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二年级《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二年级《狐狸和乌鸦》教学反思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整合了语文课本、拓展阅读和课外书三种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狐狸、认识狐狸。

在学本课之前,首先让孩子们谈谈对狐狸的看法,孩子都能说出狐狸很狡猾、很讨厌,学完本课后孩子们更加坚信狐狸是狡猾多诈、令人讨厌的。我感觉到在他们心里狐狸除了狡猾就是懒惰、不劳而获、令人讨厌,好像狐狸一无是处。但是作为成人的我深知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再说狐狸也并不只有狡猾一个特点,狐狸也有它美好的一面。凑巧拓展阅读上有一篇课文是《你了解狐狸吗》,通过读本篇课文,学生了解到狐狸并不是专干坏事,它干的大多是好事,狐狸的主要食物是昆仲、野兔和老鼠等,而这些小动物都是害虫,狐狸吃了他们就是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童话故事中总是把狐狸描写成狡猾多诈、偷鸡偷鸭的坏蛋,这种说法是不公平的。

课后我去图书馆找了关于狐狸的相关图书,找到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小狐狸离家出走》及《吃书的狐狸》。《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一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而成,我给孩子们讲了其中的一个,他们听得很入神,都向我借这本书,我趁机向孩子们推荐图书馆有这本书,课后很多孩子借了这本书并且读完了,其中韦张奥阳的妈妈陪着孩子一起读完了这本书,妈妈说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孩子看得津津有味。

通过整合课本、拓展阅读及课外书,孩子们对狐狸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第二篇:狐狸和乌鸦 反思

《狐狸和乌鸦》磨课反思

陈小娟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下面就我在教学 《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中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善于捕捉使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契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重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师点拨、引导自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这 就要求教师不但课前要对教材、学生作深入研究,更要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 思维的亮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语言实践。这里,教师紧抓乌鸦的想法, 点拨,引导,让学生思,让学生答。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他们打开想 象的闸门,他们便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

二 、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以读为主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对于狐 狸向乌鸦的三次亲切问候,我采取自由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读、整体读 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注意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课堂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学生作为活生 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底子、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灵活性。在教学《狐狸和乌鸦 》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学生谈谈对狐狸的看法?有人觉得狐狸很“聪明 ”,他用自己的话语打动乌鸦,让乌鸦开口。有人觉得狐狸很狡猾,它为了骗 到乌鸦嘴里的肉,尽拣好听的说,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诚意的赞扬,而是在欺 骗乌鸦。有人觉得狐狸很有“耐心”,在乌鸦不理睬自己的情况下,察言观色 ,一次次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学生自己独特的看法,老师首 先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食物,而不 是靠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别人受到伤害,是不可取的,我们坚决不能 学习。

三、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那么,就让我们用想象的火种点燃学生的创造 之火吧,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在教学中,让学生深思,见疑,求同,求 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求同中去创新,敢于挑战教材,推陈出新,有自己 的独特见解。独特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

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四、注意课内外结合,勇于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 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这是《新课标》中明确 提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勇于探索。如在完成 《狐狸和乌鸦》教学之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小练习:“同学们,乌鸦这次上 了狐狸的当,下次它还会上当受骗吗?”“不会”“那么如果乌鸦再碰到狐狸 ,它会怎么做呢?”通过这样具有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