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 精品

蜀相教学设计

李进玉

学习目标

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 ,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

1、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当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在绝望和忧愤中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戎马一生的文天祥在壮志未酬之时也独自吟唱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寂,那么,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独处时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蜀相》。

二、课前检测(见多媒体)

三、熟读成诵

1.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它。

问: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伤、叹惋。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个学生朗诵,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学法指导: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2.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1)、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

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四、整体感知

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 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

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

五、品味探究

探究一: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明确

?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

思的急切

?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探究二: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明确: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

?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

中情。

——清 王夫之《姜斋诗话》

探究三:在颈联当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探究四: 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指谁?

明确:诸葛孔明、功业未就者、诗人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涕泪满裳!

?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

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明确: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

六、课堂检测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首联一问一句,写“丞相祠堂”。一个“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热爱之情,其急切之态也跃然欲出。

B 颔联描绘了古词的春日景色:春光照耀绿草,绿草辉映石阶;隔夜黄鹂,婉转地唱着歌儿。

C 颈联先写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曾三次访问他,商量天下大计,次写诸葛亮毕生辅佐刘备、刘禅,开创大业,匡济危时。

D 尾联是说,诸葛亮出师未捷就死了,给历史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所以“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七、小结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八、拓展延伸 作业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1.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明确:

《武侯庙》确实不错,但相比而言,还是显得有些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从思想情感上看,《武侯庙》显得太过冷清,而《蜀相》满怀痛惜与悲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壮志未酬的悲慨未在《武侯庙》中体现。

2.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艺术效果

《武侯庙》中“空”字与“秋草”相连,意思是“只有秋草”,写出的只是荒凉,而《蜀相》中的“空”则与“黄鹂”“好音”相连,以盎然的春意反衬祠堂的冷清,表现出了诗人的孤单冷落,为后面的悲怆之情的抒发做出很好的铺垫,显然更为深沉,更耐人寻味。

 

第二篇:《蜀相》教学设计__精品

蜀相教学设计

马成忠

学习目标

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 ,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

1、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当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在绝望和忧愤中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戎马一生的文天祥在壮志未酬之时也独自吟唱了“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寂,那么,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独处时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蜀相》。

二、课前检测(见多媒体)

三、熟读成诵

1.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

(1)、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它。

问:有谁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伤、叹惋。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请一个学生朗诵,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诵读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学法指导:结合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读出感情。

2.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再次诵读。

(1)、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3)、诵读指导:要读准节拍,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

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四、整体感知

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 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

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

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

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

五、品味探究

探究一: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明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探究二: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明确: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清 王夫之《姜斋诗话》

探究三:在颈联当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忠心报国

探究四: 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指谁?

明确:诸葛孔明、功业未就者、诗人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涕泪满裳!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明确: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

六、课堂检测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首联一问一句,写“丞相祠堂”。一个“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热爱之情,其急切之态也跃然欲出。 颔联描绘了古词的春日景色:春光照耀绿草,绿草辉映石阶;隔夜黄鹂,婉转地唱着歌儿。 颈联先写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刘备曾三次访问他,商量天下大计,次写诸葛亮毕生辅佐刘备、刘禅,开创大业,匡济危时。

D 尾联是说,诸葛亮出师未捷就死了,给历史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所以“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七、小结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八、拓展延伸 作业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1.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明确:

《武侯庙》确实不错,但相比而言,还是显得有些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从思想情感上看,《武侯庙》显得太过冷清,而《蜀相》满怀痛惜与悲怆。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壮志未酬的悲慨未在《武侯庙》中体现。

2.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艺术效果

《武侯庙》中“空”字与“秋草”相连,意思是“只有秋草”,写出的只是荒凉,而《蜀相》中的“空”则与“黄鹂”“好音”相连,以盎然的春意反衬祠堂的冷清,表现出了诗人的孤单冷落,

为后面的悲怆之情的抒发做出很好的铺垫,显然更为深沉,更耐人寻味。

相关推荐