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_教改反思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反思

大阳小学 吕秀凤 我刚接触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教书经验的我,虽然对常规的模式不熟悉,但是结合自己读书时的上课模式及自己对“三疑三探”模式的使用效果,我还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新模式的好处。“三疑三探”的关键在于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课堂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的舞台。

“三疑三探”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和质疑再探。其中设疑自探,是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并提出疑问;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的只是提出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即练习。下面讲谈谈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感受:

一、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三疑三探”的“疑”字,关键就在与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思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效果肯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的疑问与探索中也不断地提高着制胜的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我们在“三疑三探”模式的实施中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解疑合探的过程中大多会采用小组合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间的友谊,在学习丄益处也很大。有时候有的学生不太愿意有疑问就问老师,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那么小组合作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一个人那怕是老师也不可能每次都想的很全面,能想到每种解法,但是学生不同,小组间集思广益,想法从一变十。

三、拉近师生间距离,增加学习与教学兴趣。在新模式之下,我们从教师变导师,在对学生指导上也具有这随机性和针对性,师生间的交流更直接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样学生也仿佛与老师站在了同样的位置,相互交流也相互学习。学生也更倾向于这种学习上课环境,老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学到很多,收获乐趣。

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新模式不提倡课前预习,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而且对于一些科目,在设疑自探部分对于老师给出的预习问题,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相应长江练习册上的填空部分。作业中的填空部分通常也是预习问题的关键,这样两不误,减轻学生负担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二篇:教改反思

教改反思

屈指算来,从广州学习回来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感受到了,教育局在教研教改工作方面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从回来的第一天,我就放开手脚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身为学校教研主任,我得到了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与校长达成共识:以教研教改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身先士卒,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前置练习,力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这种育人理念的先进性、实效性。第一个月里面,我给老师们上了两堂示范课,辅导四位年轻老师率先进行“三主五步”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讨,总的来说,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绝大部分老师基本上认同了“三主”理念,都在努力的超这个方向转变。

现在,我就一个多月以来的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我个人认为,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三主”理念,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我历来向我校教师强调,在“三主五步”教学法中,“三主”是育人理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五步”是模式,是可以通向“三主”的捷径,是“三主”理念的具体体现。但是,实践证明,充分贯彻“三主”的同时,要注意课改应不拘一格,允许多种教学方式并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可千篇一律。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程式化、机械化。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思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教育改革也具有一样的道理,不管是甲法还是乙法,只要能够充分体现“三主”理念就是好方法。尤其是我们桑植这样的地区,特定的教育条件、人文素养、师资水平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学条件的限制

我们县的办学条件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就是我们全县基础设施最好的桑植一中和发达地区的任何一所初级中学相比,都还相差一定的距离,就不用说整体的办学条件了。桑植的农村学校是主流,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更加让人堪忧,其他的不说,最少还有50%的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阅览室,即使有,书籍的内容也是很单一的、陈旧的。所以,学生在校读书,绝大部分手中除了一本教材、一支钢笔、几个作业本外,再也找不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了,负责任的家长也许会带着孩子找几本诸如“教材全解”的辅导书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让学生广泛阅读,多方参考,岂不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能够像广州、北京的学生一样遨游网上图书馆,畅享阅读之乐吗?无奈之下,教师还是得在课堂上强输硬灌,力求将自己的“一桶水”毫无保留的献给学生罢了。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不是否定“三主五步”的生本课堂的推行,相反,正是这些条件的限制,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推行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综合利弊,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形成适合我们桑植特点的有效教育。

二、人文素养的限制

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就是这个地区人文素养的直接反映。目前,我们桑植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就拿我们长潭坪乡来说吧,我在这里工作了将近十九年,亲历了该乡教育的发展与变迁。总的来说,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各方面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按理说,教育也应该取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对教育的重视呈现出了一代人不如一代人的趋势。人们都忙于追求物质财富,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发展、心理品质、做人道德问题很少过问,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家长就指望孩子读完一个九年义务教育后带出去闯荡世界。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缺少文化的熏陶,缺少爱的感染,从小就接受金钱和欲望的诱惑,他们将来的人品、素养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三、师资水平的限制

这里所说的师资水平不是说我们老师的学识水平或者工作能力,而是我们老师对教研教改的认识高度。其他学校是什么情况我不知道,我们学校推行生本课堂以来,还有一部分教

师认为这不过是走过场,搞形式,根本不接受“三主”理念,尤其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认识不上来。还是老一套的师本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学生变得活泼起来。这一部分老师却认为这是害了学生。在他们的印象中,学生就应该循规蹈矩,就应该认真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道理。忽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忽视“学生是天生的创造者”,“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当然,我们不会因为这些暂时的困难而停下我们推行教改的步伐,我们唯有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桑植的教育必定会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