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读后感佛教论文

论文题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读后感

记得老师刚上课时就说过,这门课也只是讲授一些比较浅显的佛学知识,教给我们一些佛教基本常识以及佛教的哲学思想,所以课程名字叫做“佛教文化与哲学”而不是佛教课,在我的理解中它更像心灵鸡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和改变。

*

刚开始上课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了解佛教,老师推荐了正见这本书的作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关于佛教的知识。,对真正的佛教仍然所知甚少,

尽管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的也完全不足以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这本书,イ但仍然想イ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的也完全不足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这本书只能简单

说一下我得到的感悟。《正见》说“在这个物质主义的世界中,精神层面也物质化了,虽然还是有很多真正的佛教大师,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货,除非能遇到具足佛教正见而且慈悲的佛教上师,他们真正关心众生的证悟,而不只是想号召弟子以便获得供养;否则的话,相当容易受到误导。”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呢?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位出生于不丹的藏传佛教传承者,不但满世界宣扬佛法,还以导演的身份拍摄电影。他编剧和执导的两部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在影坛颇有名气。 本书里,仁波切以僧侣与导演的双重身份告诫我们:人生如戏,不熟练的演员时常忘了自己在戏中,不过黄粱梦一场,幸好还有导演从旁提醒。成为佛教徒后,演员以为自己不再演戏,实际上却在另一场戏中持续扮演着佛教徒这个角色。但是佛教和佛教徒是两回事,就像共产主义和共 产 党是两回事一样。如果你仍然界定自己是一位佛教徒,把文化与佛法混在一起,那么你就还未成佛。 老师也说我们这些对佛教文化略有兴趣的都还是门外汉,现在号称对佛学有所领悟的人也有很多,但仅仅吃斋念佛、谙熟佛教经典)并不能证明你就成为佛教徒了,甚至剃光头、穿袈裟、找个寺庙出家修行、不接触女色、早晚烧香、跪拜佛像的那些修行者们仍然可能不符合佛教徒的标准。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仁波切甚至认为:一个人蓄发、吃荤、甚至有一些风流韵事,都不是关键。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只能看他的思想和言行是否遵循了“四法印”:

诸行无常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由因缘和合生成,因而迁流变转、变化无常,不存在恒常; 诸漏皆苦事物都在无常变化的过程中,人们的各种情绪也在不断变化并且最后总要衰败; 诸法无我世界上不存在能够自我主宰的具有永恒不变实体的事物,一切都是因缘合成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涅磐寂静涅槃始终是佛教的最高理想,脱离苦海远离烦恼,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解脱

四法印是佛留下的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我们大都不具备佛的智慧,所以佛陀交给人们衡量判断佛教学说是否正确的方法,只要不符合其中一条,那么这种学说道理就不是正确的。

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是超越概念的。

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共同组成了缘起论,成为佛教空性理论的基础。

佛教在我看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佛教实际上坚持非神论的观点。事物都是依靠各种因缘条件和合产生的因此佛教徒并不相信有个全能的神独裁地控制着一切。佛陀本人曾说,我们不应崇拜本人,而应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

佛陀放弃了王子的尊贵身份 离开了自己的家人 追求最高的智慧 是因为他希望能给家人和国民更宝贵的东西,

1联系

根据缘起论所说,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独立自性的存在,都是靠各种因缘条件和合而产生的。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现象:原子由夸克组成,人体包括皮肤、骨骼、 血肉等等部件,纸墨水组成书籍,神祇也是结合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虔诚的祈愿甚至特殊的历史背景才会诞生。

从辩证唯物法体看来,这体现出了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佛教更进一步,不仅是具体可认知的现象,连主观的、想象的事物也是和合而成,人心可达之处没有绝对孤立的事物。 因此不存在孤立的、单一的、绝对的存在,万物相互依存,伴随着因缘的细微变化,整个世界犹如流水和火焰,处于迁流不息、瞬息万变的过程中,我们每一刻看到的都是崭新的世界。这样想来,即使身处无明之中,对变化莫测的未来充满不安和恐惧,也不容易产生绝望的情绪了,世界无常因此让人对明天怀有希望,与其惴惴不安不如把握当下。

2规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必然稳定的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发展中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规律,虽然不能被人的意志改变,但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引导事物往好的方面发展。无常虽然难以琢磨,但当无数因缘和合在一起,并且没有障碍与干扰,结果就将是必然的,好像一场战争,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备齐,也没有突发状况,再打不赢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并非说我们要改变条件的企图和行为都是徒劳无功,更不是在劝我们干脆放弃努力。

作者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告诉我们```

3

当然也许有人会选择欺骗自己,不愿接受一切事物都有终结,也有人雄心勃勃坚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尽管我们都知道,死亡不可逆转也不必对此怀有期待,我们仍然为了让自己多活一段时日哪怕只有片刻而不懈地努力,越来越发达的医疗技术设备、市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保健产品、层出不穷的养生手段都表现出潜意识对死亡的恐惧。实际上也有这样的案例,为了家属的心愿,病人不得不借助生命系统苟且偷生,做不到有尊严地死去。

悉达多佛祖帮助我们戳破平和的日常后,你就会发现死亡和终结就飘荡在空气中,无常的全貌尚不可知,我们所看到的日常不过是面纱掀起的一角,好像计算机运作时在后台产生浩如云烟的数据,而呈现在屏幕上的只是几个字符。

 

第二篇:正见读后感

分数:

《正见:佛陀的证悟》读后感

课程名称:佛教哲学与佛教文化 指导教师:王照异

学院:日本语学院

班级:2011级04班

姓名:赵梓翀

学号:110120405

《正见:佛陀的证悟》读后感

亲戚中没有信佛的,但是我从小却对佛教耳濡目染,心底里对佛是无比的崇拜。可能最开始对佛教的接触是在西游记中的那些形象,一直到长大了也是觉得佛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神。这学期惊奇的发现大学里还有佛学的课,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收获了好多东西。

读了老师推荐的《正见》这本佛学的书,使我更加喜欢上了这么这门学问。《正见》这本书是非常优秀的读本,他会引导你正确理解佛教,以说佛及端正自己的修行。他们让你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一种终于找到了组织的感觉??如果佛教的理论让人感到艰涩或理解困难,那么这本书可以帮人解决。绝对没有故弄玄虚,没有“高深莫测”,只有聊天似的平和。其实从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文字中更多读到的是——关切,甚至迫切。一位仁波切显得“迫切”,怕也是被这过于追求现实和追求快速回报的世道给逼的吧。总之,如果之前接触过心灵方面的书也好,禅之生活也好,道也生活好,哪怕那些佛教故事也好,那些只能算是看热闹,小资一下。不过,那都没关系。只要有颗向好的心,只要有一个亲近佛祖的心,这本书就是正路子。

《正见:佛陀的证悟》内容概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本书的主旨在于四法印:

1、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其实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同的物质所组成的,这些物质可以无限的向下拆分,直到原子甚至更低。而正是因为万物的和合性,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事物的微小变化就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大变化。而且在整个宇宙中,就没有恒常

的事物。

2、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所有的情绪源于自私,源于主观的感受,而这种情绪有着它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即带来痛苦。即使某件事对你来说是快乐的,但却可能对别人或者别的事物来说是痛苦的。正如佛教不吃荤便是因为自身的快乐是建立在其他物种的痛苦之上。

3、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无我的便是空,就是心经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所享受的,我们似乎在现实中所经历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能够看透,能够悟出空来,即可成佛。

4、涅槃寂静

了悟证悟之后,便可获得佛的智慧。佛不是神,而是心中的一种状态。 对于这些观点,我只是表示理解,但还没证悟。同时刺激我悟到了一些东西,总结来说就是:意识决定物质。并不是说物质是我们创造的,而是如果没有意识,物质又有何用?

不管是哪个宗派,基本上整个佛家都是在阐述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而藏传佛教无疑更加的接近最原始的佛教。在印度其实第一大的教派是印度教,而我们内陆的佛院似乎总透露着浓重的商业化气息。因此,最近这些年西藏也就成为了许多人的朝圣之地。虽然对藏传的佛学了解不多,但通过这本书也勾起了一定的兴趣,而西藏似乎也对自己有了吸引力,相信不远的将来,也会踏上去西藏的旅途,只为心灵的藉慰。

《正见》我自己一直认为,借着这个身体活在当下,你就应该去做一些你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并且,我知道全身心的去做一件事,会很快乐,因为正是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而任何事情确实是无常的,生老病死,事业的反复,感情的深浅,经济的繁荣与衰退。我们在认知这些后,也就能从容地应对一切变数。从而追求心境的平和!相信自己是根本--佛陀说:你是自己的老师。佛法说︰正因为有情倒执有我,所以起惑造业,流转不息,我执即是流转动乱的根源。如悟解无我,没有了这动乱的因,即惑、业不起,当下能正觉诸法实相,一切即是寂静涅槃。呵呵!对于我们任何的所得,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任何佛陀或神,我认为发自内心的真诚、敬仰是关键,心诚则灵不是没有道理的。无关乎任何形式。关于佛法的知识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份,我仅仅是看了一本书以及朋友兼老师间的交流得了感触而自己发一些小小的所谓见解而已。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