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测试题

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3.找了句子中的通假字,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诲女知之乎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恕: )

⑦见贤思齐焉 (齐: )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

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新: )

⑩三省吾身: (省: ) 择其善者:(善者: )

1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翻译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阅读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择其善者而从之

8.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9.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10.“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1.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 )。

3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4

 

第二篇:语文第十课 论语十则(七年级)

语文第十课论语十则七年级

语文第十课论语十则七年级

语文第十课论语十则七年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