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刘  敏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判断大、小月,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 、了解平年,闰年,学会如何去判断,辨别。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和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年历卡,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T: 同学们今天精神真好,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大树一样。那我考考你们!我国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哪一年几月几日?那今天又是哪年哪月哪日啊?

2、揭题:这里面有三个时间单位,他们是?——年、月、日。(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3、T:你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呢?同桌说一说

       。。。

我请谁来说一说。

S: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365天

  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只有28天

T:  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真是超乎刘老师的预料,太棒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大月、小月

1、PPT出示20##年历卡,示范如何观察日历,找出有用信息。

   T:这是刘老师搜集的年历卡,漂亮吗?你知道是哪一年的吗?从哪里发现的?(生1,从画上有只大老虎看出来的,常识知道了今年是20##年,虎年。

生2回答并指出信息来源2010位置所在。)

T: 告诉同桌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观察并思考两个问题:

一年有少个月?

一年有多少天?

   S: 我的是20##年的。一年有12个月。(肯定)一年有365天。

追问:你从哪里找出来的365天?(制造思维冲突,启发生意识到需要将每月天数加起来,才能确定。)

2、初步感知各月天数的差别

T:请拿出你搜集的年历卡,任选2个年份,把1—12月各自的天数填写在发的表一中,再合计出全年天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汇报交流

可能T:看了,写了,说了,你究竟都发现了些什么?

    S:  我填写的是****年,发现1、3、5、7、8、10、12月的天数一样,都是31天。及时追问其他人是否也一样。

       我还发现4、6、9、11月的天数也一样,是30天。

       我还发现2月很特别,。。。。。。

       我算的****年,全年天数是365天(366天)

。。。。。。

    

4、、辨识大月,小月

T: 你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很细心,也很用心。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引出大月)

而30天的月份,我们就称之为 小月。小月有 4、6、9、11月。

     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大月,小月,分清楚每个月的天数呢?

有生提出拳头法。生先示范,师再据此教用拳头法记住大月小月。

5 、应用巩固

这个月是11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刘老师的生日是3月,你能告诉我是大月还是小月吗?

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你的生日是几月呢?是大月还是小月,请告诉同桌。(例举2个学生回答)

(二)认识平年、闰年

1、T: 诶,同学们!好像2月 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好像很特别哦。它是怎么个特别法呢?

   S:  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T:  请查阅一下1997年到20##年的2月天数并填写在表格中。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月份28天的多,29天的 少。

三个28天后就会出现一个29天。

T: 你们真善于观察!每四年里就会出现一个2月是29天的。再一起来确定一下。(再次浏览20##年到20##年2月图表)

3、 那你知道为什么每四年里就会出现一个2月是29天的?一起来看看小博士怎么说的。(显示 课本你“你知道吗”)

T:(读完之后)你从小博士那里学到了什么?

S:  我学到了365天的是平年,366天的 是闰年。

    我还学到末尾数字为2个零的年份,要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追问: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追问:那怎样来判断是不是闰年吗?

S:  2月天数是29天的就是闰年。是28天的就是平年。

追问:要是没有日历的情况下,不知道2月的天数,你知道怎样判断吗?

师: 我们通常用年份除以4。刚好被4整除就是闰年。

4、小结:大家知道,四年一闰,公历年份是4的整数倍,可以被4整除,没有余数的就是闰年,有余数的就是平年。遇到末尾数字为2个零的年份,(也就是整百数的年份)要被400整除才是闰年。所以有一些老话 “四年一润,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5、判断运用

T: 大家都知道20##年我们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这是一件骄傲自豪的事情。但是,你知道2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S:是闰年。2008是4的倍数。

T:是的。2008是闰年。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行。比如,20##年,奥运会在悉泥举行。2004是闰年吗?

那再过2年就是20##年了,20##年是闰年吗?(是)那20##年呢?20##年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可能提到估计,推算)

T:对了,可以用除以4方法,还可以根据你已经知道的闰年去推。

三、巩固运用

1、反馈练习:判断 1949年、1976年、1985年、1992年、1999年、20##年是不是闰年。(判断闰年通常除以4,故而,引导学生通过4的乘法口诀对闰年进行筛选。)

2、你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18岁那年是闰年吗?同桌算一算,说一说。

3、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

1月、2月、3月是一季度,______是二季度,______是三季度,______是四季度。

4、思考题 

(1)笑笑的爸爸连续2个月出差共62天,你知道她的爸爸是哪两个月出差的吗?

(2)小东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天出生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刘老师把如何判断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编成了一句儿歌,一起来读一读。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都不应该去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更适合自己学好的方法而已。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课前我就让学生搜集了2张年历卡。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去激发热情和兴趣。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 “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查找年历获取 ‘一年有多少个月?一年有多少天?’而从这2个问题展开了本课的教学,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猜想,验证,总结体验到的经验知识。从辨识大月、小月,到2月,再到平年、闰年及其判断。整个过程,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真正地去理解,融合年月日的知识。

    我的整个环节设计,脉络很清晰,然而在细节处理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高估了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学生对年月日的了解不是很多,极个别学生对日历,年历卡也不太熟悉,不懂怎样去看日历。其次,判断闰年,是学生不易攻克的难点。尽管,我引导学生观察并运用4的乘法口诀来快速辨别闰年的是否问题,迁移能力较弱的学生并不能当堂理解运用。还需在课后的联系中再巩固,练习,运用。在教学中有一句话“凡遇末尾数字为2个零的年份,要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学生对这句话理解并不深入,老师应补充指出,凡遇末尾数字为2个零的年份即整百的年份。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平年365天           31×7+30×4+28=365

12个月 

                  闰年366天           31×7+30×4+29=366

                             大月    31天:1、3、5、7、8、10、12月

小月    30天:4、6、9、11月

                    2月     28天     平年(365)

                             29天     闰年(366)

年 月 日

表一:填所选年份各月的天数

表二:填写每年2月天数

 

第二篇:郭海华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郭海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6~49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渗透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教具准备:课件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年历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卡,仔细观察,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2

2、计算平年全天的天数

3、师:一年有多少天呢?(365天)

4、师:让我们一起来通过计算验证一下吧。

学生计算并展示方法:

(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2)31×7+30×4+28=365天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平年全年是365天。

3、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4、师:一年中哪月是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学生自学课本。

小组交流记忆方法

分组展示汇报

(1)左拳记忆大小月

投影出示左拳图,指名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3)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三十整。

(4)带领学生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3

1、判断对错

(1)一年有365天。 ( )

(2)24个月就是两年。 ( )

(3)4月和5月一共有61天。( )

(4)20xx年5月30日是星期一,6月1日就是星期二。 ( )

2、填一填:

(1)一年里有( )个大月,( )个小月。

(2)平年的二月有( )天,一年有( )天。

闰年的二月有( )天,一年有( )天。

(3) 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4)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是( )

月和( )月

3、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五、作业

参照课本51页表格,制作一个明年1月份的月历。

4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反思

郭海华

《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46―48页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怎样有条理地教学这么多新的知识点呢?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呢?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学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交流,这样使得每名学生都“动”了起来。如教学大小月的基本知识,我先组织全班同学分别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信息,验证无误后一同总结出不管是哪一年,31天的月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几个月;30天的月都是4月、6月、9月、11月这几个月;只有2月比较特殊,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如何更快的记住各月的天数呢?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很好的方法,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此部分主要安排学生自学,学会后请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前领着同学们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使得本来很枯燥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快就记住了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的教学手段, 5

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在处理一些细节甚至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有些地方放手不够,比如学生在汇报自己整理出的信息时可以大胆让学生先说,说错或说漏再请其他学生纠正或补充完整,而且要让每个组分别派代表来说,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发现不管是哪一年,31天的月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几个月;30天的月都是4月、6月、9月、11月这几个月;只有2月比较特殊,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2、又比如学生在记大小月时可以让一些会的同学把方法教给那些还不会的同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不应过多的指导,只要在学生说错时纠正就可以了。之后再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大月和小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对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有时候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想要的答案,我总会想着让学生跟着自己的目标走,我想我需要在这里多花心思。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