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七律.长征 孙月清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优秀教学案例七律长征孙月清

优秀教学案例七律长征孙月清

优秀教学案例七律长征孙月清

优秀教学案例七律长征孙月清

优秀教学案例七律长征孙月清

优秀教学案例七律长征孙月清

 

第二篇:《长征》教学案例

《长征》教学案例

杨林官渡小学 李翠萍

教材说明:

《长征》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律古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征的年代、原因、起点、终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古诗的体裁,简单认识七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抓住重点词,理解诗的大意,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抓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电影《飞夺泸定桥》视频。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长征的资料。

3、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征背景介绍、长征路线图、原诗节奏图、山势逶迤五岭图、群峰叠嶂乌蒙图、水拍云崖金沙图、桥横铁索大渡图、千里雪盖岷山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过渡:“飞夺泸定桥”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片段,关于长征你知道些什么?

2、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长征的知识。

3、出示《长征背景介绍》,学生齐读后引导学生弄明白:

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是那一年?

红军长征是那一年?距离现在多少年?

19xx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4、出示《长征路线图》,弄清长征的起点和终点。

5、过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结束,毛泽东主席豪情万丈地把这震惊世界的壮举写成了一首诗。这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这首诗叫什么?

二、 品读感悟。

(一)解读课题,认识七律。

1、 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件史实?“长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作用是概括诗的内容。)

2、为什么又叫“七律 长征”呢,“七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讲解:“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还有“绝句”“五律”等,它规定了诗的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

1、这首“长征”属于七律古诗,它共有几句,每句几字?

学生自己数句数、字数,教师提示“逗号也算一句”。

讲解:七律古诗共有八句,每句七字。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二)引导读课文。

1、 自己读,陌生的字词做上记号。

2、叫一名学生领读,伺机正音。

3、自己默读,用单竖线划出诗的节奏。

4、教师范读,校正学生划的节奏,强调“划节奏要依据词义的完整性,‘远征/难’不能划成‘远/征难’,‘只/等闲’不能划成‘只等/闲’。”

5、依据划的节奏自己读。

6、齐读。

7、你还想怎么读这首诗?试一试。

过渡:作者是怎样把这一历史壮举浓缩成一首七律古诗的?诗中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呢?

(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

引导读首联。

1、自己读首联,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和同学交流你的收获或疑惑。

3、梳理“远征”“难”“只等闲”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的意思。

5、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从首联中你体会到什么?

7、同桌交换背首联。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七律 长征》首联的意思?

2、“远征难”“只等闲”各是什么意思?

3、过渡:红军长征都经历了那些“万水千山”呢?

二、 抓住关键词,品读感悟。

(一)引读颔联。

1、学生齐读。

2、理解“五岭”“逶迤”“细浪”的意思。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理解“乌蒙”“磅礴”“泥丸”的意思。

5、说说诗句的意思。

6、说说颔联的意思。

7、颔联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二)引读颈联。

1、用学习首联和颔联的方法自己学习。

2、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3、指名说说诗意。

4、讨论:有人说“从‘暖’字可以推知桥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不对?为什么?

5、小结:“暖”暗示红军桥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三)引读尾联。

1、过渡:课文的配画画的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

2、理解“岷山”“三军”“尽开颜”的意思。

3、说说诗意。

三、 回顾全文。

1、这首诗读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

2、学生举手回答。

3、对着板书回答:“万水千山只等闲”作者描绘了哪些图画作为“万水千山”的代表?(五岭图、乌蒙图、金沙图、大渡图、岷山图)

4、引导学生把这五幅图画说具体。

5、体会:这些大山大河都是我国的天险,可在红军的眼里为什么只是“细浪”“泥丸”呢?(因为红军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指导背诵全诗。

反思:导入有点长,但是对学生了解历史、理解诗意、体会精神很有必要。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由朗读进入感知全诗,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最后又回到整体。问题难易适度,学生参与面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