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微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微反思

高新区南流小学 郝晓燕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于是当叶子上长了蚜虫,他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后来当邻居劝说时他也是漫不经心,不加理睬。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

在教学过程,我力求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积极主动地发现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通过品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

本微课的优点是: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让蚜虫、葫芦叶子和小葫芦抢着告诉葫芦主人到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通过续讲故事的作业,训练和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微课,我也有困惑。教师讲课,不是面对一群鲜活的学生。课堂上少了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课堂的激情不再。讲的是知识,学的是知识。情感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落实呢?

 

第二篇:《我要的是葫芦》 课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 课后反思

金成小学 郑丹青 上个星期有幸听到了临平二小凌花老师的课,我感觉这节课从总体上来看很精彩。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老师的精神状态很饱满,对于时间的掌握也比较准确。因此,从教学经验的学习上来说,对于我也是收获颇多的一课。

一上课,老师采取了让学生认葫芦的方式,导入了葫芦的图片,这样的方式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老师还注意了解学生对词义的扩展,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节课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亮点,老师很好地运用了“设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这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文的朗读方面,老师也很注意整节课中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在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对比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带领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不同句式所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通过读句子,使学生有了亲身感受。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要求掌握这些术语,让学生感受到语气强弱的不同就应该是达到了教学效果。

最后,在总结本课蕴含的道理时,我想,老师还是先不要急于说

出答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再进行补充与评价。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真的理解了课文意思,又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