势项目和优势内容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带头人的指导下,建设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为重要补充的课程群教学团队,设臵了专业课主讲教师以发挥教师专业特长,促进教师之间沟通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经过长期建设,我系基本形成了一支技术领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管理完善的教学队伍。

3.2 主讲教师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100%,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授课达100%,主干课程教学队伍稳定,教学效果整体较好。本专业24名专任教师中,全部具有主讲教师资格;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人数8人,全部为本科生授课。近3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全部教师均为优良等次。

3.3 科学研究水平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教师均有较为稳定的科研方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近3年由本专业专任教师中承担的教科研项目,20xx年立项8项,20xx年立项11项,20xx年立项16项。近3年由本专业专任教师发表的论文共计86篇,其中20xx年发表28篇,20xx年发表29篇,20xx年发表29篇。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8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36篇,被SCI、EI、ISTP检索15篇(次)。本专业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及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利用先进的教研成果对教学方式、方法和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课程建设

4.1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在《普通本科二00二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论证,以建设充分突出教学优势资源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体系,打造专业教学资源。在全面均衡的基础上的拳头产品和特色项目为目标,先后制定了2003、2004级《普通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了2005、2006、2007、2008级《普通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课程设臵,计算机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于20xx年重新修订/编写了《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编译原理》(双语)、《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信号处理原理》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5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造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本专业积极开展课程建设,鼓励教师自编活页式讲义,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将社会实践和公安实践中急需的内容、优秀的案例以及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融会到教学素材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努力,20xx年“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第二届校级精品(优质)课程进行建设;20xx年“编译原理”课程被评为第三届校级优质(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编译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已经顺利以汉语和英语进行了双语教学。

4.2教材选用与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近三年专业主干课程选用优秀教材的比例均为67.4%,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分别为20xx年90.9%、20xx年72.7%、20xx年67.4%,使用效果良好。本专业能结合实际编写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20xx年出版了《公安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攻防实用教程》、《网络犯罪侦查教程》已经编写完成,正在进行出版事宜。同时,本专业突破主编教材的既往模式,鼓励教师自编活页式讲义,更好的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内容进行教学,并及时补充学科前沿内容,补充教师教科研成果。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计算机网络》和《编译原理》两门核心专业课程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建设,《编译原理》和《C语言程序设计》已经顺利开展了双语教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门数达18门,占专业必修课的85.7%; 15

多媒体授课课时数达910课时,占专业必修课的70.4%。同时,设计了充分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手段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探索讲练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战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做到学以致用。

5.实践教学

5.1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根据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专业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达67周,占总学时的39%。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四年教学周数为192周,各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为67周,累计所占比例为39%。

5.2实验、实习和实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为7个,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100%;实验室开放效果较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划开出实验50个,实际开出50个,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50个实验中,验证性的10个,综合性的10个,设计性的39个;实习、实训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得力,时间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实验室由学院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开放效果良好,在满足实践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向公安实战开放,不定期承担公安实战培训等任务。

6.教学管理

6.1教学规章制度执行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严格执行学院教学规章制度,近三学年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教学文件方面,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教学,没有编写教学大纲外,其他所有课程均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均有完备的学院统一格式的教案、教学进度表、命题计划表、评分标准、试卷分析表等教学文件。计算机教研室每学期前2周组织检查本专业课程教学文件准备情况,并形成书面检查情况报告抱信息技术系和教务处;每学期结束时计算机教研室专门组织督促完成命题计划表、评分标准、试卷分析表等教学文件的整理归档工作。

6.2教学质量监控

学院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科,负责教学过程质量全程监控。学院不仅制定了完善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严格规定了备(备课)、教(课堂教学)、辅(课外辅导与作业批改)、考(课程考核)、导(毕业论文指导)各个教学环节标准,而且课堂教学情况实行全程视频监控,每天发布“今日教学”反映前一天的课堂教学监控情况。学院以教学质量管理科为基础的教学运行过程动态监控活动开展良好,发挥了教学评估的反馈与改进作用。

7.人才培养质量

7.1学生专业素质水平

近3年本专业共有359名学生顺利毕业,其中331名学生获得理学学士学位。近3年本专业学生发表论文2篇,先后有8人次受到各种表彰,其中获国家级表彰2人次、学院表彰6人次。近三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分别为:2006届6人(占总毕业人数的2.5%)、2007届8人(占 17

总毕业人数的10.1%)、2008届13人(占总毕业人数的30.2%);就业率分别为:20xx年43.6%、20xx年64.6%、20xx年65%。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完全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和实践成果较为丰富。

7.2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十分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依据省教育厅下发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论文规范严格执行学院制定的《湖北警官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规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内容、质量等都作了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学生的业论文(设计)选题根据指导教师的实际科研方向,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近3年本专业359名学生的业论文(设计)全部符合要求。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评选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有30多人次获的各项奖项。

7.3社会评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招生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率、报到率较高;近三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较高,多数学生签约就业行业和就业地域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方向。近3年本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严格按照省线录取,第一志愿率均达到100%,报到率分别为20xx年96%、20xx年96%、20xx年87%。多数学生签约就业行业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行业服务方向,就业地域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于湖北、辐射全国的地域服务方向。

18

(二)自评结论

根据鄂教高[2008]25号文件和鄂警院[2009]24号文件精神,学院信息技术系于20xx年3月16日成立了系主任王银庭为组长,系副主任林建辉、麦永浩为副组长,张天长、赵德正、龚德忠为组员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自评领导组;同时成立了赵德正为组长、肖微为副组长,薛琴为资料员,杨超、杨静、张鹏、龙文为成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小组,同时信息技术系制定了《信息技术系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方案》。对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小组全面进行了自评自建工作,历经近三个月的艰苦努力,完成了自评工作。

针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7项评估指标、21个观测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组织自评小组逐项目、逐内容进行了认真评议,7项评估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评估自评结论为合格。

三、存在的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一)自评中发现的问题

应该来说,经过近10年时间的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建设一流警官学院的整体要求还存在着一定距离,新的教学思想观念的树立、教学改革和建构新的教学体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管理机制的建立还需不断进行总结和研究,专业建设的思路还需要认真梭理。

19

一是专业建设发展,专业之间通融性不强,相互支撑力度不足;专业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和优化,以适应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建设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落实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着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学科带头人。三是课程建设,对课程建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升华;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不平衡需要及时纠正,改革成果推广也需要大面积展开。四是教学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清理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和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科学调整。就实践教学而言,校外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覆盖面还不 够,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研究和实践成果数量不多,整体水平有待加强。

(二)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业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将重点针对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以融合为目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两个淡化”、“两个强化”和“两个深化”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一是淡化专业界限和淡化课程内容,以“任务”来驱动教学实施;二是强化课程联系性和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以“实景”来综合考核学生能力;三是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深化教学科研相互联系促进,以“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他们走上实际工作部门后与学院紧密联系提供纽带。在专业课程的设臵上,我们按照教学平台、教学模块、教学板块、教学专题四个层次设臵课程结构体系。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20

2、 以特色为目标,打造立体教学团队

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在教师特色、特长的基础上,配合“双向交流”、“警务实践”活动,着力打造一只强势“双师”教学团队;二是积极响应学院在职民警培训的“个十百千万”工程,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课程,培养一批内容覆盖相关业务的培训教师。建设形成一只集教学、科研、实战为一体的综合教师队伍,并力争在打造公安信息网络建设专家团队、电子取证技术专家团队的建设上形成优势和特色项目。

3 、以实效为目标,摸索专业培养考核机制

以“学为用”、“练为战”为指导,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实施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是推进课程教法改革,鼓励教师通过“任务式”、“案例式”、“课题式”等多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二是科学动态设计教学内容,及时根据科学研究和典型案例补充教学内容。三是调整考核机制,在部分课程上变以往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为以达到操作标准为主的模式,拟定一个科学的操作标准要求,并根据这一标准实施实践性考核,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理论水平高而操作技能一般的现象。

4 、以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培训监控体系

在我系两级教学监控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正在拟定严格的教学准入制度和淘汰,通过机制保证通过最优良的教学师资来达到最优秀的教学效果。一是通过科学公平的制度选拔课程群的负责人,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确立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并尽快形成优势。二是对参与业务强化训练的教师进行严格审核,要求教师提出复合公安实际的 21

具有较高水平的训练内容并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三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机制,畅通的渠道,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文章来自于网页,内容作为参考,格式请勿模仿)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