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文集读书心得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巴丹曾有一句至理名言:“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怀着对大师叶圣陶先生的敬仰,更为了汲取“营养的甘泉”,我翻开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名篇》。

叶老毕生不懈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国外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力。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体现了教育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了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对大师的阅读中,遇到了无数给我启迪和激情的好文章。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大师那独具的慧眼,敏锐的心智,海一般的胸怀,天地般的博爱。他的理论: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叶老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深刻的影响,对此我深有体会。

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对于叶老提的这点新牟小学的姜曰美老师做的就非常好,她首先自己围绕童年趣事写了一篇下水文,只有老师先“下水’,才能真正摸到学生写作的脉搏。长期以来,或许因为我始终教低年级的缘故,认为作文指导很简单,无需老师写下水文;或许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对写作兴趣不大。俗话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试想长此以往,不但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起不到促进,恐怕连自己也不会写作了。读书跟作文一样,唯有善于读,才能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自从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就开始了革新自己,闲暇之余我经常博览群书,无论是网上的电子书,还是生活中的纸质印刷品,不管是借来的,还是我自己订阅的,我都精心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片断。每次作文开课前,我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下水文,课堂上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作文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步感受到,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对自己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让受教育者“疑难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就是说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我从大师的话中明白了,教育是一种责任。知识是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

领悟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的课堂上没有美妙的音乐,没有色彩迷人的画面,也没有精细周密的预设,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两三张幻灯片,仅此而已。但学生学得情趣盎然,省时高效,让听者从中悟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该认的生字认识了,该写的字会写了;课文读懂了,该背的背熟了;词语活学活用了,道理、情感渗透了,好的习惯培养了。道不远人,于老师的简单教学里透露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真水无香,于老师的简单问题里全是对学生真诚的关注。我想这就是大师“上课的一种责任。”

教育不是灵光乍现的光芒,而是横跨天空的恒光。只要有教育的存在,也就有阅读大师的同行。教育越深入,越使我们认识到展开与大师对话、交流的必要。

 

第二篇:叶圣陶读书笔记

叶圣陶谈如何写作读书笔记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

听了这样的故事我们明白其实写作就是使孩子们多些,多说,多修改这样的过程。让孩子喜欢上写,多写一些,多修改一些,慢慢就会写作了。

一、这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材料的积累。

二、当然写作也要遣词造句,组织语言。就要孩子学会修改。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改的是写在纸上的稿子,实际上是审核并修订所想的东西,使它尽可能切合当前的需要。正确不正确当然是首先要审核的。此外如有什么不必说的,有什么没有说明白的,有没有换个说法更恰当的,有没有叫人家看了会发生误会的,等等,也是需要审核之点。审核过后在需要修订的处所作修订,通常的说法就叫做“改”。

1、学生自改:

动笔之前想定一个简要提纲,写在纸上也好,记在脑子里也好,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定,这也是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文章念一遍,看看念起来是不是上口,听起来是不是顺耳,这样做是从读者观点审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语言好像一幢房子,词好像砖和木头,房子是用砖头盖起来的,语言是词组织起来的。用词要恰当,不要用那些模糊的词,要用表达意思最准确的词。还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是自己造词。说话用句好比用钞票,钞票不能自己造,自己造钞票是犯法的,生造词 虽然不犯法,却使人糊涂。造句越自然越好,不要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架子,用一些不同于平常说话的调子。新鲜的说法如果滥用了,反而讨厌。比如吃东西,山珍海味吃多了,就觉得厌了,不像青菜豆腐吃不厌。所

以,写文章要跟平常说话一样,一定要自然。

2、教师 引导与指点学生自改

当过教师的大家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 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有的坦率地说,有的隐约地说,直到最近,还听见十几位教师对我坦率地说。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

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作文的需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