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视频观后感

数学教学视频观后感

从选入这个专业就打算做个数学老师,但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学老师,今天看了三位优秀老师的作品,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合格数学老师的特点。

第一位北京五中李颖老师讲的不等式的应用,她给我最深的特点是她运用的是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矩形为研究对象,一个接一个问题不断深入,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李颖老师边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和回顾所学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思维得到了锻炼还在解题中学会了解题思路。更能很严密地掌握解题方法,将平均值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李颖老师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回答,李颖老师都是认真地思考,帮学生分析出误区,这是很少老师会进行的,但这是必要的,因为有时学生的方法不一定和老师一样,但自己又不知道那里思考错了,这时就需要老师解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

第二位老师是上海女三中熊秋菊老师讲的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这位老师运用一个物理问题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物理的好奇心,通过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到使用参数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提出那么突兀。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主导性,一步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点很重要,因为如今数学普遍成为大多学生的难

题,每次和别人说我是学数学专业,立马都会受到别人惊讶和佩服的眼神,所以数学目前是令人头疼的科目,因此激发一个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课堂小结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今许多数学老师都是讲到下课就直接布置习题,自己课下去巩固,但光做题不总结仍然是不行的,只有先总结再回顾,这样运用起来才会更顺手灵活。

第三位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董林伟老师的不等式的应用。这位老师用生活中的实事,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毕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才不枉自己学习呀!这位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课堂,使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在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合理、更加严密,更加有条理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能更直观形象思考研究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篇:数学教学视频观后感

数学教学视频观后感

一边观看视频的同时,一边惊叹那位数学老师的高超的教学技能。这位老师不愧是以为优秀的资深的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且运用了现代的高科技,结合了现在的形势,与现实相结合,生动且形象的将要讲的内容结合了现实表述出来了。

那位老师要讲的内容是正数和负数,对于一直接触的数域仅仅只是限于正数的同学们来说,负数的确很难被同学所接收。所以这位老师用了温度的表示来引入正题。众所周知,温度有零上零下之分。于是在这个常识的帮助下,这位老师的课十分成功。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师的板书的确不俗。字体清晰且大方,而且又有一种娴静的感觉,使看得人觉得舒畅,而且清晰。而且让人一看便明晓。这是我们很多师范生需要改进并且效仿的。

而且这个老师善于带动同学们的思维,能够很好的带着学生走,不让自己的课堂出现比较不活跃的情况。本来对低年级的学生们来说,数学课的吸引力普遍不高,同学们很容易开小差。但是这个老师为了防止出现开小差的情况,时不时地问同学们一两个小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个老师的教学技能是很纯熟的,导入做的很好,用了温度举例,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成功导入之后,老师又将新课内容慢慢教授给学生,这就是教授技能。在教授过程中,老师成功的将提问与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带动了学习氛围。过程中也十分注意跟学生的互动,比如一些眼神,一些动作,再比如就是体温。其实提问真的是

一个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位老师的一节课,将作为一名老师所要具备的技能都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我们在这个老师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更好。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而这个老师无疑做的很好。所以我们要试着改变自己的一些观点,然后加以改变,试着超越这个老师。这个老师做的也许有的地方做的还不够好,但是可能也是这个老师上课的风格。

以后我会试着以这个老师的想法去积极的学习怎么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我在上课时,试着结合这个老师的有点去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我认为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