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发布人:保洁公司

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随着家政服务业的产生,家政服务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从目前看,国内家政服务企业的运营模式主要集中表现为三类组织形式,即中介型家政服务企业 、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和会员制家政服务企业。

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认清现在,我们才能做得更好,走的更远,长沙的同行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吧。20xx年x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将家政服务员确定为国家的一种职业,也把家政服务业纳入了规范性发展的轨道。

会员制家政服务企业是介于中介型家政服务组织和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两种模式之间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经济收入的雇主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对雇主的不同服务需求而采取不同的服务、管理方法。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则属于精品型家政服务组织运作模式,该企业的结构管理较为规范,在团队建设方面少而精良;企业组建投入少、风险小,无需大规模、大设施即可获得高收益。员工制家政服务组织实行“六统一”的基准服务模式:即统一考核、统一招生、统一安排工作、统一培训、统一持证、统一后期管理。

产生于xx年代初期的中介制家政服务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最早的家政服务组织运作模式,它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家政服务组织化运作的先河。在中介制家政服务企业组织形式出现后,政府有关部门方开始制定政策,使其存在和发展在理论上得到认可,在实践上逐步健全。

家政服务员均要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考核,考核合格后统一持证上岗,由家政服务企业统一负责为家政服务员安排工作,且由家政服务企业对家政服务员和其雇主实施全程的后期规范管理。在这种家政服务的运营模式中,其秉承的基本原则是:家政服务员是作为家政服务企业的员工派遣给雇主,家政服务企业对家政服务员和雇主实施全面、全程管理;家政服务员与雇主之间只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两者之间不直接发生经济往来,且合作期间两者面对的永远是家政服务企业。企业获得收益的是每月的管理费而非一次性的中介费或年度性会费。即由家政服务企业来保障两者的安全、服务质量,平衡两者的权益从而充分解决了雇主和家政服务员的后顾之忧。

以上由长沙家政公司提供的关于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的原创性知识,如需转载,请保留相应的链接处,谢谢配合。

作为一个新生行业,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社区的兴起以及居民生活需求应运而生。根据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在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南京、厦门、南昌、青岛、武汉等就九个城市,对发展家政服务业扩大就业问题进行的系统调查显示,九大城市共有23.96万人分别以全日工、半日工、小时工等形式从事家政服务,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占56.1%,农村富余劳动力占43.9%,女性以85.1%的比例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有30%的人在上岗前接受过家政服务业务培训。家政服务机构的形式多样,有社会团体开办、企业自办、集体和个人开办等多种形式,其中又分为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和家政服务公司两种类型。家政服务项目由于不同的服务区域、不同的服务对象而有所区别或有所偏重,但基本上覆盖了家庭清洁、家务管理、家庭看护、家庭教育、家庭娱乐休闲这几个方面。

在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家政服务的发展也是不同的。从根本上讲,家政服务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展较早的上海市从19xx年就将家政服务作为再就业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划和规范家政服务的发展。上海也依托行政机构设立家政劳务介绍机构,还在街道设立公益性服务社。除此之外,上海还出现了很多发展很好的家政服务公司,总地来说,家政服务在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档次较高,公众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在中小城市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较慢,服务项目比较狭窄,公众接受程度也不是很高,但市场潜力较大。

 

第二篇: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xx年x月x日10:36 作者:王占国

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一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二是指在传统材料基础上通过新技术(工艺、装备)处理所获得的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了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能够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一、国际新材料市场、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发展迅速。世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日益增长,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0年,全世界新材料市场规模为4000亿美元,与新材料技术相关的产业部门年营业额突破了2万亿美元。2002年,世界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增长超过了30%;2003年,全球半导体专用新材料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目前世界纳米技术的年产值为500亿美元,预计2010年纳米技术将成为仅次于芯片制造的世界第二大产业,年产值将达14400亿美元;2010年,全世界功能陶瓷的市场总规模预计可达800亿美元,生物医用材料的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

2.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是世界新材料生产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它们在加强对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改造的同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产业和科技发展计划,如美国的21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光电子计划、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日本的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德国的21世纪新材料计划,欧盟的纳米计划等。世界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是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

3.产业组织呈现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态势。目前,世界著名材料企业纷纷结成战略联盟展开全球化合作。2002年,仅在纳米技术与材料领域进行的国际重大合作就有17起。世界著名企业如杜邦、道康宁、巴斯夫、TDK、信越化学等,具有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善等特点,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作用显著。如信越、瓦克、住友、MEMC公司和三菱材料公司,这5家企业就占据国际半导体硅材料市场销售额的79.1%;半绝缘砷化镓市场90%以上被日本的日立电工、住友电工、三菱化学和德国FCM所占有,有机氟材料市场则是杜邦、3M等7大公司占据了全球90%的生产能力。

4.前沿性技术不断突破,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显著。一方面,新材料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转化速度加快,前沿技术的突破使得新兴材料产业不断涌现。例如,在纳米材料领域,国际上英特尔、IBM、SONY、夏普、东芝、丰田、三菱、日立和富士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纳米技术,某些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另一方面,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传统材料产业正通过产品性能的优化和更新换代向新材料产业拓展。此外,伴随着元器件微型化、集成化的趋势,新材料制备与器件制造的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这种趋势减少了材料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转化速度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研发与市场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5.高性能、低成本及绿色化发展趋势明显。21世纪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将使新材料产品实现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新材料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新型结构材料主要通过降低重量、提高强度、提高温度适应性能、延长寿命以及进行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组合等来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功能材料则通过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模块集成化等方向发展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并降低成本。面对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巨大压力,生态环境材料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短流程、低污染、低能耗、绿色化生产制造,节约资源以及材料回收循环再利用,是新材料产业在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下满足经济可承受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新材料发展的驱动力由军事需求向经济需求转变。从20世纪来看,国防工业发展、核能的利用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世界新材料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将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工业和商业的全球化更加注重材料的经济性、知识产权价值,新材料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也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新材料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围绕如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而展开。寓军于民、军民两用材料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新材料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2000年发布《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25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

2.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在磁性材料、人工晶体、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领域,国内企业依靠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完善,不但满足了国内发展的需求,在国际上也占据重要地位,一大批产品或企业开始对全球的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锂离子电池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0%;我国已经成为NdFeB磁体的生产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0%,居世界第一,并开始争夺高端应用市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照明等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来,这些产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并基本与世界发展同步,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3.新材料产业基地不断涌现,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出现了众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如江阴新材料产业带、宁波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等;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推行,东北和西部也涌现了一批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特色材料产业基地,如营口的镁质材料、内蒙古西部的稀土材料等。随着产业和市场的不断成熟,新材料产业基地内逐渐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集群

化基地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而且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区域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合理布局。

4.新材料产业国际转移日益加快,对外合作明显加强。面对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著名材料企业加快了产业国际转移的步伐。中国作为新材料市场需求大、综合优势好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国际新材料巨头产业转移的重要对象。拜耳、杜邦、GE等纷纷开始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通过设立独资或合资公司,建设大型材料项目,力图在我国新材料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新材料企业利用自身发展优势,也在不断加大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和产业合作,借助国际力量来提升自己的竞争水平。 “十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材料产业技术集成能力差、加工技术及装备制造水平低,是我国新材料及材料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由此造成长期过多依赖成套设备技术引进又不能有效消化吸收的被动局面。(2)新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跟踪仿制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品及技术,在高端产品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一些高附加值新材料依赖进口,部分产品或某些产品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3)资源及能源利用效率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尚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但其中的2/3是以资源或初级产品的方式出口国外。(4)新材料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面向产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思路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我国新材料市场需求约为2750亿元。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外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思路可概括如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目的,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材料产业;注重采用绿色制造、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建设专业

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培育有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新材料的紧迫需求。由此确立的产业发展目标是,逐步实现从仿制到自制、从跟踪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材料品种系列化,加快由材料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化的步伐。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新材料领域分别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关系到人民生活、生存环境质量提高的材料以及一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中选择以下17个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微电子基础及配套材料,光电子材料和器件,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半导体照明工程,稀土功能材料,功能陶瓷和先进结构陶瓷材料,全固态激光材料与器件,超级钢材料与技术,航空、航天工程关键材料,高速铁路及汽车用关键材料,新能源材料,核能材料工程,海水淡化材料与技术、生物医用材料,环境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和超导材料。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如下:

1.加强国家政策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保障和促进我国新材料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完善相应科技及产业政策,给予新材料产业政策优惠,提供产业化配套资金和其他各种奖励措施;加强产业组织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发挥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尤其是强化淘汰落后材料及生产技术,鼓励优先使用新材料,加大资源环境的保护,促进新材料产业的绿色化;制定长期专项规划和政策,发展对国家未来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完善科技开发、产业化协调机制和政策,加强军民、部门、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合作,明确利益分配原则,促进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完善投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介入产业投资领域,积极探索产业基金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2.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建立完整的垂直分工、合理布局的集群化产业基地,通过专业性、特色化基地建设,有效地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发挥基地的集聚、孵化和辐射作用。形成以新材料为载体,与资源、环境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提高基地产业的配套能力,实现关键原材料,设备和配套产品的国产化;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协会和产业部门的作用,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创造统一、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3.加强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增强我国新材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新材料产业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联盟,研究部署专利战略(限制性、原创性专利的申请和布局),力争在全球化新材料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全球化视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整合全球各类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4.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建立国家级新材料公共工程技术平台,保障新产品的源头创新。加强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不同层次的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开展战略性新材料创新研究,支撑国防、国家重大工程并满足新产品市场的需求;采取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二次创新相辅相成的混合开发模式,保持新材料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5.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咨询委员会,帮助协调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定期对国内外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进行调研和评估,为国家规划和决策提供咨询;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评审、监督、检测、验收新材料有关项目,促进其良性运行;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是在国家发改委委托项目《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咨询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写的)

(作者: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篇: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修改

阜新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会议后,阜新市委、市政府立即落实,按照会议精神和省政府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阜新实际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四年行动计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阜新市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情况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铁民书记亲自主持服务业发展调度会,并视察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忠林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任务目标,责任主体和推进步骤。市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加快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和《20xx年服务业发展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分别制定了本行业和本地区的四年行动计划,形成了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的工作机制。调整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推进机构。建立健全了服务业发展的调度机制、统计体系和运行分析机制。实施每月一调度,两月一评估,季度一通报,督促重点工作的落实。提出了《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建立了33项服务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了对服务业工作的督导考核。

二、全市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服务业增加值实现 1

49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9.5%,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63.66亿元,增长12.8%,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

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14.03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社会税收比重为56.8%。全市营业税实现2.53亿元,受“营改增”影响同比下降8.99%,按照可比口径增长5.5%。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共完成投资12.1亿元,增长48.1%。一季度,房地产和金融业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5.3%和15.6%。

四月份以来,阜新服务业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房地产和金融业势头良好。房地产业预计1-4月份完成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16.51%。商品房销售面积25.46万㎡,同比增长27.94%,销售额10.21亿元,同比增长34.35%。截止4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790亿元,增长10.5%,贷款余额657亿元,增长20.3%,新增贷款额29亿元。

批发零售业企稳回升,1至4月份全市批发业预计实现销售额76.8亿元,同比增长9%;零售业预计实现销售额91.8亿,同比增长16.6%。中低端餐饮市场平稳增长,住宿业市场逐渐回暖。1至4月份,全市住宿业预计实现营业额2.4亿元,同比增长12%;餐饮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11%。

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商贸流通业是支撑阜新服务业的基础性 2

产业,三个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8%,提供的税收超过了服务业税收的65%。三个产业发展良好的另一个标志是四月份营业税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4%,摆脱了一季度以来负增长局面。

三、服务业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服务业集聚区增长较快。年初以来,我们通过着力解决服务业集聚区存在的定位不明确、规划不完善、建设不规范等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营业收入稳步增长。1-4月份,阜新中央商务区、阜新温泉旅游度假区、阜新汽车贸易与专业市场集聚区等11个已经投入运营的服务业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113.3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阜新汽车贸易与专业市场流通集聚区和站前服务业集聚区增长较快,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和10.9亿元,同比增长23.5%和29.2%。

2、小微企业贷款工作取得实效。按照年初制定的《阜新市小微商贸企业专项贷款扶持工程工作方案》,我们把指标分到各县区,纳入服务业考核项目,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截止目前,上报调查企业数量315户,已远远超出200户的任务指标。目前,阜新新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慧中普华电子经营部、多多爱专业儿童摄影世界、彰武远方商厦4户企业由市工行进行授信,逸贷卡额度172万,贷款金额104万;8家小微企业已进行逸贷卡签约;经初步筛选符合小微贷款条件企业48户,有关审核工作正在进行。

3、扎实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工作。市政府经过统一部署,印 3

发了《关于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推进。将全年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分片负责,确保分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目前已经完成了对53家有条件进行主辅分离的工业企业的摸底调查,并到辽阳进行了考察学习,准备近期召开全市专题工作会议推进,确保超额完成26户分离任务。

4、金融服务业提速发展。按照四年行动计划要求,我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全市金融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每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并着手编制我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筹划推进金融业集聚区建设。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税收1.38亿元,同比增长70.27%。广发银行、盛京银行等商业银行设立前期工作正积极开展。

5、房地产业实现“开门红”。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28.2%;全市104个续建、8个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全部开工复工,施工面积824.55万㎡,新开工面积40.23万㎡。

6、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我们通过培育旅游业的新增长点,策划了50个都市农业项目,重点推进了松涛湖生态旅游区、千佛山观光采摘园等20个项目,设计了“禅修温泉、玛瑙购物”2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向市场。积极引进国内百强旅行社入阜,目前辽宁广大国际旅行社、辽宁海峡国际旅行社和中国环境国际旅行社阜新分公司正在筹建中。一季度,预计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 4

20.5亿元,同比增长20.5%,入境人次完成0.55万,同比增长23%。旅游外汇收入实现550万美元,增长66.7%,三家规模以上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244.1万元,同比增长178.3%, 4月新华旅行社、风帆旅行社和五洲国际旅行社等重点旅行社继续保持了200%、150%和20%的高增速。

7、物流业稳步发展。今年续建和计划新开工的物流项目3月底前已经全面实现复工、开工。其中,世通物流园区二期项目已于3月中旬开工;皮革产业基地物流园区项目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彰武县综合物流园区和阜新煤炭物流基地均已完成初步规划,计划5月底前开工建设。 1-4月份全市货运量实现969万吨,增长9.4%,货运周转量实现16.5亿吨公里。 1-4月,阜新市双汇物流有限公司、辽宁丽君商贸有限公司等4家重点商贸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增长12.1%。

8、文化产业平稳发展。一季度,5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2.9万元,增长26.5%。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积极推进,阜新十家子玛瑙创意产业园已经完成规划,近期启动建设,彰武县影院主体已经完工,年底投入使用,阜蒙县影院目前正在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1-4月份,全市玛瑙业产值预计实现

6.7亿元,增长20%;玛瑙销售额预计实现5.55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9、电子商务、市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年初以来,在制定全市电子商务规划基础上,编制了我市电子商务四年发展规划,其中由辽宁方宇公司研制的阜新农产品市场电子平台“菜价宝”, 5

已经开通运行。阜新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在规划阶段,目前已与大连和广州的两家电商企业开展招商接洽工作。市场建设方面,投资4.1亿元阜新北方皮革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现开始进行内外部装修工程。投资30亿元的阜新煤炭物流园,目前沈阳铁路局已完成审批,正准备进行开工前各项工作。围绕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今年计划完成冯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关东牧业肉羊交易市场等2个市场建设。

10、中介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扎实推进。年初以来,由市发改委和市工商局对全市中介组织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下一步将由市发改委会同市工商局抓紧推进政府主办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市场化工作,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一季度,全市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14万元,同比增长20.3%。7个科技服务业平台和7个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要围绕四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咬任务指标不放松,抓好工作调度和企业运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双过半和全年任务完成。

一是要落实好省政府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奖补政策,确保营业税全年可比口径实现10%以上的增长。二是要重点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工作,确保超额完成26户分离目标。三是要重点抓好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商贸流通业等三个主要产业发展,为做大服务业总量发挥基础性作用。四是要抓好旅游、玛 6

瑙文化等特色产业发展。五是要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调度推进,完善统计体系,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确保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首战告捷。

总之,我们要认真落实全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各项部署,认真领会好邴省长和各位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O一四年五月八日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