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铋混合液实验报告

 

第二篇:实验五十五铅铋混合液中铅

实验五十五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一、 原理:利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连续测定

lgKBiY – lgK PbY = 27.94 - 18.04 = 9.9 > 5

用硝酸调节溶液pH=1 测定铋;再用六次甲基四胺调节溶液pH=5~6 测定铅

用移液管吸取铅铋混合液加水10mL二甲酚橙滴定至溶液由紫红变橙色,???10.00mL于锥形瓶中pH?12滴再至亮黄为终点V1补加二甲酚橙20%六次甲基四胺滴定至溶液由紫红变橙色,??1滴至紫红色再多加5mL再至亮黄为终点V2?

二、 步骤(平行测定三次)

三、计算

Big?L?1?

Pbg?L?1????

注意:

1、 用量筒加10ml水是因为溶液太浓,加水过多会造成Bi水解,产生白色沉淀,加酸才能

溶解。

2、 六次甲基四氨放到量筒中取用。

3、 指示剂一定不要加多,否则颜色深,终点判断困难。

4、 近终点时要摇动锥形瓶,防滴过,边滴边摇。

5、 第一个终点不易读准。由紫→橙红时先读下体积,然后半滴变为黄色(非亮黄色)为V1。

V1会影响V2。

6、 吸耳球用后放回原处,滴定管洗净、倒扣、放回原处。

思考题答案

(1) 不可以。因为Bi3+在溶液的PH=5-6时就已水解了。

(2) 用氧化锌做基准物标定EDTA标准溶液。因为当溶液的PH=5-6时,Zn2+与EDTA

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测定Pb2+时,Pb2+与EDT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溶液的PH=5-6。滴定条件一致可以减小误差。

(3) PH值过大,Bi3+水解;PH值过小,Bi3+与EDTA络合不完全。

(4) 二甲酚橙属于三苯甲烷显色剂,易溶于水,它有七级酸式离解,其中H2ln5-至ln7-呈

红色,H7ln至H3ln4-呈黄色。由于各组分的比例随溶液的酸度变化,所以它们在溶液中的颜色也随酸度而变化。在PH<6.3时呈黄色,PH﹥6.3时呈红色。

二甲酚橙与Pb2+、Bi3+形成的络合物呈红色,它们的稳定性小于Pb2+、Bi3+和EDTA所形成的络合物。 CEDTA?V1?209.010.00 CEDTA?V2?207.2?10.00

1.按本实验操作,滴定Bi3+的起始酸度是否超过滴定Bi3+的最高酸度?滴定至Bi3+的终点时,溶液中酸度为多少?此时在加入10mL200g·L-1六亚四基四胺后,溶液pH约为多少?

答:按本实验操作,滴定Bi3+的起始酸度没有超过滴定Bi3+的最高酸度。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pH≈1。加入10mL200g·L-1六亚四基四胺后,溶液的pH=5~6。

2.能否取等量混合试液两份,一份控制pH≈1.0滴定Bi3+,另一份控制pH为5~6滴定Bi3+、Pb2+总量?为什么?

答:不能在pH为5~6时滴定Bi3+、Pb2+总量,因为当溶液的pH为5~6时,3+Bi水解,不能准确滴定。

3.滴定Pb2+时要调节溶液pH为5~6,为什么加入六亚四基四胺而不加入醋酸钠?

答:在选择缓冲溶液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缓冲范围或缓冲容量,还要注意可能引起的副反应。再滴定Pb2+时,若用NaAc调酸度时,Ac-能与Pb2+形成络合物,影响Pb2+的准确滴定,所以用六亚四基四胺调酸度。

1. 描述连续滴定Bi3+,Pb2+的过程中,锥形瓶中颜色变化的情形,以及颜色变化的原因。 要点:pH=1时: Bi + In = Bi-In(紫红色) 3+3+

Bi3+-In(紫红色) + EDTA = Bi-EDTA + In(黄色)

pH到5~6: Pb2+ + In = Pb2+-In(紫红色)

Pb2+-In(紫红色) + EDTA = Pb-EDTA + In(黄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