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读后感

《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个汉字,却是佛法的精髓要义所在,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经典,传入我国有多个译本,其中以唐朝玄奘所译的版本最有影响力. 记得那是十二年前.听说佛门里面有个宝贝叫开悟.不仅能开智慧又能解脱烦劳.在初次亲近佛教经典时.拜读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读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一直到菩提娑诃.对这断文字迷惑不解,不知句意,不知其理,不知其意.读完后感到像云里雾里的吃不透。是被很多佛教专用文字系缚经义所在。这些佛教里专业术语在社会上极少听闻.对这本开智慧的《心经》 生起半信半疑思维。从而放弃会解《心经》的机会与机缘。

我是一家木雕佛像工厂的销售主管。 因业务需要,常要与全国各地的寺院与和尚打交道.而主管寺庙建筑的决定权,大都在寺院当家或是大和尚手里比较多。在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听到法师们读诵《心经》.也经常听到以音乐方式读诵或歌唱《心经》。《心经》文字比较少.语句通顺.寺院流通最广的是玄奘法师汉译本,共260字。在与寺院结触长达十多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对经文中的句子也慢慢地熟悉起来。慢慢地也会背诵了.在日积月累与《心经》

结触过程中,对《心经》产生了神秘感.好奇这部佛教经典在佛教圈里:流通上最广.读诵最多.就连寺院免费流通的地方基本都有这部经.很多佛教活动中都要读诵.(除此以外还有金刚经).因此想要了解心经的兴趣又一波上来了。这次学习兴趣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开悟,开智慧.解脱心里迷惑.彻底打开《心经》这层神秘的面沙.感受下开悟,开智慧是什么样的生活嗞味.感觉那个开悟开智慧一定很好的心境.因为与很多大德高僧们谈塑造佛像生意时.在很多时候我完全搞不清楚这些法师是用什么样的思维在与我谈生意.而这些高僧大德们看上去很欢喜,很洒脱的一副样子.为了能更好的把生意做好,更好的生活.我一定要通过《心经》开悟.

刚开始我是在网络上找《心经》视频。最常见的是:净空法师,慧律法师,元音老人,这些法师大德所注解。刚开始看视频感觉很开心!因为带着找开悟的目的.心情自然不错.但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又被佛教中的术语所引导至陌生的文字相里面所累。我学习有个习惯,视频里法师们在注解经文里字义时,我搞不懂的。我在接着往下看:就觉提有点累。没搞清楚直接挑过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似的。心里堵得慌.所以我是常常暂停视频去查百度。查佛学大词典.有时候把一句名词搞明白,一整句连起来的意思在心里又透不过,有的一段句子搞点明白了,却和已知的思维不契合.在《心经》 里面的内容与自已在社会上所学到的知识不相应时。就没办法让思维去契合心经中的义理.整个心经拜读下来后.会纠结.纠结于自已经历过的人生现实经验与佛教圈所流传《心经》里可以开悟得大智慧产迷

惑。不知道是自已没悟性,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的内容太难.越是搞不懂就越想去搞懂.这可能是与我的生活经历与工作经验有关. 在反复探求,思维.查百度,查相关信息.还是没办法吃透《心经》 到底想传达给读诵者什么信息.想想我这人不至于那么愚蠢.在与社会上的朋友们打交道.与大和尚交流过程中,感觉自已的思维与理解能力不至于这么差.越想越迷惑.越是迷惑越想去想.这可能与我做事情的经历有关联.(个人格言:只要去用心,铁棒磨成针). 在几次解读《心经》 的历程中让我一次次对自已灰心.超出自已想象.为此:我特意打电话请示几位业务往来过的法师与大和尚,沟通了我在拜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疑惑。法师们开导的大多数是推荐的都是一些高僧传和其它的佛教经典.有的法师说先看《大乘百法明门论》《虚云和尚开示集》《六祖法宝坛经》《金刚经》等。有的直接讲佛学词典上的解释.还有的法师说法需恭敬心去求.电话不适合问这些.在与这几位法师的电话沟通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位法师开示的方法:讲的很对机,很入心.法师先问我为什么去拜读《心经》.我说明心意.法师开始把《心经》里搞不懂的内容以日常生活中的白话的方式,一一解说,有的语句白话我都不知道法师心印,法师就以讲故事的方式说给我听。(后来才明白这位法师是云门宗派,讲故事是运用的是禅法).让我即学习又能听故事。让我对这位法师结下了善与信的缘份。其中有一部分经文里比较难懂的句子,法师开导!;让我以平常心去拜读经典.放下(开悟)的心思。先看看释成观法师的《大乘百法明门论》注解.释印顺法师注解的《金刚经》注解.随

佛尊者的《十二因缘法》视频注解。《六祖法宝坛经》.把这四部看完后再去拜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如果再有什么地方看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来交流.

佛法大海,信者能入。正是在这位善知识的引导下。我下始下工夫拜读这四部经典.其中随佛尊者的《十二因缘法》视频解说的我最感性趣.受用颇多.随佛尊者开示的《十二因缘法》也是这四部当中最难的部份.收获最多.实用性最普遍(遍一切法).因为里面所讲的白话,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要经历的案例.一讲心就开窍.我看了不少于五次以上.有些白话讲的很直接.当时就是理不清.要在重复看的过程中才体会到.每次看都有斩新的收获.不过(因缘法缘生法)确实有点难.在根,境为缘的当下生识会有无明我搞了好久.最后还是请教善知识才体会其理.

前后花了近三年时间拜读这四部经典.在没有完全吃透这四部经典前提下.我耐不住又去看《心经》。这次果然与至前所拜读的心情与状态大不一样。基础与信心都比以前足了,看起来也没有以前那么累。第二是平常心去拜读。耐心也增上了.开始时被《心经》 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些文字给挡住了。幸好我至前拜读过《十二因缘法》。这些内容是《十二因缘法》见我的部分又讲到.我很耐心地,一段一段查看.一段一段思维。直到自已认为在心里能透过了。才进行下一段理法.现在回想.如果没有拜读过《十二因缘法》.想要搞懂《心经》内容.机会渺茫.因为(禅法与理法不合).好比没学数学

加法就学乘法.如空中楼台.不接地.这次花了一整个晚的时间.看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很是欢喜.

然后我打了个单盘,在那先净心再思索《心经》内容。经文的这些语句都是再讲五蕴身心的内容.只要把文字上的理法搞清楚了.再进入禅法就不难了.在用心思索.分析,总结.忽然一下子开窍.(开窍不是开悟).原来心经是讲的五蕴身心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就是《十二因缘法》.感觉自已是把《心经》大义搞明一点点。只是一点点而已。前后大约二年多。在这二年多的时间里,我时常看经典至半夜甚至天亮(我在晚上心能净得下来).看完后也不会觉得累。反而觉得很轻松,有些欢喜,同时也有些失落。在心里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清幽的心境.

当下回想当初为什么对《心经》看不下去,看的那么很累,我总结三点心得与各位善知识分享。

第1):没有挑伏(五盖)中的昏沉与睡眠这二盖.这是学习当中最大的障碍.如果没办法集中精神学习,就会在学术上断链子.虽学也学不完整.不完整的知识再去思维时就不能连贯通达.

第2):学习信心不坚固.信心不坚固遇到一点难就易半途而费. 第3):没有佛学基础.基础没打好就直接看《心经》不接地气.七菩提支第3个是择法菩提支.我当初看《心经》看到云里雾里的就是没有择法菩提支(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没有择法菩提支是因为没有念菩提支(没有正确的思维).没有念菩提支是因为《十二因缘法》.不知《因缘法》那么(道次递)出错.(道次递)出错怎么修也修不起来.

如果不从《十二因缘法》里所讲的五蕴的集法与灭法入手.那么八正道也只是个名词而已.不明《因缘法》就不知缘生法.不知诸法因缘生.怎可破常见与我见的妄见.所以佛陀与舍利弗一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舍利弗尊者就开悟,我没有舍利弗尊者上面分享中的三点根基。对(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法)名词不会。句义不知.缺少信,解,行,证的基础。特别不知四圣谛中的集法,灭法不知.不见缘生法根本不知无常与无我真谛.所以佛陀与舍利弗讲了《心经》后舍利弗就开悟。而这些我是在《十二因缘法》当中开过窍.《因缘法,缘生法》是学习佛陀教法,见法得法眼前期过程中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是学习佛陀教法最正统的禅法.(这原始佛陀教导当中不争的事实).《十二因缘法》里面的内容是很精彩的.1.讲的是凡夫的生死过程,2.禅观都所见到的身心的缘起.3.识就是当前,迷惑,欲求,妄见与身心系着的缘起.这个离贪段爱的灭苦正道.是通往了生死的解脱彼岸.感恩世尊教导:(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些可能只有在《十二因缘法缘生法》里才能吃透.《十二因缘法》把世间三种人分析的非常的实际化.感恩随佛尊者开示.分享世尊真实教导!惭愧顶礼!

学佛陀教法(道次递)为最要.如果不是从(因缘法缘生法)这里切进去.您所看到的无常,无我,无我所,捏磐寂灭.这些也只是乌鸦学舌.不知其然,怎用其理.当遇根境识的缘也无法提起自觉.只能

无情的被入生死之流.必须先得正法眼.(十二因缘法)是证得正法眼的关键正知正见.好比(无常):要想了解无常第一步要了解《因缘法》,第二步了解诸法因缘生.第三步才能明白缘生法无常.第一步说的是:观察真实.第二步是建立诸法因缘生的正见.第三步是破除远离妄见.只有看到真实.才能建立正见,方可破除妄见.这样才是正统禅法.见法得法眼.所以学佛陀教法(道次弟)为最要.如果没有正知正见(道次弟)为导.一门深入会变成一门陷入.因为理法与禅法不合.怎么修也修不起来.庆幸的是我在这方面只陷入了三年.提出这点是希望我们佛子在学习佛陀真实教法前,一定要搞清楚(道次弟),这点必须要明白.推荐:随佛尊者开示的:(中道禅法)(一乘菩提道次第)(十二因缘法略说)这三部.

学佛法能有善知识或法师的引导是最好.我也只是个半桶水.还在这里写心得.可见还在晃动著.亲近善知识恭谨与礼节为首要.随喜布施为次.惭愧居士合十!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愿所有佛子:未成佛道。先接众生缘.感恩三宝恩德.

希望我与《心经》 的一断因缘.能让各位善知识在初学佛陀真实教法中有点帮助。

顶礼三宝 合十善知识 惭愧居士 写于当下

 

第二篇:里司令申论讲义读后感

申论心经——《里司令申论讲义》读后感

里司令申论讲义,之前曾经粗读过一遍。春节期间,按照猴哥作业安排,我利用四天时间断断续续地再次细读了里司令的申论讲义,收获颇深。

在讲义中,里司令不仅立足申论本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还从学习和思维方法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使人读来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读完里司令的申论讲义,感触最深刻的有两点:论点和逻辑。

里司令说:申论阅卷程序中,首先看字数,其次就是看论点。论点是一篇文章的大脑,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的。如果一篇文章没有论点,那肯定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最后不知所云。当然,如果论点错了,那么一开始就已经站错了队伍,走错了方向,即使写的再多,也是枉然。

关于逻辑,里司令一直在强调审题,而题目要求中经常会提到“条理性”。所谓条理,即逻辑顺序。逻辑,是考察和体现考生思维严密性和全面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逻辑混乱,就会给考官一种做事没有主次,分不清轻重缓急的印象,这样,文章的档次就会大打折扣。

鄙人20xx年一共参加过两次省考,申论成绩第一次68分,第二次57分,令我奇怪的是,第一次是在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参加考试,考出了一个还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第二次考试,对于申论,做了充分的复习,也动笔写了不少,然后自信满满的去参加考试,却跌入了一个万丈深渊,令我很痛心。

成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对于申论,我痛定思痛,不由得想到一句话: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那么,我们把这三重境界迁移到申论中来:

第一重:裸考。裸考时,我们还没有经过辅导班的洗脑,也没有遭受一些申论教材和专家的误导,我们以自己最真实质朴的一面示人,也许写出的文章在结构形式上都并不专业,但却没有落入俗套,阅卷者很喜欢有主见的我们,给的分数自然低不了。

第二重:半瓶子。再来看第二重境界,到后来,当精心研究申论时,先从结构上,按“引—申—议—策—合”的模式套,然后在提对策时,按“万能八条”和“三大层面六大主线”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模板,凡是申论基本上都按这个模板去套,做到“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套的妙不妙”。殊不知,这样的文章,完全坠入了模板的圈套,而失去了自我,到最后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每次考完交卷,我们自认为写的很不错,但最多只能算是个“半瓶子”。

第三重:涅槃。上面说到半瓶子,那么是不是继续装就可以达到整瓶子了呢。因此,我想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深挖,吃透,了解申论的本质,达到第三重境界。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璞归真, 得其道,忘其术。忘掉模板,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那么,以《里司令申论讲义》为鉴,反观内省,申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第一,“策论”还是“政论”?

里司令说,仔细审题,捕捉题目要求中暗示性字眼,根据需要来决定写策论还是政论。但是,我们来翻阅一下近三年国考题,看看题目要求, 就会发现在题目要求中已看不到明确或模糊的指示性字眼。因此,我们不必刻意去追寻这个原则,只需要将自己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但有一点 是肯定的,以万能八条为首的“策论走天下”风格已不能放之四海而

皆准,而“侧重分析淡化对策”的新招已悄然走俏。

第二,精心打造论点。

论点是全文的大脑,充当指挥官的角色,后面的论证全是围绕论点来展开的。因此,要精心打造论点。首先,在结构上,一定要在前三段出现论点。根据里司令阅卷经验,阅卷第一步看字数,第二步就是看论点,一般找到第三段如果还没有出现论点,那么就直接打入地狱。所以在开头陈述现象提出问题后,即要亮出论点,最好单独成段,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论点。其次,论点一定要鲜明。里司令说,论点就是一句话,不要搞一二三四,弄的云里雾里,让人不知所云。因此,论点这一句话,要简炼,却又不失鲜明,还要有力度,让人一看就能明白整篇文章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第三,执指为月和弃指求月

佛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有人问禅师何为月亮,禅师以手指月示之,而此人以为手指就是月亮,于是反复的研究手指。这里,手指比喻文字,月亮比喻真理和佛法的真谛。佛教强调不即文字,不离文字,六祖慧能只字不识,照样见性成佛,故不必执著于“指”,亦不必执著于“月”。

我们来看申论,我们将申论分为两部分:形和神。形即为文字、格式、框架,神则为思想、理念。形即为指,神即为月。我们要以文字表述思想,以思想驾驭文字。文字是为思想服务的,正如用手指指引别人看到月亮,既不能纠结拘泥于文字格式,也不能脱离文字格式,执指为月和弃指求月均不可取。

第四,苦练内功拔高立意。

由于平时不看新闻,不关注政治,不了解时事,对国家的政策和理论知之甚少,在文章中就体现不出来政治素养,分析和对策都不能有效地结合当前的大政方针来展开,这样,就显现出了文章的空洞。因此,在以后的备考当中,要多看当地官方媒体的报刊,注重积累,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结合工作实际,提高申论公文写作水平。

里司令说:立意,就是要紧扣材料,升华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层面,以当前的理论形态主导整篇文字的写作,同时要注意材料和立意升华之间的联系,要有适当的过渡。

立意,一定要适度的拔高,“适度”很重要,既要避免就事论事,也要防止凡事都用“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这样的大帽子去牵强的生搬硬套。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下功夫做文章,比如平时在生活中看到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就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隐藏在这个事件背后的深层矛盾是什么,从政府的立场和政策的角度如何去解决和根治这个问题。常此以往,我们的思维就锻炼出来了,对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申论所考察的“分析问题能力”也就练就了。

第五,在实战中前行。

特别强调一下,这个练是必须的,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曾经遇到身边的朋友,说是只看教材,而不去练,对于试题,也只是看,看人家给出的参考答案,觉得领会了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肯定是不行的,一到考场上你首先速度提不起来,而且时间一紧可能会思维短路。所以你一定要去写,隔三差五就自己写一篇,尽管你写完过一段时间后什么也不知道,但意义是不一样的。这就好比一个谈过恋爱的光棍和一个没谈过恋爱的光棍坐在一起谈论女人时,内心的底气是不一样的,谈过恋爱的光棍内心是有自信的:呵呵,老子当年也谈过??;而没谈过恋爱的光棍内心是极度自卑的:哎呀?? 我都这么大了怎么连个女人都没摸过,我还是个男人吗???所以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第六,从政府的立场考虑问题,以下属的身份汇报问题。

里司令讲到,国考,就是一群国务委员端坐会议桌旁,听取研究室人员对某一问题的汇报;如果省考,就是省长副省长端坐一旁,听你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

首先说立场,一定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因为我们现在是想加入公务员队伍,如果满肚子对社会不满,把政府批驳的体无完肤,把考卷当成情绪的渲泄室,俨然一幅愤青的嘴脸,那就已经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了,基本上是死定了,可以早点洗洗睡了。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当自己已经是公务员,站在政府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另外,由于申论是下级向上级汇报问题,属于上行文。因此,在行文的语气和口气上,不能发号施令,要注意低调谦虚。以一个下级的身份,以低姿态去向上司进谏,就假想自己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对面坐着一位两鬓微白的老领导,在听我们娓娓道来。因此,语气一定要平和委婉。

第七,一切唯心造,真感情就是好文章。

佛说:一切唯心造。

鬼谷子说:口乃心之门户。

猴哥在评论我们写的文章时说:满篇像是假领导在念文件,干巴巴、虚假假,想雄壮不能雄起,欲深入不懂深刻,我觉得一个词最合适了:干嚎

猴哥这句话入木三分,说出了大多数考生的一大弊病。许多时候,我们写文章感觉像是在凑字数,很空洞。

其实当我写下第七点时,突然发现和上面的第六点基本类同,所以说着说着就又回到第六点上了,就是站在政府的立场考虑问题,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民心我心,真感情,就是好文章。

第八,定见之魅:只做最强悍的自己

科比说:不做第二个乔丹,只做第一个科比。

我们学里司令,学高守国,学猴哥,可是,有谁成了第二个里司令?有谁成了第二个高守国?有谁成了第二个猴哥?

没有!!!

20xx年国考成绩出来后,论坛上有人发帖说“猴哥+高守国=35.2”。为什么???你今天学猴哥,明天学高守国,学到最后,You lost!!!丢失了自己??

其实,一个人在自我学习中得到的能量最大,最好的学习莫过于向你自己学习。一头猪如果看到狗,狗跟人之间关系很好,猪说我好羡慕啊,它跟人的关系怎么那么好?它会变成狗吗?不会,因为你是猪。狗看到猫跳得很高,它想我要是能跳那么高就好了,它会变成猫吗?不会。所以重要的是做一只好猪和一条好狗,而不是变种。

申论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盲从。首先,一定要以自己为中心,然后,在自我的基础上,再来博采众长,学习猴哥,学习里司令,将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强点,最后做最强大的自己。

第九,因缘聚合

因缘聚合是佛教里的一种思想,正如易经所云“得其时,当其位”。下面我来就公考说说何为因缘聚合。

1. 成公三要素——智商,勤奋,运气

以上三要素,只要满足任意两个就可以考上公务员。智商是天生的,勤奋是自发的。运气这东西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解释的。当然,勤能补拙,人品决定成败。

2. 申论两翼——形与神

前面已说过,唯“形”与唯“神”均不凑效,唯有形似、神合才是终极之道。

3. 公考两条腿——行测和申论

人只有两条腿配合发力才能有速度,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肯定是走不快的。行测不可偏废,申论亦不能抛弃,两手齐抓才是王道。

三月份读里司令有感

——32号蜗牛贵行

要先学申论, 先学做人,要吧申论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而不是偏激和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分数和短期飞升,不管谁的都有好的地方,都有不好的地方。我感觉申论体现一个人的精神。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偏激,不能太咄咄逼人。 申论学习要做到几个发展,借鉴式发展、包容式发展、实干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有些人学了钟君的,考砸了,马上说他过时了;有些人学李永新的,考不好了就扔掉;有些人学了猴哥的考不好了,就说谁不好;有些人学了几天就说全学会了,自信满满,天天指导,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半桶水。那到底是怎么学习申论呢,到底谁的对呢,我感觉申论道可道非常道,不是玄学,确实是如此。但虽然道可道非常道,那不是说没办法了,都别练了,靠考场超越思维好了。司令的超越思维我感觉是提了一个方向,但方向没有具体的措施加以落实就是空话。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也不行,都要结合。那怎么做,我提出四个发展。这里我就通过读司令有感,提出借鉴式发展。

申论学习要做到借鉴式发展。里司令的东西,有些还行,毕竟有些能力的,但有些感觉缺乏了与时俱进,不能下启申论未来走向,特别今年黄河这一题,书里说策论文,但明显不可以。有些则要批判思维,还要采用鼓励思维。司令的东西我感觉“三好”“三学”“三批”“三弊”,所以一定要采取拿来主义。

三好:一是结构好,二是批判别人申论较好,三是细节方面、思维比较好。 一是结构好:司令的东西条理性很清晰,层次明了,很简洁,观点很及时,文章黄金分割比例还不错,能较好站在公考角度来思考问题,大纲理解还算行,但也存在问题。如: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申论考查的能力包括:概括、理解、分析、对策、综合等能力。第一,申论考查的是能力不是知识的临时记忆。第二,申论考查的是现实性较强的社会问题。这第三,申论需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第四,申论的题型比较复杂,没有定论。“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就意味着申论可以从多方面出题和答题。第五,申论的答案绝大部分出自材料,是从材料总结而出。第六,绝对不能抄袭资料原句,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和加工。第七,语言要准确,语言还要流畅。第八,材料与材料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国家公务员考试几乎没有废材料,地方公务员申论试题具有一些多余材料。第九,申论文章的标准。第十,申论文章的判断标准。第十一,申论文体有几个基本要求:深刻反映政务工作需求;具有远见卓识,见解精辟;解决文体具有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文辞有表现力,文理通顺。第十二,需要考

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对背景资料的进一步梳理。第十三,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自觉进行角色定位,第十四,要学会运用行政管理、法律、经济、人文科学的知识分析问题,懂得工作程序,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第十五,申论不是文学创作,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文体,要把材料的观点与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点进行有机统一。第十六,申论的观点不能偏激,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因为公务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以上除了第四我不赞同,第十四我发现司令自己也没做到,第十五,我发现司令说不拘泥文体,但自己拘泥了。那申论结构三大律现象论点原因对策意义拘泥了,待后说。 二是批判别人申论较好,司令的东西也是在批判别人身上进步的,开头就批判了南方周末,半月谈,中间批判了博士文章和新东方戴斌文章,结尾又批判了时下别人错误的申论学习方法,提出全面思维,换位思维等,虽然司令说他全书最好的地方是全面思维,换位思维等,但我觉得这是孙子兵法里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思想,庙算多则胜,几千年来都对的。但具体实战还是难用,马谡用了孙子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后快结果失去街亭,赵括用了置之死地而后快抢占制高点,结果胜利了,所以难说。另外我觉得精华应该是批判思维。如下: 好的申论,最好的效果,就是温总理批示四个字:照此办理。它与《人民日报》社论的区别是:与《南方周末》的区别:它与文件有许多相似的,它和有些领导同志写的调研文章相似,只是调研文章较长,它短小而已。所以,尽管它与这三者都不同,但却可以从三者吸引营养。从社论中,学习理论;从周末中,学习社会反响和不同角度的思考;从文件中,学习措施方法。

例子说明申论中常见错误及基本要求。例文源于网络,作者为某全国著名公考培训机构著名申论专家,照搬照抄,罪过!南无阿弥陀佛!

问题一:所站角度在政府对立面,违背客观公正原则。与政府现行体制、办法不适应。基本要求一:站在政府公务员角度看问题,以政府现行文件为标准。问题二:语言文学化,导致不准确。基本要求二:语言平实、准确。问题三:语言专业化、语句冗长。(此范文没有)。基本要求 三:语言通俗、生动。问题四:论点不清或干脆就没有论点。基本要求四:观点鲜明。(这可不是我猜测的哟,试卷里面一般要求就写清楚了哦)申论文章一般应在简短的一句高度概括现象后,就提出自己的论点。论点就是一句话,而不要搞得一二三四,却不知所云。问题五:对策太虚,大话连篇,不实。基本要求五:申论必须要有对策,对策是申论的重点部分。对策必须要实,谁来办?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是申论对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此篇对策,显然这两点都不具备.一是没有执行主体,即没有谁来办“谁”。二是对策太虚。即怎么办太虚,太少,而且所占篇幅太小,显然是作为整篇文章的附庸。问题六:逻辑不清晰。反映作者思路混乱。基本要求六:条理清晰,现象、原因、对策都要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寻。

除了第二个点外,其他都赞同。第二点说语言平实、准确。申论中忌用比喻句。忌问句。如设问、反问都属绝对禁忌,因为面对领导汇报,你却在发问,是让领导来回答,还是向领导摆谱?这不是找抽吗?不对,好的申论可以用比喻句,用得好和准确如虎添翼。如浙江蓝图,可以说浙江人精神好比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灵魂,经济建设是心脏,民主建设是骨架,文化产业建设是血肉,生态文明建设是画眉。我觉得好。还有可以用反问和设问。李永新最新申论有讲过。另外司令第三点说语言通俗生动,如何生动,用比喻句,如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粗起来。

第三好是说、细节方面思维好。

先胜而后战。我们干任何事情,一个高明的人,都是先想像,根据想像的未来情景提前作出应对准备。这样才能在事情发生时占尽先机,先胜而后战。我们要想考上的话,就得平时就注意训练面试的能力。否则真上了面试场时,那时胜负是早就决定了的,绝对没有奇迹出现。打有准备之战!公考知识全在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主张同学们平时多看毛邓江

胡选以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与辅导材料,而少看什么申论之类的文章。厚积才是正理。所以,真正想考公的,不是一、两月的复习,而是平时注意积累,训练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至少一年复习时间才能慢慢培养出你的能力来。

(三)只有胜负,没有平局的竞争思维。公务员考试与战争一样,与奥运赛场一样,只有胜败,没有平局。所以第二名没用,必须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成为最后的第一名,相当难。与前一次考试没有必然联系。

(四)细微差别会导致巨大的差异。这就是微小边缘原理在起作用。也许只是多一点点的训练,也许只是多一点点的奋争,也许计划方法好那么一点点,也许所有这些因素或者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每一项几乎都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把这些加起来,优势和利益将让你难以置信。注重细节,深入到底,才是考公的正确思维。

(五)介绍一种正确而高超的思考方法(超越思维)。这种方法应用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或是应用在其他事情上,都可以让你出类拔萃。机会好的话,可以让你成为最终的成功者。说一个人是高层次低层次,是高素质低素质,其根本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区别,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深层次的东西,是能力。一个思维高超的人,会在常人未看见之前先见,会深入到人们看不见的深处去思考。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叫全面思维;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叫超越思维。

1、全面思维包括全部因素分类、对立思考、换位思考三个方面。是超越思维的初级阶段。

⑴全部因素分类,以考申论为例。

你就得考虑与得分相关的全部因素。按事物的逻辑顺序分类应该是:出卷者(及其给出的标准答案)、应考者(及其竞争对手)、阅卷者(及其判卷标准)。一般考生、占90%以上的考生,老是在想申论该怎么写,如何写好申论。老是认为一个内行的老师就应该教我申论到底怎么样写。

可我不是这么想的。首先,考虑出卷者是怎么出卷的,他会定一个什么样的评分标准。作为考生,事前思考出题者意图。他到底想考你什么东西,他会弄出一个什么样的标准答案来。申论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而许多专家教你热点问题、万能八条,这能与给定材料挂上钩么?只有学会分析材料的方法,才是正道,是一条走向胜利的康庄大道。

⑵对立思考

⑶换位思考

面试时,对同一问题,考官是怎么看待的?让我们把自己想像成考官,想像成考官具有的年龄和阅历来看待此问题,那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有时甚至是与你作为考生完全不同的两片天。

公务员思维更多的是平衡处理事务、双赢的思维能力,而不是非此既彼的矛盾思维能力。

2、全面思维的第二阶段:超越思维(包括超越一切,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视角和快速思考两个方面)。

(1)超越一切,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视角。

要想超越别人,首先就要想办法知道一般人会怎么写、怎么办。然后,才在此基础上,想办法站得更高一点位置,更高一层视角,达到超越的目的。

先说站高视角。

你问,这样不是离题太远了么?老师会不会以偏题看待?只要你把你的思考逻辑顺序写出来了,老师就不会认为你偏。如果你不叙述清楚这种逻辑顺序,老师就会摸不着头脑,就会认为你偏。

我们一般写作文的思考方式,拿到题目后,是思考这篇文章怎么写,而想拿第一的人写作文,是想怎样在得分上超过别人。首先得考虑的是别人怎么写。

得高分的人,你要像了解你自己一样,了解你的对手。你就要清楚地知道,与你一同考试者学习的是什么资料,师出哪一门,眼光看到哪一步。然后想办法超越。

(2)快速思考。

我们必须学会快速思考,在考场上来灵感。否则,胸中即使有千军万马,平时作得锦绣文章,但1分钟内把千军万马调不到考场,锦绣文章想不出几句,那事后就会悔之晚矣。

培养灵感有两种方法,一是彻底研究,深入思考,功到自然成。

二是迅速思考。就是拿到任何一个问题后,都强迫自己必须在一分钟之内把它快速想出答题思路来,不拖延。

如何迅速打开思路,就是运用全面思考法,先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与之相关的全部因素、对立的观点、换位把自己想像成与某一问题相关的各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就会有话说了。

另一个就是有备无患,先对各种可能出到的题目都进行复习。靠勤奋来积累经验。 这里我是大多数赞同,但少数不赞同,半数担心。最欣赏的是细节决定成败,特有感悟。但感觉司令战略上可以,战术上用不起来,目前看到司令给的文章感觉不是我追求的,战略上可以滔滔不绝,战术上感觉难以用。

接着“三学”是说司令学了华图的话,中公部分思想,和其他机构的思想。 如:

一、申论的概括和论述逻辑

申论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一般考题会明确要求)。最优概括程序模式如下:

1、为节约时间,我们应该先看题目所提问题,全部看完所有试题的要求,并牢牢记住 试题问题,然后才开始看材料,这样看材料才有针对性。否则,漫无目的地看材料,看完了也不会有印象的。必然还会再看第二遍,耽误时间。

2、边看边在试卷上画,勾画出点明段意或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或者用淡色铅笔或水芯笔在一旁写出与问题有关的部分语句。许多试卷明确要求不得在试卷上勾画和做记号,但试卷与答题卷一般分开,把试卷画成大花脸也没关系。

3、按问题要求将主要概括意思编号1、2、3??

4、整理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

以上四步程序可以保证一条不漏,达到“全面”的要求。

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8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5条;二次归纳,5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如第一题要求500字,可以用1、2、3等来标明层次,每个1完了空一格再开始写2。

当你看完所有材料,基本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如问题有6个,对策8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1学了过去钟君的思想三步阅读法等,在进化一下罢了。不过考场没这么多时间,

所以还是谨慎用,我的实战告诉我。

二、学过去中公的。看看《人民日报》上“理论”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规范。 这是中公以前很早说的。但现在中公创新了。很多好的司令没看到。

3学其他机构的,国家行政学院,这几年都在提写申论一定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光华等等。。。

这要求我们多学习中公的、华图的、高守国的、国家行政学院的等等,形成自己思维。

然后三疑:第一疑惑,战术上疑惑,二模板和方式过时疑惑,三是就专门大题目疑惑。

“三疑”第一疑惑,司令理论讲得很好,但战术上投影到写作上,不是那么一回事,结构还算好。但语言不是很规划,用词不是很有力度,而且草草吧对策写完,感觉刚刚开头又急忙刹车。另外结尾不是很好,文章一定的感情,特别写浙江申论,感觉缺乏当地特色。

“三疑”第二疑惑,司令说没模板,但感觉有些模板化了,说自己是考过实战来的,但感觉缺少了与时俱进,有些东西用词不准,看题不清。还有申论结构方式有些不是很好,另外我更注重看文章,而不是看谁谁考上了。怎么说呢,有些人平时写起来可以达到很高分,考场时矮子,只能发挥10%不到。高手往往小题目很厉害,写的很好,大题目保持中等就高了。还有我现实周围朋友中有一个人文章我很是欣赏,写得很大气,今年国考高分。过度很自然,文采很璀璨,剖析很深刻。采用原因1原因2,但根本原因是。这样写法。跟司令很大出入。

“三疑”第三疑惑,司令就专门大题目,小题目呢。很多方面还有待考证,比如结尾不赞同,对策部分赞同,感觉还是中观。司令自己说过,应该写谁谁干什么了,怎么做啦,做了有什么效果啦。但自己写起来,还是不够。

最后“三批”是一批司令说的经验,二批司令说的向什么人学习,三批司令文章内容。

“三批”一批司令的话,司令说自己阅卷无数,可是他现在考的是一些公务员内部的考试,那简单多了,情况不同,不可等同来看。

“二批”二批司令说 (一)向什么人学习。像高手学习,只像考上的人学习。我觉得太偏激了,有些考上的人只是行测好,而有些呢,多少年前考上了,或者考上了很长不研究申论了,没激情没细心了,我觉得应该包容着看,考上跟没考上要等同看,要鼓励他们,要多多学习,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写的很好吧,千古流传吧。但可惜此人考场失利,有些人有感而写比考场上写的好多了,不能一棒子打死。

“三批”三批文章内容。 标题可以有很多种,司令模式化了,缺少了很多与时俱进的东西,对某些政策理解也不准,发现深层次问题还不是很犀利,对题意分析不是很到位。意义也有很多展开,司令分析不够,就国内国外当地意义这个有些过时了,估计有几万个人这么写吧,还有很多可以写得更好。如多维空间,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党建维度,思想、制度、行为维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社会福利维度,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群众利益维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维度,能源资源、人口、环境维度,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体制动

力维度,内外需均衡、产业合理化、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维度等等,这些是中公书里的,司令居然大批特批中公,拿着戴斌的说法来说。要知道戴斌是新东方,新东方在公考方面根本就不行,正统的还是国内几家大辅导机构,人家十年研究,总有好的吧,一揽子打死本身就不是申论学习之道。拿戴斌说事,戴斌最烂的一篇文章来说,而且还是几年前,那时候申论哪有现在这么严格,这样说事缺少了与时俱进精神了,再说戴斌不具有权威性,也不具有公信力,也只能代表新东方低层申论思想,不能投射全国机构。要拿就拿李永新说事,施久亮、钟君说更好一些。万能八条里不是一无是处,好的很多,一语言规范,框架还不错,就算初学者和入学者,有时候有些地方还要用的。如广东申论,以提高农民工待遇对策为题,写策论,要求措施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语言流利流畅,钟君的有些就可以用了,另外发现司令的语言就难以做到流畅。

学习里司令有感写完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要学习批判思维和全面思维,并化到战术上,司令的很多是战略上,就好比纲领性一样,而且感觉还不是很对有些问题,纲领性东西就好比二战希特勒大东方战略,但具体操作还是要到古德里安、隆美尔手里。历史评价希特勒是一个战略的高人,但战术的矮子。所以司令的,好的东西我学,不好的东西我批判,值得怀疑的东西我多看书多反思看实战,最好是知道实战,用于具体战术上,但发现比较难,而且司令做的也不好,希望我能规避,多发现,避免只是浮与表面的情况发生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