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读后感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深震撼。“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啊,孩子在家的时间比在幼儿园的时间还要长, 因此,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孩子从小进行良好教育呢? 读了这本书,使我从中获到了许多启发。

首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父母要努力创造一个适于孩子的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做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才真正具有教育的力量。如果孩子生活在和睦的家庭里,他的脸上会反映出内心的欢喜,什么时候孩子都是轻松愉快的,与外人的接触也会落落大方,而且更容易和父母成为好朋友,也会热爱自己的家庭,不容易发生网瘾等问题;相反,如果孩子生活的家庭中充满了打骂,猜忌,孩子小小的心灵会倍受创伤,孩子只会紧张,与人的交往也会出现严重的障碍,不愿意回家,因为家庭没有温暖,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盯上,容易在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名独生儿童研究发现,“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和家庭中的孩子,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的孩子要高”。所以, 为了孩子的健康、幸福,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请父母给孩子一个充满欢笑与理解的幸福家庭吧。

其次,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性格是人的人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再忽视坚强的重要作用。必须承认,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它们的时候,懦弱的孩子往往不能坚强地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到最后一事无成;而坚强的孩子则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和挫折,扫除障碍和绊脚石,最终获得成功。所以为了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走得顺,走的远,请父母们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吧。

再次,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沟通不仅仅是表达,还包括倾听。只有用心聆听对方的语言,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才能更好的沟通,亲子沟通中,比说更重要的是倾听,是感受,是与孩子共情。长久以来,我们做家长的太善于“说”了,太着急“说”了。当孩子向父母陈述一件事情时,父母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用否定、拒绝、建议、提问、过分同情、逻辑分析等态度来否定孩子的感受,也是不可取的。主动倾听并接纳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即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才是交流的良好开端。多去接纳少问为什么。当孩子表达他的想法或者感受时,父母要多去接纳

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总是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感受只是感受,只是情绪的正常反应,未必能答不上来为什么。重视孩子的个性和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才是真正的亲子沟通。总之,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帮助孩子慢慢认识,慢慢沟通。别希望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毕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于急躁,沟通就会成为泡影。只有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父母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学校老师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多思考、研究,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 ,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而大步前进。“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第二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读后感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应该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家长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自己孩子有这些缺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老师和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首先,宽容和接纳孩子。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老师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师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