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习文章截取人物某段历史来表现其伟大人格及崇高品行的写法

2.学习作者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3.搜集课文诗词名句并鉴赏。

(二)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文天祥的凛然正气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设想

本文为一则祭文,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尽情赞美了文天祥的人格及爱国情怀。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崇仰、敬重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深切体会这一点。语言特色是难点。安排一个半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煮酒论英雄”,曹操所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和《三国演义》的歌词:“不以成败论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引入。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引起学生对“什么是英雄”的探讨,各抒已见。

2.提出疑问:为民族的生存而斗争甚至牺牲的人是不是英雄?能否列出一些民族英雄的名字。这时,可以给予一些适合的引导。比如: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末收复台湾——郑成功。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自然的带出文天祥的名字。

3.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他不仅用生命谱就一首壮烈的英雄史诗,更为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佳句。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卞毓方为他写的一曲赞歌——《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板书课题、作者)

(二)基础知识积累,验预习成果。(出示投影)

1.词语过关。

怦(pēng)然 凛(lǐn)凛而去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独柱擎(qíng)天 煌煌(huáng)笔墨 云愁雾惨 颠簸(bǒ) 黄钟大吕 戕(qiāng)灭 衢(qú)州 迫不及待 葵藿(hu?) 聒(guō)噪不已 戟(jǐ)指 辚辚(lín)绝尘 一代枭(xiāo)雄 趾高气扬 雍(yōng)容 戏谑(xu?) 恼羞成怒 撒手锏(jiǎn) 箴言(zhēn) 缧绁(l?ixi?) 孛(b?i或b?)罗 乱髭(zī)倒竖 拽(zhuài) 诘(ji?)难 歇斯底里 黔(qián)驴技穷 孤注一掷 奸佞(nìng) 攘(rǎng)袂(m?i) 心旌(jīng) 嵇(jī)绍 祖逖(tì) 颜杲(gǎo)卿 笔走龙蛇 摧枯拉朽

2.词义掌握。

怦然:形容心跳的样子。

凛凛:严肃,严厉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独柱擎天: 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

煌煌:明亮。

舍身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

秽土:肮脏的土。

精神侏儒:指精神上苍白、猥琐的人。

戟指 :直指的意思。

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

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 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撒手锏: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箴言:劝诫的话。

诘难:追问,责难。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黔(qián)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

(三)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是什么?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哪些?

2.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1283年被元朝杀害)。按时间顺序叙述。

3.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1)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总领全篇)

(2)写元人对文天祥采取的三次劝降,以及他艰苦的狱中生活,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硬骨头精神。(场景描写)

(3)写文天祥在狱中创作《正气歌》的情景,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文学想像)

(四)重点分析

本文是卞毓方为文天祥作的传,我们可以通过这篇传记来了解文天祥其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中元人劝降过程中的对话,从这些语言描写中,看一看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投影出示问题)

1.先由两位同学各扮演文天祥和留梦炎读文中第44页最后一段。

2.分组朗读阿合马与文天祥的对话(第46页)

3.齐读孛罗劝降一节

由三到四位同学作出评价。

(是一位有着金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坚守节操,忠肝义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任凭元人威逼利诱,也丝毫不能动摇他对国家的忠贞。)

(五)探究学习

以上是我们对文天祥的评价,那么作者对文天祥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呢?文中第二部分在描写文天祥与劝降者的对话之前,都有一番评价,请找出来并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1.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诱降并非想从肉体上将一个人杀死,而是杀死一个人的灵魂,诱降比杀头的考验更加严峻。

南宋的左相投降了,南宋的皇帝也投降了,投降就可免一死,投降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是面对这些引诱,文天祥头也不低一下,可见他的伟大,他所做的并非寻常人能做得到。

2.真的,你让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谁是葵藿、铁石?谁是狗尾巴草、秽土?

——文天祥是葵藿(对宋朝忠诚谒慕)、铁石(坚贞不屈);

留梦炎是狗尾巴草(随风摇摆,卖国求荣)、秽土(污秽不堪,遗臭万年) 表明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对留梦炎之流的鄙视与不齿。作者认识到文天祥的忠贞品格是极其可贵的。

3.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一代政治家忽必烈一直努力地想要劝降,因为他十分了解文天祥的可贵——他不单单是一个才子状元,更是一代忠臣,一个不可多得的良臣。文天祥的品格使得敌对的首领都为他倾心,他越是不降,忽必烈就越能认识他的可贵,也就越想尽办法劝降。而文天祥不为所动。

4.由这些可以看出,作者都对文天祥是持怎么样的态度的?

——高度肯定。

(五)文天祥的使命

1.作者对文天祥高度肯定,因为他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面色不改。那么既然他不愿归降元人,有人劝他死他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学生浏览第一部分中最后一段后回答。)

——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2.作者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你认为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在敌人的威逼引诱、软硬兼施下,文天祥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出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硬骨头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此时死去,足以流芳千古。而他未完成的使命应是国家的复兴,民族的胜利。

(六)体会

1.文天祥没有完成复宋的历史使命,却完成了《正气歌》的创作。《正气歌》是文天祥在怎样的处境之下创作的?

——囚禁中,求生不能,求逃不成的处境中,将要慷慨赴义的时候写下的,表明心志的作品。

2.作者在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中写道:“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体会。(分组讨论)

(提示:历史上有哪些悲壮高亢的诗文的诞生情况是和文天祥的《正气歌》诞生情况相同,是在作者人生中最激烈、最惨痛的漩涡里创作出来的?)

——屈原《离骚》,被放逐、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状况下。

杜甫《春望》,三吏三别。

陆游《示儿》。

普希金《致大海》(囚禁)。

谭嗣同《题猜猜狱中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声声慢》(夫死家亡国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凄凉。

出示投影: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脖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七)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头精神。在写法上不同于前面几篇的一个突出点是,这篇作品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这些多样化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文天祥最后的生命情形,又鲜明地突出了文天祥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八)集体齐读《过零丁洋》、《正气歌》。

(九)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并鉴赏文中所引文天祥的诗句。

3.试评文天祥。

 

第二篇: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吓唬/恫吓 逾越/坚贞不渝 血泊/一针见血 ......

B.烙印/联络 押解/浑身解数 骄阳/矫揉造作 ......

C.擎天/掣肘 着意/着重指出 稽首/滑稽可笑 ......

D.剔牙/警惕 蒙骗/蒙头转向 钥匙/北门锁钥 ......

2.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一个死去七百年________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七百年将________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当年,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

②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________、________了。

A.依然 还 酝酿 构思

B.仍然 犹然 构思 酝酿

C.犹然 依然 酝酿 构思

D.还 仍然 构思 酝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耗蚀文天祥的锐气,________他的精神,还规定不准带一仆一役,日常做饭、烧茶、洗衣,乃至打扫园林,都要他自己动手。

②文天祥的战友王炎午,在文天祥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________他舍生取义,保全大节。

③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________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才是持久的、牢靠的发展,________是既有利于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

A.消磨 敦促 只有/也才

B.消灭 督促 只有/也才

只有/而且

不仅/而且 C.消磨 督促 D.消灭 敦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作品中文天祥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的志向、思想行为,来描画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精神。

B.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C.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D.作品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来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象和电影技法来塑造这一传主形象,语言文白嵌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

5.根据语境,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________;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________;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

________;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________。

A.①而益显其明 ②而更增其高 ③而脊梁愈挺 ④而大放光彩

B.①而益显其明 ②而更增其高 ③而大放光彩 ④而脊梁愈挺

C.①而更增其高 ②而益显其明 ③而大放光彩 ④而脊梁愈挺

D.①而更增其高 ②而益显其明 ③而脊梁愈挺 ④而大放光彩

二、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xx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xx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xx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

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

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

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6.这篇人物传记,重点介绍了传主季羡林哪些方面的情况?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传主怀有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多次引用季羡林的原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就传记而言,这样的笔法会起到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认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解说理由。作者这样的解读方式,对我们分析评判一个人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12分)

9.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下文空缺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要求句式对仗工整,上下句各7个字。(6分)

在捐资助学动员大会上,一位富豪说道:“我现在有钱了,躺在利息上也几辈子用不完,可怎么去用呢?去挥霍,去斗富,去纸醉金迷吗?我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捐资教育,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投资,出这样的力,我认为值得。”

1、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xià/hè,yú,xuè/xiě;B项,lào/luò,jiè/xiè,jiāo/jiǎo;C项,qínɡ/chè,zhuó,qǐ/jī;D项,tī/tì,mēnɡ,yào/yuè。

答案:B

2、解析:“犹然”与“过去”呼应,“依然”与“将”呼应;先“酝酿”才能“构思”。 答案:C

3、解析:①消磨: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灭:使消亡,灭亡;除掉。此处从与“精神”搭配来看应用“消磨”。②“督促”含有“监督”之意,不合语境。③处应选用表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答案:A

4、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这篇传记”;B项,搭配不当,“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C项,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而且还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答案:D

5、解析: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五岳千山”的特点在“高”;“北斗七星”的特点在“明”;“前朝仁人”与“后代志士”形成对举。

答案:C

6、答案:季羡林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情思,以及季羡林的风格。作者对季羡林怀有敬仰之情,尤其是对他的爱国情怀,怀有无限的崇敬之意。

7、答案:作者要用这些原话来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作用:使文章真实可靠,具有感染力,为作者独特的解读提供依据。

8、答案:清华园的活力和民主科学的氛围打下了他厚实的知识基础,北大悠久的爱国传统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这两者就是季老的“神魂”所在,抓住清华北大的风范,就可以了解季老思想的铸炼和神髓,因此作者认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启示(要点):分析评判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学识、性格,更要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评判其人生价值。

9、参考答案: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10、参考答案:(示例一)追求享受无价值,投资教育有意义。 (示例二)醉生梦死遭唾弃,捐资助学受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