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xx01004《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G200801004《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梁赟

在学习自然辨证法课程中,我听到老师对科学发展的讲述后,就一直在思考科学究竟是在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发展着呢?在我以前的认识中科学知识就是以某种方式从观察所获得的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科学理论是以观察事实为基础并得到这些事实的支持的。然而现代的科学哲学家缺越来越多的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用通过革命而进步的主张取代了具有归纳主义科学观特点的通过积累而进步的主张,他试图提供一种与他所认为的历史情况更为一致的理论。他的理论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强调科学进步具有革命性,这里所说的革命包括摈弃一种理论结构,并用另一种不相容的理论结构取代它。他所描述的科学进步的方式:前科学——常态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态科学——新的危机。

他首次提出了“范式”的概念,范式是由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假设和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构成,而这些理论假设、定律和应用方法都是某个特定的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接受的。在库恩看来,所谓“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者多种过去的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使进一步实践的基础。在这里,“科学共同体的公认”就是“范式”了。所以库恩的“常规科学”的实质就在于一个通用的范式;反过来说,如果不存在这种通用范式——或者不如说,存在多个相互竞争的范式——那就不能算是常规科学的时期了。

库恩认为,在一门学科成为科学之前,比如亚里士多德正式创立物理学之前,就存在这种多个范式相互竞争的情况。在当时,四元素说也好、原子说也好,其实质都是库恩所说的范式,而这些范式没有一个得到大家的公认,所以这一阶段的物理学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到亚里士多德提出大家公认的范式之后,物理学才成为一门科学固定下来。同样,今天的社会科学也呈现着这样的局面。人们之所以常常为这些学科是否可以冠以“科学”之名争论不休,在库恩看来,其原因正是由于这些学科缺乏一种公认范式的缘故。

库恩认为常规科学的目的既不是去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也不是发明新的理论,而只是为了澄清范式所已经提供的的那些现象和理论。无论是在现象上还是在理论上,常规科学的研究有且只有三个焦点。

第一个焦点是与范式本身符合相当好的、特别能表明范式具有揭示事物本质能力的那类事实——注意这里是“表示”范式具有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范式真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库恩指出诸如比重、波长之于物理学,星球轨道、周期之于天文学,物质酸性、结构式之于化学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的事实。

第二个焦点是对于范式的验证性研究,比如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水星近日点实验等等。库恩认为这种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实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这一研究的目的仍旧是为了让范式更具说服力。

第三个焦点是指那些阐明范式的经验工作,解决范式理论中剩余的模糊性,并且容许解决那些先前只是注意到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能让范式本身进一步精确化、普遍化的那些工作。显然,这些工作的目的仍旧是为了保持范式的活力。

库恩承认,范式总会遇到一些难题。总会出现一些反常。仅仅是在一个范式内存在未解决的难题,并不会构成危机。单纯的危机也不会导致范式更迭。因为危机出现时,人们往往只会修正理论去适应新问题,或者甚至简单将其忽略,留待后人解决。只有在一系列特别的条件下,反常才会发展到动摇人们对范式的信心的地步。如果一种反常被看作是对范式的最基本的原则的打击,而且它持续阻碍着常态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消除它的努力,这样的反常

就会被认为是特别严重的。真正导致范式更迭的,是要在危机之外出现一个新的竞争的范式,否则什么都不会发生。

不同范式代表的是不同的世界观,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似性,爱因斯坦理论中看似与牛顿理论一致的概念和定律,其实质含义已经完全改变了。比如说,两种理论中都具有空间与时间的概念,然而两者的本质含义却截然不同。如果新旧范式不具有可比性,那么新范式又如何得以推翻旧范式?库恩认为,能够使科学家弃旧迎新的,就在于新理论本身的美感,或者说是科学家对于新理论的适应感。虽然这种美感往往只能吸引一小部分人,但新理论的最终胜利却有赖于着小部分人。正是他们出于非常个人的原因接受了新理论,然后在新理论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研究,从而使得新理论的日渐完善,说服力也日渐强大,于是才会将整个科学共同体吸引过来。范式的转换并不代表进步,因为新旧范式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所以根本无法判断孰优孰劣。但是从整体上看,科学却似乎又是有明确方向的。因而一种范式被另一种范式取代必然是一种革命性的活动。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以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之前人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的方式提出:科学的长期进步,并非只包含被确证的事实和定律的积累,有时候也涉及一种范式被推翻并且被另一个不相容的新范式取代。这使我关注到了除专业技术领域外的更广泛的科学领域,这样即丰富了知识结构,又从科学历史发展方面开阔了视野,同时对了解科学哲学的其他流派的观点也有了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