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花读后感

《苦菜花》读后感

开始对红色小说毫无兴趣可言,总觉得红色小说好像不太符合我们这个年龄的需求,那些抗战时代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实在是遥不可及.我们也只能从长辈口中得知一些当时老百姓被日本鬼子强烈攻击的艰辛经历。

但直到出现了这样一本书,改变了我对红色小说的看法。这本书让我更真实地接近几十年前的中国,更接近那个令人振奋的历史。

那是一个充满苦涩的年代,犹如苦菜花的花。然而在这苦涩的花中,散发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清香,是的,这就是母亲的味道,这就是母亲的气息。

这是一位坚强而又充满苦难的平凡母亲,脸上留下的净是岁月折磨的痕迹。四十岁还不到,皱纹却已爬上了她的眼角。村里的人都叫她仁义嫂,她善良,她乐于助人,她正直。但,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磨难使她逐渐由一个勤劳、善良、听凭命运支配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端起手中枪、对革命赤胆忠心的自觉战士。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 我想作为贫穷的仁义嫂,最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也是被逼无奈。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儿子被迫离家,在那以后便参加了革命;当初面对大女儿娟子要参加抗日时,心中满是怀疑,眼中全是恐惧。但当她目睹了日本人野兽一样的行径,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她明白,现在是要开始革命了,要开始保家卫国了。于是,她也走上了革命这条漫漫人生路。

在被敌人捉住后,经受严刑拷打,被逼问工厂武器的下落时,她宁死不说,“只是夭折已经咬破的嘴唇,抽动着唇边的深细皱纹,一声不响。”敌人用女儿来蹂躏这个母亲的心,在她的眼前,用惨绝人寰的手段把孩子送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她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将悲伤埋在心里,她知道:“革命就是要打仗,要流血,要死人”。

革命胜利后,仁义嫂苍白的脸迎着红旗和阳光,“她嘴角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却是幸福的微笑”……

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豪迈的举动。母亲的魅力,也许就存在于这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吧!母亲是伟大的代名词,无论风雨,母亲都陪在我们的身边。

在那个战火纷飞而又遥远的年代,祖国的心已创伤,但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要用时间来抚慰抗战年代对母亲心灵伤害的点点滴滴,我们要永远拥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苦菜花开甜又香,朵朵鲜花见太阳,受苦拿枪闹革命,永远跟着共 产 党…… 苦菜花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

沛涵(笔名)

 

第二篇:苦菜花

寒凝大地上绽放的苦菜花

——《苦菜花》中母亲形象进行浅析

摘要:《苦菜花》是一部塑造了完美,丰满,生动而细腻母亲形象的典范作品。一位平凡的母亲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逐渐成长觉悟的思想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由对子女的爱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对革命同志的爱,由一位普通的母亲发展成为革命的母亲。

关键词:《苦菜花》 母亲形象 转变 革命意识

正文: 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红色经典的文本都离不开“母爱”这一话题,“母爱”这种个人化情感融入了国家、民族、人民、党等政治因素的内涵,从而这种“母爱”是在超出了平常人性道德伦理基础上而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含义。母亲是伟大的,是英勇无畏的,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她那样。她非常温柔,就像一只鸽子;她也很勇敢,像一头母狮……当事情涉及到她所诞生的和她所热爱的生命的时候。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词汇,母亲就如苦菜花般忍下心中的苦,给孩子们撑下一片天地,此篇文章就《苦菜花》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浅析。

首先,对作者以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19xx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苦菜花》,这部小说就是作家冯德英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他是当代作家,山东牟平(今属乳山)人。

19xx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都投身于人民革命斗争。少时读了5年小学,当过儿童团长,深受战争年代斗争生活的熏陶和教育。19xx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机会在几年间读了大量中外文艺作品和文化读物。19xx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苦菜花》,经两年多刻苦写作,出版后被译成日、俄、英等文本。

苦菜花

“三花”长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

《苦菜花》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昆嵛山区我抗日军民对敌伪斗争的宏伟时空为背景,以史诗般的笔调勾勒了抗战军民对敌斗争的英雄事迹和母亲——这一深深植根于中华沃土,在对敌斗争中逐渐成长为革命斗士,从而孕育革命、推动革命的伟大形象。在塑造母亲伟大形象的同时,使得作为革命对立面的日本侵略者,及其附庸敌特汉奸形象猥琐。小说在控诉侵略者残忍狡诈的同时,更加肯定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伟大力量,用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人这一永恒的主题。 作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斗争的复杂性,并在这种复杂的斗争中表现了人民的觉醒和成长,歌颂了革命人民的崇高品质。抗日游击队虽然一下子就结束了汉奸、大地主王唯一对王官庄的统治,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斗争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更深入、更尖锐地展开了。王唯一之子王竹当了伪

军中队长,充当日寇扫荡战中凶恶的刽子手,成为王官庄人民的死对头。而更阴险、也更凶恶的则是王柬芝。他以开明地主身分献地、办学,伪装进步,骗取信任,钻入抗日民主政权内部,但暗中却网罗党羽,从事特务活动。王官庄的几次被扫荡,村干部的被杀,陈政委的被害,都和王柬芝送的情报紧密相关。而他的这些罪恶活动,又与为他所胁迫的无辜的长工王长锁的悲剧性的爱情纠缠在一起,这就使他的阴谋更加难以揭露。在侵略者与汉奸地主这两种势力明明暗暗的勾结下,王官庄人民的抗日斗争就变得更加复杂和残酷。

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并在斗争的锻鍊中迅速地成长起来,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作品用饱含激情的笔触,细腻地描绘革命人民的成长,赞颂他们那种善良而又不屈的崇高精神。在严酷的斗争中,面临生与死、革命与个人、干部与亲人之间抉择的关头,他们总是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来维护党和革命的利益。副村长、共 产 党员七子因伤未能和乡亲们一起转移,被王柬芝出卖,敌人想活捉他。七子英勇地战斗,宁死不屈的顽强意志,使他把最后一颗手榴弹留给了自己和妻子。敌人设毒计让妇女认亲人以捕杀区干部,花子正向丈夫老起走去,突然发现区委书记姜永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克服了感情上的矛盾,毅无反顾地走向姜永泉,眼睁睁地看着患难与共的丈夫惨死敌手;而老起明白她的心迹,宣布自己是八路军,以自己的牺牲保全了党的领导。就连被王柬芝胁迫的王长锁和杏

莉母亲,也醒悟到“做个好人死了,强似劣人活着”,再也不愿屈辱地生活下去,终于在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苦菜花》是一部塑造了完美,丰满,生动而细腻母亲形象的典范作品。一位平凡的母亲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逐渐成长觉悟的思想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由对子女的爱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对革命同志的爱,由一位普通的母亲发展成为革命的母亲。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三十九岁的母亲,在发现大女儿娟子和党员在家里商谈杀地主,打日本鬼子时,“她嘴唇两旁的深细皱纹更明显了,像是在咬牙忍痛,又像是在苦楚的微笑。”公审汉奸王唯一的大会上,相信贫富由命的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搞的不知所措,母亲感觉到寂静中的恐怖,“她浑身一震,又紧闭上嘴,于是,唇边的深细皱纹,又显现出来。”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而且,那时女人是不能出头做事的,更何况是拿着枪?面对人们冷讽热刺的言语,母亲“闭着嘴,

咬着牙,显露在嘴唇两旁的皱纹更深了”,她理解了女儿,支持了女儿的革命。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敌人烧毁母亲的房子,她咬紧牙根: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烂了骨头也要跟你们算清!这冤仇,不仅是个人的,而且是阶级的,因此,大儿子德强参军时,母亲满意地点头。随着斗争的深入,在共 产 党员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亲的慈爱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断地发展。 母亲从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军战士身上,愈来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认识到革命才是苦难农民的唯一出路。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她被敌人捉住,严刑拷打,逼问兵工厂武器的下落,母亲宁死不说,“已经没有力量来骂敌人,只是咬着已经咬破的嘴唇,抽动着唇边的深细皱纹,一声不响”。 母亲宁死不说兵工厂武器的下落,敌人使用了恶毒的一招,把母亲最小的女儿嫚子抓到母亲身边,企图让母亲屈服,母亲见到女儿,忘记了一切,母爱在心中升腾,她抱着女儿,“甚至连嫚子头发上插着的一朵因时间久快枯萎了的金色苦菜花快掉下来,母亲也注意到了,给孩子在用红头绳扎着的小角上插结实”。五岁的嫚子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折断了手指,灌辣椒水,奄奄一息,“那朵快枯萎了的苦菜花,还牢牢的插在嫚子头发上那右面一只小角的红头绳上,不过金黄

色的花和黑头发,都和红头绳一样颜色——被她的血染成红的了!”嫚子死了,“头上那朵枯萎了的苦菜花,由于她的血液的浸泡,似乎又复活了生命力,花瓣儿又都伸展开了。”为了革命,为了保住兵工厂,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小女儿被敌人残酷杀害。酷刑,摧毁不了她钢铁一样的革命意志;残杀,只能激起她更强烈的仇恨。“所有巨大痛苦带给她的只是紧紧锁上眉头,额上骤然出现一层冷汗珠,习惯的闭着丰厚的嘴唇,那嘴唇两旁的明显皱纹,比任何时间更深更细了!”这时,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已经升华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她自觉地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亲手消灭敌人。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当儿子德刚和二女儿秀子说逃到东北的父亲可能回来,母亲在快慰中又觉得自己的孩子气,“于是,最唇两旁的深细皱纹动了动,苦笑了一下。”丈夫回来后,母亲变得年轻而愉快,“那嘴唇两旁的深细皱纹,时常现出虽然干枯可是幸福的微笑”。娟子生了孩子后,母亲为了让娟子能够没有顾虑的继续工作,把还在吃奶的外孙留在身边,看着外孙一天天长大,“母亲最角上的皱纹,带着干枯幸福的笑影。”革命胜利后,母亲苍白的脸迎着红旗和阳光,“她嘴角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却是幸福的微笑。”这里表现出了母亲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一个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这个饱经风霜,倍受磨难的母亲,也正如同我们的的祖国。

《苦菜花》 提炼生动而富于特征性的情节,描绘惊心动魄的场面,这对于刻画人物、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都有重要作用。 冯德英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