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黑天鹅》观后感

你毒牙般的辞藻令人望而生畏 ,我却在它们背后看到一个受苦的灵魂 ,如在炼狱中煎熬 ,到处是烧红的铁与滚烫的岩浆,你在肉体的狂欢中寻找天堂的美, 虔诚的心躲在角落里悲泣,你的双眼是盛酒的杯盏,合着血泪你将这辛辣的液体饮尽, 醉里享有无上荣光, 醒后复又惆怅徘徊……. ——【法】波德莱尔 《恶之花》

影片《黑天鹅》讲诉的是有一天纽约剧团要重拍《天鹅湖》,因前领舞Beth离去,总监Thomas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要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Nina自幼练习芭蕾舞,在母亲的细心关照下,技艺出众。这次,她希望可以脱颖而出。她的黑天鹅的舞蹈并不出众,无法真正诠释黑天鹅的精髓,在总监启发下,她开始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

影片的中Nina无疑是一位出众的舞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深受压抑的舞者,母亲的约束使她被剥夺许多的自由,母亲因爱恋带来的意外插曲而终结舞蹈生涯,于是母亲把希望寄于女儿,她以自身经验为训,严厉监督Nina的生活圈。每每接到的电话,必然是母亲打来的。Nina作为一个成年女子她的房间里,却布置得如同涉世未深的少女般。Nina在母亲的干涉下成为母亲心中的“白天鹅”,在这种被压抑的情况下,Nina是脆弱、纤细、敏感、严谨而美丽。如果没有《天鹅湖》的选拔,或许Nina会如此度过她的一生,如修女般的去生活,去舞蹈,成为一个压抑的白天鹅。但却在这个偶然的机会下,Nina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获得这一角色,为了迎合别人的欲望(母亲、剧团老板、观众的欲望),更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我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Nina焦虑的奔波在成为黑天鹅的道路上。慢慢的,通过总监Thomas的引诱,Nina开始蜕变,她内心的黑天鹅开始复苏,她内心深处的那朵恶之花,开始汲取养分,含苞待放。这种变化让Nina深深困惑,让她不愿意去面对,这种心理的折磨不断去摧残她,面对此情况,Nina表现出了束手无策,内心在白天鹅与黑天鹅交织中,Nina开始产生了臆想,一次次陷入了幻象之中,例如有一次与lily去酒吧回到家,lily明明已经不在了,Nina却看见lily,还有当Nina在最后一天排练结束后,发现Thomas与lily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欢好,然而恍惚间,那张放荡快活的面孔却变成自己的。这一切表明了Nina开始出现了一种心理的扭曲,她开始向黑天鹅彻底蜕变。从而导致她充斥压抑与痛苦的生活,最终导致自我的毁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黑天鹅。对有的人来说,那只黑天鹅不只是代表释放激情,去诱惑。白天鹅和黑天鹅在一起代表着一个人矛盾的天性。很多时候,我们游走在黑白之间。但黑与白的争斗不停的折磨着我们。白天鹅,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但躯体之下的黑天鹅却渴望着爆发。白天鹅是那么的脆弱,黑天鹅是那么的强势。可是走向黑天鹅张开翅膀那一刻的路却是如此的艰难。致黑致白都是极端的,走向极致的道路也是痛苦的。我们要学会去真正的去了解自己,接纳一个不完美,有小缺点的自己,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代表纯洁的白天鹅与代表欲望的黑天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不要过度去压抑自己,压抑自己的本性,但也不代表盲目的去放纵自己,无论哪种极端都会伤害到自己,就像Nina一开始像圣女贞德般去禁锢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一种白天鹅的的世界,当她从那个循规遵矩的顺从者,一步步地触碰到自己内心所隐藏的激烈的阴暗面,然后撕裂结痂,直击心中的真“恶”,并与之反抗。开始向黑天鹅转变,可她却不能正确去面对这个转变,她一次次的躲避,一次次的忽视,因此到了最后,白天鹅与黑天鹅的折磨造成了她严重的错觉与精神迷离,她心中的“恶”在上台展现黑天鹅之前的那一刹那彻底爆发。她的幻觉让她彻底失去了自我,使得她看不清自己,看不见“Nina”,彻底化身为黑天鹅时,她的内心,被彻底的摧毁了,自我深不可测的欲望,终于让Nina自己杀死了自己。

 

第二篇:浅探电影《黑天鹅》中的“完美”

龙源期刊网 .cn

浅探电影《黑天鹅》中的“完美”

作者:张新

来源:《现代交际》20xx年第08期

[摘要]完美,大概对于一个舞者甚至演员来说,真的是一桩无上的追求。无数的舞者、演员,将其毕生的心血全部奉献给他挚爱的舞台,最终追寻的便是“完美”二字。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为了“完美”二字疯狂、着迷,甚至是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关键词]完美 黑天鹅 妮娜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72-01 《黑天鹅》是一部令人压抑的电影,它的暴力血腥贯穿影片始终,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承受力。它又是一部唯美而又纯净的电影,浓厚的血腥味在高雅的芭蕾舞和雪白的舞衣映衬下,又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一、“完美”的开始

人类是一群可怕的动物,这种可怕在于“两面性”。每个人都有其表面广为人知的美好和心底不为人知的阴暗。影片的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正是利用了人类这一特殊性切入主题的。娜塔莉?波特曼所饰演的妮娜,最初是一只循规蹈矩、怯弱纯净的“白天鹅”。当妮娜被托马斯在办公室强吻之后,从其办公室出来,有一个镜头是她盘膝坐在角落里,剧中有多次交代她孤单无助地靠在或蜷缩在墙角里。导演正是通过运用角落压抑的空间感,来展现妮娜是一个怯弱的女孩。另一个表现其性格的意象,则是她总是高高束起的发髻。发髻,一方面是芭蕾舞演员身份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则代表了“白天鹅”高贵且不可侵犯的贞洁。“白天鹅”既是妮娜现实生活的一贯常态,也是她无法摆脱、突破自我的桎梏。

所谓天鹅,在美学当中是一个很奇妙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是高贵、纯洁的代表,而在另一方面却是情欲与性感的代言。在古希腊文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众神之神宙斯,为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之妻丽达的美貌所倾倒,于是摇身变成天鹅,与其野合……”这大概是最为古老的变形记吧!剧中对这一象征,也有着相应的阐述。在宴会大厅里,耸立着一尊雕塑:它人神合一,有着人形般赤裸的身躯,看不清五官的惨白面庞,而本应下垂的双臂,则化作一双羽翼丰满的翅膀。它怪异的样貌,吸引着仍还是白天鹅的妮娜,一步步向其逼近——这大概便是蜕变的苦:想要自由翱翔,就必须除去双臂受难。蝴蝶的破茧而出,需要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人类蜕变,也不会例外。

二、“完美”的蜕变

当妮娜由白天鹅蜕变成黑天鹅的时候,便完成了对另一个自我的找寻,也使自己走上了一条疯魔化的不归路。

龙源期刊网 .cn

妮娜的内心,自始至终都隐藏着一只“黑天鹅”,最明显的彰显之处,依然是她的发髻:在她去办公室恳求托马斯再给她多一次机会,被其强吻的一节中,原本梳的很高的发髻(“白天鹅”的象征)松散开来,此时的妮娜虽然仍还像犯了错的小姑娘祈求老师原谅般懦弱,但她却在被托马斯强吻的时候狠咬其一口,这正是她另一自我邪恶面的爆发;在不久之后的一次舞蹈练习中,妮娜又再一次松散了“束缚”她的发髻: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在她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急待释放、渴望自由的“黑天鹅”。

三、“完美”的分裂

对于妮娜来说,其身上偶然出现的抓痕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令人心悸的抓痕,并不是观众最初认为的伤痛病患,也不是妮娜为了摆脱紧张而故意抓出的真正伤痕,而这些其实是妮娜自己“臆想”出来的结果,也是“黑天鹅”——另一个自己——喷薄欲出的渠道。当本片刚一开始时,她的肩膀处第一次出现伤痕,她不以为意;而此后她的脚趾也开始出现血迹;在托马斯宣布由她来出演《天鹅湖》的那场晚宴上,她躲在洗手间里残忍地撕下自己的手皮……她心中潜在的“黑天鹅”在慢慢地酝酿、觉醒、迸发!直到正式首演前,她的肩膀旧患处不仅渗出斑斑血迹,还竟然长出一根根倒刺,随即她的双眼也变得血红:一只充满欲望、充满挣扎、追求快感的“黑天鹅”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大概就是不能忍受有两个自我的存在,所以才不断地寻求完美吧?因为只有“完美”这个世上并不存在的境界,才能使人们勇于撕下厚重的表皮,直指脆弱的本我吧?

在首演的那天晚上,妮娜竭尽所能地扮演着白天鹅,又千方百计地杀死“黑天鹅”——另一个自己。当她意识到,那把玻璃碎片是插入到了自己体内的时候,特写镜头将她瞬间的表情,无限拓展、放大到充满整个荧屏:惊惶、悲戚、坚忍、绝望……娜塔莉?波特曼绝对可以凭借这一连串的表情,而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的称号。她将一个追求完美的舞者,从一开始的懦弱悲观到成为“黑天鹅”后的自信成熟,再到扎伤自己后的惊讶与绝望,一齐凝聚在这细腻而又短暂的几个表情中,让人看后,平添几分不忍,几分怜惜。

造成妮娜人格分裂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其追求完美的那份执著。在片中从头至尾,有很多处都曾表现过,妮娜想要追求完美的决心。因为追求完美,妮娜不懂得释放自己;因为追求完美,妮娜太在意这个角色;因为追求完美,妮娜最终人格分裂……

虽然完美是一个美好的遐想,但是崇尚完美的人们,依然在苦苦追寻。因为完美,找寻出另一个自己;因为完美,令自己陶醉其中、无法自拔;也因为完美,让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审判与救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