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兴庆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战略目标和打造沿黄城市群最具活力城区,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动接轨城市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新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城市中心区集聚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提升兴庆区经济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

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近年来,随着银川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银川市加大了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邮电通讯等服务业方面的建设力度,为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xx年,兴庆区服务业的增加值达85.07亿元(房地产业除外),同比增长13.2%,占GDP的比重达到66.9%,占银川市服务业增加值的54.1%,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单位和私营业主达3万余户,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兴庆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质量效益稳步推进

当前,我区服务业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规模档次提升的同时,旅游业、物流配送、大型购物等新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集聚效益日益明显。以新

华街、步行街为中心的集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商贸流

通格局初步形成;按照新建与整合、专业化与规模化相结合的

发展模式,丽景街市场带初具规模,目前,建成或在建的大型

专业市场12个,年交易额达36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积

极培育生态旅游,完成了黄沙古渡、兵沟汉墓等景点的基础设

施建设,沿银横路两侧的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已改造

和新建“农家乐”12家,20xx年,共接待区内外游客20万人

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000余万元。

(三)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型行业快速崛起

批发零售餐饮业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消费不

断升级,餐饮业持续火爆,20xx年,兴庆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4已元,同比增长14%,占银川市的72%。房地产

业稳步发展。购买房屋已成居民消费热点,20xx年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8.27亿元。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品销售、

计算机软件开发已初具规模。金融保险业稳步发展。金融部门

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金融保险业对

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贡献不断增加。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会计、律师、咨询、广告等服务业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咨询队伍,已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比重失衡。当前,兴庆区服务业中,传统的交

通、运输、餐饮等服务行业仍占80%左右的比重。新兴服务业

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偏低,特别是是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

(二)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兴庆区除商业、餐饮业、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外,现代服务业中其他众多行业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市场准入的障碍比较严重,如金融、保险、电讯、文教以及信息媒体等领域,基本上都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状态,从而影响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三)服务水平不高。我区现代服务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大部分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方式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新兴行业则大多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不规范服务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阻碍了现代服务业更好的有序协调发展。

(四)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数量少,依附度高、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同时缺乏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我区服务业的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

(五)配套服务滞后。近年来,兴庆区通过加快丽景市场带建设的步伐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同时又利用物流市场带超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来带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由于一些市场处于建“场”育“市 ”阶段,而在市场周边分散的小经营户又很多,这些小经营户存在着不规范经营和恶性竞争的现象,阻碍着市场的正常发育和品牌形成。同时,市场带的电网、管网、公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市场带的

建设步伐,也大大制约着一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如宁夏日用百货副食品批发市场、西北农资城、龙盘家私城和国际汽车城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兴庆区区位优势,根据银川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围绕“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以“一圈两带三区”为重点,依托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特色旅游、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力争用四至五年的时间,把兴庆区建成宁夏乃至周边重要的商贸中心,富有活力的物流基地,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基地,成为特色突出、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到20xx年,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15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5%以上。

(一)以新华商业圈为中心,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

突出现代商贸业的主导地位,打造“购物在兴庆”品牌。发挥新华商业圈商业基础设施完善,购物环境优美,具备发展大市场、形成大流通的条件,着力引导新华街中心商业区优化经营结构,调整业态布局,提升经营层次,不断增强兴庆区作为城市商贸中心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集团进驻新华商业圈,扩大经营范围,弥补银川市高档商品消费市场的不足。重点培育发展以新华东街、鼓楼南步行街为主的现代商品购物网络和以商城、东方商城及温州商城为主的小百货商品批发、零售网络。

(二)以市场带建设为轴心,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目前,丽景物流市场带已建成西部机电市场、西北农资城一期等7个市场项目,共完成投资7亿多元,年交易额达3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兴庆区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把物流市场带做大做强,更快的促进兴庆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在做好已建成市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恒诺装饰家居城、长城五金机电城等续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同时做好药材批发市场、医疗器械、汽车配件、五金电子、穆斯林用品、花卉等专业市场的规划、论证及建设工作,搞好东环果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尽快完善市场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千方百计聚集市场带人气、商气。通过市场带的建设,带动金融、中介服务、广告、餐饮娱乐、旅游、信息、文化和现代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到20xx年,市场带商品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解决就业岗位5万个。

(三)以特色旅游为抓手,强力推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精心培育黄河东线生态旅游带。依托沿黄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和边塞文化,做好黄河大漠文章,开发黄河水上漂流、沙漠探险、生态观光、时尚运动旅游等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河东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开发建设横城古渡口、通贵渡口等航运码头和浮桥,不断完善黄沙古渡旅游区、兵沟

汉墓旅游区、鸣翠湖旅游区和金水园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黄河东线旅游带的整体竞争力。

着力打造东部休闲旅游观光带。依托银横路沿线设施农业、鱼塘、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和乡村民俗,开发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采摘、垂钓等于一体的农家乐项目,重点培育5-6个具有民俗特色和品牌效应的精品项目,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观光娱乐,实现东部银横路一线游和河东旅游项目的有效结合,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稳步发展。

不断完善市区旅游功能。进一步突出兴庆区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突出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文物仿制等产品的开发,健全以南门广场、光明广场、西塔博物馆周边为主的文化旅游产品销售网络。按照银川市城市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回族商业街、清真食品一条街和有回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年内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20xx年实现年接待旅游人数100万人次。

(四)多业并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1、金融业服务:充分发挥兴庆区金融行业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保险产业。积极吸引外资银行来兴庆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实施“信用区”工程,加快诚信兴庆建设,为金融业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2、信息中介服务业: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化、集团化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城乡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到20xx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

3、科技服务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在兴庆科技园建设宁夏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兴庆科技园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设施蔬菜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设施蔬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5个科技服务平台,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技术服务。对获得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科技进步奖,对兴庆区经济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分别给予重奖。

4、楼宇经济:积极发展楼宇经济、集团经济和总部经济。制定鼓励和扶植政策,引导开发商搞好楼宇的市场定位和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现有商务设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入驻企业的档次和知名度。

5、社区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创办服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带动社区商业的全面发展。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变化,合理配置新建社区商业网点,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发展养

老托幼、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把社区创业就业与发展社区经济有机结合。

四、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责任。成立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制定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研究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商贸、物流、新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各类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和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供组织保障。

(二)制定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大小并进的原则,邀请银川市有关部门指导兴庆区尽快研究制定具有本地特色、适应长远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进一步规范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外包服务、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力争用4-5年的时间,使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6-10年内形成3-5个特色鲜明、后劲十足的新兴服务产业群。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职能到位、法制健全和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全面清理不合时宜的法规条例和收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积极引导和鼓励各

种经济成分进入服务业,逐步完善面向社会、企业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建立现代服务业行业协会,并促进各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运行,使之更好地发挥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方面的作用。

(四)加强政策支持,促进整体发展。设立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等给予适当贴息或补助。设立奖励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以及相关品牌进行奖励。同时,请自治区和银川市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适当减税、税收返还、土地划拨、提供无息贷款、帮助融资等形式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出台价格扶持政策,优化我区水价、气价、电价结构,逐步缩小服务业与一般工业水价、气价、电价的差价,推进价格并轨。

(五)加快开放步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健全招商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招商与市场机制招商并用,发展中介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吸引国内外客商到兴庆区创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服务业跨国公司,培育国际品牌。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兴庆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重点项目,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和大活动的项目库,实行专项管理,并

给与政策扶持。

(六)强化智力支撑,提高服务能力。引进和培养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的新机制。努力通过教育培训、技能训练、岗位实践、市场锻炼等形式,培养经济建设、城市管理、金融管理及高中级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为区域内各类型、各种性质的企业聚集一批人才。创造拴心留人的政策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兴庆区发展。

 

第二篇: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

前 言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非常丰富。从传统工农业产品的流通销售,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从地面车辆的运输往来,到天上卫星的信息传播,都属于服务业。概括地说,服务业既包括物流配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技术服务等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又包括商品零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健身医疗等主要面向生活的服务业,还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市政公用行业等主要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型事业。欧洲的产品设计、印度的软件服务、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日本的动漫影视等,也都属于服务业。在统计上,除农业、采掘业、工业、建筑业外,其他行业都属于服务业的范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业的领域不断拓宽、范围不断扩大,新的产业形态不断出现。服务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经济、虚拟经济、创意经济、会展经济、休闲经济等新的业态层出不穷,迅速成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并潜移默化,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服务业发展不起来;而经济发展要上档次,又必须依靠服务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汉镒资产研究院

20xx年3月 1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目 录

一、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概述

(一)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二)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三)国际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集群特点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

三、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分析

(一)中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四、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预测

(一)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预测 五、附表

表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表2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国际比较

表3 三次产业贡献率

表4 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

表5 “十五”期间中国劳动就业变化情况

表6 就业三次产业构成的国际比较

表7 20xx年中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情况

表8 美国服务业增加值结构

2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一、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概述

(一)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 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 43%的平均水平;在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

随着CEPA的深入实施和WTO后过渡期的到来,国际服务业将加快向中国转移,一大批国际跨国公司、大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据《20xx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在全球外资流入的总存量中,服务业占到了67%。从经济学原理来讲,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必然是一个地理过程,东部沿海地区将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过程中占尽天时和地利。

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梯次转移,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加速扩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核心区域,给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无锡,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资源共享,为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无锡作为长三角的区域中心城市,大无锡规划的编制,更给无锡未来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将有利于优化我区的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增加知识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向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服务业的地位迅速上升,作用明显增强。世界上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是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主要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量,创造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球服务业的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从19xx年的56%上升到19xx年的61%,一些发达国家接近或超过70%。从吸纳就业来看,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西方发达国家约3/4的人口从事服务业。

3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服务业显现出新经济的特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了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类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且在信息流动的基础上促进了其他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增加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提高增快;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发展最为迅速。服务业的新经济特点昭示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服务业成为新技术的重要促进者。一是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和个人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服务业指引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服务部门所产生的新需求是现有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是新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三是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推广者,特别是从事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服务业。四是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

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对服务业的投入加大,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对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产业融合趋势明显。现阶段产业融合的突出特征是,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服务业国际转移成为重要趋势。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心,而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成为新的热点。服务业国际转移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它公司;二是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三是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对于东道国而言,第二和第三层面的服务业国际转移都表现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4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三)国际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集群特点

★ 纽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曼哈顿模式

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人口150万人。目前曼哈顿的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曼哈顿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80—90年代达到鼎盛。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中城(Midtown)。老城的华尔街CBD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中城是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建筑都坐落于此,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都集中在中城。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等),以及商业服务业也迅速聚集发展起来。

1.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纽约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刺激了面向全球的市场需求,从而诱导了曼哈顿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的形成。20世纪90年代开始,纽约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所占GDP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由19xx年的26%上升到20xx年的37%,上升了11个百分点。银行业和证券服务的发展最为显著,19xx年纽约银行业的就业岗位超过65000个,证券、商业经纪和交易业的就业岗位增加到129000个。从服务业内部的产值结构来看,1990—20xx年间商务服务所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大幅上升,从19xx年的18%上升到20xx年的23%,上升了5个百分点。1991—19xx年,纽约商务服务业增加了258100个工作岗位,占纽约服务业就业增长的42.7%。商务服务业包括四个分支行业:专业服务、辅助服务、计算机服务、其他商务服务。其就业结构分别为,专业服务占44%、辅助服务占32%、其他商务服务占23%。在专业服务内部,人才服务就业所占比例26%、其他商务服务23%、法律服务19%、会计服务9%、管理与公共关系服务11%,这5个部门的就业占到商务服务总就业的85%以上。曼哈顿CBD的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就在纽约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据纽约市19xx年统计,各行业在曼哈顿集中的情况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简写为FIBE)占89%以上,商业、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的一部分)将近86%,制造业59%,

5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服装业高达69%。从空间的布局看分为两大部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贸易集群,是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而以第五大道为中心的商业区,云集了世界一流的名店、娱乐厅、酒吧等商业服务业。

2.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发展源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要素支撑

金融服务业在曼哈顿聚集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曼哈顿的中心地位由来已久,经济集聚是曼哈顿不断向前的动力,曼哈顿一直享有投资家优先考虑的地位,巨额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不仅投放于街道、码头等基础设施,而且投放于高级住宅区和办公大楼,这使得曼哈顿一直保持先进和现代的设施,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曼哈顿存在大量提供金融服务和消费金融服务的人群。曼哈顿的居民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在收入水平方面,都远远高于同属纽约市的其他城区。在曼哈顿的居民中,大多为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他们成为金融服务供求的主要客体。此外,曼哈顿的收入水平也保证了金融服务的消费。19xx年,曼哈顿的人均收入为10863美元,是同城的布朗克斯(4502美元)和布鲁克林(5779美元)的2倍左右。1993—20xx年曼哈顿地区就业人数增加了12.9%,20xx年曼哈顿地区就业人数占纽约就业总人数的66.06%,同期,曼哈顿地区人口占纽约人口的比例上升了19.2%。曼哈顿的就业人口又向一些部门集中,以20xx年为例,金融保险业就业占了17.27%,信息服务业占了8.35%,零售业占了6.76%,房地产租赁业占3.95%,教育服务业占4%,专业技术服务业占14.37%等等(如图)。就业人口向金融服务业及相关产业集中,反过来又推动着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从而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服务消费企业在曼哈顿集聚。

3.政府的积极规划和适时调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构建外在形态,形成有效载体,城市政府的作用就在于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企业主体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曼哈顿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纽约市政府进行了积极规划和有力调控。比如,为了解决曼哈顿CBD因产业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纽约市政府对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采取了一些调控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其平衡健康发展,加强纽约商务贸易中心功能,增强吸引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西部建了许多办公楼、住宅楼、展览中心等,而且修建了穿过市中心区的地铁。随后,政府又颁布了曼哈顿

6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南部规划,在岛南端建成了宽阔的环型高速公路、世界贸易中心、1.5万套公寓及办公楼。这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改造后的曼哈顿CBD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为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二、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金融城模式

伦敦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和金融区的发展对大伦敦地区和英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伦敦大都市区分为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地区,伦敦商务区主要集中在伦敦城(The City)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Westminster)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节点区,办公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大伦敦地区的GDP占英国GDP的1/5,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GDP的14%,占整个英国GDP的2%,其中伦敦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的产出占总产出的40%。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在模式上与纽约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模式,而且伦敦金融区发展不仅突出了现代中心城市对管理决策、金融控制和要素集聚的要求,更强调产业集群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即强调综合功能和生态功能。

1.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外部条件

伦敦是金融服务业非常发达的城市,早在17世纪伦敦就已是闻名世界的城市商业中心。尽管早期的金融服务并不完善,服务的种类比较单一,主要包括保险、股票经纪和投资等,但是它奠定了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一些金融服务供求的原则被提出,而且金融业和国际商务活动的活跃最终使伦敦率先成为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1870—19xx年伦敦金融中心达到

鼎盛,这使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纽约发展类似,英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的调整给伦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英国的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衰退,就业人口迅速向服务业转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英国金融服务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就业人数每年都处于增加,伦敦的变化就更显著。在英国共有金融服务企业12228家(19xx年),其中大伦敦金融区就有5430家,占总数的44.4%。19xx年伦敦市总产值中,生产服务业产值比重为40.8%,

7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品生产与运输部门(包括部分物流业)的产值比重只有23%。

2.伦敦城市规划引导着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多点式发展模式

在伦敦城市规划中,突出了金融中心的特点,致力于建设能够集中商贸活动的特别分区。进入20世纪后,制造业的就业与居住人口逐渐外流,伦敦的国际商务机构大量增加,并向原有的住宅区方向逐渐扩展,并在西敏寺城区形成了与伦敦城金融中心相对应的以公司总部和专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商务活动集中区。随着办公区对居住社区的不断侵蚀,引发了英国社会与政府的广泛争论。在以保证公众利益和公共环境不受高强度和高密度开发破坏的强大社会影响下,伦敦开始采用抑制市场的策略对待商务区的渗透,在伦敦制定了“限制性分区”(The Strategy of Containment by Zoning),将商务活动分区限制在以伦敦城和西敏寺区等单纯的CBD内,此区域内提供公司总部、专业服务和零售、娱乐等活动场所,而对面广量大的居住社区(Communities)进行严格保护。此立法和有关政策后,伦敦中心区有限制的CBD战略很好地保留了伦敦城市历史风貌(Fabric),但同时也带来了伦敦在吸引全球一体化的私人资本投资方面的劣势。因此,为了在保护中心区历史风貌的同时进一步适应商务办公区的膨胀需求,20世界70—80年代,伦敦形成了以泰晤土河码头区城市更新为代表的新城市化中心区,并逐渐成为伦敦第二个中央商务区。这是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不同于纽约的显著区别,出现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多点发展的新模式。

3.金融创新成为推动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8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的规模是非常大的,500多家银行(至19xx年)中,外国银行有470家,拥有的资本总额达1000多亿英镑;800多家保险公司,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每年外汇成交总额约3万亿英镑,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成交额有时一天可达500多亿美元,占世界欧洲美元成交额的1/3以上;伦敦股票交易所为世界4大股票交易所之一。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伦敦主要是靠金融创新和保险技术创新,以及与金融相关产业的全球标准来维持金融中心的前卫性。在国际金融体系—体化的发展下,金融服务业的功能被日益扩展,金融业作为工业的金融服务者和信贷提供者的传统角色,已经被扩展到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场上的现货贸易或期货贸易所替代了。为此,金融创新的发展非常迅猛,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技术,比如金融期货、金融买卖特权和金融交易不断出现。在金融服务工具和技术不断创新的情况下,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得以加强。

三、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东京新宿模式

东京是国际大都市中的后起之秀。东京市中心传统上由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都心三区构成,千代田的丸之内是东京IFC的主体,国际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用地达到饱和状态,办公面积达1700平方米,占三区总量的60%左右。东京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

心区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策略,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中央商务区除丸之内金融区、新宿商务办公型副中心区和临海商务信息区三个梯次外延的层次外,还在东京大都市圈和东京湾开发区域整体规划中,进一步把东京市外的幕张副中心和横滨纳入了MM21规划。由此可见,东京的商务区便组成为网络结构,现代服务业集群也就具有了网络化的发展模式。

1.城市发展模式为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东京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既不同于美国纽约为代表的中心区就地膨胀发展模式,也不同于伦敦城市为代表的中心区抑制发展模式,而是形成了市中心区膨胀化发展和外围地区多点截留双元战略。在历次规划上,东京一直坚持在大都市范

9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围分散城市职能的策略,特别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完善的“多核多圈层”结构,包括市中心区、8个周边副中心区(含新宿、临海)、9个外围特色新城(称业务核城市,含幕张、横滨)组成的完整体系。但在实施战略上,由于担心严格限制中心区的发展“会妨碍东京固有的活力,有可能失去市中心的永久性”,因而主要采用引导策略(如财政金融方面的优惠和补助),而非实行严格的限制措施。因此,虽然副中心区的发展有效,但市中心区仍显示出商务功能发展的强大吸引力。城市的不同发展模式影响了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东京的每个区并不是在城市的每个功能上都居于主导地位,它们的主导地位分别集中于某些行业,即金融、批发、信息相关产业和专业服务产业,这些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东京大都市区城市功能转型和集群的重要特征,从而使东京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网络化的结构特征。

2.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生产服务业集群发展

与纽约、伦敦不同的是,东京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仍是日本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京一直是日本最大工业中心,此后因工业外迁,其工业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19xx年东京的工厂数量、工业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12%和7.3%,仅次于爱知县、神奈川县和大阪府,居全国第四位。从上世纪60年代,伴随着产品竞争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东京的很多制造企业纷纷迁到国外或横滨一带。在工业转移的背景下,东京出现了一批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从而保持了东京主导工业的发展态势。例如,以大田区为中心的产业综合体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核心区。工业的这一转变改变了原有工业产业内涵,更多地表现为向生产服务业延伸,出现与工业有关的研发和技术创新。随着日本经济从“贸易立国”逐步向“技术立国”转换,东京“城市型”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以新产品的试制开发、研究为重点,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精尖新”工业,并将“批量生产型工厂”改造成为“新产品研究开发型工厂”,使工业逐步向服务业延伸,实现产业融合,这就是东京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的主要特点。

3.政府政策支持和专业人才优势是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为东京的城市发展制定了框架,将东京定位于全球金融和商务中心,并将东京及其附近地区改造成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产品基地(KITAGAWA,1989),

10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东京湾地区由原来的出口导向产业带改造成一个商贸中心。政府还通过政策来支持东京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东京商务功能的发展。政府从政策上强调核心区商业功能聚集的重要性,提倡功能混合,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扶持东京商务功能的发展。比如,对于人口集中、交通拥挤的问题,东京都市区政府在规划中采取了区域方法控制政策,扶持具有高附加

值的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此外,政府的政策信息源作用和拥有的审批权,也促进了各种政府办公功能和大公司总部集中于东京。东京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金融、银行、保险、物流、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东京集中了日本17%的高等院校,短期大学和27%的大学生,东京还拥有占全国1/3的研究和文化机构,其中大部分是国家级的。而且,东京吸引着大量的科研机构在此聚集,尤其是那些与首都活动和产品研发关系密切的科学、工程研究部门。在东京,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占总人数的34.27%。这些人才储备,为东京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北京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模式

★金融服务业——金融业规模全国最大,首都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20xx年1至9月份,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39亿元,位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占全市GDP比重高达13%,金融管理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机构数量和资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法人金融机构达到430家,金融资产总量17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总资产的44%。

税收贡献最大,20xx年,金融类国税入库1255亿元,占全市的51.6%。金融企业所得税收入770亿元,占全国的22.2%。集聚金融要素能力不断增强。20xx年法国兴业银行等7家外资法人银行,三星火灾保险公司等8家外资保险公司陆续落户北京。

★信息服务业——最具全国竞争优势的行业。

20xx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占全市GDP的8.7%。全市CN注册域名数和网站数均占到全国的近20%。全国六大电信运营商总部均落户北京。

11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信息化发展指数、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信息技术基本达到国际水平。TD-SCDMA、下一代互联网开始试验网建设。数字电视用户突破百万户,手机电视开始试播。

软件收入超千亿元。20xx年1至10月份,本市软件产业收入1027亿元,“十五”以来年均增长30%以上。产业收入和出口额均占到全国1/3份额。

★ 科技研发业——研发投入和产出遥遥领先于全国各省市。

20xx年,预计全市R&D经费支出和科技研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5%和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多。

研发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两院院士占到全国一半,在京国家级实验室占全国三分之一。“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1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5项落户北京。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具有研发功能的外资企业累计达到268家。

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速。创制了闪联等多项国际标准。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到全国15%。技术市场交易额占到全国1/3强。技术流向本市、外埠、境外呈现“三四三”格局。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近百家。

★商务服务业——增速快,效益好。

20xx年实现增加值413.4亿元,占GDP比重5.2%。20xx年1至9月份增速高达24%,以近两倍于GDP增速位于各行业之首。商务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是全市服务企业的3.8倍。

具有明显的全国性竞争优势。国际上著名中介服务机构首选首都开展在华业务,中央各大部委的三大院(研究院、规划院、设计院)开展的工程、管理、项目等各类咨询业务在首都商务服务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会计、法律等各类中介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人数均占到全国10%

以上。

★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体系趋于完善。

新兴第三方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年业务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物流外包趋势明显。 骨干企业竞争实力不断提升。主营物流企业物流业务量和实现增加值占到全行业的1/3。中国远洋、中国国航、中铁快运等一批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发挥主

12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导作用。百余家外资物流企业已进驻。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北京占据1/5份额。

通过对以上四个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内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考察,我们发现,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和制造业集群不完全相同,现代服务业集群对外部环境、制度背景、相关产业发展以至城市政府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积聚等基础条件,而且现代服务业集群对外部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使用更多,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更大。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1、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基本判断

(1)服务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什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服务业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本身是一个结构转换的过程,随着人均GDP的增加,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但是,这种观点受到了不少国内学者的批评,因为大多数年份中国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 GDP 的增长速度。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于显著,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最基本生活需求的边缘,因此,这部分人对服务业的需求还没有达到相应的临界点,收入差距导致服务业的需求不足。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存在着一个绝对数字庞大的相对富裕阶层,这个阶层支撑着一些奢华性的服务业畸形发展,中低收入阶层所需求的质优价廉的基本需求性服务业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服务业的有效供给相对不足。这样,中国巨大的收入差距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导致中国的服务业比重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高。

(2)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表现及原因。20xx年,中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有 2.13 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被漏统、误统,这使得服务业在中国 GDP中的比重从原来的 31.9%上升到 40.7%。这些数据的调整改变了中国服务业发展被低估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一夜之间实现了新飞跃。中国

13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距离世界平均水平(67.7%)仍有很大差距,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短腿现象依旧没有改变,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差距在于:一是服务业比重偏低;二是服务业结构扭曲和升级速度缓慢,特别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三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究其原因,既有基础薄弱、服务消费供给不足的因素,也有服务消费意识淡薄和消费能力低下的因素,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战略思维的固化和调节政策的失灵。

2006 年中国 GDP 中第三产业占 37%,即便统计普查后可能会上调 10个百分点,也远低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的水平。中国多年来“重物质生产体系,轻服务消费”的思维方式是导致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服务业是中国的弱项,但同时也说明服

务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而且发展服务业和服务消费,是促进中国消费发展和内需扩张的一个重要领域。

(3)中国服务业发展地区间不平衡问题。

中国服务业发展地区间不平衡问题体现在:

一是从增加值来看,东部地区既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中国服务业总量最大的地区; 二是从就业来看,东部地区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最多;

三是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最发达的上海、北京、广州的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产业结构已经演变为“三、二、一”格局。而且,在这些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如信息咨询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增长迅速,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发展条件较好外,整体看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

19xx年3月19日,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在这个分类中,各种类型服务业都划入了第三产业,所以,从 1985 年起,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第三产业一直是服务业的

14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同义语。在 2003 年实行新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标准后,两者之间的涵盖范围出现了一些差异。最为主要的农林牧渔服务业被明确归为第一产业。但由于这一部分增加值的规模很小,第三产业和服务业之间在数量上的差异是较小的。因此,在本文中如没有特别加以说明,两者的含义是等同的。

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01 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为 44627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39.3%,到 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3395亿元,占GDP的比重也提高到40.2%,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十五”期间的大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低于GDP增长速度,甚至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为 67.7%,而中国仅为 39.3%,不仅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比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很多。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当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时,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第一、第二产业。从三次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中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落后于第二产业。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并没有像我们预计或期盼的那样进入高速或跨越式发展时期,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将会继续存在,从“工业经济型”社会向“服务经济型”社会转变还任重而道远。

2、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力军,但其潜力仍没有发挥出来。

“十五”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稍有上升。2005 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达到31.4%,比20xx年的27.7%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是第二产业的 2~3 倍。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领域,但中国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所吸纳的全部

就业人口还不到1/3,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固然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

15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期阶段,工业化进程较快,第二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

3、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明显落后。 根据国际通用的服务业分类标准,一般认为,传统服务业是指运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并且在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业、餐饮住宿业、修理业、商业等。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包括:①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③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指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需求加速增长和大规模消费的服务业,这些行业的收入弹性一般较高。主要包括在后工业化时期出现迅速发展的教育、医疗、娱乐、文化和公共服务等。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其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速度加快。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会展、中介服务、动漫、创意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最高,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高达 40%,而金融与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约为 20%。对照一下美国的服务业结构,我们就会发现,金融保险、专业技术服务业、健康与社会救助等现代服务业处于主导地位,而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

16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相对较低。如果按照发达国家这把尺子来衡量中国的服务业结构,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总量增长缓慢与结构性缺陷两种矛盾相互交织、共同制约着中国服务业增长。如何优化和提升服务业结构,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是中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4、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东中西三大地区很不平衡。

中国服务业的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陆之间的非均衡差异非常明显,各个区域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也很差。我们将从服务业增加值、吸纳劳动力就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三个方面来分析地区间发展差距。从增加值来看,东部地区既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中国服务业总量最大的地区。2001 年东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总服务业增加值的63%,然后逐步上升,到20xx年达到65%,而西部呈下降趋势,从 2001 年的 12%降到 2004 年的 11%。从就业来看,东部地区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最多,20xx年东部地区服务业就业占全国服务业就业的46%,到 2004 年上升到 48%,西部地区也从 21%上升到 22%,而中部呈下降趋势,

从20xx年的33%降到20xx年的31%(以上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计算)。

三、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20xx年的27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近60%。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2005 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仅为 40.2%,服务业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仅为 31.4%,而且大部分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发展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与创新服务业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瓶颈约束。

17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一)中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在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西文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20xx年的27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近60%。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20xx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仅为40.2%,服务业劳动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仅为31.4%,而且大部分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发展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要想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与创新服务业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瓶颈约束。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足,除了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和城市化率低、收入水平较低等客观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体制环境没有理顺。与人打交道的服务业较之与物打交道的狭义制造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更高。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创新既有的服务业体制,培育健康规范的制度环境。

1、加快服务业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中国服务业发展既有国外服务业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中的一般共性,又有作为发展中的市场转轨国家的特殊性。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和结构不合理,很大

18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到位、市场机制没有发挥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不具备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造成的。与改革初期相比,中国市场机制已日渐完善,放松经济规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

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要公平竞争,各市场主体就必须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建议分步骤放松对现代服务业中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此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改变服务业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

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形成与国有经济企业相竞争的局面,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服务业产业的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国有经济是中国大型服务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要加快国有大型服务企业改革的力度。从宏观上讲,要加快服务业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微观上讲,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对国有服务业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企业外,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激励约束相容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推动各类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要素流动与市场竞争的“引导者”。要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供求状况,逐步放松服务价格管制,尽可能减少非市场定价,推进市场定价。对某些必须管制的服务价格,也要提高定价的透明度,应当允许有些差别化定价,或有指导性的市场定价。

2、优化和完善法规制度与政策措施构成的软环境

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现代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阐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指出,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国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是该

19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除了现代通讯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等硬件环境,还要重视以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机制体制为重点的软环境。根据王静波(2006)提供的资料,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历来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理念,多年来致力于人才、教育、市场制度和监管等商业环境的优化,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诚信等带来的社会交易成本,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的监管,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并从中介、码头、金融等领域退出,为民间资本提供发展空间。新加坡港则通过诱人的税收政策以及缜密的法律体系赢得了不少航运客户的青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做法为我们在建立完善的服务业法律体系和政策措施以及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3、创新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使用,充分发挥其弥补服务业领域“市场失灵”的作用

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是指在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或国债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建设项目等的补助性资金,目的是调动地方和企业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引导多渠道资金对服务业的投入。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的设立,对于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正确界定和区别对待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对于市场化的服务领域,要坚持推进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政府主要依据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提供相关信息,营造体制环境,明确政策导向,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必要的监管措施。而公共服务领域,正外部性较强,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如果没有政府投资,要么供应不足,要么因为“无利可图”民间资本不愿意介入,这个时候,政府资金应该出面介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民间资本不断壮大的情况下,政府资金的这种介入并不是要对所有公共服务领域的

事务“包办一切”,其性质应是补贴性资金,政府部门不必大规模介入服务投资领域,而只是在一些“市场失灵”领域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最终目的是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政府投入为引导资金,带动民间资本投入,从而拓宽这些领域的融资渠道,促进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4、逐步消除城市化的制度障碍,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此推动服务业的快速

20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发展

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现代工业社会,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因为服务业要求它的生产和消费在同地点进行,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另外,服务业的许多产业都具有规模效益,例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只有在人口规模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才能盈利。而且,相对来讲,城市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因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也比较大。因此,只有依托城市才能培育起现代服务业的土壤。 城市化的进程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但也与政府政策及制度环境息息相关。中国严重的二元经济固然与历史形成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相关,但严格的城乡分离的制度与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二元经济格局。因此,要适度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就必须推进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城市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未来一段时间,要对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市镇设置的法律制度等直接影响城市化的制度安排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城市化来带动服务消费增长和服务就业总量的提高,从而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业结构的转换。

5、依据不同服务行业的特征制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

市场准入门槛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产业的产业组织形式,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平均企业规模,是政府规制一个产业的重要手段。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会导致过度竞争,无序经营;准入门槛过高,会导致垄断经营,效率低下。因此,确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一个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是一个产业顺利成长的保证。对于律师、会计、咨询等小规模经营的行业,应该提高准入门槛,避免无序竞争。而对于邮电、运输等行业,则要降低准入门槛,促进竞争。需要指出的是,降低门槛不是放宽服务质量,而是对不同所有者资本一视同仁,均可进入服务业市场。此外,要尽可能简化目前繁杂的前置工商登记审批

21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制度,加强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管。目前的工商登记审批制度手续繁杂,周期漫长,但是对审批后的企业的监管无力。今后应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对于注册成立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市场准人标准和行业经营标准进行监管,提高其服务质量。

6、转变政府职能,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就服务业而言,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就是一些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对服务企业管理、监督、服务等职能,要逐步转移给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政府要引导服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实施国家和行业标准、价格协调、调节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自律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企业的合法权益。强化政府、中

介组织、行业协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沟通联系以及服务业务行业间的协调配合。

7、完善服务业开放体制与政策,提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是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后,服务业发展面临新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发达国家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给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服务商提供了机遇,为此,需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中国服务业投资商也应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加人世界服务体系的合作与竞争,在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趋势。在双向互动中,既要积极参与又要积极应对,建立应对诸种新挑战的机制,以寻求扩大对外开放与保障产业安全的平衡点。

完善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的体制与政策,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中的灵活性,处理好对外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系,实行合理的支持和倾斜政策,尽量避免服务市场开放的冲击。②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③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服务产业市场化和国际化。服务业下一步体制改革包括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多元化竞争主体等方面。④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支持服务业的发展与开放,主要措施包括:根据“宽税基、低税负、严征管”的基本思路,调整中国服务业的相关税收政策;运用财税政策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实现中国服务业的结构转换;适当调

22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整教育支出结构,财政性教育支出不能忽略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把广大服务业领域纳入其中,并通过革新采购服务项目,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⑤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推进中国服务企业国际化经营。为了正确引导中国的对外投资,使中国服务业企业的海外经营走上健康协调的发展道路,政府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扩大中央财政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成立全国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海外投资提供保险;鼓励培育国内服务企业走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

8、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为服务业的快速高质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不在于先进的装备以及体现在装备中的技术,而是合格的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社会提供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操作的人才,这些人才的输送仅仅依靠现有的办学模式是满足不了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做法,树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的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比如,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行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而不能简单地由学校“闭门造车”。总之,要从认识上把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并努力创新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经营和管理的服务业专门人才。

四、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预测

中国将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加大加快服务业发展,到20xx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大力倡导发展服务业,但相关数据却不显乐观。近两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下降,由20xx年的40.7%下滑到20xx年的39.9%,再到20xx年的39.3%。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至关重要。如果在整个GDP增长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相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就将降低1个百分点。

23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一)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现代服务业必须融入现代城市的综合功能,满足现代人群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 城市是由“城”和 “市”组成的。所谓的城主要是由道路、交通、楼宇、建筑、空气、绿地和水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所组成。所谓的 “市”则是由商业、餐饮、旅游、金融、服务等行业市景所组成。

现代人随着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化城市的功能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要求环境更优雅、生活更舒适、交通更便捷、工作更有效率??。

现代人造就了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城市要求其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必须与其发展相适应。因而现代服务业必须融入现代化城市规划之中,从而会有效地解决现代化城市功能中的矛盾和问题。现代化城市采用合理组团、分层规划的办法,建设金融商贸区,规划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及社区商业中心,从而达到合理组织商流、物流、人流、车流的目的。不仅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而且使城市功能齐备,更富活力。例如:交通是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共同遇到的问题。大阪的商业已经改变了历史上按道路条状发展的概念,而在80年代就着手现代化商圈的建设,把城市商业由条状发展转向块状发展,继而又从块状的平面发展转向了地上与地下结合的立体发展,从而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大阪市区800多万人口,与上海市中心区人口差不多,大阪的面积也与上海相似,然而大阪的地面交通井然有序,大阪的商圈吸纳了大量人流、物流和车流。

现代化的商业服务业提倡商圈和组团式的商业规划,把大型购物中心、大卖场、专业化商业购物中心、专卖店、超市组合规划,集中开发,相应配套建设餐饮、娱乐、综合服务功能,同时配套足够的地面和地下停车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停车就是通过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而缓解的。城市停车位的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商业规划中早在60年代就明确提出商业营业面积与停车面积1:1配置的强行规划方案。上海近几年建设的大型购物中心如港汇广场、新上海商业城、正大广场、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南方商城、

24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世纪联华,家乐福、易初莲花、农工商、大润发、乐购、易买得、百安居、好美家、宜家家居、欧倍德、好饰家、东方家园、以及各种家具城等现代化商业设施,构筑了现代化城市的风景线,再加上金融、餐饮、会展中心、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建设,在硬件上除了满足现代人的购物、休闲、娱乐、金融的需求外,同时还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满足城市功能发展,起到吸纳人流、车流,物流,减少城市负荷的作用。

2、现代服务业必须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不断创新,具有综合竞争能力

现代服务业由于服务范围扩大,经营领域拓宽,市场竞争激烈,必须提高运行效率、加大资源配置、劳动力组织的有效性,因而必须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成千上万种商品实行单品管理、 全过程管理,没有计算机支持,没有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是无法实现的。同时, 现代服务业还必须对客户加强管理,以提高服务功能。客户管理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千上万的客户分成不同消费层次和群体,消费者随市场变化而瞬息万变,仅靠传统的经验和判断是无论如何不能把握市场的脉动的。

现代服务业承担着人类物资财富的流动任务,是当代分销业的主力军。在物流与分销领域除了重点应用物流组织、分销技术外,还要广泛应用供应链、分销链、运输链、冷藏链技术,

以确保商品的安全、准确、质好、新鲜、及时到达经销商和消费者手中。在欧美、日本,大型超市的生鲜食品能实现配送中心每天“零时、零库存”管理,如果没有现代管理技术支持是无法实现的。

美国的沃尔玛大型超市集团,为了实现全球采购,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行,早在90年代就发射了企业专用卫星,运用强大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球商业巨无霸的目标,名列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也不过是一个家庭企业、折扣商店而已。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威顿先生采用了连锁经营、采用了物流配送、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科技,从而使一个处于商业业态变革初期的沃尔玛迈入现代商业之首的位置。

3、现代服务业是社会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上游可创造产品和效率,下游可创造市场和需求

25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在人类生产、供应、消费链条中已经不再局限在批发业、零售业的一二个环节,而是向生产领域、设计领域、产品研发领域,向上游延伸。例如沃尔玛、HOMEDIPO、B@Q、OBI、IKEA都有大量的产品开发设计系统,占有大量设计专 利,拥有自营商品品牌,同时还拥有原材料和生产基地、能源供应链、强大的采购系统、信息系统、分销系统、多个配送中心。他们不仅在企业的上游与多家供应商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同时他们还在企业的下游不断地开发新的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创造自己的优质客户,从而创造了独特的服务方式,形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总部设立在瑞典的著名企业“宜家家具”IKEA,他的创始人英格瓦把母公司设立在自己家乡的一个农村小镇上,19xx年以销售日用杂品为主;19xx年开始通过广告销售自己的产品;19xx年开始组织家具设计,开创组合式家具产品的开发工程;19xx年在斯德哥尔摩开设了宜家商场,开创了仓库式展销厅,顾客自选售货方式;19xx年开始扩展市场到北欧以 外,如瑞士、德国,进入70年代宜家的家具从组合柜扩展到椅子;19xx年宜家在美国开设市场,不仅供应商品给美国人,而且美国的需求又很多样化,促使宜家创造更多新产品,因而创造了新颖、舒适、低价的手推车、沙发、咖啡桌;到19xx年,宜家除提供一般家居用品外,又开发了儿童系列家居产品,开发旨在培养儿童运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产品。90年代宜家的设计师们深入实际,创造、开发、生产了美观实用的储物系列产品。 20xx年宜家又开始新一轮设计革命,推出了回归自然系列产品,满足人们户外娱乐休闲的产品系列。宜家是个典型的与时俱进的现代商业服务业典范,特别开发了系列产品适合年轻的消费者和富有创意的组合家居用品。不仅通过自己的研发系统向原材料、精深加工、产品设计领域拓宽,与1650家供应商合作,占领了商品买卖的上游,而且不断通过自己的产品创新拓宽市场,先后打开了欧洲、美国、中国、日本、港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创造了宜家的顾客和消费群。同时,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宜家又及时了解顾客需求,收集大量消费者信息,进一步衍生出新的宜家产品。总之,现代商业已经是拥有设计专利、品牌专利,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同时也拥有多元化市场和多层次客户群的企业。现代商业服务业在采购链、供应链、分销链的运行中,可以无限地向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延伸。

26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4、现代服务业必需以知识经济为依托,拥有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各种技术专长的专家群体,以及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受过良好教育,拥

有现代文化素养,具有专业训练的人力资源。国内外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投资公司、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室、律师事务所、经纪人、中介公司、评估公司、企业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广告传播等等。林林总总的以输出知识、经验、创意和智慧的头脑公司应运而生。现代服务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企业的用人机制、用工机制、分配机制,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原则,优胜劣汰。企业内部实行有效激励,鼓励员工的献身敬业精神,同时,更注重员工的开拓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

现代服务业把人力资源当作第一资源,除了招聘、选拔、使用之外,更注重培养、培训。企业要作到与时具进,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特别是企业家队伍,管理团队、专业人员都必须掌握最新资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商业、服务业企业,在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下,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有明确的细分目标市场,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追逐世界领先企业,确立发展的脉络和理念,创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操作流程,使之成为经营特色,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现代服务业是由现代人组成的,为实现战略目标,必需具有雄心大略,富有激情,敢于创新,有能力率领团队创造美好未来。

5、现代服务业的组织架构大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资本多元化,以资本推动企业的扩张,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现代服务业随着市场需求的推动,有无限扩张经营领域和规模的冲动,因此现代商业企业一定要依资本约束的形式来限定自己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现代服务业逐渐由市场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主要方式有:第一,股权融资,可实现境内外上市,获得持续性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发展的长期资金缺口,与此同时,必须转换企业机制,实行强有力的法人治理,尝试员工的长期激励。第二,现代服务业还要依靠债务融资,包括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虽然发债券对企业融资成本较低,但是目前情况下融资难度较大,银行借贷仍是企业主要的负债方式,简单、便捷。第三,现代商业企业还可利用信托计划筹资,通过

27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信托凭证,将社会资金通过信托方式投入到商业运营和建设中去,第四,发行商业专项基金,吸引基金投资者,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支持现代商业发展。第五,产权分割出售、回租经营。把商业房产开发商与经销商捆绑在一起,分散投资风险。

现代服务业的一项重要标志就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严格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必须坚持国际通用会计准则,及时、准确披露信息。企业必须合法、依规经营,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有效激励,相互制衡的机制。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之,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商业服务业逐渐发展、延伸而来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现代商业服务业又与传统商业服务业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预测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

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服务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发生了诸多积极的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课题组的研究,

28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发生了诸多积极的变化:一是总体规模扩大;二是发展后劲增强;三是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四是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五是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总体规模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19xx年、19xx年和20xx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关于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极大的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1992-20xx年期间,我国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10.2%。其中,“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5%,比GDP高近1个百分点;“十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比GDP高了0.6个百分点。20xx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现价总量达到了6.5 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约相当于19xx年的4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0.7%,比19xx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增强。随着加快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房地产、教育、卫生、体育和城市建设等服务行业与领域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加快。“九五”期间,服务业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7158亿元,约相当于“八五”期间年平均投资额的2.5倍;“十五”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年平均投资额达到30930亿元,分别是“八五”、“九五”期间的4.2倍和1.8倍。19xx年以来,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扩大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21.8%,分别比第一、第二产业高4.9和3.4个百分点。2001-20xx年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达到了206757亿元,其中服务业达到123721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近60%。 ——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服务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服务业领域多数行业的限制和壁垒被打破,逐渐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从经济普查和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分析比较看,1992-20xx年期间,我国从事服务业的私营法人单位数量由2万余个发展到了百万个,就业人员由不足25万人增加到了1276

29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万人,年均增长均达到了37%以上。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由1689万个发展到了3333万个,平均每年净增137万家,年均增长近6%;就业人员由2736万人增加到6395万人,平均每年净吸纳就业人员395万人,年均增长7.3%。截至20xx年底,在我国全部服务业法人单位中,国有、集体、私营外商港澳台及其他混合所有制法人单位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9.2%、9.2%、29.3%和32.3%,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4.1%、7.8%、17.7%和20.4%,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截至20xx年底,在我国服务业领域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和就业人员分别达到

2.2万个、148.7万人,与19xx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2%和19.3%;港澳台投资企

业法人单位数量和就业人员分别达到1.5万个、110.2万人,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9%和15%。与全部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及就业人员年均增长不及3%的速度相比,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20xx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服务贸易大幅度增加。20xx年,我国国际服务进口与出口贸易总额分别达到了697亿美元和589亿美元,均比20xx年翻了一番。在世界服务进口与出口贸易上的排名也稳步上升,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名不见经传,到20xx年分列第9位和第8位。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新闻出版、证券、保险、航空运输、公共设施管理、社会保障、体育和娱乐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1992-20xx年期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业活动单位数和就业人员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4.5%和19.5%,房地产业产业活动单位数和就业人员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4.7%和1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数和就业人员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6.3%和17.4%,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数和就业人员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4.7%和19.5%,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证券、保险、航空运输、公共设施管理、专业技术服务、社会保障、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产业活动单位数和就业人员的年均增长速度也都大大超过了全部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随着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20xx年上

30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述行业产业活动单位数和就业人员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数的比重均比19xx年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达到了18%以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对我国经济社会增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促进了经济增长。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调整后的各次产业增加值总量与增长速度,以19xx年为基准,按照可比价格推算,1992-20xx年期间,我国服务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达到了35%左右。其中“十五”期间,约为36%,比“八五”期间提高了7个百分点。而相应的第一、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这表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正在逐步形成由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同时,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市场的发育,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经济效益和效率,缓解了资金、资源供求矛盾,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缓解了就业压力。根据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1998-20xx年,特别是2001-20xx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了高峰期,每年新增数量非常可观。即使考虑到教育对劳动年龄人口推迟就业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就业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就业规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截止20xx年底,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2.3亿人,是19xx年的1.8倍,平均每年净增826万人,占全国平均每年净增就业人员总数的109%,除了吸收大量新增就业人员外,还接收了大批农村转移和从第二产业分流下岗的人员。这表明,在目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已经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极大地缓解了就业的压力。 ——优化了产业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总量规模扩大,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20xx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为13.1∶46.2∶40.7,与19xx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8.7个百

31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提高了6.4个百分点。同时,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xx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比为46.9∶22.5∶30.6,与19xx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0.8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近两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略有下降,但总体上看,19xx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改善了人民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也为居民家庭服务、医疗服务、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住房等消费提供了更多方式和更优质的服务,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逐步满足了人们除温饱之外,对生活、娱乐等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需求。20xx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旅游和美容、理发等服务性支出619元,占全部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8.3%,比19xx年提高了15.2个百分点。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住房、旅游和美容、理发等服务性支出3378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47%,比19xx年提高19.4个百分点。

——提高了国民素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作为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备受关注。截至20xx年底,全国已有93.6%的人口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左右下降到了2.2%,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6年左右提高到了8年,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不及2%提高到了5.4%,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明显提高。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达到了1333.5万人和239.1万人,分别是19xx年的6.1倍和4倍。其中,研究生在校和毕业人数分别达到82万人和15万人,分别为19xx年的8.7和5.9倍。与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也发展迅速,20xx年全国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分别达到569.4万人和142.5万人,分别是19xx年的

1.7和1.5倍。1992-20xx年期间,全国职业中学累计培养毕业生1817.3万人,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除此之外,职业技能培训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国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法人单位超过了2万家,就业人员约达到43万人,在提高就业人员职业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

32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20xx年底,在我国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近1/4,具有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占近1/5。与19xx年相比,就业人员素质也明显提高。 但是,当前在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过于看重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发展服务业重视不够。我国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把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20xx年7号文件将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大提速 为加快发展服务业,今年初国务院成立全国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务。20xx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

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公平,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xx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

33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xx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7号文件提出,要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改善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通过发展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

34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业是今后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要着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

服务业,鼓励其他服务业更多吸纳就业,充分挖掘服务业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 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积极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文件还提出,要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在实现普遍服务和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依托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为了大力发展服务业,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按照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将服务业国有资本集中在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 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 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有力实施,我国服务业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将指日可待。

35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五、附表

表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单位: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份

增加值

比重

增加值

比重

增加值

比重

GDP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5516.2

16238.6

17068.3

20955.8

22718.4

14.1

13.5

12.6

13.1

12.5

49512.3

52896.8

62436.3

73904.3

86207.6

39.8

39.4

40.5

40.8

41.8

44626.7

50197.3

56318.1

65018.2

73394.6

40.7

41.7

41.4

40.7

40.2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182320.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6》。

表2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国际比较 单位:美元,%

国家

(年份)

中国

(2002)

美国

(2001)

日本

(2001)

印度

(2002)

巴西

(2002)

世界平均

(2001)

人均GNI(美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132(当年汇价)

13.5

44.8

41.7

34640

1.6

23.1

75.3

35920

1.4

30.6

68.0

470

22.7

26.6

50.7

2830

6.1

22.3

71.6

5160

3.8

28.6

67.6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6》。

36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表3 三次产业贡献率

年 份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5.0

4.5

3.3

7.7

6.3

46.7

49.8

58.5

52.2

54.7

48.3

45.7

38.2

40.1

39.0

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表4 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 单位:%

年 份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8.3

9.1

10.0

10.1

10.2

0.4

0.4

0.3

0.8

0.6

3.9

4.5

5.9

5.3

5.6

4.0

4.2

3.8

4.0

4.0

注:产业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表5 “十五”期间中国劳动就业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

各产业就业人数

各产业就业所占比例

年份

就业

总人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73025

73740

74432

75200

75825

36513

36870

36546

35269

33970

16284

15780

16077

16920

18084

20228

21090

21809

23011

23771

50.0

50.0

49.1

46.9

44.8

22.3

21.4

21.6

22.5

23.8

27.7

28.6

29.3

30.6

31.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37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表6 就业三次产业构成的国际比较

单位:%

国家(年份)

中国(2004)

美国(2004)

日本(2004)

巴西(2004)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50.0

22.3

27.7

2.4

22.4

75.2

4.9

30.5

64.6

20.6

20.0

59.4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6)》计算。 表7 20xx年中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行 业

增加值

增加值构成

第三产业总计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 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64561.3

9304.4

4236.3

12453.8

3664.8

5393.0

7174.1

2627.5

1759.5

768.6

2481.5

4892.6

2620.7

1043.2

6141.4

100

14.4

6.4

19.3

5.7

8.4

11.1

4.0

1.2

2.9

3.9

7.7

3.9

1.7

9.4

注:本表中的行业分类为按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划分,农林牧渔服务业包括在第一产业中。从20xx年开始,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考虑到口径的变化,本表只列了20xx年的数据,没有列以前的数据来对照说明。另外,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38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研究报告

--------------------------------------------------------------------------------------------

表8 美国服务业增加值结构

单位:百万美元,%

行业

20xx年

20xx年

20xx年各产业占服务业比例

信息服务业

批发业

零售业

运输仓储

金融保险

房地产及其租赁

专业及科技服务业

企业投资与经营

商务支持

废弃物管理

教育服务

健康与社会救助

艺术、娱乐与休闲

住 宿

餐饮业

其他服务业 所有服务业 470002 624946 744326 304409 818189 1330013 712904 178045 272917 26140 91454 707593 382305 90408 189421 252117 7195189 493789 645370 770475 319284 882896 1367399 743276 191329 282415 27249 94511 756685 396447 93207 196642 263047 7524021

6.56

8.58 10.24

4.24 11.73 18.17

9.88

2.54

3.75

0.36

1.26

10.06

5.27

1.24

2.61

3.50

100.00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 汉镒资产研究院

20xx年3月

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