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亲爱的爱德烈_》

读后感之《亲爱的爱德烈》

王华泽

又把《亲爱的安德烈》翻了一遍。读《亲爱的安德烈》,我总感觉心被一次次震撼着,感动着。

相比那些风趣的内容,我更多被打动的是这对母子彼此合作的态度,一同从容坦诚面对分歧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生活的勇气和幽默。

收入此书的是龙应台与青年期的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在这些互相来往的书信中,MM与安德烈谈论的话题很广,涉及政治、民主、人生、艺术、学习、交友等。通过书信来往,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这些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的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家长和子女。

读着她与他的书信,你会清楚地感到这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有着文化、年龄上的差异。这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她竭力朋友式地与儿子交流。

即使是这样,安德烈还是这么认为的:“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与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权利!对,这就是你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别人’!”

其中,对于龙应台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她问:你们这一代看到的世界,是如此丰富,互联网让你们拥有更多的选择。你们的个性

1

越来越自我。但是支撑着你们的世界观的基石又是什么?你们这一代人的终极关怀是什么?

我看到这一觉话,突然就很想哭。我一直追求着的是什么。我都不知道。经常在追求的半道上茫然无措。我不敢问自己:你要什么?你为什么而活?

有一个朋友,爱的很辛苦,我劝她“放弃算了”她总是冲我笑然后告诉我他要坚持下去。我相信真爱很伟大,但真爱是什么?我不知道。真与假这到模糊的界限,又有谁说得清楚呢?

我也就抱着这种模糊的观念生活下去。但我到底为什么而活?我相信我还未找到答案。或许,是善良,或许是爱人的勇气,或许是财富,也或许,仅仅是对死亡的恐惧??

一本书细细读下来,看得出安德烈对于世界的态度在改变。一个人越成长他必须担负的责任就更重。龙应台问他你长大要干什么。安德烈没有好好回答,他带着几分黑色幽默调侃了自己一番。他没有选择正面回答,我不知道这种态度里是不是隐藏了一种不安。对于一个从瞒着竞争和利益的社会的不安,一种只属于年轻人的不安,我想:我肯定也有的。

2

 

第二篇:亲爱的童年读后感

亲爱的童年读后感

记忆中的童年总是身着一袭五彩缤纷的泡泡小短裙,牵着我的手,牵走于田间,溪边,在没有月亮的夜空下陪我数星星,在蓝天白云下与我一起追逐断线的风筝,似乎有它的日子,连风都是暖暖的……

在嘻嘻哈哈的时光中,我已悄然褪变,而童年,一往如初。刚开始,长大的我还能牵着它的手到处乱晃,可是,渐渐地,我却发现在忙碌的一天天中它与我渐行渐远。终于有一天,当我从厚厚的叠成一垒的试卷中抬起头,不经意的一瞥时,发现已不见了它的身影。我这才意识到,童年,已不再属于我。大人们都说,每个人长大后,童年就只是回忆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我长大了呢?可是我舍不得童年啊,我亲爱的童年,你只能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了么?

是啊,童年终究只能是回忆。在消逝的日子里,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我长大了,不再执著于绚烂的色彩,而开始追逐蓝色的梦想。而童年,它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它需要无忧无虑的自由与欢乐,既然这样,何必去束缚它,不让它飞呢?不必留,也留不住它。

在承认了这个事实后,我开始习惯于每天单调的忙碌中,充实的生活让我没时间再去回忆它。即使在某天,某一时刻,经过熟悉的某地时,也会不经意地恍惚一下,遥远的记忆中传来阵阵欢笑声,我与童年的身影,也曾经追逐于这片土地上吧。但,那也仅仅只是一瞬的停留。前方,还有等待我走的路。我转过身,在预定的轨道上,义无反顾,大踏步地走去……

啊,我亲爱的童年,时光埋葬了你,我却还能在依旧零散的初夏里,触摸你淡淡的痕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