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苦菜花》有感

读《苦菜花》有感

苦菜花在每年夏初时节,开始绽放在几乎一切有绿色的地方,日复一日,一茬茬地绽放着。而在每一茬的花落之后,都会在这些枝杈上留下那与蒲公英一样的花籽,成熟后随风传播,再去延续来年的生命……”

“苦菜花开满地黄,乌云当头遮太阳……苦菜花开高岗上,烈士鲜血洒在青湖畔…… ”悲情洋溢的《苦菜花》的歌词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怀着内心的几分好奇和激动翻开了这本几十年前的红色革命历史书籍。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她把对儿女的爱扩大到对每一个革命战士的爱,上升到对革命的爱。当敌人逼她说出兵工厂埋藏机器的地点,并以杀害她的小女儿嫚子相威胁时,为了革命,为了保住兵工厂,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小女儿被敌人残酷杀害。酷刑,摧毁不了她钢铁一样的革命意志;残杀,只能激起她更强烈的仇恨。这时,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已经升华到了一种崭新的境

界。她自觉地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亲手消灭敌人。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

我被书中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忘我地战斗、工作的英雄人物感动得热泪盈眶,更为英雄人物的牺牲心疼!看了此书,我更加崇敬那些以汗水和鲜血创造了属于劳动人民的新社会的共 产 党员和革命战士们。书中体现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共 产 党怎样领导人民走上了解放的道路,为了革命事业,人民可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和代价,从而使我们这些革命后辈们重温了先辈们所走过的革命道路,学习前辈的革命精神,更加热爱新生活,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祖国。在书中我闻到了革命战士和烈士们用血汗浇筑起来的胜利之花和沁人心脾的清香,使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忘掉他们所受的艰难困苦和牺牲啊!这些平凡朴素又崇高伟大的人民战士的英雄事迹,留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冯大娘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不仅让我们对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让我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精神得到了升华,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九(9)班 李 双

 

第二篇:《苦菜花》读后感

《苦菜花》读后感

“红色经典”特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七年的文学,它是中国现代农民革命史诗的激情写作,是文学“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物。它“是以理想主义的艺术思维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全面去梳理和营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荣传统,并以史诗性的庞大气魄感染和凝聚新一代中国人对于现代政治革命理念的价值认同。”在“红色经典”的百花园里,《苦菜花》可谓一朵奇葩。作品中有十分丰富细腻的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描写,因此比一般的“红色经典”更着力于描写“政治规约下的人性表现”,更有艺术真实性。

作者冯德英在作品中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的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在描写母亲对孩子们倾注关爱时,作者毫不吝惜笔墨,详尽地将一个慈爱、矛盾的慈母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同样为人父母,作者在刻画于得海的严父形象时,时常是一笔带过,并且这种父爱的基调自始至终都是严肃、冷酷的,以父亲的身份说,于得海在这一方面的形象显得单一、死板、不切实际,并没有足够的“人性表现”。他对儿子于水的爱是固然和绝大多数父亲一样,是宽广如山的,是深沉的,可却像一口哑钟,有着沧桑和威严,却似乎永远没有半点声响。

《苦菜花》描写的是抗日期间胶东人民在共 产 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于团长作为一个共 产 党员,先人后己的精神可以理解,也着实令人感动,但小说中的这些描写让人感觉有些抬高了。

在人后,父子俩的单独相处在书中只有一处,也只有在这一处,作者正面描写了于得海的父爱。他摸于水的头,都能让于水眼睛潮湿,因为这样的爱抚,在别人是再普通不过的,而在他,于团长儿子的身上,却是少有的。他才轻微 1

地叫了一声“爹”,集合号声就响了,于团长“马上离开了”。这只是他们独处中最平凡不过的一个缩影。在平时,他“很少去留意儿子,只是看到他在战士堆里就行了”,“他的爱,不是一般父母的爱,而像他对所有战士那样,是严峻的爱,是使儿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是杀敌的战士,不是父亲眼前的娃娃”。对于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于水来说,父亲本是他剩下的唯一可以取暖的怀抱,但是父亲如此淡漠苛刻。最亲的人明明就在身边,却把自己当做最不亲的人,于水是多么可怜啊!再看小说中密密麻麻的叙述的仁义嫂对孩子们的爱,却是那样的细腻如水。这就是父爱与母亲的区别么?母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关爱,如母亲的爱;父爱让孩子在风浪中锻炼成长,如于得海的爱。于得海的父爱,是不是有点残酷了呢?于得海的父爱,能不能更真切地“说”出来呢?

《苦菜花》是一部革命颂歌,和其他“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一样,它的创作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下进行,充当着国家的喉舌,宣传党的宗旨,所取题材注重革命的历程性。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是毛泽东的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文艺为政治服务”可以概括那个时期文学创作特点。因此《苦菜花》里的积极乐观,理想主义,是时代的使然。

在《苦菜花》中,舍生取义是主旋律, 民族高于集体, 集体高于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渗透其中。为了阶级和民族的利益, 个人可以牺牲一切, 包括宝贵的生命,何况是对儿子的关怀与爱护!作为在抗日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于得海为了保卫国家, 为了不做亡国奴, 为了穷苦人翻身得解放, 不惜把全部心思放到同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与火的斗争上去。作者将他塑造成一个十分光辉的人物,为了突出他的无私,剥蚀了他身上的具有的父爱,让他的父爱深沉得像古刹哑钟。这一做法使得这一“父爱”在现在看来很不切实际,甚至有些浮夸。

2

看一本“红书”,犹如唱一首“红歌”,时而激动人心,时而感慨万千,时而为之奋起。看完之后才知道那一份按耐不住的兴奋,才知道那一种信念是人生的又一座灯塔。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忘记能够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逸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