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今天,终于完成了为时大半个月的公开课教学,整堂课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找准学段教学目标

我浏览了人教版语文六上八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发现第一单元和第八单元两个单元都以学习联想作为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想一册书中两个单元出现了这一个学习任务,联想这一种写作方式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点。同时,既然第一单元已经让学生学习过联想,那么这一单元的联想教学应该有更深的突破,所以确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感受联想,他能够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学习皮鞋匠联想的片段。

2.通过比较,认识纯联想。

3.听音乐,学写纯联想。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能感受到这段联想表达的旋律,同时也能听着音乐写下自己的想象,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

本堂课,我时刻秉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所有板书上的内容也以学生的话语和感想为主。语文的课堂应该是生成性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智慧的碰撞,而不是老师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然而,语文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上,朗读方面的提高还不够明显,让学生读出月光曲旋律变化时,未能很好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另外,在语文课堂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这一点上,可能这堂课更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课堂的人文性稍微有点欠缺。

语文教学之路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希望未来的日子常教常新,能带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篇: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珊瑚西校区许晓华

根据杨老师的论坛精神实质——通过艺术课教学,在欣赏品味艺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理解美的内涵,提高审美水平,感悟生活中美的事物,最终能够创造美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目的这一要求。

我觉得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也是体现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标准,教学中更应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学生才能有美的文化积累,课堂才可能有联想、通感等产生。当时,杨老师的论坛日刚好距中秋节还有两天,所以我选择了湖南版的八年级教材《月光曲》来作为我的片段课的课题。《月光曲》一课是一节看似平常却又极富文化内涵与审美品味的课程,在学习中通过学生在平时并不是很注意的月亮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并体会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美景,从而感悟到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美。《月光曲》给人们最多的就要算是月光所独具的那种含蓄的情调了,这种含蓄造就了特独有的美感。“清风明月本无价”,可以说月光本就是艺术,而创作者就是我们,再具体一些就是我们的情感,在欣赏艺术作品,感受月夜美景的同时达到“物我两忘”则是千年文化所沉淀出来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鉴于此,我对本课的设计着重强调月光的美感,在体会月光的同时结合艺术作品对以月光为题材的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与独特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不同艺术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共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对不同风格、情感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了解艺术作品的共性,同时还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个性与风格,在欣赏感悟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从平凡的生活景象与艺术作品中感悟到月光所具备的迷人魅力,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从身边常见的事物——月亮为题材,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感受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月光的美。

2、通过欣赏文学、音乐、美术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在欣赏艺术作

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中月亮这一题材的表现特征,在体会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这些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独特美感。

3、通过欣赏理解作品,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师生共同尝试体念以月亮为题 材的多种倾情方式。

4、对印象派美术与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以上都是自己课前的设计,但是上课以后感觉很有总结的必要:

(1)、经过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基本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2)、课程知识难度控制合理,选材得当,既能够简单易懂又要用经典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月光曲》一课的教学目标。

(3)、在课程中的内容令学生喜欢,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程中的欣赏与相关活动,积极思考,感受月亮在艺术作品中的美。

(4)、题目合理,难度适中,能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巩固与实践。

(5)、在创作的作品中,能够解决本课的难点(表现月光题材作品在意境、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点)。

(6)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够,我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观察不到位;讲解多了一点。

(7)担心七、八年级的孩子小,文化积淀不够,过多的运用了画面的美来强调音乐的美,主观的想通过画面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走神”,即通过画面听音乐。客观地“垄断”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二〇〇八年九月三十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