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一部荡气回肠的电影,一个扣人心弦的电影,一个可歌可泣的电影。父亲、钢琴、音乐、爱铸就了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的一生,一种淡淡的哀伤弥漫在整个影片之中。

《钢琴师》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我看的几乎忘了时间,直到电脑自动关闭,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己跟着主人公一起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意义。看这部电影时,内心感到无比的纠结,人性的光辉,为什么总是在泯灭时闪现。《钢琴师》给了我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战争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劫数难逃。钢琴师也不例外。曾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钢琴家,从音乐迷梦中跌落下来,沦落凡尘可怜的艺术家不忍看到家人被饥饿和贫困击倒,忍痛卖掉了心爱的钢琴。出于同样的理由,这位首屈一指的钢琴家不得不在无人喝彩的小酒馆中弹奏。有时,琴键敲击声还比不上钱币的叮咚悦耳。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很快,混乱的犹太区也不容许他们继续生存。大批的犹太人即将被送上火车,生死未卜。在上车的前一刻,一位老友救了他,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死亡固然可怕,至少还能与家人相拥。离开了群体的个人生活在无望的恐惧中,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折磨。

钢琴家暂时逃离了犹太死亡之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但即便每日的工作又脏又累,还是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身边的工友一批批的

死去,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个暗示,也可能当场招来杀身之祸。工人们在暗地里酝酿暴动,而钢琴家再次幸运的逃出了魔窟。

摆脱了疲惫的肉体折磨,又进入了饥饿和囚禁的地狱。由于他犹太人的特殊身份,他不停地隐藏在变换的建筑中,耳边传来隐约的枪炮声,那是工人们暴动的信号,他为自己苟且偷生感到羞愧,但毕竟,生存是美好的,哪怕在饥饿和恐惧中苟活着。

之后钢琴家像个野地的幽灵,落魄而憔悴。他每天都在废墟中寻找可存活的食物。当他终于找到了一只罐头时,德军来了。钢琴家再遇险境,只得闭目等死。当听说他是位音乐家时,颇有修养的德军将领带他来到钢琴前,要求他弹奏一曲。那是怎样一种落差啊!枯瘦如柴的手臂游移在琴键上,额前的乱发覆在眼前,一个落魄如鬼的人形坐在高贵的钢琴前,就在前一秒,抚着琴键的手还在为一点食物而不择手段。可是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被一点一点唤醒。身体慢慢地挺直,双手也由迟疑转为行云流水般旋转。很快,他就与琴融为一体。在黑白的琴键间,那个消失的钢琴家又复活了。而音乐也经过灾难的历练而更加纯洁,更加打动人心。德军将领也在其中,他默许了这个不凡生命的存在,并为他提供食物。

当重重磨难过后,云开见日。钢琴家重又优雅地在华丽的大厅里演奏音乐。生命中所有如花的美丽绽放,一切阴霾不再。可电影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现实中的钢琴家会这么幸运吗?而那些如草芥般瞬间消亡的普通民众呢?除却战争,人的生命是否也在经历着优胜劣汰的残酷淘汰呢?我不得而知。但至少,由此,我感到人类的渺小,

也感到人性的卑劣与伟大。当繁华过眼,灰飞烟灭时,只有人类精神的矍矍之火还在宇宙的上空飘荡回响。这,该是不灭的吧。

钢琴家能从那纷飞的战火中,恐怖的追杀中,辛苦的劳动中逃离出来,依靠的是他强健的体魄,不屈的个性,爱国的热忱,机智的头脑,强大的内心以及超乎常人的毅力。这种毅力在他最饥饿的时候给予他力量,在他最危急的时候给予它生机,在他最痛苦的时候给予他希望。这份不屈不挠的毅力,正是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希望这个世界每个人要拥有的宝贵品质。我们或许不能遇到钢琴师那般辛苦危急的遭遇,但是人生在世难免坎坷,钢琴师的这份毅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文化瑰宝。

这部《钢琴师》,令我获益颇丰。

 

第二篇:《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观后感

这是个天才的故事,他是个闪耀的星,他有一个糟糕的爸爸,一个压抑的家庭,第一次登台,他嘴里碎碎念着,我要赢,是的没有赢得比赛,但他赢来了一个曲折的人生:压抑的少年,叛逆的青年,拉三拉三,当他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终于可以弹奏拉三的时候,我想他心头已经压了太多的情感,他痴狂的演奏,如烟花一样,爆出闪亮的光芒,燃尽了所有的能量,倒在舞台上。

没有音乐的日子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父亲的话还总在嘴边重复,直到他有看见了它——钢琴,他的生命重新燃起,喜欢看他叼着烟演奏的样子,音乐曾毁了他,现在他征服了这怪物,他们融为一体,他一曲一曲的乐享其中,他象心爱的女人求婚,他真心的为对手喝彩,最后他又走上舞台,此刻他真的很shine。

本片男主角的父亲的形象是最让我觉得触目惊心的部分。在他的偏执狂的肆虐下,David的童年压抑扭曲、不堪回首。他在父亲凌人的气焰下永远抬不起头、挺不直脊梁,自信完全被摧毁。总是嗫嚅不清、气喘吁吁,仿佛整个灵魂颤抖着蜷缩匍匐在暴君的脚下。浴缸里的一幕事隔这么多年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堪。

他这一生都要被这噩梦童年毁了,如果不是因为音乐。讽刺的是,给他带来这么多痛苦的恰好也是音乐,或者说是他父亲对于音乐和名誉的偏执追求。

他因为父亲残酷无情的教育方式而孤僻内向,性情古怪,能给他力量的只有自己的才华和也许曾是强加但已经内化的对音乐的热情。幸好后来遇到了一生之爱,陪伴他鼓励他,不离不弃,才使他残缺的精神慢慢站了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