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

长葛市第二小学 刘爽

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有了许多感想,心里总是想着这本书的内容,里面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狼和小羊》这一则寓言中讲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种方法来和小羊狡辩。揭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胆小鬼》这个故事,他讲了一个人,胆子很小,生活条件不好,却很贪财,总想得到不劳而获的财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极了,背着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脚下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了一头金色的狮子,他不敢碰,心想:这到底是活的,还是雕像呢。那狮子一动不动,也不出声音,一定是雕像,这是神恩赐给我的,看我这样的穷,想让我卖一个好价钱。 他向四周巡视了一遍,确定没有人,就抓起“狮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来。他好像很聪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吗,我回去把家人找来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来时,那个金狮子已经不见了。

他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果断,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则,什么事情都变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话说的好,“效率就是金钱”。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这就叫做“一事无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觉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听一听吧。

有一人,他穷的落花流水,给一个大户人家做马夫,这个人家很富裕,他问自己的主人:怎样才能富裕起来呢?

主人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像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样子说:“只要买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着,就可以变得富裕起来了。”马夫信了。

过了几天,富人就开始吃喝嫖赌,把钱财都花掉了。不过他死前却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币。

他要死了,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你不要把神像卖掉,宁愿摔了也不要卖。” 他的儿子以为父亲在说胡话,就没当回事。可他穷的不行了。家里只有这个神像值钱,就把他卖给了马夫。

这个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富裕起来。一气之下,马夫把神像摔了。这时,金币都出来了。他生气的说:“我尊敬你的时候,你却装模作样,我把你打碎了,你这时才知道来帮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挣钱,才能富裕起来,不能靠别人。《驴和马》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总是发生战争,所以,人们家里都要养一匹战马。

一个年轻人,养了一匹非常好的战马和一头很普通的驴,战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驴天天干重活不说,吃的也不如战马。

驴不明白,就问马:你为什么吃的好,还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却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头驴都是要干重活的。”驴不说什么了。

不几天,又要发起战争了。战场离这个年轻人家很近,年轻人骑着战马去打仗了。 驴跑去看,他看见所有人都在打仗。这时候,他的主人被别人砍死了,马在他身边很难过。敌人看不过去,把马也砍死了。

驴回到家,伤心极了,知道主人为什么对马这么好了,它也不计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后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危险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艰苦但却可以平安无事。

是不是这个故事太有趣了,还想再听一个吗?那我就再讲一个《牧人和驴》的故事吧。 一个牧人在打猎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小狼,他见它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养着,它们长大后,就看护羊。

有一天,一匹狼夜里来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这羊已经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这时候才发现,羊肉是那么好吃。

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来偷羊,家狼就假装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

野狼好几天都不来了,狼就把羊叼来和狗一起吃。这一切都被牧羊人尽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给杀了。

人不能相信恶的东西,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是这样。

第二篇:《美人鱼》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立刻被清透的蓝色漾满了,整个海是一面明亮的大玻璃,那是一种怎样的蓝色才能有如此的骄傲啊。

在大海这块明亮的大玻璃下,应该是一层层光滑的蓝色丝绸吧,把丝绸轻轻抚动,我看到了“海里最深的地方——海王宫殿,它的墙是珊瑚砌成的,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造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因为每个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在这里看到了人鱼公主,静谧幽深的海里,她是最美丽的,“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海水。”

人鱼公主慢慢长大,月光下的城市令她充满幻想,她想当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在月光底下躺在沙滩上,紧贴着海岸,凝望大城市亮得像无数星星的灯光,静听音乐、闹声以及马车和人的声音,观看教堂的圆顶和尖塔,倾听叮当的钟声…...当她到了15岁,头戴百合花花环浮出海面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山了,“可是所有的云块仍然像玫瑰花和黄金似的发着光;同时,在淡红色的天上,太白星已经在美丽地、光亮地眨着眼睛。空气是温和的、新鲜的。海非常平静。那儿停着一艘有三根桅杆的大船。船上只挂了一张帆,因为没有一丝儿风在吹动。水手们都坐在护桅索的周围和帆桁上。空中有音乐,也有歌声。”该有怎样细腻的心才能感受到温馨的画面,淡红色的天空,眨着眼睛的星星,温和的空气,敏感的心在感受着,体味着。

想着当玫瑰花瓣似的几片晚霞慢慢融进海里的时候,月亮从灌木丛中迅速升起,将银色的光刻进沙滩、海和整个旷宇。人鱼公主被一簇簇的火焰吸引了,王子的出场惊起她原本平

静的心,一片惊涛骇浪。人鱼公主爱上了英俊的王子,她想变成人,想和王子一样有一个不 灭的灵魂。因为老祖母告诉她:“我们在海里结束生命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水上的泡沫,甚至连一座坟墓也不留给我们心爱的人。我们没有一个不灭的灵魂,我们从来得不到一个死后的生命。人类有一个灵魂,它永远活着,即使身体化为尘土,它还是活着的,它从晴朗的天空升上去,一直升到闪耀的星星上。”

人鱼公主能拥有不灭灵魂的方法是与人类相爱,当她爱的人把他全部的思想和爱情都放在她的身上,当他让牧师把他的右手放在她的手里,答应现在和将来永远对她忠诚的时候,他的灵魂才会转移到她的身上,她才会得到一份人类的快乐。他会给她一个灵魂,同时又使他自己的灵魂保持不灭。

人鱼公主可以牺牲一切为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

于是,人鱼公主最美的声音消失了,她曾经动听的歌只能在心底里默默的唱,她等待着那个能懂她的王子用心去静静地听,她文雅轻盈的步子的背后是在刀尖上行走,她看到了王子的微笑,为了他迷人的微笑,她不停地舞着,我觉得我看到了穿这丝绸衣服,有长长如瀑布般的黑发的人鱼公主在舞蹈,她旋转着,飞翔着,像一只被追逐的燕子在飞翔,每一个瞬间,她都是那么优雅,就像一个天使。

原本以为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经过重重磨难后总会在幸福的在一起,可是我忘了,在人鱼公主变成人的那一刻起,她公主的光环已经属于过去了,她不能说话,王子对她的爱不是能让她获得灵魂的爱,他和邻国的公主结婚。

人鱼公主没有把刀子对准王子,她只是把她模糊的视线朝王子望了望,然后就从船上跳到海里,太阳从海里升起来,阳光柔和地、温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此小人鱼并没有感觉到灭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阳,看到在她上面飞着的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透过它们——她可以看到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彩。它们的声音是和谐的音乐,可是那么虚无缥缈,人类的耳朵简直没有办法听见,正如地上的眼睛不能看见它们一样。它们没有翅膀,它们只是凭它们轻飘的形体在空中浮动。

人鱼公主曾经全心全意为她的目标奋斗,忍受过痛苦,她坚持下去了,她的善良使她在300年后拥有一个不灭的灵魂。

我在想,爱也许是生命的一个意外,生命是陆地上的一个意外,陆地也是大海的一个意外,爱情源于大海,最后又回归大海。仿佛每一滴水珠都是一朵蓝色的爱的火焰,即使被酷热蒸干了水份,还会化作云,化作雨,回归大海,生生不息。

辅导老师:孙艳芝

 

第二篇: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3、在研读过程中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这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解难,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难句含义。

难点重点:

1、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2、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教学过程:

二、解题、简介作者

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的寓言陆续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关于作者请同学们参看课后的插说内容(P44)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四、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课文开始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五、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质疑解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

2、“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是不是反语?

六、引导学生对九个故事进行研读、解决疑点。

1.学生读蝙蝠的故事,让学生研读后,说一说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下八个故事,研读的步骤同此)。

明确:原意是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附炎趋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

作者议论“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学生读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了作家与亲朋好友、批评家和学者的关系。请仔细分辨,这里的“蚂蚁”指什么?这里的“促织”指什么?

3.学生读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贪婪和多疑。

作者议论“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学生读天文学家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结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讽刺 1

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议论“下去之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作者对“天文学家的故事”的体会是什么?

5.学生读乌鸦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

作者的议论:“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恼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句话讽刺的是什么人?

6.学生读牛跟蛙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牛有我这样大吗?”原意是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议论,“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是反语吗?

7.学生读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老婆子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原意是讽刺贪婪,讽刺急于求成。

作者议论,“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8.学生读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原意是讽刺狐狸得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心存嫉妒,便说那成就并没什么了不起。

作者议论,“诉苦经可以免得别人来分甜头”。用意是什么?

9.学生读驴子跟狼的故事,研读、讨论。

明确:“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原意是赞扬驴的机智,讽刺恶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议论,“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六、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1、作者真的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现代儿童读物的”吗?

2、“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作者的观点恰恰相反,作者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与卢梭的看法针锋相对,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4、为什么在“我是相信进步的人”之后又连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七、在研读九个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把握中心思想。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四,示例。

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要讲根据,讲理由。讲理由好像很难,其实并不难,其中包括运用我们熟悉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的复句或一群 2

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明自己的理由。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示例:我认为寓言可以让孩子们读。因为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把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教给孩子们,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孩子们读了寓言,会认识到人世间的喜悦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像寓言中讲述的那样,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们长大了就会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读《伊索寓言》

一、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理解并运用下列词语:屈尊下顾、恼羞成怒、卖弄风雅、衣锦还乡、相安无事、信而好古、坐井观天、高超出世、各得其所、厌恨、衰朽、阅历、发迹、思慕。

2.把握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研究含蓄、隐晦句子的主旨。

二、学习重点:1、探讨中心意思。2、理解难句含义。

四、补充资料: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就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曾指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源流》一书的瑕疵,震动文坛。(“他记忆精博,思力敏锐,辩才无碍”。“他随时都在动脑筋,读书的时候是他思想最活跃的时候,所以每读完一书,其精神实质全被吸收??最难得的是好学不倦,不论处什么环境都手不释卷??他好比一个精神世界的美食家,什么品种的美味都要尝一尝。” --郑朝宗《怀旧》)

另外参看课文后面的附录。重点强调并推荐其长篇讽刺小说《围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

二.由题入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想。(第1—3段)

1.揣读1段,概括“我们”由《伊索寓言》引起的“三重安慰”。

这“三重安慰”其实是“我们”对现代文明与《伊索寓言》的态度。现代文明值得骄傲,“我们”的见解更成熟;《伊索寓言》是幼稚、浅薄的,其时代是小孩子时期。

2.揣读2、3段。

这两段文字从逻辑上看应置于第3段之后,是对“我们”感受更生动的譬说。

A.找到“我们的年长”、“比我们年轻的人”、“人类的小孩子时期”、“现代的悠久古老”与第3段中的照应关系。

3

B.概括“我们”对“年轻的人”对古代的态度,与第3段的感受参读(抓关键词句)。

3.初步体会这三段中一些关键词句包含的态度倾向。

三.细读故事部分,讨论:按“我们”的态度,由《伊索寓言》引出现代哪些心理和行为。(依次编序)

A.比蝙蝠更狡猾、更会伪装 B、靠“吃”文学家养活自己 C、无自知者不知其丑 D、脱离实际、不顾一切,目空一切向上爬,惨败了还要找借口自欺欺人E、用“要丑大家都丑”的劣法为自己遮羞 F、扬短为长,自以为美的自怜自赏

G、利令智昏,欲利反失 H、说甜是苦,独占好处 I、道貌岸然,尸位素餐、名不副实

四.揣读结尾,进一步体会作者用意。

“我认为”的含义:现代是非混淆、狡诈、不公。

五.综合全文三个部分,概括作者的观点:

A.“我们”、“我”的区别。

B.文中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感情。

C.“我们了相信现代的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的潜力。

六、结构: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教师明确: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读后感的一般结构为“导入——读后之感——总结”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1、2两段,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第二 部分为第3到第12段。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一纠正浅薄的见解,表达作者独到之见,是全文的主体。第三部分为最末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七.处理课后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用动物比喻什么人或人的什么行为;

2.完成精读练习。

教学重点 精读练习

教学难点 寓言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讲寓言故事入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引申出九则寓言故事的作用,并说明作者用下列动物比喻什么人或人的行为。

1、 蝙蝠的故事:――可鄙的自高自大!(蝙蝠是冒充同类,而人,却总要找到比同类强的理由和资本,在任何场合都想傲视别人,自高自大)比喻无德无行的文人;

2、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可笑的是非定论!(故事中是扬蚂蚁贬促织,而人世间同样的事情该赞扬谁?世间的是非已不再那么可以简单判断)比喻 4

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3、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可恨的无知狂吠(在狗的身上看到了如狗一般狂吠乱叫,惹不得的无自知之明的人)比喻那些不学无术、妄自尊大的人;

4、 天文家的故事:――虚荣的自欺欺人!(不甘心下台下野下面子,寻找理由聊以自慰)

5、 乌鸦的故事:――可悲的嫉妒心理(自己没有优点,也不甘心认可别人。自己得不到的好处,也千方百计让别人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对付谁,以求遮丑遮羞)比喻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6、 牛跟蛙的故事:――可怜的自我陶醉(“Q”劲十足,不思进取)比喻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7、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为富不仁!(越肥越富的人,越是不肯付出)

8、狐狸和葡萄的故事:――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为保所得,狡猾诉苦。一是比喻那些贪心不足的人,一是比喻那些既得利益者。

9、驴子跟狼的故事:――伪善皆是。(打着伪善的幌子干尽坏事的大有人在)

三.教师评讲精读练习。

课后启示:读书的价值在于思考!

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对《伊索寓言》以及寓言故事的作用的意见。未必要赞同作者文章里的观点,却应当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读书的目的不是尽信书本,而是促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

《伊索寓言》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篇目。选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在这篇文章中钱先生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即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的人事比较,说明现代有些人狡猾的很,恶劣的很,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要防止碰壁上当。

文章语言相当含蓄甚至晦涩,并且具有辩证性,对高一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是一大难点,但是文中所引的寓言却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可将寓言的阅读作为阅读重点,在此过程中带入难句的理解,两者结合来完成教学重点;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达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探讨能力。 教法:

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伊索寓言的本意和钱钟书引用后的不同用意,探讨,作者的用意图。那么通过解决"为什么"而归纳作者在文中提出的社会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启出学生提出自己的读寓言后的体会。

具体步骤:1、概括分类,选择典型的两个寓言

因为文中共用九个寓言,容量很大,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一定难度。但寓言之间互有联系,可概括分为两类:

a、引申 《乌鸦的故事》

b、反其意 换角度《老婆子和鸡》

5

在这两类中各取其一进行讨论阅读,可达到举一反三之效果

2、比较阅读,构建阅读层面

a、讨论概括:伊索寓言的本意

b、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所得出的不同观念

c、我们作为21世纪的学生读寓言所得的不同观念。

3、探究概括(点拨,指导)

a、为什么同一则寓言会有三种不同的观念

学法:

1、讨论 概括

分析出伊索寓言的本意,即通过这个寓言伊索想告诉我们什么? 《乌鸦的故事》:讨论得出:通过对乌鸦的批判告诫在世人在真善。 《老婆子和鸡》:通过对老婆子的讽刺得出要戒贪。

2、分析思考:

钱钟书想通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乌鸦的故事》:批判众鸟:自己得不到,别人也休想

《老婆子和鸡》:通过对鸡的批判。得出大胖子是小心眼

联系:对社会上哪类人的批判--权贵者最吝啬

3、比较:纵比

两者的不同体现出:钱钟书对伊索寓言作了如何的处理。

学生讨论(结合板书):乌鸦的故事:引申(在原寓言的基础上) 老婆子和鸡:换角度,反其意

4、思考,在课文中概括筛选有用信息

为什么伊索眼中的社会和钱钟书眼中的社会不同,文中最后一段文字中的;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是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结合刚才的讨论可以理解为:时代愈进步,社会越进步(文明与丑恶共长)人在文明的同时,恶者更加狡猾

教师点拨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议论性的文字对这一观点加以佐证。

学生会将注意点落到前三段,提出文中的难句(前三段)进行一起探讨解决。培养学生的探讨提问的能力。

5、质疑 课文延伸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你是如何读这两则寓言的?

学生各抒己见(寓言有激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对伊索,对钱钟书的观点结论质疑

6、说出心得

通过自己发表观点,结合三个观点学生可以在较轻松的状态下分析,同一寓言,不同结论的原因。

6

(1)、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式的转变(见图一)

(2)、阅读的角度

突破:

1、用函数图象表述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关系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图一

时代愈发展,丑恶的形式更狡猾不易识辨。愈需要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识辨 。

①伊索寓言作者伊索处在公元前的6世纪是人类的童年期相对比较简单,所以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会简单些

②钱钟书处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黑暗,沉渣泛起,相对复杂。 ③ 我们所处的社会比任何一个时代却进步,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高于其他时代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2、学生体会阅读者选取角度和阅读者所处的时代和阅读者所处的时代直接影响了结论

3、寓言的文学样式:用短小的故事来反映、讽刺社会中的现象

4、通过教材处理让学生体会阅读文章的顺序多样可以从内容到结论,也可以从结论回到内容寻找依据,在今后的阅读中可跳出局限。 课外延伸:

1、 结合本节课的分析,思考阅读文中其他寓言以加深主旨的理解。

2、 结合文章写一篇作文《无限创意话寓言》表达自己对社会人事的看法。

板书设计

乌鸦 老婆子和鸡

伊索:美在真善 戒 贪

钱钟书:自己得不到 大胖子是小心眼

7

别人也休想 权贵者最吝啬

方法:引申 反其意 换角度

我们:观察思考,学会辩析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