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人生的启航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仪征市真州幼儿园 惠立夏

一、著作名称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陈鹤琴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版

二、名句摘抄内容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的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的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好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他非常来的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里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总结出儿童心理的七大特征:

1.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

“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到嘴里去。??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以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做声以取乐,现在他要背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2.小孩子是喜欢模仿的

1

“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

3.小孩子是好奇的

“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

4.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

“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父母和老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去做各种事情。”

但是一定要注意鼓励小孩子做事的难度。即不要太难。因为

“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自信力与成功因此互相为用的了。”

5.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到门外去就喜欢,终日在家里就十分不高兴。”

“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影响的。”

“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的,也应在天然界得的,什么‘动物学’,什么‘植物学’,什么‘地理’,什么‘常识’。大概可以从天然界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应当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6.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到了十余岁,儿童就喜欢结队成群的游玩了。”

7.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

“假使他不愿意刷牙齿,你可以指着一个牙齿洁白而肯刷牙齿的小孩子说:‘他的牙齿多好看,多清洁,你若天天刷牙齿也会象他这样整齐好看呢!’小孩 2

子听了你的话,恐怕就要去刷了。若刷了之后,你可就称赞他说:‘呀!你的牙齿是白一点了,好看得多了。’他听了必然觉得非常的高兴,下次洗脸时就喜欢刷牙了。”

二、心得感悟

在学习化社会和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陈鹤琴提出的儿童心理特征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1.重视游戏的作用

现在课程改革强调的“活动课程”即是重视儿童游戏天性的表现。可以说,儿童生来即是好动的,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也是吸引儿童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根本动力。重视游戏的作用,也是贯彻“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及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

2.重视榜样的作用

陈鹤琴提出儿童是喜欢模仿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和喜欢和群的,即是为榜样和环境的作用找到了依据。可以说,儿童的模仿力是很强的,他常以自己亲近和“崇拜”的人为模仿的对象,这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儿童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心理学家有实验证明:成人对儿童的影响,身教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言教。所以,成人要特别注重身教的作用。同时,我们熟悉的“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也是给榜样对人的重要影响以有力的事实证明。另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名著《学记》中就已有;“三年视敬业乐群,七年视论学取友”等对人的“合群”天性及交友原则的精辟论述。

3.重视启发鼓励的作用

陈鹤琴提出儿童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称赞的即是重视启发鼓励作用的依据。现代教育论特别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学习和质疑的权利。教学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说要依据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进入积极思考状态,然后顺势利导、因材施教。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是说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优点而挽救他们的过失。万事开头难,小孩子开始做事往往不会做得很好,这时候如果你听而任之不做引导,他们很可能就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兴趣了;如果你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这也正是其继续进行尝试、学习和探索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3

在《家庭教育》的扉页有陈鹤琴19xx年为儿童节的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四化”。据说在他九旬高龄,两腿已失去功能时,每逢节日,他还是与鼓楼幼儿园的小朋友联欢。可以说他是位真正喜欢孩子的人。陈鹤琴的一声奉献给了社会和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做出了成就,他是幸福的。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和奉献的机会会有很多,陈鹤琴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是值得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的榜样。

4

 

第二篇: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

浅谈陈鹤琴的“活教育”观

郑人学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xx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陈鹤琴(1892一1982)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几教育专家。探究他的“活教育”理论及其创建过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很大的启发。

一、“活教育”理论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陈鹤琴一生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活教育”理论是其中最具亮色的部分。留美五年后的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从此,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从19xx年起,他以长子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他把研究成果与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照,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50年代初,陈鹤琴结合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儿童从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变化、。正是由一于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了镇密的研究,因而为我国儿童教育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 什么是活的教育?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引证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现在教育的情形时的两句警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我们把它改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活教育与死教育的区别

活教育的特征:

1. 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3. 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4. 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5. 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6. 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7. 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8.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9. 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10.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三、活教育的目的论

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19xx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的动物,就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自有人类以来,人都是过着社会的生活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人必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怎么使这个关系正确而完好的建立起来,以通过这个关系参与共同生活,通力合作控制自然,改进社会,使个人及全人类得到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应当努力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得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做人的人,是广义的,一般的人。人生存在世界上,由于自然的及认为的环境的不同,人又有了以世界为范围的世界人和以国家为范围的国家人。我们生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应当与其他国家的人有所不同。活教育不是要人受苦难,它要求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健全的身体。身体不健康,对于个人来讲是一种不幸,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是一种损失。

2. 要有创造的能力。中国人的创造力由于受到近代数百年的科举束缚而缺乏创造力。现在要培养这种能力,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生来就有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诱导启发,可以事半功倍。要养成这种能力,可以加以适当的训练:一要有劳动的身手,活教育主张“做”的,做就是需要劳动,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二要有科学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去做,这样手脑并用,才能创造。

3. 要有服务的精神。我们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便要为国家服务,为全人类服务,为真理服务。我们要从小培养儿童的服务精神,要指导儿童去帮助别人。

4. 要有合作的态度。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是对我们中国人做事态度的极大讽刺。中国社会的落后,缺乏合作是其中一个原因,因此,谈做人,做现代人,首先要培养这种合作的精神。

5. 要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眼光就是要对世界有正确的看法,必须了解世界的事事物物,大自然是怎样在运动,大社会是怎样在发展着。活教育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以宇宙为学校,才能有世界的眼光,才能做一个世界人。活教育必定要培养儿童具备以上五个做人的先决条件。

活教育不但要求做中国人,而且要求做世界人。中国是世界的一环,不能脱离世界关系而孤立自存;生在今日世界的一个中国人,除了过国家的生活外,同时还要过世界的生活。因此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做世界人,做现代世界人。“爱国家,爱世界,爱真理”:

我们是中国人,要过中国的国家生活,这种生活要受国家保障的,失去了国家,便是去了国家生活的内容。爱国家,就是要爱我们国家的光荣历史、国家的前途和人民,从而担负起历史任务,使国家进步繁荣。

要做世界人,就要爱全世界的人类,人类是站在真理一面的人类。我们爱这大多数站在真理一面的人,应该了解他们与他们联合一起共同为世界的光明前途而献出我们的力量,以实现我们“世界大同”的人类最高的理想。这里是我们爱国家爱人类的依据。真理是客观的,是我们的知识与客观的世界事物符合的一致,使千万人所向往的,因此,它是我们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最高准则。要爱真理,要认识真理,我们必须养成求真的态度,因为它是维护真理的权威。

综上所述,活教育的目的论就是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即在于培养具有“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人”、“中国人”、“世界人”。

四、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活教育思想是五四以后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鲁迅曾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近代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正是这样的“拿来主义”的实践者。他和陶行知一起从西方“拿来”充满新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使之“翻了个半个跟斗”,从而形成中国近代改造旧教育和指导中国新教育的“生活教育”和“活教育”理论。目前,如何改变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以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来支撑教育改革?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活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他要求把僵化死板、压抑学生主动性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即要求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有生气,学校才有活力,学生才有生机。就此看来,“活教育”似乎天然就反对“应试教育”。“活教育”目的论中的“做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 世界人”是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学校培养出既与时俱进,又热爱祖国,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对当今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提供了思路。“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论范式。“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能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真正得到落实。总之,“只要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僵死的、空洞的形式主义,陈鹤琴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观点必将具有生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