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效应读后感

《Facebook效应》读后感

内容简介

《Facebook 效应》的作者近距离地采访了与Facebook相关的人士,其中包括Facebook的创始人、员工、投资人、意向投资人以及合作伙伴,加起来超过了130人。这是真切详实的访谈,更是超级精彩的故事。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精巧的叙事结构,解密了Facebook如何从哈佛的宿舍里萌发,创始人的内讧,权力之争,如何放弃华盛顿邮报的投资,怎样争取到第一个广告客户,而第一轮融资又如何获得一亿美元的估值,让人痴迷的图片产品如何上线,面对Twitter的竞争,与Google的世纪之争……一个创办仅7年,就拥有5亿活跃用户,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传奇企业再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在你面前“裸奔”。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向你彻底开放。

国内赞誉

Facebook开创了互联网的一个新时代,实现了让每个人既是信息获取者也是内容贡献者。Facebook更是自由、互动、分享的互联网精神的体现。

个人网站教父、著名天使投资人、北京联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文胜

IT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十年”规律,每十年经历一个王朝,产生一代霸主:第一个王朝属于“硬件”,王者属于IBM;第二个王朝属于“软件或者PC”,王者属于微软;第三个王朝属于“互联网”,王者属于Google;我们正在共同经历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第四个王朝,多少企业家、创业者都希望自己成为这个王朝的王者。很多人预言

Facebook将成为超越Google的新王者,在其流量超过Google,活跃用户超过5亿人的时候,这个预言似乎更加可信。本书是对Facebook创始人的第一手访谈,是大家近距离了解这个潜在王者、他正在做的事以及背后许多有意思的故事,非常有帮助。

优视科技CEO(UCWEB) 俞永福

观察互联网的现在必须了解Google,认识互联网的未来必须分析Facebook;以人为核心的关系网络是互联网的Next Wave,而实际上这一浪已经到来;互联网的核心正在变成人联网,关系、交互、信息、服务都以人际网络为基础重新组织起来;而《Facebook效应》的核心,就是解析一家公司正在如何将世界连接起来;这是20xx年度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 胡延平

由于个人经历,之前对Google了解的多一些,Google的成功在于强大的技术支持带来很好的产品体验。刚好上个月去了一趟硅谷,受朋友的邀请去参观了Facebook并和那里的工程师聊天,同样聪明的一群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不同于Google的模式:用简单实用的技术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读这本书的时候很感慨,因为我也是个在路上的创业者,理想的创业就该是Facebook的故事,一群非常聪明,追求完美的人在一起做一个事业,不仅是为了钱的回报,更为了一个使命:改变这个世界。

伟大的互联网应用要么改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要么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就像继Ebay之后的下一个互联网巨人一定不是更好的拍卖一样,Google之后的下一个巨人也不是

更好的搜索,而是Facebook,一家必将改变世界的公司。

赶集网联合创始人CEO 杨浩涌

我仔细数了一下,这本书采访的Facebook创始人、员工、投资人、意向投资人、合作伙伴,包括了各种“名人”和”人名”超过130人。书中解密了Facebook缘起、创始人内讧、放弃《华盛顿邮报》的投资、第一个广告客户、第一轮融资如何获得1亿美元估值,让人痴迷的图片产品如何上线,面对Twitter的竞争……

有了详实的访谈,故事更精彩。所以,我只花了4个小时,就在烈日炎炎的周末草坪,一口气“吞读”了《Facebook效应》。

一个创办仅7年,就拥有5亿活跃用户,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传奇企业再加上一个20出头的CEO,在你面前“裸奔”。你还等什么?

著名限时团购网站F团创始人 林宁

Facebook堪称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改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入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其影响力已经跨越互联网,跨越商业世界,影响到社会、法律、政治等方方面面。众多的SNS网站中,必将诞生继雅虎、Google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霸主。

知名互联网专家 刘兴亮

平均每年增长1亿用户——Facebook只用了5年时间,就成为了当今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网站。这个由哈佛大二男生创立的社交网站,正在以“国家人口级”的量级速度在蓬勃发展。这到底是一个充满了什么魅力的互联网世界? 如果把时间隧道倒转回5年前,Facebook上的用户只能是小小的蝴蝶效应。

但5年后,Facebook几乎成了一场全球运动,成了一次又一次飓风。在这个开放世界里,几乎所有的文艺、体育、经济、政治、商业活动,都得到了极大的互动性扩展。虚拟和现实,已经结合得如此紧密。

互联网工具的第一次替代,是IM替代电话、电子邮件替代邮局、BBS替代公告板。我们即将迎来第二次替代,即Google替代门户网站、Facebook替代IM。这是一次新的革命。

应用还是技术,谁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方向的主导?Facebook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的过人之处,但是,正如搜索改变的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Facebook正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玄鸟传媒CEO 郭开森

四川上空的蝴蝶振翅,引起了东太平洋的飓风;哈佛大学的花名册,覆盖了地球村民的网络生活——微小的变化,带动整个系统持久巨大的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温室效应一样,Facebook效应也值得我们追根溯源。41岁的互联网,有了“非试不可”的新面孔,也就有了无限可能的未来。

视讯联合制作副总裁 董崇飞

Facebook的成长就是一部“对外节制规模诱惑,对内强化用户体验,对左深入平台开放,对右坚持真实关系”的、鲜活的互联网应用产品的发展史。任何生长在这个正在变化时代的人们将不得不关注,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不同的是你适应还是被淘汰。

这本《Facebook效应》准确地描写了你,朋友,公司,社会和全球“变脸”的过程。译言的翻译也体现了社会聚合的魅力,每个章节看似独立成章又能融为一体,这是是一本商战小说+报告文学+校园散文+微博的结合体,看的不累还

有继续读的欲望。如果再出一版iPad版就更加完美了。

搜狐IT名博 毕朝辉

如果说Facebook是另一个互联网的传奇,那么这本书记下的就是这个传奇的开始;Facebook影响了全世界,相信这本书也能影响到也可能成为传奇的你。 知名科技博客 创始人 卢刚

Web2.0的精髓是互动,交流,网民的自娱自乐;Facebook是如何秉承这个理念,深度挖掘网民需求?我想你在《Facebook效应》中可以寻找到答案。 新媒体营销专家 唐兴通

有趣比赚钱更重要,这是Facebook始终张扬的创业声明。它不仅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战“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趣”观念的互联网版本,也是Facebook开创互联网真正进入人人参与的互动时代的娱乐宣言。IT企业如何跨越市场鸿沟,突破品牌瓶颈?娱乐,也只有娱乐,才是达到巅峰体验的致胜法宝! 中国首席娱乐官 文硕娱乐产业策划机构总裁 文硕

Facebook是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值得学习和了解。 中国互联网协会 孙永革

又一个哈佛辍学生开创的帝国传奇,正如微软之于IBM、Google之于微软,Facebook通过网络化“六度空间”也正在成为Google之后的新王者。《Facebook效应》生动展现了Facebook产品如何打造、团队如何磨砺、领袖如何成长的创业历程。做企业,以正合,境界决定高度,要想成为Facebook之后新神话续写者,这本书值得一读。

禹容网络创始人兼CEO 李瑜

3年后的谷歌将会如今天的微软一样过时,因为边界被打破,模式被创新;

谷歌整合全球的信息,而Facebook则整合全球的人,成为人类的大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 程苓峰

从一个校园论坛到5亿用户的Web2.0社区,Facebook到底做对了哪些事情?读完《Facebook效应》,你会知道答案。同时更想知道为什么中国还出不了一个Facebook?

《创业家》杂志社社长 牛文文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网络时代社会关系的聚合地,Facebook既是一种人生哲学,又是一个商业传奇。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

Google眼里的互联网是由服务器和搜索算法组成的,是冰冷但准确的工具;而Facebook眼里的互联网是由人和关系构成的,是人和人组成的复杂而模糊的社区。从长期来看,Facebook会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未来,因为它正在改变我们和别人交往的方式。

《商业价值》出版人 刘湘明

短短几年内,Facebook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网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年轻人的创意梦想、风险资本和信息技术催生的互联网神话。仔细阅读这个神话的缔造过程,是在回顾刚刚翻过去的一页短短的历史,更是在展望有着众多可能性和无限想象力的未来。

《IT经理世界》副主编 贺志刚

互联网及其应用正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在一个超越我们生活的平台上塑造着更真实和更新鲜的生活,可以同时体验被超越的生活和更真实的生活这是互

联网应用的奇妙之处。Facebook是这个潮流的引领者,其效应值得关注。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 王立鹏

互联网深远影响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格局及命脉,目前由这场信息革命引爆的社会渗透还在继续。《facebook效应》将从facebook网站的关注推动到现实干预,情感链接到营销运作等方面把我们带入更成熟的思考。非常值得一看。

媒体人、著名网络评论员 鲁国平

国外赞誉

作者柯克帕特里克的报道令人叫绝。在他细腻的笔触下,我们能看到一种黑客文化产物在摇身变为一家数万亿美元的公司时发生的点点滴滴。马克·扎克伯格在寻求保留那种黑客精神之源,而让人神往之处就是读到这样做时产生的后果。” 《连线》杂志编辑、《长尾理论》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这本书对互联网网站产生的影响作了深刻、甚至是不厌其详的分析……它使读者对Facebook及其公司理念、最令人惊叹的公司实力都有了深入了解。” 《纽约时报》专栏记者 大卫·波格(David Pogue)

柯克帕特里克让读者详实地了解到,一家网络公司怎样从20xx年时哈佛大学学生宿舍里的项目发展成为一家访问量在全球仅次于谷歌的大型网站。 《纽约时报》专职书评家 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

这实际上是两本书合二为一。一部分是详尽地报道Facebook怎样创建,以及这个网站火箭般地迅速蹿红,让自己的身影无处不在。另一部分是周密地分析了它带来的深刻影响。

《波士顿环球报》书评、影评家 伊森·吉尔斯多夫(Ethan Gilsdorf)

这本书很神奇,全篇都是震撼的报道和精彩的叙述。从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同事们的传奇人生经历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如何创立了一家改变业内游戏规则的新型企业,实在是令人激动。

《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节奏很快……是引人注意的作品。

《旧金山纪事报》 G·帕斯卡尔·扎卡里(G. Pascal Zachary)

作者讲述Facebook早期创业的经历很让人兴奋……他这种叙事技巧给人印象深刻。

美联社编辑 雷切尔·梅茨(Rachel Metz)

做为几乎从第一天开始连载就追看的读者,那些丰富、细腻又绘声绘色的内容直到现在还让我受到启发,从中得到快乐,有时甚至不能自拔。 多伦多《环球邮报》作家 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

引人入胜……详细又不失公平客观地展现了一段Facebook历史。 《彭博新闻》专栏作家 里奇·雅罗斯洛夫斯基(Rich Jaroslovsky) 一本很吸引人的书。

《时代》杂志作家 丹·弗莱彻(Dan Fletcher)

1.是不是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呢

毫无疑问,扎克伯格是个性十分突出的人,在大学过程中具有IT人固有的特点,对事物追求的执着乃至狂热,让他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这一偏执的个性一直保留到他成立公司后,对很多事情的决策仍是有孤注一掷,独立特行的行为举止.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成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在自己的想法得到实现的同

时,也推动了Facebook独行的业务模式的发展.看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否,在于看领导这个企业的决策层是否OK是很重要的.很难说用现行普通的评审观点去衡量或评判扎克伯格这个CEO是否是一个合格校准的CEO,但他做出的事情和决策却是惊天动地的. 华为的任正非也属于偏执狂的一类,两人在领域上虽有天涯之别,但两位企业家的个性中包含共性,不知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我倒时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或一个好的思念,想要很好的执行下去,就得有力排众议,坚持到底的人,这种人在领导层中显得非常重要,往往能在非议中坚持自己的观点,想必也非等闲之辈.

2.VC看的是未来,而不是要你的现在.

VC要的不仅仅是利润,更要的是把控企业.VC要的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还要的是能领导企业走向成功的团队Leader.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兴起,有了龙头,必然会有一群的苍蝇跟随,做第一是第二是英雄,做第三第四跟风似的,企业永远得不到好的发展.关键时刻还是得靠有领导力有远见的领导,对战略的把控吧.我想VC投的更多的是以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个急需资金的企业的领导团队,有了好的领导团队,才能在攻坚战中突围,才能让VC的资金更好地利用,更好地为期谋利.对比这书,很难说扎克伯格是一个非常好的CEO或CIO,但是他的创业团队是一个富有激情而又充满个性的一群人,扎克伯格独道的眼光与企业发展思路,也成就了他让众多VC追捧的原因之一吧.

3.创业初期,选择合适的团队很重要

这个应该不用多讲很多,facebook初期的创业团队稳定而团结,执行力出奇的高.很大程度在效率上保证了执行力的水准.创业初期,如何选择或组建一个自己合适的团队,初期的团队建设如何开展我想是每个创业家都需要考虑的一点事情,哪怕

它可能只占用你一点点时间.共同的目标,宽松的工作氛围,高效率的执行办公,这些都是说来简单,做起来较为麻烦的事儿.目标很重要,人更重要,好的人一起工作,能创造更大更多的效益.

4.不管你是什么产品,用户体验都很重要

用户体验,消费者导向,顾客是上帝这些口号几乎都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口号,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显严重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更多地从用户方面考虑,为用户体验着想则似乎成了每个企业都想拥有的"碧血剑".互联网产品如此,普通的家用产品也如此.感觉现在的用户都学精品了,只有好用简单又实用的东西,才会让大众接受.我觉得我也不必再多说了.

Facebook感想

感想一:自由、互动、分享(产品定位及专注)

FACEBOOK在最初的几年里专注于它的核心产品(社交网络)。

FACEBOOK用简单实用的技术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FACEBOOK信息大部分是互联网上UGC(用户产生内容)的实质不仅仅是用户对现实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价、或镜象,当海量用户创造海量信息产生后,这些内容就是事件进程环节。

感想二:依托好友关系(人群定位)

FACEBOOK的快速发展,是依靠在实际生活中关系较为亲密的好友邀请。通过好友的社交网络找到自己的其他好友,扩大交际范围。

感想三:分享模式与开放模式(传播策略)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趋势,分享、开放将是主旋律。而学生又是最乐于分享及接受新事物的群体。FACEBOOK抓住了这个机会,从学校开始,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院校在校生大多数在FACEBOOK注册了账户。

FACEBOOK给外部开发者提供了相应平台,使他们能够在FACEBOOK平台上提供各类应用程序(包括移动和桌面应用程序),从而为FACEBOOK增加社交元素。

感想四:强大技术团队(重视数据挖掘)

FACEBOOK每天产生250T(25万G)的数据,这些数据进入上千台电脑组成的Hive集群计算,并且快速的产生对于所有问题的回答。最关键的是,它是一种个性化,一种探索应用的方式。是一个驱动人不断探索的大的环境;FACEBOOK跟搜索引擎如GOOGLE的数据挖掘还不一样,GOOGLE的数据流显示的是当下,而FACEBOOK的数据流则显示的是未来。

感想五:安全挑战

据国外媒体报道,其中有20%也就是1亿用户的个人隐私已遭有心人搜索而集体外流,更可怕的是,这些个人信息、电邮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在网络上可以轻易被任何人打包下载。目前FACEBOOK每天遭受60万次攻击。

感想六:竞争对手挑战

Google+圈子因为操作简便,采用最新的html5技术,可以直接拖拽朋友到一个圈子中,而facebook好友列表则相对操作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google+ 圈子使得你在分享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所针对,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的一些隐私,让信息流只流相关的圈子的朋友。

我们不得不承认,Facebook也许是历史上由完全不同的人聚合在一起的速度最快的团体。人们通过好友邀请加入Facebook,通过好友的社交网络找到自己的其他好友,扩大交际范围。

在Facebook上,你可以浏览马克扎克伯格和奥巴马的页面,甚至可能发现,自己的邻居的姑妈的同事的外甥的女朋友和奥巴马是好友,这又是刘易斯的六度空间理论的一个例证。实际上,马克?扎克伯格确实非常崇敬刘易斯教授。在哈佛读大学时,他曾经编写过一个名为“哈瑞?刘易斯的人际六度空间”的程序。该程序利用《哈佛深红报》上看在的文章辨析相关人物间的关系,并基于这些与刘易斯有关的文章链接扫描绘出一个异想天开的相关人际网。只要输入任何一位哈佛学生的名字,该软件都能展示出这个学生与刘易斯教授之间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Facebook,准确的说是互联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Facebook效应》中最让人肾上腺素上升的部分也许是对Facebook各种功能上线时刻情境的描写。我们所熟悉的(也许是通过校内和人人熟悉的)状态、涂鸦墙、礼物、“捅一下”功能的灵感源于何处,上线时用户反映如何? 难道你不想乘着时光机一窥这些秘密吗?

“动态新闻”可以说是现在SNS网站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你是否想得到,在刚刚推出之时它受到了用户几乎一致的抵制。

20xx年9月5日凌晨,Facebook启动了动态新闻功能,一开始用户们并不买它的账,激愤的网友们成立了“反动态新闻小组”,一周之内,这个小组的成员增加到了70万。几天后,扎克伯格对动态新闻功能做了一些轻微调整,但他表示从未考虑过取消整个功能。

动态新闻不仅是Facebook的一次改版,更预示着人们交流方式的重大改

变。它彻底颠覆了“正常”的交流方式。以前,如果你希望把信息传达给某人,你必须要采取自觉主动的方式启动一个沟通进程,也就是说打电话,寄信,发短信或邮件给他们。

但是动态新闻倒转了信息传递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Facebook创造了一种“订阅”朋友信息的方式。这种自动沟通的新形势使得付出最小的努力与最多的伙伴同时保持联系成为了可能,它让整个世界变小了。

《Facebook效应》讲述了两方面内容:一个是20+青年创业史,另一个则是所谓长远性的投资眼光和技术的创新。前者并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电子业的巨人实在太多了,Mircosoft的Bill

Gates, Google创始人之一的Larry Page,还有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苹果CEO Steve

Jobs等都有一番自己的创业史,Zuckerberg也不例外。但对于后者,能够带来的思考就很多了。对此套用美国纪录片《时代精神》里的一句话:投资不会带来任何价值。而能够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和社会效率的只有技术。

总结为公式就是:创新+技术+投资 = 社会发展

对于Zuckerberg这种名校高材生来讲,掌握技术和创意往往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Facebook表面上来看无非就是软件上建立一个网页,然后再连接上数据库,前期用SQL做,后期不太清楚。硬件上则是需要很多的网络配置器以保证多人同时登陆的速度,而且还需要大规模的储存介质用来存放人们上传的照片等有规格的物品。而且要时刻检查以保证各个服务器维持正常工作。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我是想说,完成这么一项大工程,需要的是极其扎实的编程能力和相当高的效率。

但这就是技术的体现。Facebook确实在一些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社交的方式。然而,组成Facebook的可不是美钞或者黄金,而是上万条的程序代码和无数的硬件设施。且能够让其运行的是懂得这些技术的程序员,而不是投资商。

Zuckerberg和Gates很像。他们都是天才。这里的天才指的并仅仅不是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还有就是他们的商业头脑以及他们对自己制造出来的产品的自信。这两个人都创造出了改变社会的产品,同时也都将这些产品很好的保存下来了,更具体点是保存在自己的手中并因此让他们成为了世界欢迎的软件产品。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而是对投资的认识和博弈高手的行为。

所谓投资其实只是将未来的收益挪到当下,再通过汇率等因素的一系列复杂变化来获得利润。如此来看,投资确是不能够创造任何价值。可以说,没有技术发展就没有投资的用武之地。但是,社会上的一切事物又都离不开投资。

如果没有投资,就不会有今天的Facebook。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免费的,如果说前期还能够靠着广告费支撑,那么当几亿用户开始免费使用的时候,成本上的硬件设备以及雇员薪水等若想跟上的话,单靠着广告费维持就显得有些困难了。况且一家公司如果仅仅按照目前利润寸步前行是很不明智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公司实行股权制并争取上市。投资的价值就体

现于,它将未来的东西挪到了现在以供Facebook使用,也就是说,将

Facebook若干年后的效应搬到了现在。因此在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的时候,这个公司依然能够得到利润,能够正常运作。能够有大把的资金去进行更多的创新性的项目的开发。截至如今脸书已经有700亿的估值了,但是就当下而言,Facebook效应真的值700亿么,个人表示有所怀疑。

因此投资本身就是一种衍生物,一种需要攀附在做实体技术上的吸金者。虽然它无法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创新,但是社会的各种创新也离不开它。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Facebook的成功绝非仅仅是偶然。

1.成功没有捷径。经营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事业,都需要决心和信念。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十分困难的。成功者需要花时间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专注于你说做的事。

2.不能靠一时的灵感或才华,而是需要一年又一年的实践和努力。凡事了不起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努力。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3.一份事业或者公司的成功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创新,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管理上的,或者人事上的。坚持不懈的改进,事业或者公司才能长久发展。

4.两件事你需要关注--第一,保持现有的;第二,持续发展。要在不破坏现有水准的前提下,关注那些持续发展的、容易扩大规模的产品或趋势。

5. 做决定是必须审慎,需要严谨的理性思考。多数时候,你必须先确定目标,知道你要什么,然后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6.我要找的人得具备两个特征,第一是高智商。这种人很能干,对公司很有帮助。

第二,要对我们的事业有认同感。

7.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友好的企业文化。我们就营造了一种文化,使人们可以随意交流,而且让他们能够比在官僚的机构中,或者比在个人观点不被重视的地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因为交流更顺畅了,思想互相碰撞,最终就会有人开始着手做些什么,这样就行了。

8.任何一个公司或者事业都需要要有一个明确的使命,Facebook的使命是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而不是把世界消耗在网络上。

9.企业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设想未来的前景,并且组建一个卓越的团队。充分信任你的员工,并且要监督他们的工作。

10.要把事业和公司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精心培育。

另外,在扎克伯格的经历中,决心、动力和毅力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

Mark Zuckerberg是一个Geek,是一个大男孩,虽然天资聪颖,才华过人,但是也不是神人,天才也要有贵人相助。当Mark遇上肖恩.帕克(SeanParker),才算是真正开启了他的财富之门。是肖恩.帕克这个同样天才级的英雄帮Mark商业化了他的Facebook公司,除了技术上的天才,商务运作上同样天才的肖恩帮Facebook掘到了第一桶金。

在遇到肖恩.帕克以前,Mark的周围还有着一群亲密无间的朋友。

是Mark身边的这些战友们帮助了他,也是这个团队使Facebook更加野蛮的生长。英雄相惜,身边能有一帮同心同德的天才朋友,才会有Mark的成功。 偏执才能成功

无论是Mark,还是他身边的朋友,还是他的Facebook公司,都有着浓厚的Geek色彩。他们是理想主义者,完美的产品是他们的最高目标,在面对广告收入的诱惑面前,他们更专注自己的产品是否够酷,够简单,体验是否够好,用户是否够满意。在推出广告以前,他们更愿意推出类似图片,NewsFeed 群组 开发平台 这样好玩的产品,更愿把挣钱作为目标商人的萨维林显然不能理解这种Geek情节,所以慢慢和Mark背道而驰。同样天才和放荡的肖恩,才是Mark理想中的伙伴。

对于Mark来说,他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要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他知道自己要做一个够酷的产品。是他对社交网络,对产品的专注,对用户的理解,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才赢得了成功。产品的成功带来的则是巨大的财富。 10110413 余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