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学反思

哲学教学反思

哲学如果远离了生活,就会只剩下抽象、深奥与枯燥,对学生而言无异于一种折磨。而在教学中把哲学时刻与生活相联系,发挥哲学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就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启迪智慧,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每一节政治课都会安排课前活动的时间,由1——2名学生作时政演讲。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刚刚结束,学生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知识记忆犹新,哲学又在陆续推进中,这对于学生的时政演讲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在评论中,学生会援引教材原理对新闻或生活热点问题深入分析,其他同学也都有很高的兴趣参与其中。全班的共同参与,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政治学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魅力所在,学习的尽头也更足了。

在新授的过程中,我会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展开对哲学的思考。如在讲到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时候,H7N9已经开始流行,国务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确立大致方向后,学生们积极搜集相关新闻,开展研讨,从认识论的角度做出了深刻的分析。讲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我要求学生用发展的相关原理以小论文的形式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出分析。对于原理、方法论的运用,不要求面面俱到,可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深刻分析,要落到实处,要提出可行性措施,对自己或他人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相对于有标准答案限制的高考题、模拟题,学生更愿意选择这种小论文的形式,这可以让他们直抒胸臆,畅谈对教材的理解,对生活的想法,强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而活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学的支点,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启迪学生智慧的平台。创设活动,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创造更大的自我表现空间,使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扩展知识、启迪智慧、形成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

 

第二篇:《哲学》、《经济政治》课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反思

磨丽萍

我从事了多年的德育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过去在备课时往往较多地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象。这必然使自己在上课时总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从而有时出现“满堂灌”。这样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更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其实,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两类活动组成,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最终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中完成,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如同没有顾客的商店。 1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

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德育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创新人才、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其德育的功能。

7/10/2011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