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国 读 后 感

《 雪 国 读 后 感 》

------广告1201 王金德 2102123277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有富有男子岛村在旅行中与尘世女子艺妓驹子和圣洁女孩叶子的故事。两个女孩,好似两朵红白玫瑰,一个处于现实,一个浮于虚幻;一个热烈的似火焰,一个高冷的宛若冰心;一绚烂如夏花,一静美如秋叶。她们是如此的相似,却又如此的矛盾。

叶子在作者笔下是一位洁身自好且善良的女性,在小说中叶子和驹子面对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出生于社会的底层。即使是这样,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而相对比的驹子则因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彻彻底底的从一名乡村女子沦为了一名尘世艺妓。文章写驹子的笔墨是最多的。出身贫寒,举目无亲,她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幸运,从未降临。而灾难却接踵而至。驹子本来定有未婚夫,可是未婚夫却患上绝症——几乎是剥夺了她婚姻的权利,为了生活,只有委身为歌妓。灯火酒绿,在旅馆与饭局之间应酬。夜幕下笑容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向现实屈服的她于其他的艺伎不同,她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期待美好的爱情,希望自己与岛村的爱情能够修成正果。所以她小心而细腻呵护这份来之不易感情。可惜她想的太美好,她忘了岛村仅仅是个游人,而且是有家室的游人。他只是每年定期来这里渡假,仅此而已,他只是想维持现状。维持着一段婚外情。而不是像驹子一样对自己的所爱进行大胆而狂热的追求。

在文中,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如果说驹子是实实在在的凡人,那么叶子便是超脱凡尘的,“纯粹的善良”用这样的词来修饰叶子也不为过。她不仅关心驹子的生活,还照顾着驹子的未婚夫。当我看到这些地方的时候,忍不住想知道:这个孱弱的女子,她在想些什么?她有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吗?或者她有自己的人生吗?难道就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吗?可继而转想,如果是我们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我们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我不知道。而叶子做到了。也许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文中对叶子的描写不多,在这样的轻描淡写间,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却又不能过多的了解,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

雪国的风景是如此的美,然而美中却透着悲凉。驹子和叶子的命运好似生来就束缚在了男人身上一样。卖身为自己不爱着的男人治病,在心爱的人面前隐藏自己,处处约束自己的言行。她们是如此的渴望她们内心所贫贬的爱抚。哪怕这爱抚是短暂的,他是夕阳一样,美却短暂。

到如今为止我仍没有看懂《雪国》,也许这与我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少是相关系的,日本人生活在繁的礼节和对理想极为的重视,也许这能解释日本社会为何会如此井然有序。透过《雪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心中作那片似乎透露了某种积极上进的光芒的神圣领地。而遗憾的是我看不清楚这神圣所发出来的光芒,只是朦胧的在眼前有几个穿着和服的女子,踏着木鞋,带着微笑走过,我伸手想去触及她们,可永远够不着。我明白远的不是距离,而是我不能感受到她们的心。

叶子的死让我耿耿于怀,这结局太突然,太荒唐。我有点无法接受。难道荒唐的爱情注定荒唐的结局,悲剧注定只能是悲剧吗?虽然知道这样的结果,可我仍无法接受。在最后叶子被火烧死了,她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而驹子疯了,她所有的情感、伤怀在倾刻间全部迸发,印在她的脑海深处中所有的不幸瞬间呈现,她崩溃了。安排这样的一个结局不能说作者破坏了这种唯美的气氛,相反,这样的结果让一些痛苦的生灵得到了精神的安息。 世界本就不完美,越是缺少越显珍贵。所以才会让人去怀念和追求。我想这雪国不是最后的雪国,它也许会存在在另外一个岛村的生活里,而这雪国同样是永远的雪国,因为它是叶子和驹子人生缩影,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力。

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雪国会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过去了的雪国是什么样的

——它像一幅画卷,呈现在我的面前,栩栩如生,想触及,却又无法接近。

《雪国》虽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岛村与这个艺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的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浸透力。可以说,驹子和叶子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岛村的意识流动中展露的,是属于岛村的感觉中产生的幻觉。这种把人物的心情、情绪朦胧化,正是川端式“意识流”的独特表现:寂寞、寒冷。

雪洁白无暇,看似很美,可接近时,你才发现他是冰凉的。雪国的风景也十分的绝美,然而在美的背后,同样藏着凄凉的故事。可是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所有人只会看见表面的东西。只有当事人才会明白其中曲折。无论生活如何,我们都要勇于追求和面对。

 

第二篇:寒夜最宜读《雪国》

龙源期刊网 .cn

寒夜最宜读《雪国》

作者:赖庆沅

来源:《闽南风》20xx年第11期

鲁迅的文字如青铜器,张爱玲的文字如珠玉盆景,川端康成的文字如青花素瓷,享利?米勒的文字如香槟开瓶。我喜欢这种比喻,贴切又美好。青花素瓷用来形容川端康成,光亮又明洁,再合适不过了。

川端康成的那些细部描写,多像布满素瓷周身的青花。他形容艺伎的嘴唇丰润“如水蛭的环节”,寒冬夜空中的星星“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山峦“沉重地坠在夜空的边际”,白日里“从屋檐滴落下来轻轻的滴水声”。静谧的、空旷的、辽远的雪国,洁净得“连脚趾缝里都是干净的”女子。这些文字,色泽与质感恰如素瓷,细腻微凉,沾染着浓郁的日本气息,令人浮想不断,如同素瓷上的青花看得久了,恍惚间会以为那是《雪国》中驹子身上的美丽刺青。

读日本小说,尤其是川端康成,最好在冬天。他的小说,清冷又忧伤。素瓷外表晶莹漂亮,内质坚硬朗润却脆弱而易伤。日本的文艺几乎都有忧伤唯美的调子,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样,黑泽明的电影这样,川端康成的《雪国》也这样。沉淀在日本的终年大雪,是每个日本人血液里根深蒂固的情怀。

1968,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以卓越的感受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这精髓就是忧伤。他们处于岛国,有地震、台风、樱花。生命与美稍纵即逝,如风中樱花、空中飞雪,来时繁花似锦,去时冰消雪化。日本的地理和历史,导致了日本人长久以来的忧伤,并蔓延浸染至日本文学。素瓷经得起时光和风烟的抚摸、雕琢,却经不起人情与世事的碰撞、摔打。明白了这些,才能读懂川端康成。

金圣叹说,人生的快事,就是雪夜围炉看禁书。我倒觉得,这种氛围最适合用来读《雪国》。你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灯光下细细把玩一只青花素瓷,那么明亮,洗涤你的眼睛与混浊;那么清洁,过滤你的心灵与落寞。小说有三重境界,一重是叙事型,二重是叙事融情,而三重,则是《雪国》境界,只剩下文字投射出的明媚与忧伤,其它都只是陪衬。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走进黑暗的隧道,冰冷的水滴纷纷落下来。前面,通往南伊豆的出口微微露出了亮光。”无论是《雪国》的开头,还是《伊豆的舞女》的结尾,川端康成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光洁明亮的,像那摆在雕花窗棂下,被阳光照耀的素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