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总结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关于 第二届“挑战杯”的活动计划

(200-200学年第二学期)

为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研开发能力,推动我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积极主动地迎接福建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跃我系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氛围,并配合校团委科技部组织好本次“挑战杯”活动。

一、 活动结果:

1、 本次活动受到全系同学的大力支持,经过激烈的角

逐,共有十名同学获奖。

2、 获奖情况:

一等奖、高诚鸾、林琼

二等奖、林焜功、钟伟英

三等奖、黄思琼、林风铭、黄训焰

鼓励奖、朱邦群、林琼、高诚鸾、林京燕、李娟、

陈永军、朱小燕

其中,高诚鸾、林琼获得省级鼓励奖

二、活动影响

通过本次“挑战杯”大赛,同学们积极的参加下不仅提高了我系同学生物实验能力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同

学门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广同学们对生物实验的热情和兴趣。

三、 活动不足:

本次配合校科技部的工作,总体上来说效果很不错,但不难看出,我部门在和其他部门在活动的组织、实践上还是有很大的欠缺。使本次的活动并没达到最好的效果。希望我部门各个成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注意到这点。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

二00七年x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挑战杯总结

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杯名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单位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在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旨在全面展示我国高校育人成果,激发广大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精神,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学生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院长期以来坚持的科技创新培养人才的培养目标密不可分,现总结如下:

一、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出台政策促进科技创新

学院成立了由院长挂帅,主管科研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协助管理,全体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为成员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负责学生课外学术创新的政策落实、规划制定、方案论证和策划协调等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校内外各级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学院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院设有2个创新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和开放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现在日渐成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基地。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院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在学期综合成绩评定时予以加分,并在评优评先方面优先考虑。学院安排了一些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在课外学术创新方面取得佳绩提供了支撑。

固定的实验场所,营造了良好的课外科技创新氛围;领导的关怀与重视,推动了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配套的政策和奖励措施,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提升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二、学院搭台,搭好服务青年、科技兴团的舞台;学生唱戏,唱响发展自我、科技创新的时代主旋律。

工程学院坚持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理念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提高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工作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金字塔”式培养模式,并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初级阶段、普及阶段、提高阶段、升华阶段,对应四个阶段的分别是四个不同级别的创新活动方式:

1、初级阶段:创新意识启发阶段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并未学得专业知识但富有创新激情的低年级学生,通过设置不同的课程设计培养大一、大二学生的科技创新动手能力,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科技创新氛围,为广大学生日后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提供锻炼平台。比如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了可供编程练习的实验板,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增长科技方面的知识,这样就不会为平时的只学不练而感到枯燥,使更多的学生感到学中有乐;通过开设博士论坛调动低年级学生从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率,达到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覆盖。

2、普及阶段:实战演练阶段

我院以电子协会为主的专业性社团活动为学生进一步的创新实战演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电子协会的日常活动从实践技能上强有力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此外,组织学生组成课外科技创新小组,成员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及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带动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3、 提高阶段:初步科技竞赛阶段

此阶段是引领学生的创新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经过前两阶段活

动的开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此过程中,一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潜质的拔尖学生就会凸显出来,针对这些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安师杯”电子设计大赛,并选择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加强技术指导,通过竞赛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关注和参与到赛事中来,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并获得创新成功。这种“以赛代练,以练促赛”的模式使他们在临场比赛和学习训练中都受益匪浅,理论水平及实践创新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4、 升华阶段:总结提炼,高层次科技竞赛阶段

在校内的科技比赛结束后,我们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并组织专业老师加以认真评审指导,并提出修改方案后推荐到全省乃至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等赛事中去。另外,在备赛过程中我们还认真细致地做好参赛选手的思想工作,并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各种物质保障,使他们确保最佳的精神状态参加大赛。

三、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展望未来,征程漫漫再创辉煌。

一分耕耘,洒下辛勤汗水;一分收获,喜尝丰收果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在回顾我们走过的学生科技创新之路的漫漫征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

1、学生缺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程度不高。

2、学院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与此并没协调发展,学生同学院的这些资源相对脱节,学生对教学科研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3、高校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决定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导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离开了教师的指导是很难孤立地完成创造性工作的,只有恰如其分的师生互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4、加强对电子协会的指导,打造精品社团。通过选拔优秀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适时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舞台。

5、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决非是几个人之功,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精神的高度体现。这里面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生干部的辛勤努力,广大同学积极参与、顽强拼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过去,我们决不能仅仅陶醉在取得的辉煌成绩中,而应该把它当作是一种鞭策,一种鼓励;展望未来,我们有百倍的信心去奋斗,去拼搏,去夺取明天更加灿烂的辉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