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告诉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波兰犹太天才钢琴师斯皮尔曼在二战爆发前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他可以在音乐厅里享受钢琴带给他的快乐,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的生活乐趣。然而,二战的爆发把这美好的一切都摧毁的干干净净。往日喧嚣热闹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哪里去了。昨日的欢声笑语随着德国纳粹的到来已经烟消云散,偶有三五成群的犹太人匆匆走过,他们或者盲目逃命或者商议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灾难。

当战火弥漫在波兰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钢琴师斯皮尔曼便开始了漫长的逃难历程。他躲过了德军地毯式的搜索,后来被抓去做了苦役。德国军官对犹太苦役异常残忍,他们将年纪稍大一点的犹太苦役一个接着一个的杀害,还时常无缘无故地鞭打年轻的苦役。身上的上本来就很多了,心里的伤更是像魔鬼一样挥之不去,德国军鞭打他们的身体,或许他们可以忍受,但是对于德军侮辱犹太民族那不堪入耳的言语他们愤恨至极。他们在危机四伏的生活状态下开始谋划着起义。斯皮尔曼在一对夫妇的帮助下逃离了德军的魔爪,但他的危险无时无刻不在。当我们看着德军残忍杀害犹太人的时候,除了对德军这种恶劣行为深恶痛绝、为遇难的犹太人惋惜同情,我们更多地认识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德军残忍杀害犹太人的行为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电影《钢琴师》里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场景:“德军搜索到一栋楼,他们让所有的犹太人站起来,其中有一个老人由于瘫痪,所以在轮椅上无法站立,愤怒的德军抬起轮椅将老人从高楼上扔了下去。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我们更是感到不可思议。看着德军疯狂残杀犹太人的场景我们不禁陷入了思考,为什么德军那么痛恨犹太人呢?犹太人那么善良那么聪明,尤其在商业领域他们更是卓尔不凡。有人调查世界巨富排行榜,发现犹太人在富人排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在二战时期不知哪位聪明绝顶的科学家发出这样的论断: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民族,他们非常的愚蠢。这种民族歧视一向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擅长的。美国的白人歧视黑人,就算是一个国家的也逃不掉被歧视的厄运。更何况并不发达先进的波兰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以剥削为主集中资金谋取利益,他们以利益作为一切生活活动的最高标准,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努力地缩小贫富差距。就像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目睹了资本主义国家给世界人民造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各种因争夺地盘争夺利益的小战役更是司空见惯。我们熟知的在清朝末期,西方列强在中国发起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资本的累积所犯下的罪行。随着1848年马克思《共 产 党宣言》发表,人们开始认识到资产阶级的黑暗,社会主义的美好。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尽管实现这个理想是个漫长而坎坷的过程,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总有一天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会实现的。当然,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不是光靠马克思或者下一个“马克思” 只有千千万万个拥有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人们共同努力,才能众志成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才会指日可待。

既然我们知道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那么我们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将这一伟大的理想付诸实践。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呢?我认为应该清楚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引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旗帜,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才会实现。我们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呢?首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它不仅仅是马克思的思想,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它凝聚了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精华,成为指导全人类前进的“圣经”,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圣经”,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当然要适当改革以适应本国的发展。我们如何发展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呢?我认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国家有用的部分,将不符合我国发展的部分剔除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国情制定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思想路线。有所继承,有所发展。

要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和实际问题。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时代魅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外,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先进成果,为我所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任重而道远,你做好准备了吗?

2011级

教育学

110704011

 

第二篇:《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观后感发表时间:20xx年5月18日10:6来源:商管学院 饶颖 作者:Admin《钢琴师》观后感商管学院 饶颖《钢琴家》是根据符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19xx年出版的回忆录改编的作品。德军突然入侵波兰,二战爆发。电台钢琴师斯皮尔曼还没来得及开始他的爱情,就被混乱的人群冲散。纳粹开始剥夺犹太人的一切,房屋、家庭、生命……当斯皮尔曼在一名犹奸的帮助下幸存下来时,他必须要躲藏起来。紧接着,死亡和饥饿的阴影时刻缠绕的他。罗曼·波兰斯基以他对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讲述了钢琴家在一个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故事。长达150分钟的《钢琴师》,始终在二战中华沙的废墟上徘徊,你的情绪也随之不断起伏。因为那是人类在面对死亡时坚忍不懈的告白书,是在没有人性的年代寻找人性光芒的旅程。波兰斯基使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制造节奏。他先来一点悲惨的东西,跟着再展示一点恶劣环境中的人性,然后再来点更惨的。比如先讲犹太区传言德国人要把没有工作卡的人送走,男主角就满世界替家里人找工作卡,后来终于凑齐,但给他卡的德国人或者波兰人却说“这东西帮不了你们”。果然,他们全家都被送到火车站,要运走。就在他要上开往灭绝集中营的火车时,一个替纳粹干活的犹太人救了他,让他去找地方躲起来。直到结尾,我们看到主人公重新西装笔挺地坐在广播电台里弹琴,然后跟着他的一个朋友去临时战俘营寻找那个最后救他一命的德国军官。这里来了压轴的一笔:他们没有找到。直到德国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里后,人们才终于知道他的名字:威姆·豪森菲德上尉。这短短一行字幕,却带出了二战结束后仍然无处不在的冷酷现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影片中那一幕:钢琴师来到一座被废弃的房子,这是德国人临时办公的地方。钢琴师踉踉跄跄走进那座房子,死神在那里等着他,还有钢琴。他躲在阁楼里,听到一阵轻微的钢琴声从底楼传来,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他去楼下偷罐头,要靠它维生,被一个德国军官发现了。他,就是那个弹贝多芬的人。钢琴师告诉德国军官自己也会弹琴。萧邦第四叙事曲在他手指下飘然而出,音乐先是生疏的,渐渐流畅起来,钢琴师的手指恢复了记忆。萧邦出现了,这个波兰人,他出现了,站在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波兰人之间。而一直躲在故事幕后的导演站出来讲话了,他说:“我要用一个波兰人来感动一个德国人,然后用这个德国人的感动来拯救一个波

兰人;用音乐来拯救一个钢琴师,用音乐来抹去国家和种族的界线,来超越偏见和仇恨。”我想,这就是《钢琴师》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