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手中的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赏析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师生共议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大屏幕投出泰山美景,苏杭秀色,定格在富春江图上,讲述我们国家有许多秀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随着吴均到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去旅游一番。(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解题:

吴均字书,吴兴故鄣人(现在浙江吉安),南朝梁文学家。朱元思是作者的友人。书是信,但又不合信的格式。

三、揭示目标。

四、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语言节奏。

2、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

3、自读,结合注释及资料解决字词,疏通文意。而后指名一读一译。 4速读课文,思考:(大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⑴. 能总领全文的语句是那几句?

⑵. 本文写山写水,分别抓住山和水的什么特点?

⑶. 这样的环境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悟?(用原句回答)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明确并板书:

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⑵水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山高树茂、泉音、鸟鸣、蝉嘶、猿叫)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五、赏析语言特点:

讨论:你认为什么地方写得好?

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提示:可以从语言、修辞等不同角度来谈)

六、总结:

这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大自然真是值得我们去热爱啊。

七:达标测评题:

1. 给下划线字注音。

(1)水皆缥碧( ) (2)急湍甚箭( )

(3)互相轩邈( ) (4)泠泠作响( )

(5)嘤嘤成韵( ) (5)鸢飞戾天者( )( )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天山共色 共色:( )

(2)天下独绝 独绝:( )

(3)水皆缥碧 缥碧:( )

(4)互相轩邈 轩:( )邈:( )

(5)争高直指 指:( )

3、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九:板书: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水清、水急

山:山高、树茂、泉音、鸟鸣、蝉嘶、猿叫

感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口技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点词语的前提上,借助注释学生不难通读全文,而且较容易被口技艺人带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2、通过自读→讨论→点拨式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问题: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

3、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醒木一响,老师上场”(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学会的注意)同学们,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么人会用到这种醒木?……升堂断案的县官,那叫惊堂木。古代艺人表演用到的开场道具,例如说书的,还有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这位——京中善口技者。

2、交流预习所得。

(1)字

(2)词:归纳一下文中表示“一会儿”的时间副词

(3)全文内容摘要

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

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 (第2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梦 (第3自然段)

火起后众人的惊乱惶恐 (第4自然段)

(4)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为口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惊叹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正面)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找出其中一个字来说明技艺高,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善”,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四个“一“,极力渲染道具之简单,以衬托后面所介绍的艺人技艺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阶段的表演(正面描写——“遥闻……众妙必备”

“遥闻”,说明声音之远,“欠伸”、“呓语”则在近前,表明了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现了事情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之后,“犬吠”烘托

了夜深人静的气氛,也成为一家人醒来的缘由。接着便写一家四口人逐次醒来,孩子哭闹,大人喂奶,呵斥的声音,摹写了由一种声音的表演转到几种声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摹写五种声音,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写)“夫鼾声起……梦中咳嗽”

写一家人醒后又入睡的过程,把听众由喧闹声引入夜深人静的境界。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表演效果(从侧面表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写)

前两句先写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应,接着便把声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变成众多人,表现了火势发展之迅猛,然而又对火场中的声音作了集中的描写。“中间”“又夹”说明了许多声音相互搀杂。

观众表现(侧面)“于是……几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观众表现,五个“一”连用,与开头照应(侧面描写)

4、假若把文中这些侧面描写的部分去掉,同学们看,好不好?

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感染力。

5、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 “伸颈”“侧目”,听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叹”对表演者的赞赏,进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融入情境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已完全进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

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

6、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7、作业: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精彩演出。

 

第二篇: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

1、 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 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 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 ______”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互相轩邈 ( )( )鸢飞戾天者( )( ) 横柯上蔽( )

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5)、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7)、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堂研讨】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

自然段中的" "来写;

第二自然段从 和 两方面描写异水,运用 和 修

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水 、 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 、 、 的特征:作者从 、

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并抒发了作者 、 的高洁志趣。

【课后作业】

重点字词翻译:

(1)风烟俱/净 俱: 净: 。 (2)天山共色 共色: 。 ....

(3)从流飘荡 从: (4)水皆缥碧 缥碧: ...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湍 奔: .

(6)负势竞上 负: ;竞: 。 ..

(7)互相轩/邈 轩: ;邈: 。 ..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 息: .

(9)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 ;反: 。 ...

(10)横柯上蔽 柯: ;上: (11)在昼犹昏 犹: 。 ..

(12)任意东西 东西: 。 (13)泠泠作响 泠泠:

(1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相鸣: 嘤嘤: 。

(15)蝉则千转不穷 转: 千转: 穷:

(16)猿则百叫无绝 绝: (17)疏条交映 交映: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①写景:

②叙事:③抒情:3、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

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

2、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

3、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4、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

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 了哪几种景物?

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为什么?

3、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文中例句稍加说明)

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后练习:

1、内容理解

(1)写水异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 __ __和 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 觉

和 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处世思想。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4)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的异同。(3分)

A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B,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

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三、中考链接: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

是: 。(2分)

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

1、 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 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 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

1、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 piǎo ) 急湍甚箭( tuān ) 泠泠作响( líng ) 嘤嘤成韵(yīng ) 互相轩邈 ( xuān)( miǎo )鸢飞戾天者(yuān )( lì ) 横柯上蔽( kē )

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 都 )(消散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顺、随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从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都)( 青白色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比·····还),猛浪若奔(好像 )(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凭借),互相轩邈( 向远处 )( 向高处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穷尽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治理),窥谷忘反(通“返”,返回)。横柯上蔽(树枝),在昼犹昏( 白天);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2)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3)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

(4)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

(5)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6)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7)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8)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9)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10)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

(11)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

(12)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13)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

(14)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

(15)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6)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

(17)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课堂研讨】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 第二自然段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 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课后作业】

重点字词翻译:

(1)风烟俱/净俱:全,都;净:散尽。 (2)天山共色 共色:一样的颜色。 ....

(3)从流飘荡 从:顺、随 (4)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湍:急流的水;奔:飞奔的马 .

(6)负势竞上 负:凭借;竞:竞:争着。 ..

(7)互相轩/邈 轩:高,做动词;邈:远,做动词。 ..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至;息:平息。 .

(9)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筹划;反:通“返”,返回。 ...

(10)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11)在昼犹昏 犹:好像,如同。 ..

(12)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

(13)泠泠作响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1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嘤嘤:鸟鸣声。

(15)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千转:长久不断地叫。穷:停止。

(16)猿则百叫无绝绝:消失。(17)交映:互相掩映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

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

①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的情形。)

③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3、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

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 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2、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 ①静态:A,水色——水皆缥碧(正面描写);B,水清——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 ②动态: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为间接描写。

4、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与“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与“猿则百叫无绝”等是对偶;

“急湍甚箭”“鸢飞戾天者”等是比喻;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等是拟人;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是夸张。

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本文直接描写,而《三峡》是对比衬托。

(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

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写 了哪几种景物? 视觉: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听觉: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转不穷、猿叫无绝四种。

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为什么?

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

3、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文中例句稍加说明) 衬托,如以动衬静;以观者感受衬山势之奇,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这封信中生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

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二、课后练习:

1、内容理解

(1)写水异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 _清_ _和 急 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 视 觉

和 听 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

怎样的处世思想。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表达方式是议论。

(3)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4)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的异同。(3分)

A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

B,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或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三、中考链接: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