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课 《<论语>十则》学案

教师寄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评点《论语》十则内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2、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

关于《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字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①论语(lún)②说(yu?):通“悦”,意思是愉快③诲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④是知(zhì)也:通“智”,聪明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

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⑦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⑧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⑨殆(dài):有害⑩弘(hóng)毅:强毅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熟课文

二、理解探究

1.试着翻译课文

2.从《<论语>十则》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

三、合作释疑:

1.用文中的话回答对待“贤”与“不贤”我们应该怎样做?

2.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4.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己所欲”时就要“施于人”吗?

四、课内精读

先背诵课文,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亦乐乎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默而识之 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3.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

(1)敏而好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4.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1)不耻下问 (2)默而识之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何有于我哉

5.简答题

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第二篇:论语十则 学习案 教师用稿

七年级上 语文 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师生共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10《论语》十则

课型:讲读课 执笔:廖代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论语十则内涵,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理解文章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 导自己的言行,学以致用。

自主预习

1、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孔子情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 查资料,了解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课堂学习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9月28日,是一位圣人的诞辰,你知道这位圣人是谁吗?他就是孔子。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2、学习文言文的注意事项。

这是我们进初中以来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

第1页 共6页

七年级上 语文 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师生共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文言实词要积累,文言虚词也要积累。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这七个字我们在本课中都能见到,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学虚词也要靠诵读,一时不怎么了解不要紧;读得多了,再加以比较、品味,就会弄懂的。

3、简介论语的体式及四书、五经。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语录体(格言体) 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4、简介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说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智慧。

二、整体感知

1、 听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2、 自己练习朗读

3、 全班齐读

4、 联系注释,翻译课文内容。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⑴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⑵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⑶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⑷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⑸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⑹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⑺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⑻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⑼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⑴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⑵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⑶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第2页 共6页

七年级上 语文 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师生共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合作探究

1、 把十则《论语》按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

学习态度: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谈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谈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 探讨“而”字的用法

“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表顺接和转接。

具体到文中是怎样的?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任重而道远

第3页 共6页

七年级上 语文 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师生共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3、“为”的读音及用法

为:读 wèi 时,多作介词;读 wéi 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 wéi,动词,“担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éi,判断动词,“是”。

仁以为己任── wéi,作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wéi,作为。

4、焉:

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

5、之:

① 指示代词,“这”: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 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

③ 结构助词,“的”;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四、拓展迁移

1、找出文中的成语,说说它们的含义

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吗?

三省吾身:多次反省自己。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教育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这里强调的是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己所不欲,勿失于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2、论语十则中你最喜欢哪则,谈谈理由。

3、 学了论语十则后,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五、课堂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的哲理深沉厚重。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借鉴这些态度和方法,一定对我们的学习大有裨益。

六、巩固练习 (加*号的题选作)

1.填空: ①《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第4页 共6页

七年级上 语文 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师生共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五经”指《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③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愠(yùn) 三省(xǐnɡ ) 罔(wǎnɡ ) 殆(dài ) .....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找出来并注音解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 yuè 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rǔ 你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zhì 智慧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发怒 )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学习,采纳 .)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年) .

(6)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 。恕: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常用的成语四个。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 表顺接 )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接 )

温故而知新( 表顺接 )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接 )

任重而道远( 表顺接 ) 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顺接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5页 共6页

七年级上 语文 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师生共用学习案 班级 姓名 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分)

附文:论语中的其他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七、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自评: 组评: 师评: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