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

国标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

16、天鹅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富民县永定小学 张祖娣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紧张地上完了《天鹅的故事》第一课时。回顾这个我期待了几天的既漫长又短暂的四十分钟,我有许多的感慨。

首先,一堂好课离不开一个好的导入。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占的时间不长,但却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很积极,学习效果就会很好。这节课上,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后用两个字的词语描述自己印象中的天鹅,再告诉学生天鹅还有另外一面,这节课要来重新认识天鹅的美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后面初步感知天鹅的精神——用四字词语描述课文中的天鹅做了铺垫,使一堂课能够前后照应。

其次,第一课时不要急于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课时应以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对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指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对于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来说,一课时就达到这些要求是不现实的,至少得用两课时才能完成。我听过一些第一课时的课,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课堂大容量这一定位,第一课时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繁琐的分析,从表面上看学生第一课时就热热闹闹地理解

了课文内容。但是一节课结束,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对课文的理解仍然是“皮烂骨头生”。这样一来,不上第二课时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到位;上第二课时吧,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怎么“揉”都不起作用,事倍功半。所以,第一课时应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在读准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重点句段,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一分段,概括段意,初步感知课文的中心。至于精读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等可在第二课时重点解决。这一点,在这一节课上,我做到了。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了生字词后读了重点句子、重点自然段。在读重点句子和重点自然段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结合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理解、查一查词典选择解释、找一找近反义词等的方法理解了新词,不仅为学生第二课时的精读课文扫除了“拦路虎”,还教会了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读完重点段后学生基本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我再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理一理文章的脉络,说一说文中天鹅的精神。这节课,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在教学设计中,要推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预设一些措施,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出现教师预想到的困难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学生帮助。由于《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比较特殊,本来是一篇叙事的课文,可在叙事的过程中又涉及到另一个故事,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时,可能会很难表述清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所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去叙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但是,我发现学生的表述正如我所料,不够准确,不够全面,所以我就又用让学生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述清楚课文的大意。

一节课在忙碌中结束了,再次回顾这节课,我仍然有些遗憾,因为这一节课也还有不足。板书设计得不是很协调。板书的第一行只有“作客”两个字,第二行和第三行却有六个字,一眼看上去很不整齐。为了使板书和文中的天鹅一样美观,可将第一行板书改为“老人请我作客”。还有在让学生用四字词语形容课文中的天鹅后,我送了“勇敢奉献”和“团结拼搏”这两个词语时给学生,但没有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在语文课本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让自己的教学技能这把“宝剑”更加“锋利”,今后还要不断“磨砺”,不断经历“苦寒”,不断改进,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效果这朵“梅花”更香。

 

第二篇: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

《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

无锡市震泽小学 王燕

【内容摘要】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些话都告诉我们现代教师不能光教不“疑”,不“省”。要在反思中醒悟,在反思中前进。本文是对《天鹅的故事》的授后反思,它将从得失两方面剖析该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所得有四点: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二、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理解;三、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四、由“多元解读”到“一元解读”。所失有两点:一、缺乏灵活性。二、备课不够深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个性化阅读

【正文】

《天鹅的故事》选自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课。本文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在迁徙途中遭遇断食,一只老天鹅带领群天鹅奋勇破冰觅食的事情。当时的场面非常感人。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向读者发出的巨大力量。我被老天鹅的勇敢、奉献,群天鹅的团结、拼搏精神深深地震撼住了。我用自己的感动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在貌似平凡的生灵面前不得不叹服它们崇高的精神领域。我用自己的理智带领学生超越教材,展开想象,训练思维。这堂课,我与学生共同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整理了一下思绪,得失尽在眼前。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是的,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孩子都有思想,有权享受平等的教育。不管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需要教师用博大的爱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呵护他们每一个幼稚的言行。我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引教学工作。

1.启示用语温暖化

课堂上,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我会说:“试试看,你肯定行!”当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时,我会说:“你真会思考!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演讲。”还有些鼓励的话语,如“说错了不要紧,我们一起探讨。只要你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这种温暖化的语言一定能使他们的精神愈加奋发。所以会出现积极发言的场面。

2.学生发言板书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学生的发言作为板书的内容。当我提问:“在天鹅们的身上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有的学生说:“顽强拼搏。” 有的学生说:“团结奋斗。” 有的学生说:“团结拼搏。”……“我认为第三个人说得最确切。我们就用他的发言作为板书内容好吗?”这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了。看到其他学生失望的眼神就有点不舍,便安慰他们说:“你们的发言也比较好,下次争取最好并用作板书。”从学生欣慰的目光中看到了信心和决心。

3.学生提问有意化

课堂里,学生是小主人,教师是引路人。我归还学生应有的主权,有意识地让学生提问。如:“多么顽强的‘破冰勇士’啊,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它奋勇破冰的壮举!(看课件)老天鹅张开翅膀,纵身一跃,撞击冰面的画面,配以文字“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扩大。”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设计什么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的提问超乎想象,有些问题非常有价值。如:“老天鹅用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难道不疼吗?”“它的顽强到底体现在哪里?”让我真的感受到了主人的魅力。

二、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理解。

朗读犹如一串熠熠生辉的珠子将这堂课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不只是一个点缀,更多的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朗读中对文本获得初步体验,在朗读中获得情感熏陶乃至升华为理性的思考。以朗读为基础,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能力。培养语感,激发对祖国博大精生的语言文字的热爱。这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指读:看着这群天鹅破冰的场面,你还想读读哪句话?齐读,教师示范读当欣赏完老天鹅舍己破冰的壮举后,我示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慢慢地反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配乐齐读:

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又如在比较“第二次、第三次”的读法后,我又说:“来!让我们用动情的朗读来表现这感人的一幕吧!”在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激情飞扬,我也被惊心动魄的故事场面深深地感动了。原来语言是如此地富有魅力!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

现代语文课要求教师把目光放大,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基础,在对话中实现课堂生成。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过后,我趁热打铁,激昂澎湃地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粘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这么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生命在一次、两次、无数次地扑打冰面,你会对它说些什么?你又会怎么做?”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流露出对天鹅的敬佩之情。并表示要向它们学习。这是很好的锻炼思维的问题。发挥想象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由“多元解读”到“一元解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程标准》)有些教师以此作为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无拘无束的最坚强的后盾。但是如何解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漠视自己的引导者身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谙时事、天真幼稚的儿童,他们没有形成一定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在他们通过阅读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完全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上,我放飞学生的思想犹如放风筝一样,无论它们飞得多高,手中的线始终攥紧,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因此,我将学生的“多元解读”犹如殊途同归到“一元解读”。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在读老天鹅撞击冰面时“第二次、第三次”在强弱语气上有异议。有的学生认为读老天鹅“第三次” 撞击冰面时语气应该渐弱。“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读吗?说明老天鹅撞击冰面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逐渐体力不支,这不仅是身体与冰面的撞击,也极有可能是生命与死亡的撞击,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啊!”我引导学生用拳头敲打桌子体会疼痛感。从而得出渐

弱语气似乎也恰当。“但是老天鹅是破冰勇士,具有常人不一般的精神。虽然力气会变小,但是意志更加顽强,所以还是应该重读。你觉得哪一种读法适合你的理解就读哪一种,但我还是赞赏重读。”在尊重学生的体验上,听到的朗读是一致的语气加强,而且比开始读得更有感情。通过比较、引导,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五、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我班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很一般,因此,经常思考他们学了那么多优秀课文,背了那么多优秀诗文,竟然不会准确地表情达意!课文中好词好句不会运用。于是我想帮助学生将文中学到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学本课,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练笔,如:“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你可以对老天鹅说,可以对天鹅群说,可以对老人说,可以对作者说,还可以对自己说……把它写在你的书上。”课后设计了两个练笔,如:1.续写《天鹅的故事》;2.写一条爱鸟护鸟的宣传语。效果比较好。他们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文中及教师的课堂用语。读着学生的作文,我当时想起了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以前不相信这句话,只会埋怨学生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学以致用。其实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也就是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再将它外化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反思自己的过去,没有设计一些较好的练习,将他们习得的语言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却希望学生自学成才。课文已经教过了,会不会运用是学生的事,与老师无关。现在想来真是惭愧呀!语文教师应该有职责给学生设下阶梯,让学生顺利地爬到山顶,领略大好风光。此时此刻,我真的感觉自己任重而道远。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一、缺乏灵活性。

一名学生在朗读中将“扑打”读成“拍打”,我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纠正字音上,而没有具体分析他读错的原因。如果我当时将“扑打”与 “拍打”进行词义比较,就更能突出老天鹅的勇敢拼搏的精神。因为“扑打”比 “拍打”更有力,而且是全力以赴。这样也能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匠心独运哪!从这个失败中,我深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语文素养才能在课堂中运筹帷幄。还要独具慧眼,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相机指导,领会课文的精髓。

二、备课不够深入。

在品读老天鹅与冰面作搏击的一段时,应该引入生活的源泉,引导学生回想平时生活中自己受伤的经历,加强体验,从而更能体会老天鹅顽强的精神。这个教训将启发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加重视备课的重要性。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在备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请教,才能弥补这些过失。

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同在。今日述诸于笔端,敬请读者赐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