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妃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读后感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和专注

昌乐外国语学校 郝洪妃

今年暑假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乍一看,这本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是学校的挑战,那是校领导才读的书,但是处于对书名-学习共同体的的好奇,于我是慢慢的品读起来。以下是自己的点滴读书感悟:

一、合作学习中的互学关系和互教关系

这是一本学校改革的书,读后书中的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读到“合作学习的奇妙”一节,学习的风景,介绍一下合作学习的一个镜头,这种以讲故事的方式的文章,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我忍不住读下去,在四人小组里,只有一个男生的沉默寡言的高志和班级里英语最差的女生幸子的合作互惠学习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真正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神奇魅力。这种合作学习是弱者的相互扶持,合作学习可以称为互惠学习,弱弱相帮令作者感动,也令我感动。这种合作学习里互教关系可以说是其他两名学生-由美和雅惠“多管闲事般及其不自然的关系,互帮互学是若无其事的优势结成的关系。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班里六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组长,一号教六号,6号是班里的学困生。今年任教的班中四班学困生特别多,有3个学生英语特别差,给平常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我感到改变一个学困生是如此的困难,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一点

点答案,怀着解决问题的想法继续读下去。“合作学习”是借助互学关系形成的。在互学关系中的沟通是借助“哎,这里该怎么理解?”之类的差生问话形成的,倘若差生不问,优等生是不会主动施教的。我意识到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经常指示“1号帮6号”,这种合作学习是没得到发展。

在分小组时,1号和6号,坐在一块,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无意中给学生贴上了标签。六人的小组太多,有的孩子成了客人,不参与课堂活动。在四班8组的小琪和鹏坐在一起,老师的用意是好的,想让棋帮助鹏。可是每次进行完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自学或讨论时,我总是说,1号教6号,当我转到鹏跟前时,说让棋教鹏,可是棋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说他又不学,教上20遍也不会。我感觉也没办法,我想让鹏提高一点点,可是作为学困生的他,又不主动问:“喂,这里该怎么办?”是没有人能帮助到他的。每次大课外活动,我都亲自辅导,我一点点教单词,教过接着忘,快要考试了,才会读几个单词,大部分都不会写。课堂中小组合作,表面看坐在一起,实际上整整一年对于鹏未起到任何作用,我花费很多时间和他谈心,帮助他学习,可学习成绩一点都没提高,我感到教育的无奈。我读后才知道是自己的指令出了问题,我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差生做出如何向同学请教的引导,要想法设法让学困生自己发问,这样才能发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我想这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方法。书中说学力低下的学生并不是一点一滴转变的,而是跳跃式一举成功的,所以要充分开展好合作学习。

二、安静的课堂,合作学习需要倾听和专注。

合上书之后,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两个关键词,倾听和专注。形成真正的学习课堂并不是风风雨雨的班级,在人人能够安心学习的安静的课堂里才能形成合作学习,我们需要的是即便儿童小声的说,整个课堂也能听得到的课堂。在“第一等的学校”一节,说到: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学校与课堂的气氛了,体现在和睦、安静的环境里专注于学习的学生的面貌。我校也实施专注品格的养成,在课堂中学生专注了,自然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在课堂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教学最终是为了实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想只要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倾听,养成专注的习惯,会对我们的教学大有帮助的,虽然课堂中还有学生分神,但只要教师慢慢引导,相信好习惯也会慢慢养成的。

三、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与其关注教师如何上好课,不如聚焦儿童如何创造学习。在平时校本研修中,每个人花大量时间准备一节课,听课后研讨阶段,发言者寥寥数语,就草草结束。听完一节课对执教者本人起多大影响,我们不妨学习书中的观点。在课后的教学研究有如下原则:根据课堂的事实评论;儿童之间的倾听关系是否形成;“合作学习”是否形成;重视执教者的意图并展开建设性的讨论;全体教师发表一句话作为观摩感言。在我们的教学研究中就应该去除虚假,力求真实,我也非常欣赏作者说的:与其是几个

教师“出色的讲课”,不如在每一间教室里都公开日常的教学,所有的课堂都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所有的教师都致力于教学的创造,来得更加珍贵,更加精彩!

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我们做到了吗?如果没做到,该怎么去力求做到,并做得更好,我在思考。教学研究就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而不是教师的演技;就应该研究课堂里学生学习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集体研讨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研究,而不是流于形式。

书中的精彩观点还有很多,我还要继续研读这本书,不断消化,吸收,我想文字是有思想的,文字也是有力量的。与自己有共鸣的精彩观点我会记录下来,以便用于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第二篇: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