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综合活动《毛毛虫和蝴蝶》教学反思

中班综合活动《毛毛虫和蝴蝶》教学反思

中班综合活动《毛毛虫和蝴蝶》教学反思

春光明媚,空气潮湿而温暖,幼儿园的花坛里、大树下、草丛中变成了昆虫的世界。孩子们似乎天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感到好奇,他们经常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拿着好奇的放大镜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昆虫与昆虫比较,相同之处是什么?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这样一个愉快的昆虫发现之旅,孩子们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研究的愿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在一次活动中,我带着孩子们去草地上玩,只见,草地上蝴蝶飞过,好多孩子看见立即叫了起来“看,是蝴蝶”“蝴蝶好漂亮啊!”可见孩子们对于蝴蝶这种美丽的小动物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记得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就是活教材”,我想,何不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帮助孩子们获得一些新经验呢。于是,有了《毛毛虫变蝴蝶》这一活动。

大概是因为在小班的时候学习过一个有关毛毛虫边蝴蝶的故事,所以在我提出“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时,小朋友马上反应说是“毛毛虫”,而对于毛毛虫究竟是变成蝴蝶的,大家就不知道了,只是一味地以为是毛毛虫直接就成了蝴蝶了。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教育手段也日益现代化,为了帮助小朋友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我还找到了相应的视频,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完全展现,活泼生动的变化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并且通过有趣的故事帮助他们了解蝴蝶生长过程方面的知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多媒体课件贯穿其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逐步引导幼儿增强对蝴蝶蜕变过程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就好象在讲述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提升了对科学的兴趣。

于是在课件的引导下,大家稍微有了一点蝴蝶变化的意识,可还是坚持认为是毛毛虫变的蝴蝶,对于视频中所看到的“母蝴蝶产卵——长成幼虫(小毛毛虫)——吐丝结茧变成蛹——破茧而出成蝶”的几个环节认识还不够深,因此我们又重新看了一遍视频,老师辅以适当的说明,以便于孩子了解具体的变化过程。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毛毛虫和蝴蝶

中班科学活动:毛毛虫和蝴蝶

泰州市幼儿园 许晓艳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蝴蝶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活习性,对探究自然界感兴趣。

2、体验互学、共学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蝴蝶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学会用语言表述其了解的蝴蝶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 师生共同搜集蝴蝶标本、图片或有关蝴蝶的其他资料。

2、 录音故事《毛毛虫和蝴蝶》,幼儿画册,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蝴蝶标本、图片,请幼儿欣赏。

(二)讨论、交流

——在春天里,你发现了哪些新的昆虫?

——你知道蝴蝶是怎样长大的吗?

(三)故事讲述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毛毛虫和蝴蝶》,针对故事内容提问。 ——本尼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本尼遇到了谁?它们然后变成了什么?

——最后成为了什么?

(四)再听故事录音一遍,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讨论:

——你知道的蝴蝶有多少种?

——蝴蝶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它是怎样长大的?

(五)出示幼儿画册,请幼儿按照自己的认识正确填写蝴蝶的生长顺序。

(六) 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探索有关蝴蝶和毛毛虫的知识。

1

活动反思: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远离了冬天的阴冷与萧条,孩子们走进了春暖花开的美丽世界。这是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佳时节,孩子们会欣喜地发现,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周围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蝴蝶、蜜蜂等昆虫也都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是《我找到了春天》,那么首先就应该带着孩子去发现春天的各种秘密,而蝴蝶正是春天最常见得一种昆虫。

由于蝴蝶的生长过程比较长,幼儿不易观察到,而且,毛毛虫变蝴蝶的特殊性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来说难于理解,因而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标本、图片、科普小故事和幼儿画册中的操作材料进行辅助,从中发挥其优越性,服务于教学活动。形象的标本、图片,生动有趣的科普小故事以及灵活的操作材料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理解,使幼儿在探索中了解了蝴蝶成长的规律和变化。 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幼儿为主体,我只是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导,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看、想、说、做等,充分发挥了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我还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把说的权力交给幼儿,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并且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