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的关系

优良大学校风与争创一流大学的关系

摘要:

校风就是学校风气的总称。一所大学的校风是该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精髓,反映着该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管理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代表着该学校所有师生员工的科研精神,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因此,校风建设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校风是创建一流大学永恒的主题,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根本性问题,建设优良校风将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根本性保证。

关键词: 一流大学 优良的校风 保证 校风建设

正文:

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的品牌和形象,校风为自己的学校定位,也为自己的学校区别于其他大学而显示出重要的标志和特征。大学校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校风体现着一所学校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的载体,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的品质和灵魂,是维系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精神支柱。大学校风如同一所大学的空气和阳光,使学生得到沐浴和熏陶。学校里的所有师生员工皆在其作用和影响的范围之内,对师生员工的心理、情感、兴趣、思想、意志、观念等都具有陶冶作用。

校风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其要素包括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校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办学特色,是弘扬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精神

力量,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 量化指标,而要深入探究大学的本质,正确把握办学规律和要素,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风,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种长期的建设和历史积淀过程。而且优良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变成这所大学的优良传统,就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轻易不会改变,体现出恒久性特点。优良的校风总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它们除了有校风的一般特征外,又会表现出打上各自大学印记的不同特点,如哈佛与剑桥的校风各异,北大、清华的校风也不同。为此,抓大学校风建设,决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同时,又不能照搬照抄,而要从实际出发,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抓出自己的特色。找准突破口,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校风。

创建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面貌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质量、规模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许多大学都提出了要努力建设一流大学的口号,在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声也成了教育界的共识。建设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是我们教育领域的大事,它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我认为,一所一流大学应该有良好的校风,而这个良好的校风,是要通过一位位教师、毕业的校友在较长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张扬和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靠截取某一个横断面、用一个公式和数据计算,就能简单地评判出其内涵与好坏。 一流大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在我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应该有一批个性特征鲜明的、校风和学术特色相得益彰的学校共同迈入世界一流大学之林,而不应该是千校一面。

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的,除了遵循一般的办学规律、教育规律之外,每一所大学从其办学理念到其校园文化,包

括其学科布局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向一流大学迈进,对大学的教师与管理者来说,应始终牢记一条,即保持自己的个性,创建优良的校风。

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发表就职演讲时说,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陈吉宁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办大学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伴随着中部崛起,河南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却相对滞后,其前进的步调与经济的腾飞并不协调。河南省教育人口高达2816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河南省普通本科院校只有30多所,仅有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众所周知,正处在经济腾飞阶段和工业化阶段的河南,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逐渐提高。河南要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需要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高等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河南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河南产业结构升级。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涉及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而影响一个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大学,因为大学具有最具战略意义的要素,如科学、知识、技术、人才等。一流大学的根本功能之一就是汇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各方面领军人才,探讨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增强河南的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的意义非常深远。

河南工业大学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始建于19xx年,学校秉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多年来为国家及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南工业大学以“明德、求是、拓新、笃行”为校训,秉承“教学为本、质量立校”的教育理念,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想,着力创造富有特色的学风与校风。

学校在全面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深刻认识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时代赋予学校的历史重任,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

的教育方针,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积极改革创新,注重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实力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我们应该结合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时刻铭记“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探索,崇尚科学,自强不息,努力为弘扬我中原文化,创建一流大学而奋斗。

结束语:

总之,影响校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校风建设不但是学生方面的问题,更需要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校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靠喊口号、拉标语就能“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努力。校风建设还要加强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紧密结合,要发挥“教学相长”优势,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协力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只有学校的综合治理全面展开,才能使学校的校风根本改变,最终达到创建一流大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焦兰光《优良学风的构建与一流大学的建设》

[2] 中国新闻网《清华新校长陈吉宁:大学不在“大”,而在“学”》

[3]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学风的丰富内涵与学风建设的途径》

[4] 金庆昕.秉承传统 与时俱进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代化[ J ] .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4

[5] 赵正铭.校园文化的现存问题及对策论析[ J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6] 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J ].教育探索,2004

[7] 任水才.论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J ].教育探索,2004

 

第二篇:建设优良校风争创一流大学

建设优良校风争创一流大学

摘要 在高校建设中,高校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正在日趋合理,高等教育培养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同时,学科种类也逐步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满足着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进而,在我国初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我校秉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校风 一流大学 教育

近年来,关于如何创办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国家教育领导部门十分重视,而且各有关重点大学也十分关心。这说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教育立国”的战略重点,它关系到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固然拥有各种耀眼的光环,但“一流大学”独特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誉,需要长期的发展、积累和培养,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揠苗助长。相比建校数百年的牛津等名校,我国高校还需要长期的积淀。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首先致力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克服浮躁心理、功利心态的影响,脚踏实地、循

序渐进。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展开。高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在我国各个建设领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接受其教育的学习者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的高校,必然要搞好高校学风建设,才能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

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包括学习目的、学习价值、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品格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科学精神,发扬和尊重大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积极担当责任以及追求生命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风是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经过学校全体成员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是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以及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它集中反映了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是学校的教风、学风、领导作风和其他作风的总和。积极的校风对于加强学校纪律、巩固和发展学生集体、培养师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克服困难、实现学校目标、建立和发展光荣传统,都有推动作用。大学之风,无声无形;大学之风,常在常新。一所大学的风气,不会随着年代更迭而淡去,相反,会积累沉淀,最终形成一所大学之风格与气度,恒久绵长。

学校群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当这个群体中一部分人对某种风气起着决定作用的时候,它会影响另一部分人,进而影响整个学校而形成校风。校风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成为基本的精神环境。

校风还具有渐进性、稳定性和层次性。一所学校的校风,是这所学校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教育实践,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科学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反映出来。良好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教育和推动力量,对每一位成员起着潜移默化和约束作用。校风具有稳定性,已经形成的良好校风一般不可能突然变坏;已经形成的不良校风一般也较难轻而易举地扭转过来。校风会对周围环境和新成员产生重大影响。如新生入学后,必然处于整个学校风气影响之下,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熏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自己的行为习惯慢慢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逐步适应整个群体所崇尚的风气,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校风得以长期保持和延续。正由于校风具有稳定性,所以应该把校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来对待。

校风和校纪不同,校风是一种心理气氛所形成的行为风尚,对集体成员的约束作用,不是依靠校纪所规定的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法规条例和组织纪律的强制力量,而是依靠群体规范、舆论、内聚力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无形的巨大力量。但校纪能辅以校风的形成,校风作为一种良好的精神环境来建设,尤其在开始

时严格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是不可少的。校风的要求成为集体成员绝大多数人的自我要求,他们已经不需要外来压力。他们的行为不仅不越轨,而且是积极向上的,校风的要求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集体成员的习惯,集体充当教育的主体,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当集体成员中有人做出不符合优良校风的行为时,就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这是校风的理想境界。健康的舆论、优良的校风既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更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对全体教职工会发挥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并抵制不良影响,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内涵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符合社会期待的学习目的 。学习本身是个体行为,但是学习目的却是社会性的,就是说一个社会人,其学习的目的可能有多种,但是社会期待每个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进步巨大合力中的因子。第二,追求生命意义的学习价值 。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的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人沦为一种工具,个体的学习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制度性强迫行为,这与人的需求本质是相悖的。因为,按照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个体主动通过学习或工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在一个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社会中,个体必然增强对自我发展和变动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从根本上讲,就是不断调适自己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丰富生命意义的过程。 第三,.

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勤奋和刻苦是优良学风的基础。从学习需要的条件来说,学习是件艰苦、专业、复杂系统的事情,它必然会受制于外部环境、自身条件、研究对象等主客观因素;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学习本身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矛盾。因此,学习者必须具备契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养成,就会伴随一个人一生,并在这种精神激励下,勇敢而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并乐观克服之。 第四,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和迁移,而是一个本着实事求是态度、剥丝抽茧、由表及里的研究过程,本质在于掌握规律、探究真理。因此,必须具备批判的精神和能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第五,勇于创新的学习品格 。学习和研究担当着文明传承的职责,而离开了创新创造,文明的传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枯竭在历史的河床上。《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今天,人类正经历着知识加速更新的时代,人类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这表明,历史绵延已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因此,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仅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

母校河南工业大学坐落于黄河之滨,邙山脚下,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秉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经济社会发展

与行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为主旋律的昂进乐章。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的意义超越工具性目的,成为学生群体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适应动态社会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人。这是学风建设更高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