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内在关系

优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

摘要: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 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 和行为风尚,也是一所大学的特色和风格。优良的大学校风有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向社会输出各种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本身的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增砖添瓦,同样也是争创一流大学所必须的。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流的校园文化要有一流的学校校风,因此,优良的大学校风是争创一流大学的基础。

关键词 文化个性 校园文化建设 一流大学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崭新时代,21世纪的大学将要承担新的重大使命。一个国家的希望在青少年,青少年的希望在教育,因此,创办一流教育的学校以及先进教育制度是国家的希望所在。“211”工程明确指出,到21世纪初,重点建设好100所左右的大学,力争有一批优秀学校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一、世界一流大学

究竟怎么样才能称得上世界一流大学,现在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但大家一致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世界名牌大学。他们在探究自然,传播知识,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是大学群体中的佼佼者。世界一流大学要有较全的学科门类,以及若干领誉世界的学科,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能培养出社会公认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科技成果方面能够领导世界科学技术新潮流;学风校风方面,要治学严谨,开拓创新;开放办学,奉行国际化原则,面向世界遴选教师,招收学生;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立一套完备的竞争、激励机制,反应在出成果、出人才的效率上,学术民主和科学精神上,适应社会需要的应变能力上,均胜人一筹;资金方面,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社会服务、学生缴费、国内外捐资等渠道有巨额的办学资金。世界一流大学不是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意念,而是一种客观事实。

世界一流大学还具备其他一些特征,但上述特征却是缺一不可。由上可知,优良的学风校风是创建一流大学其中一个必备的因素。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也是一所大学的特色和风格。一所大学的校风是该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精髓。优良的校风有利于建立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同学们健康成长学习,有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助于向社会输出各种人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建设,为学校自身争创一流大学的名声有所帮助。因此,优良的学风校风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因素。

二、校园文化建设

一流的大学必有其不同寻常的校园文化,也就是要有各自突出的办学特色,这种办学特色在付出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校风学风,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不管是一流学校还是二流学校,都会提出各自的办学理念和校训,这似乎成为了惯例,例如我们学校河南工业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校训就是“明德 求是 拓新 笃行”。为了让师生了解校训坚守校训所包含的精神与理念,学校会开一些讲座对师生们进行开导。在对校园文化的具体建设中会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如每

一个建筑的设计,对学生学习生活公共设施的布置,邀请一些著名人物来校跟学生进行交流,每一个条幅,每一个标语,每一株植物都是有校园文化在里面。校训和办学理念只是一个理论,关键还是在如何实施。现在大学教育都在讲包容、开放,但是是否真的是包容开放,很难说,因此实施很关键。包容的校园文化能促使学生们自由的开发思维,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出有用人才。北京大学就是真正以一种包容的校园文化来对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老师,正是这种文化使其能够鼎立于中国各大学,位居中国大学第一。但是北大在世界上的排位却依然是靠后的,从此看出北大仍然有发展的空间,还有就是中国的教育与世界的差距。

冯友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撰写碑文:“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大学之风,无声无形;大学之风,常在常新。一所大学的风气,不会随着年代更迭而淡去,相反,会积累沉淀,最终形成一所大学之风格与气度,恒久绵长。大学之风,就是校风,它会在历史的沉淀中而更显浑厚与与众不同。来到百年历史的学校,会感受到这种历经岁月洗礼的历史沉淀。20xx年,为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之年。百年中,虽经战火的冲刷,政治的风波,还有经济与教育发展失衡的社会现状,河南大学依然保留了一丝历史的韵味与个性,百年的建筑,教学的风格还可以在河大的老校区中感悟到。正是这种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开放自由的文风学风校风,才使得其在极其不利的情形下,依然屹立于中国各大重点扶持的院校之中。

三、优良校风与一流大学的关系

1、优良的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一流大学必须有优良的校风学风,但是,具备优良的学风校风不一定就能成为一流的大学。

一流大学不仅要具备优良学风校风,还要有强大的师资阵容,突出的学科贡献,在某一方面或文学或科技等能够引领世界的潮流,要有巨额资金支持学科学术的运行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优良的学风校风做基础,这些要素也只是空谈而已。如果老师领导之间相互猜忌,勾心斗角,即使再强大的师资队伍都无法保证能够出来好的成果;如果没有好的学风,学生之间没有学习氛围,即使设备多么好,也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如果老师、学生之间脱节,没有好的沟通与学习,即使老师们的科研成果多么的优秀,多么的领先世界,却不能为世界输出好的人才,那也不能称之为一流的大学、因此,优良的校风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具备优良校风的学校不一定是世界一流的学校,但是不具备的一定不会成为一流的学校。

2、优良的校风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生存的依赖和突出的特点。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临时大学。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国立联合大学的包容的校风不仅成为其生存的根本,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

大的贡献,不可不称为一流大学。

3、优良校风与一流大学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优良的校风有助于一所大学的建设,为迈向一流大学的目标作准备,同时,一流大学又会为保持这种优良的校风而努力,并随着历史的沉淀更显韵味深厚。当今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深厚历史积淀,例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即使最好的学校也是从零开始,从建设校园开始,校风建设就已经同时存在了,在经过上百年的历史冲刷中,校风已经与这些一流的大学分不开了。

四、当今中国大学的校风建设与争创一流大学

随着“985”“211”工程的实施,一批重点大学通过总结过去、分析现状、规划未来,确立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正在逐步的迈进。中国的各大高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的经济型人才,大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20xx年,清华大学校方公布清华毕业生富人榜;河南工业大学校园内到处是一些商店赞助活动的条幅;大学生自杀、杀人的新闻层出不穷···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大学的校风建设出现了人文精神的滑坡,办学目标逐步向功利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受到官僚化气息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校风建设中,缺乏对自由学风建设,压抑了同学们的天性。

五、结束语

大学应该是传播真理的地方,是引导社会文化走向的杠杆,其目的应该是培养人才,向社会、向世界输出人才资源,承担起对社会对世界应负有的责任。校方向学生传播的应该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正确的非功利性的观念,古人云“因材施教”,就是发挥每个同学本身具有的潜力。教育是一种付出式的工作,我们以前老是说“老师是一杆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学校不应该以名利为导向,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培养学生而准备。建设优良的校风并不是为了争创一流大学这个虚名,更多的是为学生服务,更广的传播知识,更多的承担起应付的社会责任。我想,当真正的做到了这些,一流大学的美名自然会到来。

 

第二篇:优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的关系

优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的关系

摘要:

校风就是学校风气的总称。一所大学的校风是该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精髓,反映着该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管理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代表着该学校所有师生员工的科研精神,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因此,校风建设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校风是创建一流大学永恒的主题,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根本性问题,建设优良校风将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根本性保证。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优良的校风 保证 校风建设

正文:

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的品牌和形象,校风为自己的学校定位,也为自己的学校区别于其他大学而显示出重要的标志和特征。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校风体现着一所学校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载体,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的品质和灵魂,是维系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精神支柱。大学校风如同一所大学的空气和阳光,使学生得到沐浴和熏陶。学校里的所有师生员工皆在其作用和影响的范围之内,对师生员工的心理、情感、兴趣、思想、意志、观念等都具有陶冶作用。

校风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其要素包括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校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是弘扬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精神

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 量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风,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种长期的建设和历史积淀过程。而且优良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变成这所大学的优良传统,就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轻易不会改变,体现出恒久性特点。优良的校风总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它们除了有校风的一般特征外,又会表现出打上各自大学印记的不同特点,如哈佛与剑桥的校风各异,北大、清华的校风也不同。为此,抓大学校风建设,决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同时,又不能照搬照抄,而要从实际出发,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抓出自己的特色。找准突破口,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校风。

创建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面貌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质量、规模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许多大学都提出了要努力建设一流大学的口号,在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声也成了教育界的共识。建设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是我们教育领域的大事,它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我认为,一所一流大学应该有良好的校风,而这个良好的校风,是要通过一位位教师、毕业的校友在较长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张扬和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靠截取某一个横断面、用一个公式和数据计算,就能简单地评判出其内涵与好坏。 一流大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在我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应该有一批个性特征鲜明的、校风和学术特色相得益彰的学校共同迈入世界一流大学之林,而不应该是千校一面。

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的,除了遵循一般的办学规律、教育规律之外,每一所大学从其办学理念到其校园文化,包

括其学科布局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向一流大学迈进,对大学的教师与管理者来说,应始终牢记一条,即保持自己的个性,创建优良的校风。

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发表就职演讲时说,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陈吉宁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办大学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伴随着中部崛起,河南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却相对滞后,其前进的步调与经济的腾飞并不协调。河南省教育人口高达2816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只有30多所,仅有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众所周知,正处在经济腾飞阶段和工业化阶段的河南,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逐渐提高。河南要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需要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高等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河南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河南产业结构升级。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涉及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而影响一个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大学,因为大学具有最具战略意义的要素,如科学、知识、技术、人才等。一流大学的根本功能之一就是汇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各方面领军人才,探讨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增强河南的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的意义非常深远。

河南工业大学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始建于19xx年,学校秉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多年来为国家及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南工业大学以“明德、求是、拓新、笃行”为校训,秉承“教学为本、质量立校”的教育理念,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想,着力创造富有特色的学风与校风。

学校在全面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深刻认识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时代赋予学校的历史重任,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

的教育方针,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积极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我们应该结合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时刻铭记“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探索,崇尚科学,自强不息,努力为弘扬我中原文化,创建一流大学而奋斗。

结束语:

总之,影响校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校风建设不但是学生方面的问题,更需要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校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靠喊口号、拉标语就能“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努力。校风建设还要加强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紧密结合,要发挥“教学相长”优势,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协力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只有学校的综合治理全面展开,才能使学校的校风根本改变,最终达到创建一流大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焦兰光《优良学风的构建与一流大学的建设》

[2] 中国新闻网《清华新校长陈吉宁:大学不在“大”,而在“学”》

[3]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学风的丰富内涵与学风建设的途径》

[4] 金庆昕.秉承传统 与时俱进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代化[ J ]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4

[5] 赵正铭.校园文化的现存问题及对策论析[ J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6] 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J ].教育探索,2004

[7] 任水才.论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J ].教育探索,2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