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绿色化工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绿色化工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的编制

绿色化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垃圾再生的企业,由于公司的不断发展,人员的不断需求,为了适应未来的经济环境,本公司做出五年内人力资源规划如下:

一:本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如下

公司现有生产维修工人825人,行政和文秘性白领职员143人,基层与中层管理干部79人工程技术人员38人,销售人员23人。据统计近五年来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为4%,这个比率没有什么理由会改变,不过不同类的员工的离职率不一样,生产工人离职率高达8%,而技术与管理干部则只有3%,按照既定的生产扩产计划,白领职员和销售员要增加10%~15%工程技术人员增加5%~6%,基层干部不增也不减,而生产与维修的蓝领工人要增加5%

二: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职务配置

根据本公司经年来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编制如下配置方案:

生产与维修员工:岗在825人,计划需要867人,新增招聘42人 行政与文秘性白领:在岗143人,计划需要158~165人,新增招聘15~22人

基层与中层管理人员:基本不变,79人左右

销售人员:在岗23,计划需要26~27人,新增招聘3~4人

工程技术人员:在岗38人,计划需要40~41人,新增招聘2~3人 三:职务分析

1

绿色化工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生产与维修职工属于基本职务,人数较多,设置简单的培训,讲解各项规则,确保基本工人的正常工作,

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一定的技能,招聘时应该严格把握员工的技术技能,并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测评,合格者才能正式上岗工作,

销售人员是本公司的核心人员,公司的业绩,成绩发展依靠销售人员,对销售人员应该进行长时间的销售技巧培训,满足公司的需求,确保公司产品的正常销售,并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对销售人员要不断的进行技能培训

行政文秘,与管理人员对公司的财务与管理之光重要,不能忽视,对管理人员也要进行为期一周的管理技能培训,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

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适用期一个月,考核合格者称为本公司正式员工

四:人员的招聘工作

生产与维修员工:招聘42人,进行社会招聘,鉴于本地区的相关政策优先照顾妇女和下岗工人,可以适当招聘满足生产要求技能的员工,不能有性别歧视等不良现象

行政与文秘性白领:招聘15~22人,要求,有相应工作经验者优先,学历高中以上

基层与中层管理人员:基本不变,79人左右

销售人员:招聘3~4人销售人员应该要求具有工作经历一年以上,学历高中以上,

2

绿色化工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工程技术人员:招聘2~3人,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学历大专以上,确保技术技能。

五:人员培训,

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侧重销售人员,中高层领导的培训,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对新招聘人员进行公司入职教育,

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

对于本公司内部人员,进行相应考核后合格者可以进行培训来适应跟高的职位,即晋升,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满足公司的内部发展,内部晋升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绩效考核等方面应进行相应整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六:人力资源费用预算

招聘费用:招聘场所就设在公司门口,对各社区进行宣传工作, 员工培训培训费用:员工入职教育,销售人员的技能培训

工资费用:不同的验员工有不同的工资,与工作年龄,职位,能力相关

福利费用:相关关福利,

附:由于公司刚开发出几种新产品,所以预计公司销售额,五年内会翻一番,相关应变计划:

公司规模扩大,所以工作人员会有所增加,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相关管理工作应该进行改变,销售人员应该增加招聘,进行培训,销售额在五年内翻番则员工需要增加50%

生产与维修人员:1025人,其他人员也将进行大规模招聘,管 3

绿色化工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理模式应该有所改变.

1. 答:我觉的老白在编制人力资源计划要考虑的情况和因素包括:

一;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目标的变化,我觉得要考虑企业在五年内销售额要翻一番(2)员工素质的变化。案例中白士镝考虑到了员工数量的变化,而未考虑新员工素质的变化,以及未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先关培训。 二;企业外部:

(1)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人员招聘,(2)政府相关政策变化。案例中考虑了政府要求照顾下岗职工和女职工的政策。

2.答:他应该制订的案例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招聘的各类人员数量及招聘总数;(2)招聘的各类人员岗位分析;(3)招聘的各类人员要具备的相关条件学历,工作经验等;(4)招聘的地域和优先条件(本例中下岗人员和妇女优先);(5)招聘程序,地点等。

3.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两大类:主观判断法和定量分析法。主观预测法包括经验推断法和团体预测法(包括德尔菲法和名义团体法);定量分析法包括总体预测法、工作负荷法、趋势预测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等。本例中预计5年内企业的业务量(销售额)会翻一番,因此可以用总体预测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定量预测。总体预测法的公式是: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末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

4

 

第二篇: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如何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战略性和积极的应变性。组织发展战略及目标、任务、计划的制定与人力资源战略及计划的制定紧密相连。人力资源规划规定了招聘和挑选人才的目的、要求及原则;人员的培训和发展、人员的余缺都得依据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实施和调整;员工的报酬、福利等也是依据人力资源规划中规定的政策实施的,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而且在实施企业目标和规划过程中,它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处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统筹阶段,它为下一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制定了目标、原则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整体的成败。所以,制定好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质是根据企业经营方针,通过确定企业人力资源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翔龙集团基本情况:集团公司拥有资产6亿元,年销售收12亿元。集团下属企业有施可丰化工公司,供销实业总公司、钢铁有限公司、储运有限公司、费县化工有限公司、财贸中专学校、百利酒店、同力塑编公司,下设钢铁、石油、汽车、农贸、农机、粮油、糖业等12个经营分公司、4个农资供应站,普瑞农化服务中心等。是以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化工产业链为核心企业的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现有员工3000人,其中中等专业技术人员占10%,高等专业技术人员5%。

一、人力资源的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外部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来制定计划。但同时还要注意其战略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人力资源应该以企业的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增长,并保持企业的永远发展潜力为目的。必须致力于劳资协调,人才培养与后继者培植工作,现实中,企业的一时顺境并不代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长远目标和宽阔的胸襟,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好劳资关系,做好企业的人才再造和培植接班人的工作。

人力资源的预测

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为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避免制定人力资源战术计划的盲目性,应该对集团所需人才进行预测:估计到20xx年所增加的人才预测如下:

业务发展而所需人才:现有职工的20%;

现有人才的离职和退休而所需补充人才:现有职工的10%

技术的革新及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所需人才:现有职工的30%。 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企业经营的特色,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国外一些大公司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松下的"不仅

生产产品,而且生产人"的企业文化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体现。

人力资源战略

策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外引内培,协调发展;实施部分岗位轮换制、助理制,建立人才梯队。由于翔龙所处“二次创业” 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的一些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一部分可以通过对外引进的方式,主要采取内部人才培养,使内外部人才相互融合。轮岗可以加强企业文化的融合,使各层次管理者学会换位思考,树立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增强内部凝聚力;助理制既培养了人才,也减少了意外的人才流失。

人才观:重学历不唯学历看能力;重才能不唯才能看品行,重资历不唯资历看贡献。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战术计划:

战术计划则是根据企业未来面临的外部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以及企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的预测,而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招聘,辞退,晋升,培训,工资福利政策和组织变革等。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后,就要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术计划,人才的战术计划一般包括四部分:

1、招聘计划

针对人力资源所需要增加的人才,应制定出该项人才的招聘计划,一般为一个年度为一个段落,其内容包括:计算各年度所需人才,并计算考察出可有内部晋升调配的人数;确定各年度必须向外招聘的人才数量;确定招聘方式;寻找招聘来源。对所聘人才如何安排工作职位,并防止人才流失。例如:

翔龙集团2004——20xx年员工招聘计划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内部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外部

化工 20 40 60

会计 10 10 10 10 10 10

营销 30 40 40 60 40 100

电工 10 30 60

机电 10 30 80

维修工 20 30 60

司炉工 5 5 5

管理人员 20 10 30 15 50 25

下属企业高层 5 2 12 5 20 8

集团高层 2 1 3 1 3 1

外部招聘方式:

普通员工:集团职业学校和社会招聘;

专业技术人才:集团职业学校、社会招聘、高等院校、竞争对手;

下属企业高层和集团高层:广告招聘和猎头。

2、人才培训计划

人才培训计划是人力计划的重要内容,人才培训计划应按照公司的业务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公司的培训能力,分别确定下列培训计划: 新进人才培训计划:到集团职业学校进行岗前培训;

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到集团职业学校进行培训,重点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

部门主管培训计划:到集团职业学校进行培训,重点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 一般人员培训计划:到集团职业学校根据需要进行技能或综合培训; 人才选送进修计划:每年选出5%的专业人才或管理人才到集团职业大学或普通院校进修。

在职培训的方法有:

有计划的晋升;

工作轮换;

担任“助理”;

临时提升——“代理”主管(主管出差、生病、休假);

参加委员会;

辅导——接受导师讲解、演示,并在辅导情况下自己一步步执行任务,必要时给予纠正,直到无需纠正时为止;

举办讲座,培养受训者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3、考核计划;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因为分工的不同,对于人才的考核方法也不同,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一般企业应该根据员工对于企业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依据。这就是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计划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制定。譬如市场营销人员和公司财务人员的考核体系就不一样,因此其在制定考核计划时,应该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绩销考核计划。

我们的绩效测量方法有:

产品分析法——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经济分析法——经济角度衡量

时间分析法——工作时间作为分析对象,比如考勤

故事分析法——安全性或事故率

绩效考核计划做出来以后,要相应制定有关考核办法,我们采用以下考评办法: 直接上级考评:

同事考评:

自我考评:

直接下属考评:

外界考评:

小组考评:

顾客考评:

4、薪酬计划

激励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激励的作用就是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激励计划中,要注意物质激励计划和精神激励计划的统一,在精神激励计划中主要是建立一套系统的薪酬体系,同时要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工作绩效和生产绩效问题的原因,然后改进激励计划中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的部分。 我们集团的薪酬包括以下8部分内容:

1、工作和工作业绩报酬

2、非工作时间报酬

3、丧失劳动能力收入继续

4、劳动失业收入继续

5、退休延续收入计划

6、家庭收入继续计划

7、健康、事故和能力保护

8、收入平衡支付

工资有:基本工资、附加工资、结果工资(短期)、短期业绩奖励、专业成就工资、技能工资、教育激励工资。

三、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事,所有管理者,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个主管以至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人力资源规划中最重要的还是企业高层领导者的重视、动手甚至亲自推动。其实际运作是由各部门主管初步规划,再由人力资源部门汇总,参照公司发展策略与目标,考核人员生产力与人事薪资预算等因素,与各部门协调并达成共识,才向上呈报。

2、人力资源规划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培育一种创新向上,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保障企业经营的特色,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具有自己的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国外一些大公司都非常注重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与企业文化的结合,松下的"不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人"的企业文化观念,就是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体现。波音公司的情景测试也很有启发性:一个工人和管理人员发生冲突,其中,管理人员要求工人按照原计划切去材料的拐角,而工人却不同意管理人员的意见,管理人员告诉工人,如果他不照做的话,就离开公司,然后开始考试发问:"如果你是这个工人,你将怎样做?","辞职"和"发牢骚"都不是正确的答案,这表明回答者不适合波音公司"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正确答案是"照做,但事后与管理员或职位更高的人谈"。

3、人力资源规划要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计划,也是面向员工的计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了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的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