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第三阶段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第三阶段课题总结 本阶段我认真围绕本课题的阶段目标进行实施,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以唱歌为主,学生则经常围绕着教师转,教师成为了音乐课上的主角。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显得枯燥、乏味,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流行的词语:素质教育,新课标,高效课堂等,其目的也无非要扭转这种局面。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音乐课?活?起来呢?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因此,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唱一唱、奏一奏、想一想、动一动、乐一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需要老师去协调去辅助我们的学生自主地接受一些音乐元素和信息。我个人认为在音乐课中应注意一下几点让学生成为真正地?主人?。

一、精心策划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学生们往往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他人或老师,然后得到他人或老师的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把问题精心设计好,以便引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主体

才能发挥,问题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我们在学习新的歌曲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遍或者齐读歌词说说自己的感受。因为音乐本身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例如在教授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时候,在听完的时候学生只会简单地描述一些草原上的表面的景象。在聆听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的景象,辽阔的草原牧民在高歌放牧,白云、蓝天、绿草遥遥相应等景象。这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眼耳手脑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但单一的学习方法时间长了会枯燥。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中可用讲故事、猜谜、游戏等,加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时的让学生编一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求异思维。

音乐课上要求学生用耳朵听,脑子联想,手脚比划动作,这样学生彻才能底动起来。一堂好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声乐课,它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到陶冶,各种感官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记得我在大学时上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这段音乐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教学问题:?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听后,有的认为是狮子,有的认为是野猪,有的认为是大熊猫,有的认为是狗熊。我的老师说这要根据自己的想象,而不强迫你们必须接受这是描写大象的一段音乐。小孩子也一样,初听时,学生的这种感觉都是正确的,如果教师非得说只有大象才是对的那是不科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现个人的情智。因此,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一首歌曲如何表现,都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到张扬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如果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那么课堂气氛就显得单调、枯燥,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更是难上加难了。相反,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五、及时反馈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往往对学习音乐缺乏自信心,如果老师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使孩子对音乐产生高深莫测的感觉,从而产生距离感、畏惧感,同时教师又一味地批评学生不认真,不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失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甚至有可能抹杀了孩子的音乐天赋。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共同参与歌舞表演或音乐游戏,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抑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及时地适当地给予表扬,就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力量以及存在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情绪。另外,老师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有学生在歌表演或者律动中,动作笨重、呆板,老师要及时制止其他学生的取笑行为,并给予耐心辅导,纠正动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还有,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要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老师少一份居高临下,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考,为儿童提供‘自由空间’,给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广泛与他们交往,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要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同时也要给他们留点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激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音乐课成为同学们愉悦的学习乐园。

 

第二篇: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第三阶段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第三阶段课题总结

本阶段我认真围绕本课题的阶段目标进行实施,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以唱歌为主,学生则经常围绕着教师转,教师成为了音乐课上的主角。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显得枯燥、乏味,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流行的词语:素质教育,新课标,高效课堂等,其目的也无非要扭转这种局面。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音乐课“活”起来呢?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因此,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唱一唱、奏一奏、想一想、动一动、乐一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需要老师去协调去辅助我们的学生自主地接受一些音乐元素和信息。我个人认为在音乐课中应注意一下几点让学生成为真正地“主人”。

一、精心策划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学生们往往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他人或老师,然后得到他人或老师的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把问题精心设计好,以便引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主体才能发挥,问题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我们在学习新的歌曲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遍或者齐读歌词说说自己的感受。因为音乐本身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例如在教授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时候,在听完的时候学生只会简单地描述一些草原上的表面的景象。在聆听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的景象,辽阔的草原牧民在高歌放牧,白云、蓝天、绿草遥遥相应等景象。这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眼耳手脑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但单一的学习方法时间长了会枯燥。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中可用讲故事、猜谜、游戏等,加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时的让学生编一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求异思维。音乐课上要求学生用耳朵听,脑子联想,手脚比划动作,这样学生彻才能底动起来。一堂好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声乐课,它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到陶冶,各种感官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记得我在大学时上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这段音乐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教学问题:“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听后,有的认为是狮子,有的认为是野猪,有的认为是大熊猫,有的认为是狗熊。我的老师说这要根据自己的想象,而不强迫你们必须接受这

是描写大象的一段音乐。小孩子也一样,初听时,学生的这种感觉都是正确的,如果教师非得说只有大象才是对的那是不科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现个人的情智。因此,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一首歌曲如何表现,都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到张扬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如果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那么课堂气氛就显得单调、枯燥,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更是难上加难了。相反,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五、及时反馈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往往对学习音乐缺乏自信心,如果老师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使孩子对音乐产生高深莫测的感觉,从而产生距离感、畏惧感,同时教师又一味地批评学生不认真,不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失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甚至有可能抹杀了孩子的音乐天赋。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共同参与歌舞表演或音乐游戏,使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抑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及时地适当地给予表扬,就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力量以及存在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情绪。另外,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有学生在歌表演或者律动中,动作笨重、呆板,老师要及时制止其他学生的取笑行为,并给予耐心辅导,纠正动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还有,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要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老师少一份居高临下,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思考,为儿童提供‘自由空间’,给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广泛与他们交往,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要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同时也要给他们留点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激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音乐课成为同学们愉悦的学习乐园。

 

第三篇: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

我校自承担市级《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的实验任务以来,经过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校在这这个学期中按照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实验计划,已经较好的完成第三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我们的策略

1、认识的推进与实践的创新

深入解读教材,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才有了源头活水。

切实把握学生解读教材固然重要,但解读学生同样也不容忽视。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有效的课前准备必须完成的前提。把握学生主要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认知风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以“教学反思”“师生对话”等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加强集体备课,将集体备课纳入校本培训计划各实践中,通过“先个人备课到集体备课到上课、听课到评课到反思”模式来推动集体备课。学校制订奖励制度调动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3、推进课堂结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难点在于改变课堂结构,我们尝试用一种模式化的课堂结构来规范这样的行为。

二、取得的成效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校课题组多成员大胆进行课题研究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1、形成了初步的经验,培植了一批优质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22、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所提升。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活动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自我转变,推进其教学方式的革新,使课堂教学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33、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44、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我校每学年共对各实验班教学质量进行规模不同的抽样检测,我们及时将每次教学质量抽样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明显看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55、形成了质量较高的课题研究过程性文本资料。

三、需要说明和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

11、缺乏专家引领,当前需要技术层面的指导。基层学校请到专家亲临指导的机会相对很少,希望专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把脉、诊断,解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62、缺乏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我们更多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搞课题研究,非常缺乏走出去的机会,从管理人员到研究教师更多是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成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