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珊瑚西校区许晓华

根据杨老师的论坛精神实质——通过艺术课教学,在欣赏品味艺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理解美的内涵,提高审美水平,感悟生活中美的事物,最终能够创造美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目的这一要求。

我觉得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也是体现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标准,教学中更应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学生才能有美的文化积累,课堂才可能有联想、通感等产生。当时,杨老师的论坛日刚好距中秋节还有两天,所以我选择了湖南版的八年级教材《月光曲》来作为我的片段课的课题。《月光曲》一课是一节看似平常却又极富文化内涵与审美品味的课程,在学习中通过学生在平时并不是很注意的月亮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并体会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美景,从而感悟到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美。《月光曲》给人们最多的就要算是月光所独具的那种含蓄的情调了,这种含蓄造就了特独有的美感。“清风明月本无价”,可以说月光本就是艺术,而创作者就是我们,再具体一些就是我们的情感,在欣赏艺术作品,感受月夜美景的同时达到“物我两忘”则是千年文化所沉淀出来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鉴于此,我对本课的设计着重强调月光的美感,在体会月光的同时结合艺术作品对以月光为题材的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与独特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不同艺术形式在表达同一主题时的共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对不同风格、情感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了解艺术作品的共性,同时还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个性与风格,在欣赏感悟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从平凡的生活景象与艺术作品中感悟到月光所具备的迷人魅力,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从身边常见的事物——月亮为题材,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感受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月光的美。

2、通过欣赏文学、音乐、美术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在欣赏艺术作

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中月亮这一题材的表现特征,在体会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这些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独特美感。

3、通过欣赏理解作品,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师生共同尝试体念以月亮为题 材的多种倾情方式。

4、对印象派美术与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以上都是自己课前的设计,但是上课以后感觉很有总结的必要:

(1)、经过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基本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2)、课程知识难度控制合理,选材得当,既能够简单易懂又要用经典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月光曲》一课的教学目标。

(3)、在课程中的内容令学生喜欢,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程中的欣赏与相关活动,积极思考,感受月亮在艺术作品中的美。

(4)、题目合理,难度适中,能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巩固与实践。

(5)、在创作的作品中,能够解决本课的难点(表现月光题材作品在意境、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点)。

(6)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够,我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观察不到位;讲解多了一点。

(7)担心七、八年级的孩子小,文化积淀不够,过多的运用了画面的美来强调音乐的美,主观的想通过画面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走神”,即通过画面听音乐。客观地“垄断”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二〇〇八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反思

让“调皮鬼”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月光曲》教学反思

在本周教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一课时,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给了我不少启发。 在引导学生听完《月光曲》并对此段音乐做出评价时,学生的评价无非是“美丽、缓慢、柔和”等一些浅显词汇。因而我引用教参上的语言来总结并相机板书:“舒缓、明快、轻幽??”。正当我纵情表达时,突然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喊:“老师,你写错字了,应该是‘清楚’的‘清’!”我的激情戛然而止,有些扫兴。而立刻他又得意地说在书上文章中的第八自然段有这个词语。我想:又是你这调皮之人,乱发言!!但当时我抑制住“批评他”的冲动,因为我感觉全班学生似乎都在等我解决这一个疑问——到底是“轻幽”还是“清幽”。仔细一瞧,噢,原来“轻幽”是形容音乐轻柔幽静;而“清幽”是形容清凉如水的月光下的朦胧之美。

与全班讲解之后,我当然又立刻表扬了那个调皮的学生:“虽然平时调皮,可是读书却非常善于发现问题,相信他的语文会越学越好!”全班响起一片掌声。

课后,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偏见(他调皮、我有时不喜欢他)而处理错误。想起几天前在课堂上由于对班上那个“捣蛋鬼”发言的忽略,而把一个绝好的教学资源浪费了——我承认他的插嘴很精彩,可我却因为他平时总是和我对着干而不去欣赏他,甚至置之不理。我承认以前我的偏见使我错过了一些课堂上绝好的教学资源。

是的,在课堂上总有一群调皮淘气的孩子,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用自己的爱心,更要用自己智慧的艺术来对待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绽放奇异光彩。

六年级语文 易琳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