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正见读后感

分数:

《正见:佛陀的证悟》读后感

课程名称:佛教哲学与佛教文化 指导教师:王照异

学院:日本语学院

班级:2011级04班

姓名:赵梓翀

学号:110120405

《正见:佛陀的证悟》读后感

亲戚中没有信佛的,但是我从小却对佛教耳濡目染,心底里对佛是无比的崇拜。可能最开始对佛教的接触是在西游记中的那些形象,一直到长大了也是觉得佛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神。这学期惊奇的发现大学里还有佛学的课,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收获了好多东西。

读了老师推荐的《正见》这本佛学的书,使我更加喜欢上了这么这门学问。《正见》这本书是非常优秀的读本,他会引导你正确理解佛教,以说佛及端正自己的修行。他们让你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一种终于找到了组织的感觉??如果佛教的理论让人感到艰涩或理解困难,那么这本书可以帮人解决。绝对没有故弄玄虚,没有“高深莫测”,只有聊天似的平和。其实从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文字中更多读到的是——关切,甚至迫切。一位仁波切显得“迫切”,怕也是被这过于追求现实和追求快速回报的世道给逼的吧。总之,如果之前接触过心灵方面的书也好,禅之生活也好,道也生活好,哪怕那些佛教故事也好,那些只能算是看热闹,小资一下。不过,那都没关系。只要有颗向好的心,只要有一个亲近佛祖的心,这本书就是正路子。

…… …… 余下全文

篇二 :正见读后感佛教论文

论文题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见》读后感

记得老师刚上课时就说过,这门课也只是讲授一些比较浅显的佛学知识,教给我们一些佛教基本常识以及佛教的哲学思想,所以课程名字叫做“佛教文化与哲学”而不是佛教课,在我的理解中它更像心灵鸡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和改变。

*

刚开始上课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了解佛教,老师推荐了正见这本书的作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关于佛教的知识。,对真正的佛教仍然所知甚少,

尽管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的也完全不足以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这本书,イ但仍然想イ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的也完全不足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这本书只能简单

说一下我得到的感悟。《正见》说“在这个物质主义的世界中,精神层面也物质化了,虽然还是有很多真正的佛教大师,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货,除非能遇到具足佛教正见而且慈悲的佛教上师,他们真正关心众生的证悟,而不只是想号召弟子以便获得供养;否则的话,相当容易受到误导。” 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呢?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位出生于不丹的藏传佛教传承者,不但满世界宣扬佛法,还以导演的身份拍摄电影。他编剧和执导的两部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和《旅行者与魔法师》,在影坛颇有名气。 本书里,仁波切以僧侣与导演的双重身份告诫我们:人生如戏,不熟练的演员时常忘了自己在戏中,不过黄粱梦一场,幸好还有导演从旁提醒。成为佛教徒后,演员以为自己不再演戏,实际上却在另一场戏中持续扮演着佛教徒这个角色。但是佛教和佛教徒是两回事,就像共产主义和共 产 党是两回事一样。如果你仍然界定自己是一位佛教徒,把文化与佛法混在一起,那么你就还未成佛。 老师也说我们这些对佛教文化略有兴趣的都还是门外汉,现在号称对佛学有所领悟的人也有很多,但仅仅吃斋念佛、谙熟佛教经典)并不能证明你就成为佛教徒了,甚至剃光头、穿袈裟、找个寺庙出家修行、不接触女色、早晚烧香、跪拜佛像的那些修行者们仍然可能不符合佛教徒的标准。

…… …… 余下全文

篇三 :《佛教的见地与修养》读后感

论文题目:钥孔窥佛

------《佛教的见地与修养》对我的启发

钥孔窥佛 ------《佛教的见地与修养》对我的启发

《佛教的见地与修养》一书的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在书中说到------“知识的学习把你的知识局限在读到、听到的东西。你在本书中读到的、老师所能教你的东西,甚至佛陀所描述的空性,只像透过门上的钥匙孔瞄一眼让人惊讶的新世界一样。”因此,作为一名仅仅通过书本和老师教授初涉佛学这一微妙精深领域的起步者,我将在以下的文章中,结合日常所闻所思,谈谈《佛教的见地与修养》一书给我的几点启发。

一、佛学与哲学

哲学是关于宇宙整体的理论学说,哲学的理论具备最大普遍性,是极限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与具体学科相区别。在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而“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近似于西方“哲学家”“思想家”之谓。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古希腊语,意为“爱智慧”,后演化为现在的“philosophy”一词)这个词语。此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天,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而提起佛教,大多数人可能同我一样想起的是:梵宇经楼中,香烛闪烁,香烟缭绕,一群群信徒鱼贯前行着从一座佛像拜到另一佛像。至于佛学典籍,闪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无数次在金庸等武侠小说出现的、被视为武学至宝的《易筋经》 ,或隐藏巨大宝藏的《四十二章经》 。而在《佛教的见地与修养》一书中,我了解到佛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哲学”的原因。首先,佛学具有解释宇宙整体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世界观及实践这些世界观的方法论。在佛教哲学中,这些世界观被称为“见地”,而方法论被称为“道”。在本书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正见》读书心得,庄伟兰

我是一个漂泊的人

---------读《正见》有感

翰林实验学校 庄伟兰

近期我细细拜读了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佛陀的证悟。《正见》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文字简单易懂,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如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众生脱离根本困境的智慧。这本看似简单的书,传达的却是佛法的核心教导——佛教的四法印,并引导你贯穿在个人思维、心态和生活中。他用一般的文字,却将那些通常给我们施压、与我们对抗的情况,转化为心灵成长的力量,把我们带到那生命的真谛中,描绘出了最深刻的体会。

“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维,他终于了悟到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我们所有的觉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当两种或多种元素和合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钉子和木头产生了桌子……

他了悟到不仅人类的经验是如此,所有事物、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一切万有,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因此悉达多发现,无常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就是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任何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关系转变了,即使是非常细微的变动,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看似如此简单的文字,却传达出生命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正见作业

《正见》读后感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佛教充满了崇拜感,神秘感。每次爸妈带我去寺庙,都特别兴奋,急急忙忙地跑到菩萨面前磕头,诉说满心的愿望给菩萨听,希望菩萨能帮我实现梦想。我家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从小我就受家人的熏陶,对佛又敬又惧。但我对佛的认识仅限于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一些基本的仪式。读了《正见》这本书之后,我对佛教和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纠正了我的一些错误的观点,甚至动摇了我的世界观。

看过《西游记》后,就以为佛是一个无所不能,博爱,心胸庞大且体型巨大的神,拥有各种强大的法力。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这些形象只不过是作者后期加工的。真正的佛,伊始也只不过是一个凡人。出生在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里,是印度的一个王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有美丽的宫殿、钟爱的妻儿、敬爱的双亲、衷心的子民、孔雀悠游的苍翠花园,还有一群才华出众的宫女随侍在侧。所有的都羡煞众人,可他却仅因几次外出看到了人生的阴暗面,就决定放弃所有这些美好的事物,去寻找真理的全貌,或者怀抱着帮众生摆脱痛苦,生老病死这种天真的想法离开王宫。这让确实令众人费解,但是正是这种不受世俗思想束缚的勇敢的行为,才助他探索出了深奥的人生真谛,创造了神秘奥妙的佛教,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 …… 余下全文

篇六 :《心经》读后感

《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个汉字,却是佛法的精髓要义所在,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经典,传入我国有多个译本,其中以唐朝玄奘所译的版本最有影响力. 记得那是十二年前.听说佛门里面有个宝贝叫开悟.不仅能开智慧又能解脱烦劳.在初次亲近佛教经典时.拜读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读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一直到菩提娑诃.对这断文字迷惑不解,不知句意,不知其理,不知其意.读完后感到像云里雾里的吃不透。是被很多佛教专用文字系缚经义所在。这些佛教里专业术语在社会上极少听闻.对这本开智慧的《心经》 生起半信半疑思维。从而放弃会解《心经》的机会与机缘。

我是一家木雕佛像工厂的销售主管。 因业务需要,常要与全国各地的寺院与和尚打交道.而主管寺庙建筑的决定权,大都在寺院当家或是大和尚手里比较多。在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听到法师们读诵《心经》.也经常听到以音乐方式读诵或歌唱《心经》。《心经》文字比较少.语句通顺.寺院流通最广的是玄奘法师汉译本,共260字。在与寺院结触长达十多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对经文中的句子也慢慢地熟悉起来。慢慢地也会背诵了.在日积月累与《心经》

…… …… 余下全文

篇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个汉字,却是佛法的精髓要义所在,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经典,传入我国有多个译本,其中以唐朝玄奘所译的版本最有影响力. 记得那是十二年前.听说佛门里面有个宝贝叫开悟.不仅能开智慧又能解脱烦劳.在初次亲近佛教经典时.拜读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读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一直到菩提娑诃.对这断文字迷惑不解,不知句意,不知其理,不知其意.读完后感到像云里雾里的吃不透。是被很多佛教专用文字系缚经义所在。这些佛教里专业术语在社会上极少听闻.对这本开智慧的《心经》 生起半信半疑思维。从而放弃会解《心经》的机会与机缘。

我是一家木雕佛像工厂的销售主管。 因业务需要,常要与全国各地的寺院与和尚打交道.而主管寺庙建筑的决定权,大都在寺院当家或是大和尚手里比较多。在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听到法师们读诵《心经》.也经常听到以音乐方式读诵或歌唱《心经》。《心经》文字比较少.语句通顺.寺院流通最广的是玄奘法师汉译本,共260字。在与寺院结触长达十多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对经文中的句子也慢慢地熟悉起来。慢慢地也会背诵了.在日积月累与《心经》

…… …… 余下全文

篇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读后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个汉字,却是佛法的精髓要义所在,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经典,传入我国有多个译本,其中以唐朝玄奘所译的版本最有影响力. 记得那是十二年前.听说佛门里面有个宝贝叫开悟.不仅能开智慧又能解脱烦劳.在初次亲近佛教经典时.拜读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读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一直到菩提娑诃.对这断文字迷惑不解,不知句意,不知其理,不知其意.读完后感到像云里雾里的吃不透。是被很多佛教专用文字系缚经义所在。这些佛教里专业术语在社会上极少听闻.对这本开智慧的《心经》 生起半信半疑思维。从而放弃会解《心经》的机会与机缘。

我是一家木雕佛像工厂的销售主管。 因业务需要,常要与全国各地的寺院与和尚打交道.而主管寺庙建筑的决定权,大都在寺院当家或是大和尚手里比较多。在这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经常会听到法师们读诵《心经》.也经常听到以音乐方式读诵或歌唱《心经》。《心经》文字比较少.语句通顺.寺院流通最广的是玄奘法师汉译本,共260字。在与寺院结触长达十多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对经文中的句子也慢慢地熟悉起来。慢慢地也会背诵了.在日积月累与《心经》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