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文档

梯形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情境入手,课件出示梯子和堤坝、跳马台的横截面,引导学生理解像这样的图形就叫梯形,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认识梯形的特征:先出示一组平行线,让学生任意画两条线和这组平行线相交,会围成几种不同的四边形。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两组对边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为概括梯形的概念埋下伏笔。 接着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学生齐读两遍后,认识到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一组边叫做梯形的腰。特别强调判断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还是腰,关键要看哪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然后让学生拿出一个梯形,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高再适时质疑,让学生知道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并学会画梯形的高。

最后采用师生互动交流完成集合图,让学生理解学过的图形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梯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我结合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 设计了“联系生活,初步感知梯形——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动手操作,深入了解梯形”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通过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如何导才到位,是这节课重点需要注意的。在教学中,我主要结合以下几点来做: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节课由“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导入,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最后梯形出现时,很多学生没能认出,这样就不自觉地引起了他们的疑问:这是什么图形?这样就很大程度激发了他们要了解梯形,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欲望。

在做图形之前,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拿材料做,而是设计了一个在学具袋里找梯形的环节,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梯形进行一次再认,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到下一个做图形的环节。

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素材。

  如何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呢?于是除了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外,我又准备了正方形纸、长方形纸、三角形等,这样,看到与课本上不同的东西,更能激起孩子的探索、创造欲。在课堂上,学生用这些材料确实做出了不同的梯形。更有孩子用三角形做出了梯形,虽然“你是怎样折的”,学生讲得不是很到位,浪费了些时间,但我认为这很真实,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就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

  三、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问题。

  在“试一试”中,在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上底、下底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三角形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