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

—读后感

当今,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在危机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发展之道。

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暑假,我读了《货币战争》,此书中讲明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行权由私人财团掌控。国家的开支通过抵押国家税收和信用发行政府债券获得,私人财团买入债权后按比例确定货币量,或者由他国购买。因此,西方国家在有效对抗通胀方面有一定欠缺。《货币战争》实际上在讲“阴谋论”,这种论调是否真实到现在也无定论,但这本书令我初步了解了美国的金融业,也令我对美国的体制产生了好奇。为什么负债累累的国家的经济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呢?譬如美国就是世界最大的负债国。后来我接触到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陈志武先生的《金融的逻辑》。这本书令我获益匪浅,解释了看似违背常理的靠借债发展的美国体制,及中国一些传统思想中透露出的金融思想。

按中国传统的思维来看,负债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由于投资回报率的因素,债务即负资产不一定不好。但是如果这笔债务投资回报大于债务本身,那么它这个负资产就增值了,社会总资产就增加了。例如,美国政府虽然负债累累,但赤字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如果通过发行债券融到了资本,用于各种投资和开销,同时投资的那部分的回报率高于政府债务总额,政府的正确融资行为将使债券资产增值,社会的资产总额随之增长。社会资产总额在正面增长的同时,整体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人民要求生活水平同比增长,面对舆论压力,政府选择只能是减税,人民富裕生活水平上涨。

因此,一个国家负债累累未必是坏事,发行债券只是在花未来的收入,只要不发生大的灾难致使国家还不起国债,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并且国家负债累累会促进民主化的发展,因为穷国绝对不会也不敢做令大多数民众不高兴的事,而富国就不同了,就拿朱棣时期的明朝来说,国库充盈、深藏万宝,别说民众敢反抗就连周边国家都不敢惹明朝。由此可见,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太大了。

1

在中国,金融发展也是这几十年的事,但我从书中了解到虽然中国金融业尚不成熟,但在古代就已经有了金融的思想。人们通常说的“养子防老”就是一种无形的金融工具,与现在的养老保险类似,而相应的产生了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又是“三纲五常”、孝道等。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需求产生相应的制度,文化又为制度巩固的需要相应而生,逐渐成熟并深入人心。

读完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我获益匪浅:我明白看似不好的制度并不一定产生坏的结果,并不能总以中国传统的眼光看问题。同时正如陈教授指出的,在近4年中,中国的GDP总量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而不断前移,至20xx年中国已经跃升为GDP总量全球第二。中国经济的每一次超越,都引起了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但是在中国日益强大,民众自豪感油然而生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另一个事实:20xx年,中国人均收入0.36万美元,美国4.224万美元,日本3.87万美元。即中国人均收入不及美国、日本的1/10。中国的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106位。面对中国13亿的人口,再大的经济总量平分到每个人身上都显得微不足道到底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 财富如何在国与民之间分配,是一个古老的政治问题。荀子对国富民弱这种状况做过结论:“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国蹶。”意思是这种国家是要溃败的。为何把财富集中在政府手中,无法成为头等强国,反而充满社会危机呢?战国时代的尉缭子很早就指出:“亡国富仓府,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意思是要想亡国就把财富集中到政府的库房中,因为政府能控制的财富越多,各种腐败行为会愈多,社会矛盾便越激烈,贫富分化也会越厉害,社会秩序反而处在了一触即发的祸患之中。比如曾辉煌一时的秦与隋朝都是这样,虽留下了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宏大工程,但都崩溃于一时。这对现代中国的发展是一种警示。

中国正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由于清朝的闭关、日本的侵略等,中国很多方面多落后于世界,比如金融,但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金融业高度发达的美国陷于金融危机得到启示,以免重蹈覆辙。况且中国有团结起来办大事的优势,比如中国的航天事业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所以中国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2

 

第二篇:《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敬爱的党组织:

20xx年6月,支部全体党员对《金融的逻辑》一书进行为期2天的阅读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理解了金融的原理并且对整个金融市场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受益匪浅。

陈志武教授根据自己20余年对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经验对金融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与定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金融这门科学讲深讲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工作,提升我们的理财观念。我感受较深的是,陈教授在书中认为,资本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这种研究,深化了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他提出,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资本化就是把未来的钱通过证券化方式转化为今天的资本,用于当前的生产生活开支。证券融资只是简单地把未来的收入提前化,并能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决定在竞争中谁会成功。特别是陈教授认为,从英美等国家的发展历史看,不是对外掠夺,而是金融创新是它们崛起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与国内很多人的认识有出入的观点。历史上,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参与了掠夺中美洲的黄金,但它们都被英国超越了。作者还认为,从中国发展实践看,市场化改革只是缩短了“财富”跟“钱”之间的距离,而“资本化”改革则是过去几十年中国“钱”越来越多的更重要原因。

他揭示了金融对社会的广泛、深刻和巨大的影响。在展开这一主题的过程中,作者的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采用“经济—金融—政治—文化”这种四级互动模式叙说问题。人类只要是要生存、特别是要发展,在生产的基础之上,就必然会存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价值交换;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度来保障这种跨越时空的价值交换有最大化的收益、最小化的风险;越发达的社会,价值交换的数值、地理范围、时限也越大,越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制度来做保障。

第二,用现代金融学的认知方式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如“孝”、“养子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陈志武先生揭示了“孝道”文化的经济基础,指出“养子防老”是最前现代社会人们规避未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儒家“孝道”文化体系则是保证作为投资者的长者能有回报的文化制度保证。本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论述。

第三,由人们熟知的经济史观衍生出金融史观,用金融变迁说明社会历史变迁及这种变迁对个人自由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这种理论与现实和历史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确实是作者学术功力深厚的体现。

第四,提升金融的社会历史定位,把金融技术提升到与科学技术比肩的地位——传统观念中的玩钱术、圈钱术和套钱术变成了不断创新的金融技术。

中国还需要很多的资本化和资本深化的改革,如土地资产的资本化,使农民的土地除了作为生产资料外,还可以以资本的形式出租、入股、出售等等,一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二使农民获得财产性的收益;还比如,一些商标、技术等等,可以作为资产入股、出让,使其资本化,有销售和技术优势的持有者与制造商结合,使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市场化。资本深化改革方面,国有企业的资本,还需要社会化,使其变成上市的社会公众公司,一则改变其治理结构,成为大众监督下的企业,二是其经营的成果,由大众分红的形式分享。

陈教授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看他的书,可以帮助我们以学习的眼光全面看待这场危机。美国过度信贷消费,以及金融衍生品监管真空被认为是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是,美国一长条按揭贷款衍生证券链,包括多个委托―代理关系,在资金的最终提供方与最终使用方之间的距离太远之后,多环节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导致道德风险、不负责任的程度严重上升,进而引发危机。本质上,这次危机起因与中国国有企业失败的原因完全一样,即委托代理关系松散,导致委托代理关

系高成本和失效。解决之道是,使在最前面直接与借款方打交道的中介商必须要分担一定的坏账风险,证券评级公司、审计公司也必须承担后果,而不能像现在这样,他们做好做坏照样收取固定的服务费。目前各国都在修改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试图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纳入监管范围,把风险资本覆盖在各个环节。作者上述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减少代理成本的思路,是试图利用市场力量来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值得金融监管改革加以借鉴。

陈志武教授在美国全面接受西式金融教育,但又跳出西方学术界把金融问题模型化、计量化、复杂化,小众化的范式,为中国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金融逻辑。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多的笔触是讨论中国现在为什么有钱,以及中国有了钱,为什么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对于上述话题,他运用现代金融学理论,详尽地分析了这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的问题。他还通过探讨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中国股市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将美国次贷危机引以为鉴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通过市场自由化和金融现代化的方式来实现个人自由。这也是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所倡导的。国人通常会认为西方文明倾向于物质文明,是注重于发展科学技术,忽视了精神文明。殊不知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我国长期以来的交易往往是通过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信任关系形成的隐性契约,而外部的市场框架却一直没有形成,也就是所谓的人格化交易。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家庭内部的关系也就是一种利益关系,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而在西方国家,由于外部的市场交易框架井然有序。在家庭内部之间人们往往反而能够正常的进行情感互动,家庭内部关系反而更容易和睦。因此,在这种状况之下,如何有效地建立有效的现代金融制度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在市场专业化和社会分工越来越需要细化的今天,金融现代化是势在必行。当然,如果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有利于家庭内部关系的和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